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时空】黄志强|黑龙江省富裕县三家子村小学满语教育的历史与现状探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黄志强教授管理课 【边疆时空】黄志强|黑龙江省富裕县三家子村小学满语教育的历史与现状探析

【边疆时空】黄志强|黑龙江省富裕县三家子村小学满语教育的历史与现状探析

2024-07-06 06:4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早在1989年的《满语研究》上就有《富裕县三家子小学满语教学概况》一文对富裕县三家子村满语教育情况进行介绍和概述,“一九八八年全校共有八十九人学习满语,主要为满族子弟。现在学生已能掌握四百多满语单词,按教学计划,五册教材学完,学生可基本掌握满语文的基础知识,达到书写、阅读与会话。”这则将近30年前的800余字的简短材料记录了三家子村小学满语教学的初始状态及教学成果。阐述了开展满语教学的历史意义,从学制、计划、人群、教材、师资等角度论及了开展满语教育的实践,对开展满语教学的困难及解决途径也进行了分析。

在三家子村满语的语言环境不断恶化,满语言濒危的背景下,随着熟练说满语的老人的离世,言传身教、口耳相传的满语家庭教育难以为继的时候,满语社会教育基于地域、资金及师资等无法开展的时候,三家子小学满语学校教育就成为传承满语言主要支撑点。三家子村满语学校教育的开展虽然步履维艰,困难重重,但自1987年以来,先后有赵金纯、石君广、赵莹莹等教师,扛起满语言传承的重任,以学校教育传承满语言,编撰小学满语教材、开设满语课程、进行校本课程体系构建、探索依托学校课堂进行满族传统文化的传承等,着重思考教什么?怎么教?不仅彰显出满语教育者本身的民族情怀,更呈现出拯救濒危语言的不懈追求和教育价值及传承的历史现实意义。

20世纪80年代,三家子村的满语教育问题就引起黑龙江省民委及市县相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富裕县政府、乡政府及三家子村委会对三家子村满语传承及教育情况极为重视,在三家子小学建设发展过程中,2005年以来,富裕县县委、县政府先后投资200余万元在三家子村建立以满语教学为特色的小学,命名为:三家子满族学校,通过继续设立满语课堂,传授满族文化,建立起全国第一个满语小学。

富裕县在重视满族语言文化的保护,大力弘扬满族文化的同时,还通过遴选满语传承人,建立传承人档案,落实传承人经费补助,完善保护传承的机制体制,划定满族语言文化保护区,制定满语言保护的规划,设立传习所和研究会,进行三家子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推进满语文化传承。并集合全县各部门的资源,无偿捐款捐物,为三家子村小学配备电脑、购买语音等设备,为满语教育的开展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富裕县三家子村小学已经建设成为一所省级标准化小学。在三家子满族学校校内,还建有三家子满族文化博物馆,该博物馆实物与图片相结合,较为全面地介绍了三家子村的村落历史、民族习俗、生产生活、家谱源流、萨满文化等,内容较为丰富。

二、三家子村满族学校教育的现状

承继80年代开设满语班的教学经验和办学传统,满语教学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根据历史资料的统计,在1988年的时候,全校共有89人学习满语,主要学习者为村里的满族子弟,生源数量、学习成果、学习热情等方面的状态还是较好的。但到1993年的时候,随着师资的流失,三家子村小学满语教育实际上已经中断了。直到2006年,三家子满族学校重新开设满语课,三家子小学满语启蒙教育才重新得以延续。十几年的小学满语启蒙教育教学实践的开展,使得三家子满族学校满语教育取得了新的发展。

1.在校生情况

2016年,东北师范大学刘厚生教授组建的科研团队承担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课题《中国满语文保护抢救口述史与满语音像资料库建构》。其中的一个子课题《齐齐哈尔地区满语文遗存的调查与研究以及富裕县三家子村活态满语的音像资料库建构》重点关注三家子满语的现状与传承。2018年7月19日,子课题组负责人黄志强,及成员刘晨曦赴三家子村进行小学满语教育传承现状调查。通过查阅小学校史资料、采访两代满语教师赵金纯、石君广、与三家子满语传承骨干群众座谈、分发调查问卷、以及后续的电话核实访谈等方式,系统梳理了三家子满族学校的教学现状。

