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体设定:充满“德”味的扎古后裔AMS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高达基拉多加3d打印 机体设定:充满“德”味的扎古后裔AMS

机体设定:充满“德”味的扎古后裔AMS

2024-07-12 19:1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U.C.0093年,第二次新吉恩战争爆发。而新吉恩军的主力,是新型泛用型MSAMS-119 基拉·多加!其外形不仅仅可以看出其扎古的血脉,而且墨绿的涂色及头盔,无不显示着吉恩的“德”味道审美

独眼,动力管,墨绿色涂装,德味审美!

在第一次新吉恩战争中,阿克西斯研制了多种怪兽级别的第四代MS,同时吉恩开始以一年战争时期著名的扎古系列作为基本模式开发了AMX-011扎古Ⅲ,以作用下一代量产主力,然而过剩的火力,繁重设备,大大加大了阿克西斯的财务压力!因为扎古三并没有量产成功!

口部粒子炮,裙甲光束炮,真的很怪异!

而且开发扎古Ⅲ时,繁重的装备已经令机体机动性和接近战的性能大幅下降。后来阿克西斯对此做出检讨,既以扎古Ⅲ的设计减配,回归第二世代MS的结构基础,端正了作为在米诺夫斯基粒子散布条件下进行目视距离内接近战的“机动步兵”的定位。设计中几乎取消了扎古Ⅲ所有的固定武器装备,改为在多个部位加上可分离的接合口,可以因作战环境和任务的不同而调整所携带的装备,成为一台真正泛用的全天候MS。设计原来已经在有序研究中,然而开发计划还在草议阶段,阿克西斯军便因集团内讧而瓦解了,直到几年后夏亚正式成为新吉恩总帅后,才秘密委托阿纳海姆电子公司继续进行并完成了该机的开发工作。而原本在阿纳海姆就有不少旧吉恩的技术人员,其接受旧扎古生产线,并以此为泰坦斯研制出的RMS106高扎古,和RMS108,无疑也是扎古的后续改进……在历史的戏剧化演变下,两支扎古的技术发展路线合流了

😂

RMS106,联邦和吉恩技术的合流!RMS108,头部胸部和盾牌被参考了!

很显然基拉,多拉的胸部装甲参考了RMS108的斜面结构,并且加厚装甲,以保证作战时的耐久力以及保证机师的生命安全。同时保留了扎古系机体动力管线散热的设计!然而出于灵活性的考虑,腰部以下的装甲却削减了,裙板减少了,非要害的四肢甚至直接镂空漏出管线,可能参考了MSN-100百式的重点装甲概念

手和脚放弃装甲的MSN-100百式

头部设计也和RMS108一样,独眼头盔状,但是取消了60mm火神炮,代而吸气口,加强了散热能力!

没有配备火神炮,外延的后护保护管线!

同时,机体背部推进器也设计成可换式。一般为长续航背包!

长续航背包!

武装方面,为了迎合新旧吉恩的驾驶员,采用了单双手均可持用、可以调节单发功率的光束机枪作为主要射击装备,并且可以下挂榴弹发射器

有不同型号!

此外,基拉·多加装备了可以根据FCS系统任意启动攻击形态的光束近战兵器,这种武器可以根据程序控制光束刃的启动方式,有剑、斧和特殊的穿甲钉模式,分别对应长度、力度和穿甲效果三种需求,同时机体FCS还可以计算与敌机的距离以及攻击位置来决定启动形态,这种设计从一定程度上确保了近身战攻击的效果

剑斧两用。

同时基拉.多拉除了肩盾,还配备了RMS108类似的可折叠盾,必要时候可以叠起来加厚防护,并且挂有铁拳火箭筒(具备一定动力。)和榴弹,加强了对大型目标的摧毁能力。

延续了RMS108的折叠盾牌设计。

如此一来,基拉·多加作为扎古系MS技术的集大成者诞生了,某种意义上它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扎古Ⅳ型,继承了扎古系优秀泛用能力的它可以对应多种局面的战斗能力,而且与同时期RGM89相比,机动性差不多的情况下,装甲更胜,探测距离也更远。此机体在第二次新吉恩战争期间,一共生产了100台,其中82台投入实战配备,另有10台接受了指挥官型改装(其中包括蓝色涂装的列珍·施耐德机),在熟练老兵的操纵下,新吉恩在月神五号下降作战,突袭占领阿克西斯以及随后的下降作战中都有着上佳的表现。直到0096年的“拉普拉斯之乱”中,吉恩残党中依然有该型机在服役。同时因为设计优秀,有不少改型,并且还有AMS-129基拉·祖鲁这样的后续型号。  技术参数

“戴袖的”涂装很好看!帅气逼人!

内部环境 标准式全视野监控

尺寸 头顶高:20.00米;全高:20.00米

本体重量 23.00吨

全备重量 50.80吨

装甲材料及结构 钛合金(钛/陶瓷复合材料)

发动机功率 2160KW

推进力 2×14000KG+2×13000KG=54000KG

姿势制御喷嘴数:15

加速度 1.06G

装备及设计特征 传感器探测有效半径:16400米

固定武装 光束军刀/斧

选用武装 手持式装甲护盾(于左臂携带);4连装榴弹发射器

选用手部武器 光束机枪(可选择配备高热刺刀或小型榴弹炮1枚);手提护盾内藏携带式火箭炮4发

数据和部分内容来自高达WIKI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