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过去了,为什么《魔法少女小圆》依旧是一代人心中的神作?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魔法少女小圆魔法少女变魔女了吗 十年过去了,为什么《魔法少女小圆》依旧是一代人心中的神作?

十年过去了,为什么《魔法少女小圆》依旧是一代人心中的神作?

2024-07-12 19: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在刚结束的1月番里,出现了一部备受我们瞩目的原创TV动画——《奇蛋物语》,凭借着其剧情中细思恐极的细节与后期接连不断的超展开,让不少观众在追番的过程中,被这不按常理出牌的作品,给深深吸引。

而既然提到了《奇蛋物语》,就不免让我们想起就在十年前的今天,一部情节同样曲折离奇、过程也超展开不断的作品,也正好迎来了它“姗姗来迟”的完结,那就是不少人心中最好的日本TV原创动画——《魔法少女小圆》了。

关于《魔法少女小圆》的赞誉,实在是不胜枚举:它是TV动画里获奖记录最多的作品,一举拿下了文化厅媒体艺术祭、神户动画奖、东京动画奖等日本动画中最重要的奖项;它的碟片销量是21世纪最高的作品之一,仅次于2009年的《化物语》;即便放眼日本TV动画销量史,它也能排到第五;对于小圆的研究与考据更是数不胜数,动画业界大佬与各界学者的赞誉也非常多......

不过,我这里并不想要去深入讨论这部作品所引发的文化乃至于社会现象,也无意去对这部作品中的各种小细节去进行抽丝剥茧的考究。

我的这篇专栏,是想要趁着这部优秀的作品完结十周年之际,去和大家聊一聊,这部作品为什么会那么好看、为什么能够征服大多数观众?又是什么理由,让它能够在历经了10年之后,依旧无法被其他原创动画所赶超、甚至连触及它的高度都难以做到?

希望大家会喜欢我的这篇观后感专栏,也希望大家能够三连、分享、关注来支持up主哦!

阅前的注意事项:1.本文是对《魔法少女小圆》叙事的深入解析,所以会有非常细致的剧透拆解,如果还没看过本作的朋友,还请自行留意。2.本文仅针对TV正传,续作剧场版《叛逆的物语》将不予以讨论。3.本文篇幅比较长,字数高达15000字左右,所以若有笔误或错别字的地方,希望大家能够帮忙纠错,并多多谅解。

教科书般的叙事

“为什么《魔法少女小圆》会那么好看?”

这个问题其实在我第一次看《小圆》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但是当时碍于阅历的不足以及个人思想上的不成熟,也仅仅只能用“反转”、“震撼”、“黑暗”等这些片面的单词去概括,并不能很好地从根源上解答这个问题。所以,我把这个问题潜藏在心里,等到未来的哪天,有了足够的能力,再去深入挖掘一个能够让我自己信服的答案。

恰逢完结10周年,我在间中也积累了更丰富的阅片量,思考了足够多作品的好坏问题,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去再一次地直面这个问题。而在我完整地重温了《小圆》这部作品之后,我确实能够更清楚地看见作品在叙事上厉害的地方,进而比起当年,更有这个能力,去回答我内心中的这个问题了。

甚至,在这一次重看完之后,我更加确认了本作的叙事能力,绝对算得上是教科书级别的。

为了解释本作叙事上的优秀,我将从以下这五个维度:1.叙事节奏与信息量的把控;2.复合功能性的情节设计;3.基调的渲染与情绪流的设计;4.毫无破绽的纵向设定挖掘;5.角色定位的转移;去逐一剖析本作在叙事上到底进行了怎样优秀的设计,才会让我们如此喜欢这部作品。

而其中我也以我个人的主观感受为基准,记录下作品重要的情节点、这些情节点的信息量浓度、以及它所具有的情绪色彩;试图将作品的这些主观要素,去进行数据化的分析与展示。

当然,这毕竟是从主观视角出发,所以即便是“数据”,它很可能还是会与大家内心的标准存在一定程度的距离;甚至,我认为观众之间的这种差异性理应必然存在,我们看待世界所产生的观点与视角才可能变得多元有趣。

那么为什么在存在差异性的情况下,我还要以这样的方式去进行分析呢?这是因为即便它不具有全然的普遍性,我依旧认为其中的趋势与分析,还是多少能够反映出这部作品在叙事上的优秀之处的;而透过这样的图表,我相信也能够让大家更直观的了解本作在叙事上是如何进行安排的。所以希望大家可以接受。

其它的废话我们也不再多说,我们就从叙事节奏开始,讨论“本作为什么好看”的问题吧!

叙事节奏与信息量的把控

大多数动画作品要完整的讲好一个故事,一个季度的篇幅往往是不够的。很多季番作品不是还要等待续作,就是分割放送,更惨的连后续都没有下文了;而在那些试图在一个季度内完结的作品里,很多也都因为过度展开而导致结尾崩盘,要不然就碍于篇幅而显得过于保守。

所以,能够在12集左右的篇幅里,把一个故事,以不落俗套、惊喜连连、收束完整的方式,给呈现出来的,绝对少之又少。

而在那其中,《魔法少女小圆》肯定是表现得最卓越的代表作品之一了。

那么,具体而言,《小圆》又是如何安排它的叙事节奏,让作品能够完整的囊括一个如此庞大的故事,却又同时能够让我们以一个相对舒适的方式,去接受这部作品的故事的呢?