根据最新调查数据显示,三家子村小学的满语教育覆盖了二年级到六年级。学校现有5个教学班,现有学籍注册在校生62人,实际就读54人,六年级10人,满族5人,达斡尔族1人,汉族4人;五年级19人,其中满族10人,达斡尔族1人,鄂温克族1人,汉族4人;四年级15人,其中满族9人,达斡尔族3人,鄂温克族1人,蒙古族1人,汉族1人;三年级8人,其中满族1人,达斡尔族3人,汉族4人;二年级10人,其中满族5人,达斡尔族1人,汉族4人。

根据调查数据可见,富裕县三家子小学共有少数民族学生45人,汉族17人。其中,满族学生30人,占全校学生数的47.6%;达斡尔族12人,占全校学生数的19%;鄂温克族2人,占全校学生数的3.2%;蒙古族1人。汉族17人,占全校学生数的27%。现有全校62名在籍学生中,男生35人,占全校学生数的56.5%,女生27人,占全校学生数的43.5%。

2.自编满语教材

用什么样的教材对孩子进行满语启蒙教育,富裕县三家子村小学在全国进行了最早的探索和实践。三家子小学最早使用的满语教材是由赵金纯编著的,该自编教材“全套教材计划为五册,现已编出三册。经黑龙江省满语研究所刘景宪副研究员审校,认为此教材浅显易懂,图文并茂,适用于小学教学。”在2005年,赵金纯又在原有教材基础上进行系统整理完善,编辑出5本自编教材。2006年2月,富裕县县委聘用三家子优秀青年石君广和赵莹为满语教师,3月1日正式开设满语文课程。石君广在教授满语课程的过程中,陆续编写了《满族知识读本》《小学满语教材(口语)》《小学满语教材(满文)》《满文字帖》等校本教材。

2012年10月,富裕县三家子小学为落实黑龙江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校本教材建设工作座谈会精神,根据《富裕县校本课程开发指导意见》,并结合学校实际进行可校本课程的研发。石君广通过大量的走访、调查、搜集、整理和编辑,编写的《小学满语教材》,涵盖满语口语和满文两大部分,初步解决了三家子村小学满语教材短缺的问题,有效地服务了教育教学。这套校本教材作为黑龙江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校本教材建设项目进行开发与实施,如今一到六年级的教材已经编写完成印刷成册。这套自编教材参考了一些清代和现代满语教学书籍和资料,并融入了三家子村小学多年满语教学的实践经验,内容较为丰富,体系较为完善。这套自编教材的研发对满语抢救、满族文化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

但从全国范围来看,在小学基础教育阶段,还没有权威的、公认的通行全国的满语教材。各地中小学满语课程所用的教材还没有统一规范起来,有些满语学校自编教材、校本教材的开发虽然在一些地区、一定的历史时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满语的特殊性,标准化管理有一定难度,教学规范化程度不强,所用教材多数为教师自己编写,满语课几乎都是校本课,授课时数少且无法保证,教学效果也受到很大影响”

3.师资队伍状况

富裕县三家子村现有教师9人,其中特岗教师的流动性较大,其中专职满语教师2人,分别是石君广和赵莹老师,石君广的奶奶孟淑静,和赵莹的奶奶陶云都是富裕县三家子村第一代满语传承人。石君广和赵莹老师怀着对民族语言的热爱,在家庭长辈的熏陶影响下,刻苦自学满语,被选调为小学教师。虽然到目前工资福利待遇和同龄的外出务工人员相比还有差距。但他们在农村坚守民族教育阵地,自发收集录制满语口语音频资料,承担满语教学任务,接待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调研;虽然在身份上还是事业单位中的工勤编制,但坚守满语教学岗位,为民族语言的传承、传播不懈努力;虽然齐齐哈尔地区基础教育领域满语师资力量还很薄弱,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满汉双语人才匮乏,但石君广、赵莹等三家子小学满语教师已经用坚守、奉献诠释了他们投身满语教育的情怀。2016年10月7日,三家子村小学教师石君广及其他6位满语研究专家被聘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兼职教授。

