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纪念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黄浦区要动迁的区域有哪些 十年纪念

十年纪念

2024-06-24 02:5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国庆长假将至,你的出游计划安排了吗?如果不想舟车劳顿,大魔都也是有很多地方值得游玩打卡。黄浦江滨江岸线45公里全面贯通,那些摩登和传统交相辉映的空间带给我们无穷的遐想。

就在十年前的金秋十月,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正渐入高潮,上海作为2010年世博会的东道主,是世博会最大的参与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世博会对上海的影响既有“有形遗产”,又有“无形力量”。

2002年1月,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下,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工作全面启动。这是上海为进一步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实施的一项意义深远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2003年,上海划出黄浦江两岸(南浦大桥—卢浦大桥)的城市老工业区重新规划布局,作为世博会选址区域,进行世博场馆建设。

以下,小编就带你简要回顾一下上海世博会区域变迁的来龙去脉。

01

总体方案的确定

1986年10月13日,国务院批复原则同意的《上海城市总体规划(1986年一2000年)》,在黄浦江东岸的川沙县花木地区规划世博会场址用地。1999年,中国政府决定上海申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上海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对原定的花木地区选址重新评估,相关部门又先后提出在浦东新区的黄楼,以及松江区、崇明县等地的选址方案。

花木方案:花木位于原川沙县境内,世博会规划用地约3平方公里,其中场馆用地1.5平方公里,配套、开发、经营用地1.5平方公里。

黄楼方案:黄楼位于浦东新区境内,地处中心城区与浦东国际机场之间的城市东西发展轴上。世博会规划用地南依迎宾大道,东靠华东路,西邻黄楼镇,用地面积3.3平方公里。

松江方案:该方案位于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方松公路与沈砖公路交汇处,南依松江新城,世博会规划控制范围约4平方公里。选址范围内大部为农田,散落着部分村落,河道纵横,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地貌特征,自然环境良好。

崇明方案:2000年12月,根据市领导和专家意见,市有关部门经过专题调研,提出增设崇明备选场址的方案。崇明岛地处长江入海口,是中国第三大岛。选址崇明,符合国际展览局对世博会场址的要求,即选址于一块封闭的场地,远离中心城区,一般为生地和废地。同时,崇明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特别是独特的海岛风情,将为申办世博会增强竞争力。

最终选址方案: 2000年10月30日至11月24日,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市世博会申办办公室、同济大学、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与法国塞尔日—蓬图瓦兹欧洲大学合作举办“上海大型博览会规划概念设计”主题活动,从世界20个国家的数百所设计院校中选拔出42名参赛人员,组成6个设计小组,在上海开展为期4周的设计竞赛和交流。活动共提出6个选址方案,其中名为“RIVERNET”(江河网络)的方案提出选址黄浦江两岸,所有场馆沿江分布,由西南向东北,从闵行区依江而下直至吴淞口,各场馆间由水上巴士作为交通工具。这样既能突出上海母亲河黄浦江的地位,又能以一种浪漫的方式形象地呈现上海的历史发展轨迹,从而创造出一个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世博会。这一创意方案得到国际评委的好评和主办方的关注。

2002年,2010年世界博览会主办城市揭晓之际,地处世博园规划区域的南街居委会正在准备庆祝活动

图片摄影 | 陆杰

经缜密论证并充分听取国内外专家意见和建议,2001年7月,上海市政府决定“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举办场地选址于南浦大桥—卢浦大桥之间的黄浦江两岸地区。9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在北京举行中国申博中外记者招待会,正式宣布世博会场馆区域确定在上海城区中心黄浦江沿岸。

02

世博园区规划的酝酿

2001年9月起,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和上海世博会申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为申办上海世博会,组织设计世博园区场址规划方案。2002年12月3日,上海世博会申办成功后,2004年4—7月,上海世博会组织者向国内外近40家知名设计机构征集园区规划方案,在综合各家方案的基础上形成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规划方案》(简称《规划方案》)。

德国HPP建筑事务所提交的上海世博会园区设计方案

同济大学提交的上海世博会园区设计方案

2004年11月29日,上海世博会组委会第二次会议原则通过《规划方案》。世博会组织者在《规划方案》的基础上,着手编制《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规划区总体规划》(简称《总体规划》)和《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规划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简称《控详规划》)。

2005年12月15日,市政府批准《总体规划》和《控详规划》。规划园区面积6.68平方公里,规划红线范围5.28平方公里,围栏区面积3.28平方公里。

上海世博会园区全景示意图(请横屏观看)

资料来源《解放日报》

03

前期地块准备工作

2004年6月2日,世博园区企事业单位动迁工作动员大会在市政府召开,园区动拆迁工作开始。世博会动拆迁范围涉及浦东新区、黄浦区、原卢湾区、6个街道、18个居委会,园区红线范围内动拆迁居民18265户,世博园区范围内各类企事业单位447家,其中中央企事业单位18家,市属企事业单位49家,部队、外资、宗教等企事业单位13家,浦东新区、黄浦区、卢湾区区属企事业单位和其他各类企事业单位367家。动拆迁工作从2004年6月开始,2009年3月完成。为上海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动拆迁工作。