这里的要点,在于信息量的密度,以及它在剧情推进过程中的变化。

平均来说,《小圆》每集所设置的情节数量,其实并没有与其他动画拉开特别明显的差距;但是,不少动画作品的情节,都更偏向信息量较为单薄的剧情推进为主,所以在观看的过程中,这些桥段往往不会给与我们过大的负担,因而难以形成深刻的印象;甚至,还可能因为叙述得像流水账一样,进而显得有点无聊。

而本作的情况是,几乎每一集都有信息量足够大的悬念、揭示、沉思等情节,去丰富每一集作品中所能够涵盖的信息量。

关于情节功能性的讨论,我们一会儿再聊。我这里想先表达的重点是:《小圆》剧本本身所涵盖的信息量密度,其实比多数作品要高得多;也是因为这样,本作才能够在故事推进的过程中,持续带给我们刺激,不会让我们感到无聊,更会强迫我们观众的大脑去运作,去处理作品所给予的庞大信息量。

当然,仅仅是信息量巨大的情节设计是不行的,不少作品就是因为抛出了观众所不能承受的、甚至是作品自己所设计的情节所无法承载的信息量,才会导致故事变得难以消化,让人搞不懂、也不想搞懂作品所搭建的世界观设定,进而导致后续的很多剧情变得费解、迷惑。

因此,如何精妙地设计且安排剧情里的各种桥段,让作品能够将它远超前观众的视角,逐步地以更有效率、也更能被观众接收的方式,传达给观众,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了。

关于情节的设计本身,我们同样先按下不表。这里我们还是优先谈谈后者,也就是情节的安排,亦或是我们所谓的信息量的把控。

在本作之中,我们可以透过它每集所涵盖的信息量,去窥探作品究竟是如何精准地把控信息量,使得故事里不少的超展开,都能够如此有效地被观众所接收与消化的。

从每一集信息量的安排与布局来看,我们不难发现每一个重大信息揭示的集数,其前后都是信息量相对较少的过度回。这样缓和的信息量处理,很明显的,就是为了不让观众连续接收过多的信息,出现消化不过来的情况;而只要关注能够好好地消化这些信息,那么作品所搭建出来的世界观与设定,也就自然地能够更好地被观众所接受与理解了。不仅是我们观众,这样的处理也能够让作品里的角色们,利用这段时间去认真地进行思考,思考要怎么面对与处理眼前这几近绝望的情况;而这,对于她们之后的想法与抉择,也予以了扎实的铺垫。

另外,这样张弛有度的情节安排,也变相的让作品单靠叙事节奏,就撑起了作品的故事张力。每当观众因为眼下较为舒缓的情节安排而开始放松时,下一集作品就会拔高信息量浓度,让人又紧张了起来;而紧张的情绪还没维持多久,作品又开始松弛,让观众得以小憩片刻;如此循序渐进,就能够让观众得到一次过山车般的观影体验。

不仅如此,如果我们拿后期所谓“信息量相对较少的集数”,去和前期“信息量较少的集数”作比较的话,也能够发现两者间有着显著的提升。

也就是说,作品其实是在持续提升它整体信息量的密度的。

这样缓缓的提升,一方面潜移默化的锻炼起观众消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让观众在故事的过程中,能够处理后期越来越复杂的信息,去消化作品所呈现出的一个又一个的超展开。反之,若不是这样的提升与锻炼,观众很可能会因为后期过大的信息量释出,造成接受不过来的情况,最终被迫出戏。

另一方面,这样的信息量提升,也代表着作品整体紧张感与压迫感的提升,更是所谓剧情紧凑的一种象征。而这,也会逐步牵引着观众的心弦,搭配着循序渐进、张弛有度的情节安排,让人在整个观影过程中,无法脱离这黑洞般的故事,并深陷其中。

所以总的来说,本作单看叙事的节奏与信息量的把控,就已经可以窥见本作叙事能力的优秀。

诚然,我相信还是会有部分观众,无法完全接受或理解本作如此复杂的故事设定,以及其后期接连不断的超展开;但是,如果没有这样的节奏与把控,我相信本作更不可能将这一切,给如此完满的展现在观众面前的。

复合功能性的情节设计

聊完了叙事的节奏之后,我们这里可以进一步地去讨论,这些情节是怎么设计的呢?

首先,大方向上的剧情构思、世界观的构思、以及其背后所想要表达的主题,这些偏向于创作的灵感问题,基本上和创作者本身的创意与文化底蕴有直接关系。而对于“这个创意是如何形成”的问题,是需要我们去深入挖掘本作几个主创的生平,以及对他们所创作过的各种作品进行比对分析之后,才能够得出更细致的答案;但这并非我这篇专栏想要研究的角度,所以这里就不再继续深挖。

我这里想要讨论的,是作者在有了这样的世界观与剧情框架之后,并明确了该以怎样的节奏与尺度去释放信息之后,该怎么去具体设计相对应的情节,并效益最大化地将故事给展现出来。

要触及这个问题,我们得先稍微了解一般上情节可以负责的几个主要的功能性:

1.推动剧情发展,或者情节之间的过度与转场——推进2.暂停或放缓剧情推进,展现角色内心的思考与变化——沉思3.提供悬念,或者提供超出现有认知的信息——悬念4.解决悬念,或者提供尚未厘清的状况的揭示,又或者是交代人物的过去等等——揭示

虽然进行了这样的区分,甚至明显其中有看似二元对立的功能,但实际上它们并非完全互斥的。以《小圆》第五集为例,小圆因为沙耶香变成魔法少女一事去拜托晓美焰的桥段里,晓美焰简单地以她认定“成为魔法少女就不会有希望”这点,去解释了她之前反对小圆和沙耶香成为魔法少女的一个理由;但是与此同时,为什么她会有这样的观点,却又成为了新的悬念。

