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结对课堂教学展示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评课记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鸡兔同笼用列表法 教师结对课堂教学展示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评课记录

教师结对课堂教学展示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评课记录

2024-07-17 19:5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课堂教学展示课

人教版六年上数学广角《鸡兔同笼》评课记录

执教者:王玉丹          指导教师与评课者: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点,掌握用多种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及创新意识。

3、通过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经历和体验用各种奇思妙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过程,会用不同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动脑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情感目标:

了解我国古代数学的光辉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及阶段点评:

一、 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师:中国古代数学有着辉煌的成就,直到16世纪许多数学分支在国际上都处于领先地位,是名副其实的数学强国,是值得炎黄子孙珍视的一份骄傲。

    唐朝在数学教育方面有长足的发展,由太史令李淳风等人编纂注释的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记载了一道数学趣题,这就是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

    今天学习第七章《数学广角》中的“鸡兔同笼“问题。分两课时,今天学习第一课时。

   (这一引入,给数学课堂带来了浓厚的文化气息,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我国数学文化的源远流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提出问题:

出示:“鸡兔同笼”问题,

   “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师:你知道这里的“雉”,“几何”是什么意思吗?

 生: “雉”是“鸡”,“几何”是“几只”。

 生: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

     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问鸡和兔各有几只?

 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从哪个方面呢?

    (这一提问,激发学生解答我国古代著名数学问题的兴趣。)

 

 师:这个问题中的数量比较大,我们换一下,先从简单的问题入手。

 出示例1: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

    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鸡兔同笼”中的数据比较大,将数据换成小的,有利于探索该问题的一般方法,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

   

       2.尝试探究列举法

   师:你们先猜一猜,看谁猜得既快又对。

( 先让学生猜一猜,很自然地过渡到列举法。)

   师:通过列表你发现答案了吗?你是怎样想的?

   生:3只鸡,5只兔。

鸡的只数

8

7

6

5

4

3

2

1

0

兔的只数

0

1

2

3

4

5

6

7

8

脚的只数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师:谁有不同意见?小组同学交流。

   师:展示

鸡的只数

0

1

2

3

4

5

6

7

8

兔的只数

8

7

6

5

4

3

2

1

0

脚的只数

32

30

28

26

24

22

20

18

16

   师:在以上两个表格中你发现什么规律?小组内交流讨论。

   生:兔每增加1只,脚的总数增加2只;

        鸡每增加1只,脚的总数减少2只。

      (探究了这个规律,很自然地为后面的假设法做好铺垫)

    师:这种方法叫做列举法。

        你认为这种方法有什么优点?有什么局限性?

    生:很好理解,一目了然。局限性:如果数很大,很麻烦,效率低。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3.尝试探究假设法

    生开始探究假设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师:为什么10÷2=5,5就是兔的只数?

    生:一只兔比一只鸡多2只脚,多出来的10只脚除以每只兔比每只鸡多出来的2只脚,就是需要的兔数量。

    师:结合课件上的图形,给学生讲解演示

(1)如果笼子里都是鸡,那么就有8×2=16只脚,

     这样就多出26-10=10只脚。

(2)一只兔比一只鸡多2 只鸡,也就是有10÷2=5只兔。

(3)所以笼子里有3只鸡,5只兔。

   (利用多媒体课件具有较强的空间、运动和静止状态特征,将不易观察到的事实、现象、知识发生的过程展现到学生面前,帮助学生通过感知学习、把握和运用知识,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启迪学生思维,节省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师:结果相同,不同方法汇报,请同学们试一试。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能力。)

    生:开始相互讲解。

    师:开始巡视,辅导。特别关注有困难的同学。教师参与到他们的小组交流中。

    师:你能从另外一个角度解释这个问题吗?

    生: (1)如果笼子里都是兔,

        那么就有8×4=32只脚,这样就少了32-26=6只脚。

        ( 2)一只鸡比一只兔少2只脚,也就是有6÷2=3只鸡。

        (3)所以笼子里有3只鸡,5只兔。

    (让学生多说,多练突破重点,难点,

      体验假设法是先假设——计算——推理——解答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师:这就是假设法。

      师:引导学生总结。假设法解题的方法,注意?

        4.方程的方法引入,学生讲解思路.

       设兔x只,则鸡为(8-x)只。列方程解出来。

        5.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答获鼓励与好评。

       师:你知道古人是怎样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吗?

