斐波那契数列与黄金分割的关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黄金分割率实际应用 斐波那契数列与黄金分割的关系

斐波那契数列与黄金分割的关系

2024-06-28 11:0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黄金分割比。符合黄金分割比的事物,常常自带难以解释的神秘美感。它接近完美的符合人类的审美。这种富有韵律、节奏的美,又名黄金率。最通常的解释是:把已知线段分成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对于全部的比等于其余一部分对于这部分的比。最基本的公式就是把1分割成0.618与0.382,尔后再依据实际情况变化,再演变成其他的计算公式。

      把一条线段分割为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之比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之比。其比值是一个无理数,用分数表示为(√5-1)/2,取其前三位数字的近似值是0.618。由于按此比例设计的造型十分美丽,因此称为黄金分割,也称为中外比。

      它的基本可以这样解释:如果把一条线段分成两部分,长段和短段的长度之比是1:0.618,整条线段和长段的比也是1:0.618时,才是和黄金一样最完美的分割,进行分割的这个分割点就叫做黄金分割点(golden section ratio),通常用Φ表示。计算公式(5^0.5-1)/2=(2.236-1)/2=0.618,黄金分割点是一个定义为 (√5-1)/2的无理数。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数字,以0.618来近似表示,通过简单的计算就可以发现:(1-0.618)/0.618≈0.618,即一条线段上有两个黄金分割点。

      据说,黄金分割律是公元前六世纪,希腊的大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发现的。由于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研究过正五边形和正十边形的作图,因此现代数学家们推断当时毕达哥拉斯学派已经触及甚至掌握了黄金分割。

      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欧多克索斯第一个系统研究了这一问题,并建立起比例理论。公元前300年前后欧几里得撰写《几何原本》时吸收了欧多克索斯的研究成果,进一步系统论述了黄金分割,成为最早的有关黄金分割的论著。

      中世纪后,黄金分割被披上神秘的外衣,意大利数家帕乔利称中末比为神圣比例,并专门为此著书立说。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称黄金分割为神圣分割。到19世纪黄金分割这一名称才逐渐通行。黄金分割数有许多有趣的性质,人类对它的实际应用也很广泛。

      黄金分割比被运用到的层面相当的广阔,例如:数学、物理、建筑、美术甚至是音乐。因为它在造型艺术中具有美学价值,在工艺美术和日用品的长宽设计中,采用这一比值能够引起人们的美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建筑物中某些线段的比就科学采用了黄金分割,舞台上的报幕员并不是站在舞台的正中央,而是偏在台上一侧,以站在舞台长度的黄金分割点的位置最美观,声音传播的最好。

      有人猜测这些数字是毕达哥拉斯从研究金字塔所得出。金字塔和上列奇异数字息息相关。金字塔的几何形状有五个面,八个边,总数为十三个层面。由任何一边看入去,都可以看到三个层面。金字塔的长度为5813寸(5-8-13),而高底和底面百分比率约为0.618,那即是上述神秘数字的任何两个连续的比率,譬如55/89≈0.618,89/144≈0.618,144/233≈0.618。另外,一个金字塔五角塔的任何一边长度都约等于这个五角型对角线(Diagonal)的0.618。还有,底部四个边的总数是36524.22寸,这个数字约等于一年天数的一百倍!另外有人研究过向日葵,发现向日葵花有89个花瓣,55个朝一方,34个朝向另一方。这组数字就叫做神秘数字。

自然界植物中的黄金分割比

      就连植物界也有采用黄金分割的地方,如果从一棵嫩枝的顶端向下看,就会看到叶子是按照黄金分割的规律排列着的。在很多科学实验中,选取方案常用一种0.618法,即优选法,它可以使我们合理地安排较少的试验次数找到合理的方法和合适的工艺条件。

      正因为它在建筑、文艺、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应用,所以人们才珍贵地称它为"黄金分割"。黄金分割具有严格的比例性、艺术性、和谐性,蕴藏着丰富的美学价值。应用时一般取0.618 ,就像圆周率在应用时取3.14一样。

      并且人们认为如果符合这一比例的话,就会显得更美、更好看、更协调。在生活中,对“黄金分割”有着很多的应用。如:最完美的人体:肚脐到脚底的距离/头顶到脚底的距离=0.618;最漂亮的脸庞:眉毛到脖子的距离/头顶到脖子的距离=0.618。而现今的女性,腰身以下的长度平均只占身高的0.58,因此古希腊的著名雕像断臂维纳斯及太阳神阿波罗都通过故意延长双腿,使之与身高的比值为0.618。