所以,复合功能性的情节是可能存在的。而如果要让作品的信息量丰沛,这样的复合性情节,更是必要的手段之一。

很显然的,《小圆》在这里也做得出类拔萃。

尤其,本作像前面举例那样的,同时兼备悬念与揭示的情节,在剧情的中前期简直比比皆是。

当然像前面的例子那样,两者都表现得相对明显的,确实也不占多数;更多的情况,是作品着重揭示了某个设定,但是却留有尚未填补的空洞,让观众在表意识里认定了这个设定已经交代完成,潜意识里却依旧对那些留白的空间,留有一定程度的警惕。

这样的情节设计方式,才能够在误导与欺骗观众的同时,让剧情在后续真正揭示的时候,也能够自圆其说。

而这,正是《小圆》之所以能够在故事后期,为我们带来连续不断的反转与震撼的一个关键理由了。

不仅是悬念与揭示的结合,作品其实还有很多复合的种类。

像是第九集中杏子决定去寻找拯救沙耶香的方法时,丘比的态度也同样具备揭示与悬念的性质。杏子要去行动属于剧情上的推进;而丘比告诉杏子她不知道方法,是一种设定上的揭示;但丘比所持有的暧昧的态度,对于奇迹可能性的不完全否定,却也为后续的结果带来了一丝悬念。

而这就是很典型的,同时具备三个功能性的桥段;这样的多层次,让这场戏能够给出非常丰富的解读与玩味的空间,也让剧情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快速推进故事主线,并从中调度观众的情绪,非常的高明。

作品中这样的复合性情节的例子还有很多,这里也不再一一举例了。

但是,我还是想要特别再提一个有意思的情节设计,那就是本作前期几乎所有和晓美焰有关的情节里,都是悬念意味浓厚的。那么在前期营造如此强大的神秘感,又有怎样的好处呢?

第一,有一个显然未知的事情存在于剧情中,绝对能够让观众对这个未知感到好奇,促使观众为了这个好奇而持续保持观看作品的驱动力。

而当这个未知一直延续到中后期,作品多处谜团都已经揭晓之后,晓美焰的故事就摇身一变变成了作品最大的悬念;且因为期间的反复强调,让观众得以在好奇心被积累到最大值的时候一次过揭示,刹那反转所带来的爽快感难以言喻。

那么或许就有人会开始质疑:这样的悬念是如何维持下去的呢?观众难道不会被其谜语人给劝退吗?

对此,我认为作品做了一个非常聪明的设计:那就是在晓美焰所带来的悬念中,与前期主线剧情相关的内容,都透过一些第三方角色的口中,得到了解答;甚至,作品还把它包装成对于故事设定的揭示。

最鲜明的例子,是在第二集末尾击败魔女之后的情节。在这里,作品就透过巴麻美学姐之口,解释了晓美焰不断跟着小圆、想要阻止小圆成为魔法少女的可能性,亦即不想有更多的魔法少女与自己争夺叹息之种,并顺势地揭示了叹息之种的设定,可谓一举两得。

透过这样的处理,观众与角色们就会因为主线的谜团被解开,而不会将前期的所有重心摆在这个神秘的角色身上,让主线的推进不会因她而被限制。但另一方面,因为是其他人对于晓美焰的臆测,所以大家依旧搞不懂她到底在想些什么,这就使得晓美焰身上的秘密感得以一直持续下去。

也就是说,本作情节上设计的一大亮点,就在于它能够设计出大量功能性重合的情节出来,提升每个情节所蕴含的信息量。

而在这之中,更是可以看出作品对于悬念情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伏笔,设置得极为精妙。

它的做法,永远都是在满足观众一定的好奇心的同时,留下足够多的空间,去承载后续的超展开与反转;更有不少一语双关的内容,让观众只有看到真正的设定与揭示之后,才能够理解其中的真实含义。

所以,本作不仅很懂得如何安排情节,它对于情节本身的设计,也处理得相当高明,让本作的故事,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基调的渲染与情绪流的设计

当然,对于一个作品的叙事,信息量的把控其实还不是最重要的;真正影响一个观众观影体验的,更多的还是作品情感上的表达与传递,是否能够沁入观众的内心之中。

而这,就关乎到了作品的基调渲染,以及整体情绪流的设计了。

实际上,虽然我在前两大段的分析里,都提到了作品如何运用叙事节奏与情节设计,去承载其激烈的反转与剧情展开;但真正把观众骗到的,其实是作品在情绪上的诱导。

我相信绝大多数观众都知道,《魔法少女小圆》这部作品诞生之前,魔法少女题材几乎都是以光明与希望为核心基调的作品;而《小圆》作为打破魔法少女题材固有常识的作品,甚至因它重新定义与改写了“魔法少女”在人们心中的印象,确实是它于文化意义上之所以伟大的地方。

那么具体而言,作品是如何做到“打破既有常识”,却又不会让人感到突兀的呢?它仰赖的,就是基调的设计与转换了。

本作的前三集,它所勾勒出来的主色调,其实还是偏光明与正面的。无论是上学的日常,还是放学后一起去快餐店吃东西,甚至是几个少女间的茶会,搭配上“可爱”的丘比,以及巴麻美学姐积极与正义的形象,这些都让观众,尤其是当时追番、对后续内容一概不知的观众,大概率还是会把本作与当时既定印象里的魔法少女故事画上等号。

当然,在那之后的第三集末尾,著名的巴麻美学姐之死就发生了;此刻的故事,由偏向光明的基调,一瞬间走入了黑暗,搭配吊诡的全新ED释出,我相信绝大多数的观众都会在此刻感到震撼:原来魔法少女,还能够这么玩啊?