从整个齐齐哈尔地区乃至全国范围来看,满语基础教育的师资匮乏问题比较严重。在开设满语课程的中小学,现有的满语教师很多都不是科班出身,还存在学历提升问题,福利待遇问题、编制问题,职称晋升,行业培训,以及积极性激发诸多问题。特别是精通满语口语和满语书面语的双料满语人才更是奇缺。

4.课程设置

三家子村小学的满语课程设置是1-2年级学习满语口语课,3-6年级学习简单的满语书面语知识,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六年中都能学习到满语相关课程。每周两节课。富裕县三家子小学的1-2年级的满语口语课程使用的是石君广老师编撰的《小学满语教材(口语)》共两册40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是:第一册一至六课主要学习内容为课堂用语,学生学习以后逐步实现教师用一些简单的满语口语进行教学,力争在课堂内形成语言环境,锻炼学生的听与说的能力,第七课开始学习日常用语,涉及问候语、姓名年龄、住址、拜访、物品、学校情况、学习情况、吃饭喝水、时间、事情、家庭情况等,涉及生活中的日常用语,还原生活中特定场景中的语言对话。第二册学习内容涉及年月、天气、春夏秋冬、做饭吃喝、休息、生病看病、受伤、聊天、购物、拜访、借物等内容。

3-6年级学习的满语书面语使用的是石君广编撰的《小学满语教材(满文)》共四册,主要学习的内容是:学习满文第一字头中元音字母和辅音字母的拼写规则、满文十二字头和满文切音规律、满语基础语法和常用词汇。满文字母课本编排采用楷书字体与行书字体对照编排的方式,增强学生对满文字母的认识。在词汇积累扩展方面尽量多搜集日常生活中的常用的词汇。教学目标是是经四年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读、默写、唱诵满文第一字头,能够掌握满文第一字头的独立形、词头形、词中形、词尾形的书写和读音;掌握十二字头的读音和书写以及满文切音字的切音规律来拼写汉字;对满语语法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掌握;并且掌握200个常用的满语词汇以及100句日常用语。此外,在教学中还涉及民族历史教育、文字书写、古诗、成语故事、日常用语等。

三、三家子满语教育面临的困境

随着满语濒危程度在日益加深,满语学校教育传承所承担的压力也在逐渐增大,存在着师资队伍建设滞后、教材编写不规范、学习群体的不稳定、学习满语的动力不足、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缺乏融合、以及小学满语教学与中高考脱节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满语学校教育传承作为活态满语传承的重要阵地,能否守得住,守得久,还需要社会各界予以更多的关注和思考,切实解决满语学校教育面临的问题,推动民族语言文化瑰宝的传承与保护。

1.完整的满语教学体系构建问题

满语教育传承需要构建完整的课程教育体系,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制定不同的满语教学内容和课程目标。形成幼儿教育、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硕士、博士阶段的完整衔接和联通。但在中国各地满语教学中,这一体系还不健全,各个教育阶段的环节还不能有效衔接。满语人才培养的链条还存在脱节的现象。这也是涉及满语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及出口、出路问题。就全国范围来说,在公立学校中开设满语的学校较少。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在齐齐哈尔地区,富裕县友谊乡三家子村满族小学、铁锋区扎龙满族小学设置满语课程,开展满语教育。齐齐哈尔市昂昂溪区水师营满族镇是齐齐哈尔市唯一的满族镇,水师营镇小学在2017年满语班也开课,学生们主要学习满语口语。此外,黑龙江省还有哈尔滨市香坊区向阳乡东平满族小学、哈尔滨南岗区红旗乡中心小学、哈尔滨五常市拉林镇满族小学、五常市营城子满族乡中心学校等四所学校进行满语教学。一般都是三至六年级开设满语课,每周每班1次课至2次课。