        6.学习抬脚法

       生:学习古人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抬脚法:

  (1)假如让鸡抬起一只脚,兔子抬起两只脚,还有26÷2=13只脚

 (2)这时每只鸡一只脚,每只兔子两只脚。笼子了只要有一只兔子,则脚的总数就比头的总数多1.

 (3)这时脚的总数与头的总数之差13-8=5,就是兔子的只数。

     师:在黑板上,附以图示,解释抬脚法。

     师:你能用抬脚法解释“鸡兔同笼”问题的同学给予表扬。

     师:你发现古人怎样?我们应该向古人学习什么?

     生:古人很聪明,巧妙地解决问题。

        四、用数学问题解决生活问题。

     师:我们可以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渗透德育教育,激励学生关心社会问题。)

      1.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师:现在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上课时提出来的“鸡兔同笼“问题。

     生:独立思考。

      (1)如果笼子里都是鸡,(2)如果笼子里都是兔    

     师:有不同意见的同学请举手。

        五.总结升华

     师: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疑惑?师生互相补充。

     我们学习了三种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列举法,假设法,抬脚法。还有?

     师:假设法更具有普遍性。

     用假设法解题一般有这样的规律,假设全是鸡,先求出的是兔;

                                  假设全是兔,先求出的就是鸡。

        六.总结回顾,巩固检测:

     怎样用方程、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解题方法小结(一)列表法:

                 (二)假设法

1.如果笼子里都是鸡,那么就有8×2=16只脚,这样就多出26-10=10只脚。

2.一只兔比一只鸡多2只鸡,也就是有10÷2=5只兔。

3.所以笼子里有3只鸡,5只兔。

                 (三)抬脚法 

                 (四)方程

    全课点评:

    我们在月初定课,开始就数学广角中的“鸡兔同笼”问题进行互相交流,初步定出几种不同解法要呈现。在一周后,我们又觉得本课的多种解法如果都出现,课堂容量会加大,易造成拖沓,不容易把握课堂节奏,所以在课前我们准备两手方案,看当堂学生掌握情况,可以随时加减容量,并本着对重难点一定让学生理解透、巩固到位,特殊解法视情况而定的标准进行新课讲授。

    今天早上我们还在讨论是否减少一些方法的讲解,重点攻克假设法解题和方程解答两种方法。在第二节课上,听了王老师执教的“鸡兔同笼”新授课时,我的顾虑都打消了,学生思考积极,汇报的方法多样,巩固练习量也不小,真是亮点频出。现总结这节课成功之处有:

    1、这节课充分体现出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由于王教师在课堂上适时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呈现出猜测、列表、假设、方程、“抬脚法”等多种解题方法。

    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将多种解题方法进行观察和对比,使学生充分体验到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另外,王老师在这个体验解决问题多样化的过程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不同的学生在解题方法上有不同的想法。

    2、设计上层次清晰,衔接紧密,过渡自然流畅。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王老师引导学生运用猜测、列表、假设、方程等多种方法,但这些方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相互之间是有本质和必然的联系。教学中,教师抓住了各种方法之间的联系,由猜想过渡到按顺序列表的方法;由观察表格,找到规律,过渡到假设法和方程法。将多种方法有机结合,使整个教学过程衔接紧密,过渡自然流畅。

     3、教学难点突破得巧妙。

    假设法作为解决鸡兔同笼的一般方法,它不仅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重点中的难点。王老师在设计本节课前充分意识到了这一点,在突破这一难点方面处理得非常好,从三点可以体现出来:

    一是新课引入,当有学生用到假设法时,老师及时抓住这个问题是怎么来的?这样处理,为突破假设法这个教学难点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是让学生观察表格,通过表格规律的发现,去理解假设法,也就是将列表法和假设法的有机结合。

    三是借助课件的动态演示,用古人的“跳脚法”帮助学生理解,很好地突破了教学难点,让学生获得直观的体验。

    4、整节课,王老师教态自然,沉稳老练,点拨到位,充分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扮演了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在探索的过程中,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真实呈现了学生平时扎实的基本功及良好的课堂状态、思维的缜密性等,构建了精彩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

    一节课成功与否主要看教师是否完成了教学目标,突破了教学难点。本节课取得了成功,但还需要第二课时的进一步练习巩固。

    本节课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有:画图法、猜想法、列表法、假设法、方程法。在这些方法中,可以分为特殊方法和一般方法。

    这节课老师在学生找到不同策略后,充分让学生说“你最喜欢什么方法,为什么?”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特殊方法有局限性,而假设法和代数法才是一般的方法,这样处理就很好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又选择出最优方法,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

                                             王琦

                                           2011-11-21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