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书展】顾轩:风雨洗礼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麦莎台风是2007年几月几号 【我与书展】顾轩:风雨洗礼

【我与书展】顾轩:风雨洗礼

2023-11-19 23: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005年8月6日那天是个双休日,也是上海书展开幕日,白天迎着台风,本地四十余家出版社和来自国内二十多个省市的一百多家出版社坚持布展,外部的许多搭建做了加固,组委会的很多同志顶着台风指挥和测试,以防万一;场内出版社的同志们将整个展览中心装扮成了文化的乐园、书的海洋。下午开始风变得更大了、真正的倾盆大雨开始了、地面也开始有了积水,大家心里有点打鼓——不知开幕式是否能正常举办。晚上7时30分开幕式和诗歌朗诵演唱会准时开始了,不过由原先的中心喷水池广场改到了友谊会堂,当然焰火也不放了。

台风“麦莎”的侵袭带来的狂风暴雨没有吹走读者对知识的渴望、更没有浇灭市民对阅读的热情,据报道那日读者达到18000人,零售码洋达94.84万元,创历届书展的新高。在书展签售活动前,台湾演员归亚蕾的一席话说出了许多人的共同担忧:“面对这么厉害的台风,还会有人来吗?”但实践证明狂风大作、暴雨肆虐并没有挡住爱书人的脚步——活动开始前已有上百人排队、现场更是座无虚席,她深深地被这份热情感动了!一位参加活动的读者一番话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麦莎”是对上海人文化需求的测试、也是另一种书展体验!我觉得“麦莎”何尝不是对上海书展的一种洗礼呢?

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8月5日我们出版社的展位已基本布置停当,6日一早进入会场不仅接到组委会的书面通知、会场广播也在反复播放台风预警通知,大家相互询问今天是否正常开幕,我开玩笑地说“台风会转弯的,即便来了也刮不到展览中心里面”。午后开始风渐渐大了起来,我们虽然在房内也能听到风声阵阵、树枝不断敲打窗户的声音。组委会通知各出版社检查安全情况,我们专门到高校馆外检查广告牌的情况,展览中心两侧固定广告牌十分牢固、但有些小的广告牌已不堪风势,于是大家一起动手将能够搬动的全部搬到室内,由于晚上开幕式的原因还不能随便堆放所以只能全部堆放在各展位后面的消防通道,风虽大天也不热但大家无不大汗淋漓。从早到下午读者不仅不忌惮台风,仿佛还很享受这难得的夏日清爽,展场内一直熙熙攘攘——看书的、挑书的、买书的、参加各 种活动的都有条不紊,我们也暗自思忖:大家读书的热情真高啊!

下午3点多,风中有了点点雨滴——虽不密但很大,不久开始大雨倾盆。组委会又开始广播注意安全,场内的各出版社的工作人员和读者这时反而心静了下来,真应了一句“任他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进场读者虽然渐渐少了,但场内看书的读者更加专注、参加活动的读者更加投入,没有了集市般的喧哗、没有了乐园般的喧闹,大家深深地沉浸在文化的海洋中。我想这大抵是最好的书展场面了。

傍晚风雨没有减弱的迹象、路面开始积水、喷水池广场已无法行走,有的读者开始焦虑起来——门口站了许多人仰望天空,仿佛要看穿云层一般。有个中年人要买我社一套《南怀瑾珍藏本》,可爱的女儿问:“爸爸,这么大的雨我们怎么拿回去呢?”爸爸面露难色欲放回去,工作人员急忙问我:“能送一下吗?”我想车反正也闲着,送!父女俩非常高兴在风雨中有专车送,我们也灵机一动打出“内环内买南怀瑾送到家”的广告,整个晚上冒着大风雨送了十几家人得到无数的嘉许,我们也在“麦莎”中开创新的营销理念——用优质服务创造新的需求!

晚10点,当天的书展结束了,风雨更大了、路面的积水更深了,我们走出展览中心却发现无法回出版社了——因为车还在送读者的路上,但我们又必须尽快回社做书展晚课——导销售数据、 清账、补货、配货、打包等等,为第二天做准备,于是我冒险开面包车送大家。车在高架上,风吹得方向盘漂的、雨打得车顶响的、积水使车变成了一艘小船,大家发出一阵阵惊呼转而成为一阵阵笑语,我是第一次遇到这种路况,貌似轻松实际万分紧张,车开到社里已满背是汗了。做好晚课已是凌晨1点,“麦莎”仿佛爱上了上 海——没有离去的心情,第二天又要一早去书展,于是几个员工决定就睡在出版社了。

全程为十五次上海书展做过服务,但2005年8月6日是我生命中不能忘怀的一天。上海书展走过十五年,无数殷切的面孔、精彩的讲座、精美的图书历历在目,无数名家大腕在此留下深深的印记,你是上海的文化名片、也是上海人的精神集市!作为其中一员,每每听到作者的赞誉、读者的褒奖、同行的艳羡,从心底里为你感到深深的自豪!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