但是,如果是由全然的光明直接堕入全然的黑暗,这个基调的反差,我认为是不可能用一个单一的情节和ED就能够达至的;现在这样的反转能够成功,其实也是源自于作品早就在这光明的基调中,穿插了大量黑暗的影子,去浑浊它前期的故事基调。

所以,在最一开头那段不明所以的梦境、在第一集晓美焰追杀丘比、在第三集巴麻美学姐对沙耶香的忠告、乃至于魔女的结界那诡谲的美术风格、以及新世纪音乐风格的搭配,都让前期的故事中,总有一丝不安定的因子,潜藏在观众的潜意识心中,躁动着。

直到第三集末尾爆发的时候,这些不安定的因子,才理直气壮地从潜意识里站出来,并告诉观众:你看吧,这果然不是一般的魔法少女故事。

而第三集之后的故事,也并非一下子就遁入黑暗之中的,而是在黑暗之中仍旧闪烁着光芒。

例如在第五集里,沙耶香成为了魔法少女之后,她也表现得很积极;对于她所引发的奇迹,尤其是上条拿起小提琴演奏的刹那,她心中的幸福感更是满溢了出来。即便是在后续更为绝望的情况下,也有诸如杏子愿意怀揣希望去寻找奇迹,以及小圆二话不说就答应帮忙这样比较正面的桥段。

只是,后边所闪烁的光芒之所以存在,都是为了更后来的巨大的黑暗与绝望,所做的准备;而这几乎吞噬一切光明的黑暗基调,其实也是为了第十二集的反转与最后的光明,所做好的铺垫。

而这,其实也可以从我所分析出来的情绪累积,也就是作品情绪流的变化趋势中,反映出来。

每个橘点代表该集结束

这张情绪流的趋势图表,简单地把我前面所说的内容,给总结出来了。

前三集的整体趋势是朝上的,虽然偶有“阻碍”,但我们依旧会认为这是一个正面的故事;直到巴麻美学姐之死之后,情绪迅速滑落,故事基调由正转负,《魔法少女小圆》的真正故事,也正式开始;第五集的剧情稍微回升,但是在那之后,每一集所带来的,都是极为绝望的剧情展开:无论是第六集的宝石真相、第七集沙耶香的黑化、第八集的魔女真相、第九集的同归于尽、第十集毫无尽头的轮回,都让作品所呈现出来的负面情绪,不断在加深;直到第十一集末到第十二集,作品的情绪,才因为比较正面的、带有希望的反转,有着明显的回升;但最终落点,也就是观众最后纵观全局的时候,依旧会给这部作品打上“黑暗”的标签;即使因为最后上扬的趋势,让观众还不至于陷入全然的绝望。

当然比起这些大方向上的趋势之外,还有一点值得我们特别注意,那就是几乎每一段巨大的情绪滑落之前,都有明显的上扬趋势。其中,第七集和第九集更是可以用“大起大落”来形容。

这样的设计思路,其实和前面提到的信息量设计,是相似的。

信息量所顾虑的,是观众消化信息的程度,所以需要一段空档去进行过度;而情绪流所顾虑的,是如果不给出任何希望,那么纯粹的绝望在没有对比的情况下,将会变得毫无意义。

所以第六集的宝石真相之前,我们在第五集看见了成为魔法少女的好处;第七集沙耶香黑化之前,她也曾一度相信自己能够坚持属于自己的正义;第八集魔女真相揭露之前,沙耶香在杏子的陪伴下,似乎对于眼前的一切有所释怀;第九集同归于尽之前,杏子和小圆都幻想着、并坚信着奇迹能够发生;第十集在无数次轮回之中,每一次到最后其实都差一点能够触及胜利、摆脱宿命。

这间中所有的绝望,都发生在希望之后。反过来说,所有希望的诞生,都在等着更绝望与残酷的真相,来抹杀。

而这,就是典型的悲剧设计:把美好的事物毁灭给你看。

所以,这部作品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我认为是源自于这些被粉碎的希望所带来的悲剧,在我们心中所留下的深刻刻痕,实在是太过难以磨灭了。

每当我们回想起这个故事的时候,这一道道的疤痕,都在提醒着这部作品的黑暗与绝望。

毫无破绽的纵向设定挖掘

前面我们讨论了叙事节奏、情节设计、以及情绪流的设计:透过信息量的把控与情节功能性的分析,解释了为什么《魔法少女小圆》,能够承载数量如此之多的转折与超展开,更利用情绪流的分析,解释了真正烙印在观众心中的情绪变化到底是怎么构建出来的。

但能够把这三者做好的作品其实也不是没有,那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魔法少女小圆》依旧还能成为标杆一般的存在,被众人所敬仰呢?