浦东新区动拆迁工作涉及南码头街道、周家渡街道、上钢新村街道10个居委会,占动迁居民总量的60%左右,拆迁房屋总面积超过52万平方米。黄浦区动拆迁工作涉及董家渡街道和半淞园路街道7个居委会,动迁居民6712户,累计拆除各类旧房41.71万平方米。原卢湾区动迁涉及五里桥街道铁一居委会的部分居民,计788户;拆除建筑面积3.85万平方米。

世博园区规划红线内18家中央企事业单位,包括国有大型企业浦东钢铁有限公司(即原上钢三厂,简称浦钢公司)、江南造船厂、上海港口机械制造厂、上海振华港口机械集团、上海长江轮船公司等,分别隶属于上海宝钢集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港湾建设集团、中国长江航运集团等。2004年4月28日,首批企业迁建和国有土地使用权收购补偿协议签约仪式举行,至2007年1月,18家中央企业完成签约。2008年7月,16家中央企业完成腾地搬迁,2家关闭。

世博园区规划红线范围内上海市属企业49家。其中有上海市轮渡公司、上海周家渡船厂、周家渡轮渡站(周江线)、上海水上油运有限公司、上海市市政工程材料公司浦东公司、上海针织五厂、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下属水域卫生单位、上海助剂厂有限公司等。主要涉及交通运输、城市建设、纺织工业、机械工业等企业,部队、外资等多个领域。此外,还有浦东新区、黄浦区、原卢湾区区属企事业单位和其他各类企事业单位367家。市属企业、特殊单位由世博土控公司组织动迁。2004年至2005年,大部分单位签约,随后完成搬迁和腾地。区属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由浦东、黄浦、原卢湾三区组织动迁。浦东新区率先启动,原卢湾区最早完成。

1989年的南码头煤炭装卸区域

图片摄影 | 茅正元

20世纪90年代初拍摄的上海世博会场地前身——上钢三厂区域

图片摄影 | 陆杰

动拆迁之前的浦东白莲泾区域

图片摄影 | 陆杰

04

历史遗存的充分利用和保护

世博园区规划红线范围内是中国近代工业发源地之一,有诸多历史建筑,部分堪称近代工业建筑的重要遗产。世博会组织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依法保护”和“勤俭办博”的原则,对园区内的历史建筑分门别类地进行保护、利用或拆除。

浦西地区保留利用建筑。江南造船厂内翻译馆、将军楼改建为世博配套服务设施;机装管子工场世博会期间改建为浦西园区D12地块餐饮中心;舾装综合楼改建为园区D11地块;“黄楼”是江南造船厂重要历史建筑之一,为保留其重要的历史价值,进行了整体搬迁,原样建设,世博会期间黄楼是VIP接待室;部件装焊工场改建为浦西D片区世博会博物馆;西区装焊工场改建为城市足迹馆;船体联合车间西面改建为D片区日本产业馆,车间东面改建为思科馆;东区装焊车间改造为中国船舶馆;西区加工工场西端改建为综艺大厅;另有部分老厂房改建为韩国企业联合馆;1号船坞保留后作为咖啡屋,3号船坞改造成儿童喜欢的育乐湾。南市发电厂主厂房、烟囱以及取水泵房改建为城市未来馆,改造后的电厂烟囱命名为“世博和谐塔”,其外观为温度计。

动拆迁的江南造船厂一角

图片摄影 | 陆杰

由原南市发电厂改建而成的上海世博会城市未来馆,现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图片摄影 | 郭长耀

浦东地区保留利用建筑。上海港口机械厂的部分历史建筑改建为世博村B地块公寓式酒店,世博会后永久保留为国际化的社区;6幢旧厂房和办公楼改建为J地块临时性经济酒店;部分厂房改建为世博筹备管理中心。上海华纶印染厂综合办公楼改建为世博建设大厦,作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队伍的办公场所。南市水厂法式小洋楼保留,修缮改建为南市水厂厂史博物馆。上钢三厂厚板生产车间,世博会期间改建为浦东后勤物流中心和中南美洲联合馆;浦东后勤物流中心为非永久性建筑,世博会后拆除;特钢车间改建为宝钢大舞台;和兴仓库改建为世博庆典广场。理化测试实验中心改造为城市最佳实践区办公楼和信息化机房中心;东片区老厂房改造为城市最佳实践区中部展馆,包括B-1案例联合馆、B-4案例联合馆和B-2案例联合馆。世博村地块老厂房改建,包括由南向北4排单层连跨建筑,最南侧一排空间较高,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予以全部保留,结合局部新建世博村地块用作商业和办公。

世博园区法定保护建筑。同时也是永久性保留建筑,包括市区两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市优秀历史建筑。其中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处,即“三山会馆”;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6处,分别是江南机器制造总局、2号船坞、指挥楼、飞机制造车间、总办公厅和求新造船厂厂部办公楼等建筑;浦东新区文物保护单位——上海溶剂厂建筑群;黄浦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2处,分别是红楼、职工医院。

