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您欣赏:“黄山画派”的代表作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黄山的象征指的是 请您欣赏:“黄山画派”的代表作品

请您欣赏:“黄山画派”的代表作品

2024-06-15 00: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黄山画派作为一个绘画流派名称提出较晚,是由现代画家黄宾虹、潘天寿、贺天健诸人总结归纳而成。潘天寿在《中国绘画史》中论道:“盖黄山一派天资、人力、气魄、学养四者并重。”黄宾虹提出,渐江、梅清、石涛三人为“黄山画派”的三大代表,他们在表现黄山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艺术成就。贺天健在《黄山派与黄山》中则补析道:“石涛画黄山重气而得黄山之灵,梅清画黄山重韵而得黄山之形,渐江画黄山重神而得黄山之质。”李一氓在《明清画家黄山图册序》中提出,黄山画派是指由黄山的外形和内容所决定,经过笔墨锻炼,抽象出的山水画类型,它与新安画派的主要区别在于,新安画派是指一批徽州画家互为影响所形成的一个画派。

和渐江、石涛、朱耷并称为“清初四高僧”的石奚谷,曾游历黄山一年多,给后世留下了不少精彩的黄山画卷。雪庄禅师,常年隐居皮篷,专心研习书画,直到老死。他以写黄山真景和黄山奇花异草而著名。跟雪庄学画的画僧廪峰,以写黄山景色著称,自成一家。这一时期以黄山为创作对象的不乏其人,如郑雪、吴廷羽、陈渭、汪之瑞、萧云从、查士标等,都有佳作传世,在画坛都颇有影响。

近现代以后,黄宾虹、潘天寿、贺天健、汪采白、张大千、刘海粟、李可染、陆俨少、赖少其、关山月、黄永玉等,也可归于黄山画派,他们对黄山画派的发展和延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近代画家黄宾虹,是黄山画派的又一位艺术大家,他把黄山画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黄宾虹从小随父学画,少年时开始临摹董其昌、石涛、渐江、查士标的作品,并远追倪云林、黄公望。十九岁时首游黄山就被山中胜景深深吸引,黄山给了他艺术灵感,也给了他艺术志向。他一生曾九上黄山,自称“黄山山中人”。他继承了黄山画派师法自然的传统,同时又博采众长,融会中西。其作品功力独到,既擅长用笔,又擅长用墨。晚年风格从淡恬清雅变为浑厚凝重,达到了物我两忘、随意自如的境界。他一生辛勤而不知疲倦地描绘黄山和新安山水,给后人留下了成千上万幅艺术作品。他还十分重视黄山画派的研究,著有《黄山画家源流考》一书。无论是在绘画艺术上,还是在学术研究上,黄宾虹都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黄山画派,是近代黄山画派中功绩卓著的画家。

世界著名的国画大师张大千三上黄山,记下了不少黄山景观,出版有《张大千黄山画册》。第一次游黄山就居山数月,从中悟出了“必先要体会自然,才能表现自然”的艺术真谛。二游后刻有“黄海归来”、“两到黄山绝顶人”等纪念印章,尤其是第三次和画坛巨匠谢稚柳、徐悲鸿同游黄山,留下一段画坛佳话。

与黄宾虹同乡的汪采白,是民国时期的一位山水画家。他对黄山画派亦深有研究。他常常深入黄山写生,擅长于画黄山的青山绿水,格调清新明快,有《黄海卧游集》画册,颇具现代山水画的特点。胡适称赞:“胆大而笔细,有剪裁而夸张,是中国现代画史上的一种有意义的尝试。”他的黄山山水条幅,参加民国25年(1936年)巴黎画展,并获得一等奖。

当代国画大师刘海粟一生十上黄山,把对黄山对大自然的无限深情倾注于笔端,“啸烟霞,抚琴泉,与奇峰对语,临古松长吟;拥抱黄山,人山合一;跳出云海,吞吐黄岳;古所未闻,今亦仅见!”刘海粟还刻有印章“黄山是我师,我是黄山友”。李可染大师在古稀之年手术之后,再次来黄山写生,历时达35天。他深有所感地说:“要画好中国山水画,必须从黄山山水中去学习体验。”

除了上述这些著名画家外,黄山的绝妙风光还吸引了许多国外名画家,许多本地画家受到她的哺育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黄山画家朱峰(祖籍浙江兰溪)于1980年后,刘海粟数次来山都参与陪同,耳濡目染,技艺大进,其代表作巨幅焦墨长卷《五百里黄山神游图》(长120米、宽1.5米)、《黄山松图卷》(长30余米、宽40厘米),气势磅礴,浑厚华泽,貌似枯渴而气韵苍润。祖籍安徽太平(今黄山区)的刘晖,自幼酷爱黄山,潜心钻研书画,尤其擅长画黄山松,被人誉为“中国松王”,北京人民大会堂正门巨幅《迎客松》、毛主席纪念堂巨幅《黄山松》等是他的代表作品,1989年其作品《黄山松》曾作为礼品赠送朝鲜金日成主席,被朝鲜政府永久收藏。出生于黄山脚下汤口的程乐萍,自幼受到大自然的熏陶,潜心钻研黄山绘画,他笔下的黄山不仅气势雄伟,壮观大度,而且局部也精到讲究,细致入微,虚实相间,明净灵秀,风格独特。安徽歙县画家胡华令曾遍游各地山水,尤得益于故里黄山,1991年应邀赴日访问交流,展出作品中就有不少以黄山为题材,如《黄山风景》、《迎客松》等。美籍华裔画家侯北人,早年师从黄宾虹学画,于1982年和1984年两次来山,1984年应邀在北京、合肥举办了个人画展,展出作品中有很多就是黄山的优秀之作。法籍华人画家赵无极,于1983年9月应文化部的邀请,回国观光,实现了游览黄山的夙愿,感叹:“黄山富有感情,有个性;我将以我的名气,用我的笔,描绘黄山,赞美黄山。”

来源:黄山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