我认为其中的缘由,其实和作品的所有超展开,都是纵向深挖有关。

在《小圆》的故事里,它每一个剧情的展开,几乎都只和“魔法少女”这个概念有关;也就是说,每一次设定上的揭示,它所挖掘的,是我们对于“魔法少女”的概念的纵深,让我们一次又一次的刷新我们对于这个概念的理解。

要解释清楚这点,我们可以先逐一分析作品到底如何深挖“魔法少女”的这个概念。

在最一开始,在观看这部作品之前,普遍对于魔法少女的概念,我在刚才也已经提及,就是正向积极、且带有光明与希望的形象。

在本作的前两集里,也确实传递了相似的概念:魔法少女就是扫除邪恶魔女的正义的化身。只不过,这里同时强调了与魔女战斗的难度,所以为了弥补这个代价,魔法少女可以换取一个自己想要的愿望,如同阿拉丁神灯一样。

第三集末尾,验证了战斗的难度确实有可能会造成魔法少女的死亡,颠覆了传统的想象,但是在前两集其实就已经表达了这样的设定。

第六集开头,着重讨论了魔女的设定,也就是叹息之种能够净化污浊的灵魂宝石;而灵魂宝石是魔法少女战斗力(魔力)的源泉,所以宝石变得污浊,与游戏里MP条减少的感觉相似。

第六集末尾,揭示了灵魂宝石名字的意义,其实就是字面上的意义;魔法少女的灵魂将被实体化为宝石,躯体变成行尸走肉,也就是说最一开始的代价不仅仅是要和魔女战斗,更是以自身的灵魂去进行一次愿望与奇迹的交易;而前者所提到的MP条,现在看来变成了HP条。

第七集开头,提出这样灵魂宝石化的意义:灵魂与肉体的剥离,能够使得痛觉被淡化,进而增强战斗力;而这个想法在同一集的末尾得到验证。

第八集末尾,揭示了魔法少女的真实含义,意味着魔法少女终将成为魔女的既定事实;也就是如果灵魂宝石彻底污浊,迎接的灵魂死亡方式,不是纯粹的消散,而是变成魔女的叹息之种,变成失去理智的、带着怨念与诅咒的魔女去作恶。

第九集中,丘比透露出它的真实目的,就是作为孵卵器(Incubator),去培育魔法少女,并在最后利用她们的灵魂(也就是情感),去作为宇宙的能量来源;这变相解释了之前丘比回收叹息之种的做法。

第十一集中,丘比进一步透露出它们已经以这样的方式干涉地球文明数千年,直接以人类史观中的不少悲剧去进行对应。

第十二集开头,小圆成为魔法少女,并利用她的能量去改变世界的法则。

整部作品,这样关于魔法少女设定上的揭示与深挖,一共发生了九次;而且每一次,都是层层递进的。从最一开始正面的形象,到中期代价的提升,到中后期的敌我同源,乃至于接下来和宇宙、历史、法则进行牵连,这一切都在让魔法少女的这一概念,不断地颠覆着你我的认知。

而这样分析下来,就能够看出,作品里几乎所有的设定揭示,亦或是我们所谓的超展开,其实只针对魔法少女的这个概念,几乎不涉及任何其他的设定;即便是第十集晓美焰的轮回能力,也是和她的祈愿,也就是和魔法少女的设定息息相关的。

而既然超展开的对象是单一的,它就能达到两个效果。

第一,在不断纵深的过程中,它打碎了我们对于魔法少女的认知,所以还处于概念重构阶段的我们,其实对于更具颠覆性的设定的融入,我们的接受度与包容度也会随之提高。毕竟,在那个当下我们会有一股“老子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的心态,以更开放的方式去面对后续更劲爆的剧情展开。

其次,这样纵深的挖掘,会比较容易形成剧情上前后呼应。

例如最后小圆成神的剧情展开,如果放在一般的动画里,就会有一点机械降神的感觉。但是在本作中,因为作品已经屡次强调了小圆巨大的潜力,甚至早在第八集,就已经赤裸裸地把她能够改变世界法则的能力给明说了出来,所以观众对此早就有所预备。而对于小圆这个强大的潜力,作品也并不是没有给出解释;在第十集揭示了晓美焰无限轮回的秘密之后,于第十一集的开头说明了这样一个以小圆为目的的轮回,会导致小圆身后的因果律渐渐地被堆砌起来,而又结合前面提过的情感是魔法少女能量的来源,让这一切全部都被串联了起来。所以最后的超展开虽然超出大家的预料,却也因为这环环相扣的设定,使得这个剧情很难找出逻辑上的破绽。

反观很多其他同样超展开的作品,它们所开展的方向,往往是比较零散的、且发散开来的;这样向外扩张的超展开,虽然过程中会看得很爽,但却因为过于分散设定,使得最后很难用一个统一的方式去将它们全部囊括在其中,这就导致这样的作品最后也比较难写出一个让观众特别满意的答卷了。

当然,如果我们严格去说,丘比所引入的宇宙能源问题,以及去和人类史观相结合的这两个设定,也算是向外扩张的超展开了。

但是一方面这两个设定依旧和魔法少女挂钩,另一方面它们本身也有着相对自洽且严谨的逻辑;再加上当时丘比讲述这些设定的对象,是还深陷在朋友之死的小圆,导致代入小圆的观众心思也没特别放在这边,所以即便存在着这样向外扩张的超展开,观众也不会特别难以接受了。

所以总的来说,本作之所以能够驾驭如此大量的超展开,撇开在前面所提到的几个理由之外,我认为还和它展开的方向,是纵向且单一的,有着紧密的关联性。因为透过这样的纵深挖掘,不仅能让观众得以在不断自我颠覆的过程中,逐渐提升自己的接受度,也能让这些展开本身得以更好地被前面的设定所呼应。

而能够对于同一个概念进行如此反复的揭示,能够不断地挑战并颠覆我们的固有认知,我认为这也是《魔法少女小圆》最令我们赞叹的一点了吧!

