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老人高铁厕所抽烟,乘务员吓得声音发颤问:烟头扔哪儿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高铁乘务员35岁以后 可怕,老人高铁厕所抽烟,乘务员吓得声音发颤问:烟头扔哪儿了?

可怕,老人高铁厕所抽烟,乘务员吓得声音发颤问:烟头扔哪儿了?

2024-04-07 06:5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一个人差点害了一车人

这个事情就发生在2024年2月19日,北京开往昆明的高铁上。

当时列车行驶时,突然烟雾报警器开始报警,乘务员们马上冲了过去,根据报警器的位置,找到了烟雾报警地:厕所。

厕所此时是显示里面有人在,于是列车员猜测:有人抽烟,马上敲门,但里面的乘客却并没有第一时间开门,为了安全,两名乘务员强行打开了厕所门,发现是一位老人在里面。

同时一股烟味传了出来,但并没有看到烟头,于是列车长声音都颤抖了,连续追问:烟头扔哪儿了?而老人表示:自己并不知道高铁上不能吸烟,然后老人被带走了,列车恢复了正常行驶。

动车为何不允许吸烟?

还好没有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很多人根本就是法盲,或者只顾自己,根本不知道动车吸烟的危险程度,有一句话可以说明:只要着火,一分钟车厢就没了!3分钟,全车的人都没了!

普通的火车,包括以前的绿皮火车其实是可以抽烟的,原因是因为这些火车因为速度慢,所以并不是封闭的,车窗可以打开,连接处还直接和外面保持接触,自然有的地方是可以吸烟的,但老人吸烟的这趟高铁,速度达到了340千米每小时,所以高铁和外面是完全隔开的,整个是一个密闭空间,不然一个小缝隙产生的声音和气压就能让你崩溃。

并且动车上的大部分材料都是可燃的,甚至是易燃的,所以想想,密密麻麻坐满人的密闭空间,突然着火了,结果会是什么?

不过一个月前的江西新余火灾中,补习班的同学也和动车一样坐在一起,着火后,还有窗户可以逃生的情况下,还造成了39人遇难,大家想想,这可是一辆完全密闭的时速340千米每小时的高铁啊,如果发生着火事件,即便是紧急制动,这个庞然大物也需要6500米的距离,近3分钟的时间才能够停下来,这段时间内,所有人都无法逃离,只能待在车厢里面,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而且即便是真的停下来了,高铁能够停在哪里呢?有可能是隧道,也有可能是高架桥,你也没有办法逃离,而且我国因为巨大的客运量,所以高铁之间的间距比较小,如果前面高铁紧急制度,同时没能够通知到后面高铁的话,一旦发生追尾,那就是更可怕的结果了,想象一辆汽车120千米每小时的速度撞车了都是粉身碎骨。

340千米每小时的高铁如果撞了,会有多可怕?所以动车一定不能着火,一旦火势起来了,往往不是一个人的问题,可能整车人都要一起陪葬,甚至于是两辆车的人,所以列车员没看到烟头时声音才会都颤抖了。

屡禁不止的吸烟

然而这个事情可怕的地方在于,虽然每一辆车都会反复说不能抽烟,但总有一些人完全无视大家的生命躲起来抽烟,只要搜索下相关新闻就会发现几乎是源源不断的,甚至于我还发现了一个抽烟以后理直气壮的人。

也是一个老人抽烟被发现了,被留了下来,结果居然家属和老人一起破口大骂警务人员,还口口声声说:他只是抽烟,又没有杀人,还说老人有病,如果真有什么事情就找警察算账,对于这种人,我觉得有必要告诉他到底犯了什么错。

根据规定,如果在动车上抽烟,可被铁路公安部门处以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并限制乘坐火车长达180天,但如果老人的年纪在70周岁以上的,按照规定确实不能对其进行拘留处罚,只能够罚款,但如果第二次吸烟的话,那么以后就告别高铁了。

而且他吸烟的二手烟在密闭空间内弥漫,如果造成了一些孕妇,婴儿或者老人出事的话,那么吸烟也可以变成杀人,比如日本媒体曾报道过的一个案子,地铁上有人吸烟导致某个乘客哮喘急性发作,进而抢救无效死亡,显然就属于“二手烟杀人”的案例了。

但不管怎么说,列车吸烟屡禁不止,到底是为什么?是惩罚不够严重?宣传不够到位?还是别的什么?大家觉得有办法杜绝这种行为吗?希望在评论区留下您的高见,并给一个点赞和转发收藏,我是热爱科普的李将平老师,喜欢可以关注一个吗?

我们下期再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