从全国范围来看,黑龙江省6所、吉林省4所小学和一个自治县开设满语课程;辽宁省有2所学校和5个满族自治县开设满语课程;河北省有2所学校,内蒙古自治区有1所学校开设满语课程。从满语小学的分布范围来看,主要集中分布于东北地区,辐射河北及内蒙古两地。开展小学满语教育的学校相对较多,开设满语教育的初中、高中学校较少,这就涉及满语教学链的有效衔接,满汉双语教学的互动协同、满语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等问题。

国家民委在《国家民委关于做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管理工作的意见》中,着重对民族语言保护提出许多指导性意见。把构建“双语”教学衔接体系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提出要根据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有针对性地选择科学、合理、有效的“双语”教学模式。就富裕县三家子小学来看,三家子村满族学校学生毕业后,有许多孩子进入富裕县励志民族中学继续求学。励志民族中学作为富裕县唯一一所民族初中,是2006年,富裕县对民族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大力发展民族文化教育而建立的学校,这所民族初中把满语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体系中。也可以说,在富裕县县域内,满语教育实现了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的贯通。但如何让满语教学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链条,也是齐齐哈尔市教育局、民宗局、文广新局等部门关注的重点问题。发挥黑龙江大学满族语言文化研究中心作用,加快构建满学人才培养教育链已经进行规划实施,这一教育链条使得黑大附中能够开展高中阶段的满语课程学习,从而大学本科阶段的满语课程在黑龙江大学就可完成。因为黑龙江大学满族语言文化研究中心,在满学人才培养体系建构、满语言田野调查、满语文文献翻译、满族文化开发利用、满族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形成较强的区位优势和学科优势。已经形成了目前全国最为完善的本科、硕士、博士满学人才培养体系。由黑龙江大学满族语言文化研究中心郭孟秀教授担任学术带头人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满语)”梯队,获批2019年黑龙江省省级领军人才梯队。所以,从培养满语人才的长效机制上看,建立完善的满语教学体系问题至关重要。

2.学校教学中口语交流氛围的营造问题

语言环境的缺失,是满语失去生命力、走向濒危的重要因素。如何能够重建满语语言交流环境,这不仅涉及满语的传承延续问题,更涉及满语的实用性问题。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三家子满语是借助家庭长辈的言传身教、口耳相传,传承延续的,并不侧重于学校教育。但随着熟练讲满语的老人的离世,只能借助传承人和母语会话者的发音及相关影像资料,学到的是碎片化语言,没有构建一套听、说、读、写的完整语言运用体系。富裕县三家子村的自然语言环境,随着历史的发展与20世纪60年代相比有了较大的改变,原来村子里日常交流主要用满语,但因各种因素的消解,满语言被汉语包围,能够说满语的人越来越少。以满语为母语的会话环境遭到了破坏。

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以及第二课堂等把满语言融入日常、融入生活,在掌握基本的日常用语基础上,掌握并使用字、词和句子,通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使用,并增加使用频率,才能提高学生的强化记忆能力和基于语境的实际使用能力。所以,在富裕县三家子村小学进行满语教育教学,在小学阶段完成满语的启蒙教育,通过在学校构建局部的语言交流交际环境,使得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沉浸于课堂教学的满语语言环境中。但出了校门,回到家,局部语言环境就消失了,自然语言环境也就是以满语为母语的生活环境没有了。

所以,如何在家庭教育中打造口语交流的平台和营造满语交际语境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这一问题解决不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不能有效衔接,密切配合。单纯的学校教育就显得孤立、无助了。学生主要学的是作为书面语的满文而不是原生态满语口语了。