角色定位的转移

作品所带来的展开与反转,不仅仅是设定上的,角色的定位在剧情推进的过程中,也发生了不少的变化。

这里我也不多费笔墨,就直接用一个图表,去表示这12集的过程中,几个重要角色具体发生了怎样的定位转移,各个阶段的“主角”所遇到的对手,以及她所想要达成的目标,又是什么:

通过这样角色定位转移的简单分析,我们也能从另一个角度,看见作品是如何构建作品里的反转的;这其中最令人震撼的,估计是晓美焰与丘比在剧情推进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两极翻转吧!

在故事的一开始,负责与象征着邪恶的魔女战斗的魔法少女,显然是正义的象征;而负责与少女签订契约,赋予少女们魔法少女的身份的丘比,再结合其“可爱”的形象,让这个角色嫣然成为了这个阶段正派中领袖一般的存在。而在这个时候,追杀丘比的晓美焰,自然就被定义成该时期的“反派”形象了。

但是,随着剧情的深入,晓美焰也并非处处与主角们针锋相对,魔法少女的危险性也越发比大家想象中的来得巨大,两者的角色定位就随之发生了偏移;直到中后期,大量设定被揭示之后,丘比那冷血的一面才得以完全揭露,晓美焰那无奈的过去,更让无数观众为之心疼。

那么,为什么这样角色定位的偏移与反转,会让我们如此震撼呢?甚至,在这个反转之后,明明作品还有更超越我们想象的超展开,情绪上,也很可能不及这样的角色定位反转来得更深入人心,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这是因为,比起空泛的概念被击碎,活生生的人,能够更轻易的引起我们的共鸣。

看着我们如此相信的正派,竟然设计了陷阱去诱导我们、欺骗我们,虽然也怪我们自己的一厢情愿、怪我们自己的天真幼稚;但是,这样的丘比,无疑是对我们赤裸裸的背叛。

反过来,那个我们一直视为敌人的存在,那个一直述说着我们不爱听的忠告的存在,我们也会在真正意识到她的用心良苦之后,对我们过去的一意孤行,而感到愧疚与亏欠。

而遭受背叛所产生的怨恨,因为自以为是所产生的羞愧感,又怎能不调度起我们的情绪呢?

实际上,我在前一段所提到的大多关于魔法少女设定的超展开,都是先作用在角色身上,让角色被先前既定的认知所“背叛”了之后,作品才给出相对应的揭示的。

这也是作品之所以可以承载大量转折的一个理由。因为我们在意的是鲜活的人,而只有人出事了,我们才会真正在意发生了什么,才会去询问知道的人为什么,那这个解答与揭示,才会被我们所接收。

除外,从前面统计的角色定位转移的表格来看,前10集各阶段的主角目标,也都一个不落的失败了;这其实也对应了我在情绪流分析中,作品构建出了希望(角色的目标),然后再将其击碎的悲剧设计。而同样的,这样的悲剧之所以能够让我们动容,也是因为它直接作用在我们所代入的角色,有着紧密的关联。

把所有的情节、情绪、设定的反转,都用角色来展现与表达,是我能想到的最好方式了。

在我结束本段之前,我相信大家也注意到了本作在角色定位转移上,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那就是作为主角的小圆,不断地犹豫着要不要成为魔法少女,因为不是魔法少女而无法插手其他角色之间的纷争,也因为无法去解决他们的烦恼所以只能旁观着一切;这就使得本应是主角的小圆,在故事的中期却变成了配角一般的存在。

那,为什么作品要这样去定位小圆的角色呢?我认为这里有三个理由。

最表面的理由,就是作品通过这样视角的切换,让作品得以更生动的塑造每一个角色,把她们如此行动的理由、想要追寻的目标、以及最后的失败与绝望,都能够直观且直接的,冲击我们观众的心灵;让我们既能够拓展在故事里的视野,又能因为与他们共情,而被这曲折的故事所感染。

当然,撇开这个表面原因之外,我认为这样的定位,也让小圆得以回避成为魔法少女将会面对到的各种陷阱。

作品过程中所有希望的破碎,所有绝望的产生,都作用在每个支线剧情的“主角”身上,像是4-8集的沙耶香、9集的杏子、10集的晓美焰;而旁观者小圆,虽然因为其善良的本性,所以得以与其它角色产生共情,但这些绝望都还没有直接摧毁小圆。也就是说,虽然作品带来了压倒性的绝望,但只要小圆还在,我们潜意识里就还能保留着最后一丝的希望;而这一丝希望,既成为了中期每一次绝望的根基,也为最后相对光明的结尾,做好了准备。

另外,因为小圆是处于旁观的身份,绝望不直接作用在她的身上,这就让小圆能够以一个更为客观的视角,去看待眼前所发生的一切。

也就是说,因为小圆相对客观的视角,才让她能够以相对冷静的态度,去看待及梳理眼前的信息与情绪,让最后她能够做出这样的决定,提供了非常厚实的角色动机与基础。

而拥有了这样的角色基础,再加上前面已经提到的设定的严谨,与对于希望的预期,这一切都极大地支撑起最后一集的故事,让观众不仅在理性上无法否定这样的超展开,情绪上,更会深深地被这样的收尾所折服。

所以在我看来,本作如此去定位小圆这个角色,真的是非常高明的一招。

我这里花了那么长时间,透过5个不同的维度去详细论述与剖析;其实它们所围绕着的,依旧是我最一开头所提及的那个问题:“为什么《魔法少女小圆》那么好看?”

