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元御《四圣心源》“一气周流”理论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黄元周黄氏 黄元御《四圣心源》“一气周流”理论研究

黄元御《四圣心源》“一气周流”理论研究

2024-06-28 05:2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摘要:

黄元御,清代康乾时期的医家,一生精研四圣经典,并参以自己的见解,撰写有《伤寒悬解》等十一部医学著作,其中以《四圣心源》最为著名。在该书中黄氏构建了“一气周流”的医学模式,该模式源于《內经》的“气化学说”理论及“天人合一”思想。黄氏认为人属裸虫,为中土之气所化生,这团中土之气,升而左旋、降而右转,周流不息。人病则是这团土气的郁滞,而治病则是恢复这团土气的圆融通畅,维护这团土气的生生不息,才能健康无病。此模式对于指导临床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文献整理的方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1.简要的介绍黄氏的生平,黄氏生于名门望族,少有凌云之志,研习儒学典籍致力于仕途之路,中年因目疾导致左目失明而弃儒学医。经过对四圣经典的深研,终有所悟,写下了十一部医学著作及两部非医学著作,这些著作可分为医经注释类、医学思想类、药解类以及儒道经典注释类。  2.黄氏“一气周流”理论与中医学中的取类比象思维有着密切关系,对天地自然这个大象而言,天地间存在着一团升降沉浮周流不息的气,以形成春暖、夏热、秋凉、冬寒的气候特征,这个大象比类于人,则形成中土之气斡旋于中,肝心之气升于左、肺肾之气降于右的“一气周流”模式。  3.在黄氏的理论中,认为阴阳、五行、脏腑、气血、精神等这些概念都和中土斡旋之下的“一气周流”模式有着直接关系。一气圆融通畅则健康无病,若中气虚衰失去斡旋之功,则会出现百病丛生的病理状态。并认为“阳虚、土湿、水寒”是中气虚衰的原因,因此立“补土治中、重阳补火、渗湿利水”作为调理中土的大法。四维之病常因中土而起,但因其脏腑又有着其本身的生理特性,表现为肝心不升、肺肾不降、肾水下寒、心火上炎等症候。治疗上黄氏以调理中土脾胃为主,兼顾心、肝、肺、肾四维以恢复“一气”的圆融,黄氏立“达郁汤、下气汤、金鼎汤、玉池汤”以治疗。  4.金元时期的大医李东垣重视脾胃,黄氏继承其学说,也是重脾胃的推崇者,但二者重视脾胃的方式有区别,李氏重视脾气的升发,而黄氏更重视中土的斡旋功能,另外,两者对于中焦脾胃的用药以及对君相二火的理解也不同。  5.黄氏思想的传承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师承关系一脉相传的,以第五代传人麻瑞亭老先生较为出名,另一类是通过研习其著作而传承的,其中比较著名的是民国时期的医家彭子益。  6.现代人的生活理念、饮食习惯、生活环境与古人有着明显的差异,以阳虚致病最为常见,运用黄氏重视脾阳的观点扶阳,对于阳虚类疾病的治疗有着指导意义。

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