2009年11月,世博园区内的原国民党海军司令部(指挥楼)建筑正在修缮中

图片摄影 | 郭长耀

2010年4月13日,地处世博园区东大门的三山会馆落成开馆,成为世博盛会中的又一人文景观

图片摄影 | 王溶江

05

紧张而有序的场馆建设

2006年8月19日,世博园区内浦明路工程开工,园区配套工程建设开始。12月28日,世博轴率先开工建设,随之,永久性场馆和自建馆相继开工,园区建设渐入高潮。园区建设历时3年,参建单位2000余家,高峰时施工人员10余万人。

世博园区共建设场馆300多座,总建筑面积230万平方米,配套服务设施40万平方米。园区建设的场馆包括永久性场馆(设施)和临时性场馆(设施)。永久性场馆包括 “一轴四馆”、世博村、城市最佳实践区部分场馆。临时性场馆包括42个外国自建馆、42个租赁馆、11个联合馆、18个企业馆、中国港澳台各1个馆以及城市最佳实践区部分场馆。基础设施方面,配套建设了全球城市、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太平洋等大小广场100座,并建设景观灯光、雕塑工程等。

2008年11月9日,建设中的世博演艺中心、中国馆及原江南造船厂区域

图片摄影 | 郭长耀

2008年11月,建设中的上海世博会中国馆

图片摄影 | 杨焕敏

2009年3月7日,建设中的世博演艺中心。黄浦江对岸原江南造船厂和南市发电厂区域也在改造之中

图片摄影 | 郭长耀

2009年11月,已粗具规模的上海世博会园区

图片摄影 | 杨焕敏

世博园区是一座设施齐全的小型城市,新建市政道路29条;建设了世博公园、白莲泾公园、后滩公园等3座公园和60公顷绿地;建成完整的水、电、燃气和通信等市政配套基础设施,以及桥梁、隧道、轨道交通、停车场等交通设施。园区建设多项工程获奖,中国馆、主题馆、世博文化中心、上海世博中心、世博轴、世博村国际生活楼、世博500千伏输变电站等7项工程荣获国家建筑最高奖——鲁班奖。

世博园区所在地原本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为保护和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建设中改造利用了25万平方米的原有老建筑、旧厂房,或改建为展馆,或改建为公共活动、商贸、办公设施;保留的巨型塔吊、管道、水塔、烟囱等原工业建筑物,成为园区独特的景观;既践行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也对旧城区改造作了有益的探索。

上海世博会为中国建筑设计师第一次大规模参与世博场馆设计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园区绝大部分场馆设计都有中国建筑设计师参与,特别是“一轴四馆”皆出自中国建筑设计师之手。“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中国馆融合了诸多中国文化元素。用“表皮”展示建筑的个性和特色是当代建筑设计师追求的“时尚”,园区建筑中,具有典型“表皮”时尚的展馆有波兰馆、西班牙馆、英国馆等。瑞士馆、日本馆等馆还将“表皮”时尚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结合。

国际展览局专门设立了上海世博会场馆建筑设计奖,英国馆获A类馆金奖,韩国馆获银奖,西班牙馆获铜奖;芬兰馆获B类馆金奖,挪威馆获银奖,丹麦馆获铜奖;葡萄牙馆获C类馆金奖,匈牙利馆获银奖,希腊馆获铜奖。上海世博会建筑已在世博会历史上以及上海、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

上海世博会“一轴四馆”的璀璨夜景

图片摄影 | 郭长耀

06

后记

上海世博会申办成功后,除了在世博园区开展基础设施和展馆建设外,在上海市区还进行了大规模的市政与配套工程建设,为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提供了全局性的基础设施保障。浦东国际机场与虹桥交通枢纽功能的升级,实现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国家战略。铁路交通的提升,配合了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形成。

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曾孕育上海近代工业文明。1882年,在黄浦江畔的杨树浦诞生机器造纸局,其后又诞生机器织布局、杨树浦电厂、自来水厂等。黄浦江畔的南市老城厢地区出现江南制造局、和兴化铁厂等近代工业企业。经过百年发展,黄浦江两岸码头密布、工厂林立,到20世纪80年代黄浦江市区段除外滩以外几乎没有公共岸线。

2017年航拍。世博园B片区崛起的央企总部楼群

图片摄影 | 张锁庆

2017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博物馆对外开放

图片摄影 | 张锁庆

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为浦江两岸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契机。上海世博会园区的建设也是上海城市更新首次大规模实践。按照“百年大计、世纪精品”的总体思路,动迁江南造船厂、上钢三厂等一批百年老企业,搬迁数以十万计的居民,拆除一大批老旧住宅,开展大规模建设改造,既为成功举办一届“精彩难忘的世博会”,也为正在“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上海提供发展新动力,更为市民观赏、游玩黄浦江增添一段公共空间。END

资料来源:

《上海世博会志》(验收稿)

历年《上海年鉴》及上海世博会官方报告等

部分图片由《上海年鉴》特约摄影团队提供

版权为拍摄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使用

“申知沪志”小组 诚意奉献

原标题:《十年纪念 | 上海世博会区域建设概要》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