当然,我们仍然可以用那几个片面的词语:“反转”、“震撼”、“黑暗”等,去进行简单的概括。

可是,透过我这篇文章多个维度的论述之后,大家或许能够多少了解到,在这些单词背后,其实蕴含着不少精妙的叙事设计:高浓度信息量的情节、恰到好处的情节安排、前后呼应的设定深挖,让接连不断的“反转”得以实现;错落有致的信息量释出、跌宕起伏的情绪流设计、一切都以角色出发的表现方式,让我们更能够接受那些爆炸性的“震撼”,使它们不显突兀;而相对应的基调搭建、不断粉碎希望的悲剧、以及遭到背叛的怨念与错怪朋友的愧疚,也让这部作品的“黑暗”,深入骨髓。

所以,为什么《魔法少女小圆》那么好看?因为,这部作品用它那堪称教科书般的叙事,把这样一个短小精悍的故事,深刻的烙印在我们的内心之中,久久都不能忘怀。

故事主题的挖掘

在前面,我们花了非常巨大的篇幅,去详尽地剖析与论述了本作叙事上的优秀。

虽然讲好一个故事在我看来确实是一部优秀的作品最必备的重要元素,但是,如果没有足以让人产生思考的优秀内核,这样一部作品大概率也只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地走出众人的视野,变成一个只能引起一时热度的、肤浅的作品而已。

很显然的,《魔法少女小圆》不在此列。

不提在当下《小圆》所获得的各种艺术奖项与成就;单看在这10年间,这部作品依旧屡屡被人拿出来讨论与研究,就表明了在这故事的背后,必然有某种深刻的、足以让我们深思的内涵,在时间长河中不断地被人给挖掘出来。

实际上,即便在一般只提供简要信息的维基百科里,《小圆》甚至都出现了“知识性”与“学术解读”这样的栏目,去介绍对于这部作品在各个学科中的解读,可见这部作品在文学上的价值。

当然,如同我在导言里提到的,我这里不打算进行抽丝剥茧的考究;也不想用超出普通观众能够察觉到的细节,去进行非常深入的哲学拓展;我也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去透过各个跨学科的学识,来深挖本作所具备的内核的所有可能性。

我这里,依旧会和往常的我一样,用我个人的视角,去从作品的核心冲突出发,并以此去分析与概括本作的主题到底是什么。

而在我看来,本作最核心的冲突,莫过于“希望”与“绝望”之间的抗争了。

极端功利主义的绝望与无需计算的美好奇迹

本作是一部黑暗基调浓厚的作品,几乎处处都充斥着绝望的气息。但是,这样几近绝望的故事,为什么要在最后,给出一个相对积极正向的结局,让故事的情绪流走到最后,会呈现上扬趋势呢?

实际上,如同我在分析主角定位转移的段落中所提到的,本作虽然绝望占据大多数,但在过程中的小圆还始终没有成为魔法少女,也尚未被绝望所压倒;所以在这近乎纯粹的黑暗的深渊里,其实还是存有一丝光明的。

换言之,作品的内核,必然是希望透过这个故事,去表达某种令人失望、乃至于绝望的事实,但却又对此,不完全抱持悲观态度,还是怀揣着最低限度的希望,去期盼着奇迹的出现。

这个令人失望、乃至于绝望的事实,我认为就是作品里借助丘比这个形象,所展现出来的一种,异常极端的功利主义。

追求集体利益最大化,以每个行为最终能够带给集体多大的收益,来判断这个行动的好坏;进而认为魔法少女的牺牲,能够换来宇宙所缺乏的能量,甚至能够借由丘比所赋予的奇迹,去带来人类文明的进化,这不是一件双赢的事情吗?

作品透过带着字面意思的上帝视角的丘比,去将这种漠视个体情感动态的、只关注群体利益得失的、极端且扭曲的功利主义,给呈现了出来。

而最让我们有所共鸣的,就是在现实社会中,不少运行的逻辑其实也是根据这套强调功利与计算的理念所制定下来的;换言之,丘比再现了这个社会某个面向的缩影,它代表着我们世界一定程度的事实。

当然,既然是现实的“缩影”,就代表着我们的现实在现阶段,尚未如同丘比所表现的那般极端。所以这部作品真正的目的,不是试图表现我们这个世界的现实;它想要表达的,是如果我们的世界,不幸的依照这个理念走向极端的话,我们将会面对且迎来一个怎样的世界。

依照这个极端的功利主义,依照丘比的理念与行动准则,我们所做的一举一动,将会依靠纯粹的利益考量,来进行判断。

这其实是一个难以驳斥的观点,也正因为它所具备的正确性,我们才会在面对这些论述的时候,无言以对。甚至在我们的世界中,还会有研究去告诉你,我们之所以孝顺、之所以会有爱情、之所以会见义勇为,其实,只是因为我们的基因里判断这么做能够为群体带来更多的好处,所以才会让我们因为这些而获得幸福感,进而奖励我们去积极地执行这些行动。

换言之,我们的道德观、价值观、甚至是正义,到最后无非也只是一些利益上的考量。

是的,这看似非常正确。

但,它太过正确了;正确到当我们听着这些话语的时候,即便我们的理性无法帮助我们去找出这套理念的逻辑问题,但内心情绪上,却有着万般的排斥。

究竟是什么,主导了我们内心的这股情绪呢?究竟是什么,让我们如此排斥将我们所拥有的一切价值、道德、正义,都归纳成利益的盘算呢?