3.学习满语的人群及激励机制问题

三家子满族学校之所以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引起政府、学界和民间的高度关注,其主要原因在于该学校坐落在满语口语的孤岛三家子村。当全国各地的满语口语消失殆尽,能熟练说满语口语的人凤毛麟角、传承乏力、难以为继的时候,三家子以原生态的满语口语遗存地备受世人瞩目。三家子村小学的满语学校教育也因此成为各界重点关注的对象。

三家子小学在校生人数较少,以及从小学、初中到高中阶段外语学习的压力、课业负担的沉重,特别是中考和高考学习民族语言没有加分,没有相应的奖励政策,学习满族语言的积极性难以调动和长久激发,导致家长和学生对学习满语缺乏动力,认为学习满语言并不能带来现实的好处,甚至认为满语课程多了,还会冲击学生数学、语文等主科的学习。加之社会的变迁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投入和重视,三家子村很多人把孩子直接送到了友谊乡和富裕县县城读书,导致三家子小学生源匮乏、生源流失现象比较严重。根据三家子满族学校满语教师石君广的介绍,2017年和2018年该校连续两年一年级都没有生源,很多家长把孩子直接送到乡里和县里读书了,生源问题、学生流失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学校发展和满语教育传承的主要问题。

无论是富裕县政府的相关工作人员,三家子小学满语教师,还是三家子村的满语口语传承人及散居在各地的母语会话者,他们在与赴三家子进行社会调查的专家、学者及媒体记者接触交流中,都一再提及激发民族语言学习热情的政策及鼓励机制问题。可见,激励政策不到位,单凭朴素的民族情感,是无法使满语教育传承的重任接续下去的。

4.满语教学师资的待遇及培训问题

早在2010年7月,富裕县文体局、教育局、民宗局、友谊乡政府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保护满族语言文化的实施意见》,集中展示了富裕县对濒危语言满语进行保护的决策和部署。着重提及了加强富裕县满语师资队伍建设这一问题。因为从1987年三家子小学开始开设满语课程,1993年满语教师赵金纯调走后,三家子满语小学没有教师能承担满语教学工作,1993年至1995年,三家子小学的满语授课由村里的掌握满语口语的老人讲授,但坚持2年后,满语教学还是中断了。直到2006年新的三家子满族学校建成重新开设满语课程。所以,从1987年三家子小学开设满语课算起,三家子小学开设满语教学已经将近20年的时间了。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承担满语教学的主力就是赵金纯、石君广、赵莹三位教师。期间也曾有特岗教师的加入,学校试图通过专门的满语培训、外出学习来补充满语教学的力量,但随着特岗教师的调走而不了了之。可见满语师资队伍建立的难度及师资的匮乏,民族语言传承面临的困境。

满语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濒危语言。优秀的满语教师是开展满语教育,传承、抢救、以及推动满族语言文传承的重要群体。2010年7月16日,齐齐哈尔市富裕县政府发布《文体局等部门关于保护满族语言文化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富政办发[2010]61号),在该文件中,涉及建立语言文化保护区、健全保护机制外、加强满语宣传等要点外,着重提及了加强满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满语教育教学水平问题。这一文件的发布表明,地方政府已经意识和关注到了三家子乃至整个富裕县民族教育中,满语人才的匮乏和师资的薄弱,以及满语师资队伍建设的任重道远。

2015年5月14日,国家民委发布了《国家民委关于做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管理工作的意见》,特别强调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不仅是少数民族日常生产生活重要的交际工具,而且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情感的纽带,是国家宝贵的资源。满语是世界民族语言中的瑰宝,基于富裕县三家子村活态满语的地位,在三家子村开展满语启蒙教育,进行满语教学一至六年级的全覆盖,对于保护满族民族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深入开展小学阶段满语启蒙教育的教学研究与探索,加强满语师资培训,也是培养满语翻译人才的现实性需要,留存民族传统记忆的迫切性需求,同时也有利于在满语遗存地打造富于地域特点的特色乡村教育。

【注】文章原载于《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9期。

责编:李静

声 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文章已获得作者授权,如需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如有版权问题,请留言说明,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