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新秀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鳕鱼和银鳕鱼区别在哪图片 养殖新秀

养殖新秀

2024-06-06 19:0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大鳞鲃的主要营养指标与我国中华倒刺鲃、光倒刺鲃相似,高于某些淡水经济鱼类,表明大鳞鲃为食用价值很高的优质鱼类。

目前,大鳞鲃在国内市场养殖情况良好,但毕竟是新品种,市场推广有一定难度,塘口价稳定在10-38元/斤,养殖成本和鲤鱼相似,只要有销售市场,利润可靠。

养殖周期:头年达到3-4两,两年可以一斤半以上。

养殖方式:和鲤鱼相似。

放养密度:前期和鲤鱼相似,后期放养密度(1龄鱼或2两大小):1500-2000尾/亩。

病害:没有突发性病害,目前几乎不发病。

大鳞鲃的简要生物学特点1、大鳞鲃的形态特征

大鳞鲃属鲤科、鲃亚科、鲃属。大鳞鲃鱼体呈梭形,头部较小,体修长,口亚下位,具有吻须和颌须各一对。胸鳍、腹鳍各一对,背鳍、臀鳍各一行,背鳍起点位于腹鳍起点的前端,尾鳍叉型。身体被覆奇特发光的鳞片,侧线清晰、平直。体背部呈银灰色,腹部为白色。

可量性状:大鳞鲃的侧线鳞数为72~73枚,左侧第一鳃弓鳃耙数20~28。大鳞鲃的体长为体高的5.00~5.57倍,为头长的4.50~5.53倍,为尾柄长的4.69~6.15倍,为尾柄高的9.47~10.81倍,头长为吻长的3.14~3.38倍,为眼径的4.64~5.75倍,为眼间距的2.43~2.82倍。

2、大鳞鲃的栖息习性大鳞鲃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栖息在池塘水体的中下层水域,当在水温适宜、环境安静无惊扰的情况下,也偶尔上浮水面,时边时开的集群围池绕游,当其受外界环境惊扰时,便各自急速下沉逃窜。当养殖池水温降到15℃以下时,其生活方式大都在池塘水体的底层,并在池底最深处集群越冬。 3、大鳞鲃的适应性能大鳞鲃适温能力强,在1~35℃的水温环境中能生存;抗逆能力强,耐低氧,2龄鱼窒息点含氧量为0.29-0.58mg/L;抗病能力强,一般养殖条件下,不易发病,池塘养殖成活率较高,仔鱼至夏花阶段存活率80%以上,从夏花至秋片(鱼种)阶段成活率95%以上,从鱼种至商品鱼出池成活率达99%以上。 4、大鳞鲃的食性野生大鳞鲃为杂食性鱼类,自然条件下,以植物碎屑、底栖动物和小鱼虾为主要食物来源。

人工养殖条件下,大鳞鲃在鱼苗阶段,自仔鱼开始摄食外源营养,主要食物是人工制作的蛋黄浆、黄豆浆和养殖水体中的轮虫、小型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生物;

鱼苗长到2.5cm以上时,主要食物是人工配制的粉状料和池塘中的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及植物碎屑等;

鱼苗长到7cm以上时,主要食适口的人工配制的全价小颗粒料,也喜吃养殖池水体中的枝角类、桡足类、及植物碎屑等;

当体长14cm以上至商品鱼阶段,喜吃的食物是适口的人工配合全价颗粒饵料。 5、大鳞鲃的生长特性大鳞鲃的生长速度较快。当年鱼苗(水花)可长至100~160g,第二年可以长到750g左右,即可上市销售。 6、大鳞鲃的繁殖特性大鳞鲃为洄游性鱼类,也称生殖洄游鱼类,其主要栖息于咸海水域育肥、发育,性成熟时洄游到江河中产卵,野生大鳞鲃性成熟年龄为4~5龄,每年5月底到7月初(40天左右),阿穆河水温达到22~25℃时,大鳞鲃开始产卵,产卵量4万~10万粒,大鳞鲃的卵粒大,卵乳白色,为漂浮性鱼卵,吸水膨胀后1小时直径为4.5~4.8mm。

池塘驯养的大鳞鲃性情温顺,将性成熟雌鱼与雄鱼1∶1 配比注射催产激素后,未发现追逐现象。人工催产药物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和DOM 配合使用, 注射剂量与鲤鱼催产剂量相似。注射药物20小时后检查雌鱼,并进行人工受精。

大鳞鲃成熟卵为乳白色、浮性卵,卵直径1.52~1.56 mm,受精卵吸水膨胀,直径4.5~4.8 mm,受精卵在水温23~25℃条件下,大约65~70小时出膜,孵化积温1610~1625 ℃。

大鳞鲃4龄雌鱼体重1065~1550 g,性腺重量为17~24 g,性成熟系数为1.1%和2.3 %;5 龄雌鱼体重2600和3150g,性腺重100和295g,性成熟系数为3 .8 %和9 .37 %。4 龄雄鱼体重630和720g,性腺重为5.45和6.52g,性成熟系数为0.87 %和0 .91 %, 5 龄雄鱼体重1 800 g,性腺重32 .8 g,性成熟系数1 .82 %。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