答案很简单,因为如果一切都无非只是利益,那为什么我们还要发明这些其他的词语出来呢?必然存在着某种利益所无法涵盖到的,所触碰不了的,所不能解释的,一种本能上的驱动力,在驱使我们去否定这样的归纳。

而我认为,这就是我们的感性,那些连科学都无法去定义的情感。

在本作中,这样一个与功利主义相对的,就是小圆。

小圆代表着我们内心深处,那反抗着功利的计算,那依旧感性、具有人文关怀、且关注着身边的人的一种希望的象征。这个希望非常脆弱,它无法理性的告诉你对方哪里错了;甚至在一连串的事实面前,希望几乎都快被绝望所掩埋、几乎都快消失不见了。

但是,在故事的最后,小圆,找到了能够打破绝望的方式,找到了一个能够让魔法少女不被绝望所吞噬的方式,拯救了魔法少女们;与此同时,她也将那个差一点被绝望给吞噬的我们,从这绝望的泥沼之中,给拉了出来。

当然,小圆最后所提供的方式,也并没有压倒性地“击垮”这令人绝望情况,崇尚着功利主义的丘比,在世界法则改变之后,也依旧存在。但是,至少这一次,感性与理性、希望与绝望,得到了一个得以公平竞技的舞台;至少在这个世界里,不再是极端的功利主义完胜的世界,而是一个更加平衡、更有余地且中庸的世界。

在故事的最后,晓美焰依旧记得小圆,小圆的家人与她之间的羁绊也没有完全断开。这意味着,在小圆变动了法则之后的世界,即便她牺牲了,但在这个世界里,已经能够诞生出这种无需功利交换,就能够实现的“奇迹”。

相较起之前,魔法少女们祈愿后的“奇迹”,不是来得更加美丽、动人吗?

为了主题冲突所设计出来的故事与世界

我相信,作品最后所展现的这个主题,乃至于最后所呈现的上扬的结局,一定能够征服绝大多数的观众。

实际上,本作之所以能够做到这点,就在于它的整个故事,乃至于整个世界观的搭建,就是为了这套冲突所设计出来的。

说到这里,你可能就会恍然大悟:为什么要以魔法少女为设定核心?因为魔法少女代表着光明与希望。为什么要设计与揭露魔法少女背后的黑暗面?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摧毁这个希望。为什么要安排其他角色担任主角?因为这样才能够彻底的展现这个绝望的事实。为什么要写晓美焰的轮回?因为透过宿命论的方式才更能加贯彻作品的绝望基底。为什么小圆一直旁观?因为这样微弱的希望才能够存活下来。

一切的情节安排与设计,一切的设定建构与揭示,一切的角色行动与结果,都是为了表现作品背后“希望”与“绝望”的冲突,才会被如此地创作出来的。

而也是因为这样,作品那处处二元对立的冲突,才会无时无刻地存在于作品之中,让观众随着剧情的推移,对于这样的冲突有着更深刻的认知与感受,进而被最后这个“微弱的希望抗衡了功利性的绝望”的故事,给深深感动。

但是,这样的创作思路,显然也有它的弊端。

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就在于作品几乎一切情节与设定都围绕着这个二元冲突展开,反过来说就是这样的剧本很不生活化。

当一部作品缺少生活气息,再加上处处争锋相对的冲突感,就会导致它在叙事上的设计痕迹严重;而这一切,都会让作品开始与观众疏远起来,观众也会因为这样的疏离感,以及真实感的缺失,逐渐地对作品里所想要表达的主题与情感缺乏共情。

而我相信如果还有哪些观众是不那么认可《小圆》的,大概率都是源自于这样的叙事风格吧!

只是在我看来,本作已经站在了这样的叙事风格的顶点。

毕竟,能够为了一个核心理念与冲突,就去设计与搭建出一整个故事与世界出来;并且在整个叙事的过程中,充分且完美的将这个故事、这个世界、这个主题给表现出来,我认为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所以在最后,我们回到我文章的标题:十年过去了,为什么《魔法少女小圆》依旧是一代人心中的神作?

这是因为,它有着能够征服绝大多数观众的叙事能力,让几乎所有看过这部作品的观众,都直呼好看。与此同时,在这个作品背后所隐藏的主题,那看似黑暗绝望,却在最后依旧能够点亮我们心中的美好的内核,更是让这部作品,在它那整体黑暗的基调上,闪烁着一股沁入我们内心的光芒,让看着这个故事的我们,在最后,能够从中寻找到救赎,并被这样的一个故事,给震撼、给感动。

而一部能够做到上述这一切优点的作品,又怎么会成为不了业界的标杆呢?

简单评分:9.6/10

ps:本文着重讨论作品的叙事,并提供了一个我所认为的作品内核;但这绝对不是阐述《小圆》优秀的唯一途径。还有很多方式,例如从创作者的角度、从动画制作的角度、从影视理论的角度、从细节考究的角度、从文化现象与影响力的角度、从哲学思想的角度、甚至其他更多我所没有想到的角度,去论述这部作品的美好与伟大,所以也欢迎大家提出自己的看法。

ps2:本作的美术和配乐是真的棒。尤其是配乐,真的和这部作品绝配,这里分享OST:

ps3:感谢所有愿意花时间看到这里的朋友,也希望大家会喜欢我的文章;喜欢的话也希望能够三连、分享、关注来支持一下up主哦!

大家或许也发现到我的这篇文章并没有那么详尽的讨论晓美焰(这个实际上在当时更受欢迎的角色),而将更多的重心放在小圆和丘比的讨论上了;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想要真正把晓美焰的故事讲清楚,我认为透过续作《叛逆的物语》会更加细致与完整。所以如果这篇专栏的数据不错的话,我也会考虑尽快加更一期专栏,去聊聊这部剧场版的内容哦!

最后,如果大家对于这部好作品还有其他想要分享的观点的话,也欢迎到留言区告诉我哦!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