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风拾音模式小科普 各种拾音模式详解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麦克风如何调频道模式切换 麦克风拾音模式小科普 各种拾音模式详解

麦克风拾音模式小科普 各种拾音模式详解

2024-07-14 11: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音频应用公众号资讯免费发布推广

或许你过去曾看过攻略君推送的录音知识和麦克风选购指南,那么一定经常遇到“拾音模式”这个参数吧?常见的麦克风拾音模式有心形、超心形、全向型、8字型(双向型)。虽然不管怎样,麦克风的职责都是将物理声音信号转化成用电子能控制的电信号,但拾音的模式无论在现场还是录音棚,都对这个转化的过程起到了明显影响。所以,我鼓励每一位音乐人都去了解一些基本的录音知识和麦克风相关知识,这能很大帮助到我们。本文就具体科普麦克风特性中的这个重要参数――拾音模式。

麦克风拾音模式小科普 各种拾音模式详解

201708111416060588978.jpg (45.14 KB, 下载次数: 941)

下载附件

2017-8-12 16:04 上传

两个因素直接影响到麦克风的拾音效果。一个是麦克风类型(动圈、电容等等),另一个就是拾音模式。拾音模式指的是麦克风的指向和灵敏度这些参数的组合。正如刚才所说,麦克风的基本指向模式有四种,在使用麦克风的实践中,你会不停地遇到它们,不停地通过选择这些模式去解决声音问题。

全向型

麦克风拾音模式小科普 各种拾音模式详解

201708111416080870408.jpg (16.95 KB, 下载次数: 985)

下载附件

2017-8-12 16:04 上传

Image via media4ed.net

适用于:

● 空间声场已经设计好的录音室环境。

● 精度控制的现场声音环境,特别是声音干净、自然、开放,需要避免风声和呼吸噪声,声源不能直接靠近并指向麦克风。

推荐:

Earthworks QTC50

DPA 4006A

Neumann U87 (可选择的拾音模式, 拥有全向设置)

全向型麦克风对各个方向的声音都很敏感。不管声音是在上方、下方、两侧、后方或是前方,声音都能均匀都被拾起,但并不是被出色地拾起。具体原因我就不扔出一堆难以看懂的科学知识来啦。总之这种模式的动人之处在于它的低渲染度和平坦的频响,能顾得上近乎乐音的整个频谱,尤其是在低频部分。同时,这种拾音模式不容易受风声或人声喷麦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现场极其不适合使用此种拾音模式,到录音棚再使用吧。

8字型(双向型)

麦克风拾音模式小科普 各种拾音模式详解

201708111416090085523.jpg (30.35 KB, 下载次数: 930)

下载附件

2017-8-12 16:04 上传

Image via shure.co.uk

适用于:

● 需要捕捉两个声源的录音棚环境,但不需要像全向型那样的“博爱”。

● 环境极度“排异”(比方说录制边弹吉他边唱歌的声音)

● M/S和Blumlein录音技术所必须用到的拾音模式。

推荐:

Royer R-121

Cascade Fat Head II

再次强调,不少多模式切换的麦克风都提供双向模式。而双向模式麦克风(又叫做“8字型”麦克风)能把两侧的声音拾得很均匀。由于对声音敏感,一般要离声源较近放置(90°角离轴)。但这也是一种在现场音乐中不太好使的拾音模式,更适用于录音棚环境:用在一些有创意的声场安排。(因为它不同于全向模式,它可以带来方向感)

心形指向

6 ~& A7 G4 ?1 i3 {7 `1 q

麦克风拾音模式小科普 各种拾音模式详解

201708111416090254862.jpg (18.87 KB, 下载次数: 879)

下载附件

2017-8-12 16:04 上传

media4ed.net

适用于:

● 适用于录音棚和现场等多种环境的多能型选手

● 紧贴目标声源放置以隔绝其他声源干扰

推荐:

Shure SM58

Sennheiser e906

EV RE-20

Heil PR-20

Telefunken M80

AKG D112

心形指向模式是我们在挑选单向性麦克风(只能拾取一个方向的声音)时的优选。顾名思义,它的指向模式用图形来表示的话与心脏的形状相似(如图)。这样使得麦克风对正前方的声音非常敏感,而其他方向的声音能很好地隔离开。所以,这种模式在现场和录音室中都适用。无论是用作人声还是乐器都表现出色。

当然这种模式也是有缺点的,比方说渲染或频响改动太大,你很难找到一支像全向模式麦克风那样“完全保留原汁原味”的心形模式麦克风(虽然有时候拥有渲染功能或频响特性并不是缺点)。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