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济科普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麻醉镇痛泵怎么用图解 仁济科普

仁济科普

2024-06-02 11:4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它见证了患者术后第一次睁眼、第一次说话,甚至与妈妈一起听到了小天使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第一声啼哭,即使是患者睡觉休息时,它仍孜孜不倦地工作着。只要患者有需要,它就在术后的48小时一刻不停歇地工作着,有时候工作时间可以延长到72小时。

它的工作场所很多样,有的像挂吊瓶一样把止痛药 打进静脉里;有的被麻醉医生 安插在患者的脊髓里,镇痛分娩的妈妈们应该比较熟悉;对于一些手术部位局限在单个上肢或者下肢的患者,有些镇痛泵则 寄居在外周神经周围发挥作用。

如果你以为它只听命于麻醉医生,那就错啦。由于每个人对疼痛的感知程度不同,麻醉医生预设的药物剂量可能不会满足所有患者的需求,所以当患者感到疼痛时,患者自己就可以通过手控装置对它下达额外的工作指令,它将再次输注止痛药物,为患者术后第一次下床、第一次用受伤的手拥抱家人摇旗呐喊:“加油!你真的很棒!”

可是,有的时候它并不是那么听从使唤,临时叫它加个班它就会不依不饶地罢工,这时候,可千万不要误解它在偷懒。如果把它所承载的止痛药在短时间内大量输注到人体内,可能会引起恶心、呕吐等不适,甚至是呼吸抑制等威胁患者生命的并发症。因此,机智的麻醉医生为了患者的舒适感和生命安全考虑,允许它拒绝在一定的时间段内重复的工作,等过了这个预先设置好的“安全时间”,它就又默默地工作起来了。

然而,每种药物都会有副作用,比如使用青霉素时会有部分患者出现过敏,尽管是小概率事件,镇痛泵药物亦如此。为了最大化镇痛效果且最小化不良反应,麻醉医生在镇痛泵里添加了不同类型的“炮弹”:可能是几种止痛药的集合以及抗呕吐药物。

有些止痛药有恶心呕吐的副作用,即使已经添加了抗呕吐药物,对于高敏患者可能还是会引起不适。因此,患者对麻醉医生提出雇佣“镇痛棒”作为术后疼痛卫士的要求时,也要向医生说明既往药物过敏史;有些晕车晕船、吸烟的女性患者可能更容易发生恶心呕吐,所以手术前也要告诉麻醉医生。

那么是不是所有手术在术后都需要“镇痛棒”参与术后镇痛工作呢?

答案是否定的。

一些在人体天然管腔完成的手术,比如:经输尿管镜碎石术、胃镜检查、内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等,还有一些手术创伤比较小的手术,比如:甲状腺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骨折内固定取出术等;这些手术术后疼痛程度比较轻,可以通过单次注射止痛药完成止痛工作,有些患者甚至感觉不到疼痛,如果这时使用“镇痛棒”,未免有些“杀鸡用牛刀”之嫌,万一再发生不良反应的话,就更得不偿失了。

世界上任何一个个体都有其两面性,“镇痛棒”也有“不棒”的时候。比如一些脑外科手术,医生非常关注患者术后恢复的情况,其中重要的观察指标就是患者的瞳孔和呼吸,而“镇痛棒”药物会引起瞳孔、呼吸改变,此时如果误导了医生做出错误的判断,将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对于这类手术,麻醉医生会建议尽量不使用“镇痛棒”,而选择其它的止痛方式。

疼痛本质上是一种主观感受,伤口、内脏的组织修复需要时间,疼痛还会导致心理上的变化。因此 “镇痛棒”并不能保证百分百无痛,也无法完全做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我们麻醉科的围术期急性疼痛治疗团队会在手术后密切随访,积极听取患者诉求,调整“镇痛棒”参数或使用其他镇痛方案,向着舒适化医疗的目标不断前进。

说了这么多,总结下来一句话, 只要麻醉医生和患者积极沟通,合理使用, “镇痛棒”它真的很“棒”!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就医服务号

视频号

我知道你 在看 哦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