      建筑师们对数字0.618特别偏爱,无论是古埃及的金字塔,还是巴黎的圣母院,或者是近世纪的法国埃菲尔铁塔,希腊雅典的巴特农神庙,都有黄金分割的足迹。

斐波那契数列的可视化图形

      做一个直角三角形ABC,直边AC的长度是直边BC的一半,以A为圆心,AC为半径,做圆交AB于D,以B为圆心,BD为半径做圆交BC于E,BE与BC之比即为黄金分割。

      可计算出,为[5^(1/2)-1]/2≈0.618,此外,还有另一种使用黄金分割线的方法就是两点黄金分割线。

      选择最高点和最低点(局部的),以 这个区间作为全长,然后在此基础上作黄金分割线,进行计算出反弹高度和回荡高度。这个黄金分割线实际上是百分比线的一个特殊情况。

      黄金分割是一个古老的方法,对它的各种神奇的作用和魔力,数学上还没有明确的解释,只是发现它屡屡在实际中发挥我们意想不到的作用。

      为了更好的了解这一神秘规律,我们可以从了解斐波那契数列开始,

      斐波那契数列(Fibonacci sequence),又称黄金分割数列、因数学家莱昂纳多·斐波那契(Leonardoda Fibonacci)以兔子繁殖为例子而引入,故又称为“兔子数列”,

      指的是这样一个数列:1、1、2、3、5、8、13、21、34、……

      在数学上,斐波纳契数列以如下被以递归的方法定义:F(0)=0,F(1)=1, F(n)=F(n-1)+F(n-2)(n>=2,n∈N*)

      这个时候,我们来看看斐波那契数列与矩形面积的生成相关,由此可以导出一个斐波那契数列的一个性质。

      斐波那契数列前几项的平方和可以看做不同大小的正方形,由于斐波那契的递推公式,它们可以拼成一个大的矩形。这样所有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等于大矩形的面积。则可以得到如下的恒等式:(如图)

这个时候,斐波那契数列和黄金分割率就联系了起来

      1753年,格拉斯哥大学的数学家西摩松发现,随着数字的增大,斐波那契数列两数间的比值越来越接近黄金分割率,即随着n的无限增大,Fn+1Fn越来越接近于5√+12;反之,FnFn+1以5√−12为极限。这提示我们,斐波那契数列是一个与黄金分割数关系异常密切的数列。

      其实,斐波那契数列的通项公式为:Fn=15√[(5√+12)n−(−5√+12)n]

      原来它竟然是用黄金分割数表达的!

      如果从中切掉一个正方形(边长等于原矩形的宽),剩下的部分仍是黄金矩形。依此继续切割,就会得到越来越小的黄金矩形。黄金矩形被这样切割后,矩形的一部分顶点恰好落在一条螺线上。斐波那契数列与此相似,你可以用边长1的正方形做反向操作。加上一个同样的正方形,得到一个新的矩形。若不断在长边上添加正方形,新产生的长边就会遵循斐波那契数列,每一个比前一个的形状更为接近黄金矩形。

      研究发现,相邻两个斐波那契数的比值是随着序号的增加逐渐趋于黄金分割比。即f(n)/f(n+1)-→0.618…。由于斐波那契数都是整数,两个整数相除的商是有理数,所以只是逐渐无限接近于黄金分割比这个无理数。但如果继续我们继续计算出后面更大的斐波那契数时,就会发现后面相邻两个数的比会非常接近黄金分割比。

      而且我们还有一个例子更能说明这个问题。那就是我们大家都熟知的五角星/正五边形。五角星非常漂亮,我国的国旗有五颗,还有不少的国家的国旗也用五角星,为什么呢?那是因为,五角星的几条线段之间的长度关系都是符合黄金分割比的,而且正五边形对角线连满后所出现的三角形,也都是符合黄金分割三角形。黄金分割三角形还有一个特殊性。我们知道,所有的三角形都可以用四个与其本身全等的三角形来生成与其本身相似的三角形,但黄金分割三角形却是可以用5个与其本身全等的三角开生成与其本身相似的三角形。由于五角星的顶角是36度,这样也可以得出黄金分割的数值为2Sin18。所以利用线段上的两个黄金分割点就很容易做出五角形和正五边形。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