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备考:文言文命题特点及复习策略(卢侨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高考文言文翻译视频 2023高考备考:文言文命题特点及复习策略(卢侨伟)

2023高考备考:文言文命题特点及复习策略(卢侨伟)

2023-09-10 04: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立足教材,夯实基础

课本是教师教学的范本,也是考试出题的依据。高考对文言文的考查依旧立足课本知识,其中所考查的文言文实词、虚词的内在含义都可以在课本中找到相应落脚点。一轮复习讲究夯实基础,因此回归课本是复习的要点,学生要系统复习课本中所有的文言文。教师带领学生复习文言文时,可以要求学生读课本中的文言文,包括课文和注释,并梳理重点实词、虚词、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引导学生巩固课本中的文言文知识,并要求学生准备一个文言知识积累本,进行分类积累,利用每天的早读时间进行诵读,并在课堂上进行抽查。

(二)善用教材,拓展迁移

在文言实践中,要善于从规律中掌握科学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让能力得以迁移。训练时要学会对比关联,高考文言文考查一般都采用“课外材料考课内”的方法,推断词义就要广泛地运用联想迁移,将考点与自己所熟知的语句、词语、文学常识联系起来,再根据语境来推求词义。因此,对课本上学过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要善于梳理,归纳总结,分类记忆。要跟住教师步伐,在高效的课堂训练中夯实基础,需要有错题本及时记录,减少知识盲点、错误点的数量。勤于练习、注重逻辑、构建体系,才是能力进阶的不二法门。

(三)兼顾内外,积累必备知识

高中课本中的选修和选择性必修篇目都是编写者从历代名家名篇中精心挑选、编排出来的,符合高中生认知和接受的规律,每一篇目均有重点词汇的注释、句子的翻译、语意的理解、文化常识,也有单元学习提示、研习任务,还有活动内容,这些均不能忽略。要练习积累掌握文言词汇,包括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重点是120个实词和18个虚词的记忆。以字词句的积累为突破口,掌握特殊句式、固定句式,由“言”及“文”,了解文章意旨、文化之道。再者,还要有计划阅读课外文章,如《古文观止》《世说新语》《资治通鉴》等都是很好的课外读物,通过朗读,既可以提高阅读兴趣,消除对文言文的陌生感,培养文言语感,又检测自己的古文水平,巩固新知。

三、勤练:精练典型例题,总结答题方法

(一)精选文本,提升阅读思维

在不同类型的文本中,都会有一些高频词的出现,我们在训练不同文体的同时,也可以分类梳理一些高频词,比如说关于执政的、关于劝谏的、关于战争的词语,让学生系统地积累,并且精挑文本,帮学生随文巩固强化,培养阅读思维。阅读思维也是一种文体思维,面对不同的文体,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阅读思维”来进行训练。先分析不同文体的特点:

作品

体裁

线索

重心

特点

《史记》

纪传体

传主的品质影响

因人谋篇 以人育人

《通鉴纪事本末》

纪事本末体

完整的历史事件

因事谋篇 以事育人

《战国策》

国别体

策士的游说活动

因策谋篇 思维提升

1、《史记》(人物传记)

①选文内容:人物或为文臣,或为武将,大都位居高官,有过不凡功绩,又贤良方正,堪称表率。其品质与当前社会的价值观相吻合,是立德树人的榜样。

②阅读重点:

人物——事件——品质;知人——明事——辨理

2、《通鉴纪事本末》(历史事件)

①选文内容:以历史事件为主的史书体例,将重要史事分别列目,独立成篇,完整地反映历史事件的全过程。

②阅读重点:

单一事件:厘清起因、经过和结果。

多个事件:每个事件的起止,事件的先后顺序、性质影响,事件之间的关系,关注文末评价。

3、《战国策》(游说之辞)

①选文内容:以策士的游说活动为中心,同时反映了战国时期的一些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②阅读重点:

政治主张——游说目的——游说策略——游说之辞(策士说诸侯之辞、臣讽君主之辞)——观点辩难

(二)专项训练,各个击破

必要的训练不可少,但要控制好训练量,高耗低效的题海战术不可取。不仅要注重必备知识的建构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在训练中掌握方法技巧,做到有效、高效备考。新高考卷和新课标卷共四张试卷,都将断句、词语解说、内容概述,文句翻译作为考查点,新高考试卷专设简答题,针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提出较深层次的问题。要掌握各个考点的知识,专项训练是较为有效的一项策略,我们可以选择历年高考真题训练,明晰各个考点的命题特点,加强专项训练,在训练中各个击破,掌握解题技巧。

1、断句题——依照句意,分析结构。

断句要在理解句子大意的前提下进行,专有名词、话语称谓、文言虚词,句子结构是断句的最主要的依据。主谓之间、动宾之间、动补之间、同位语之间等,都不能断开。客观类断句题,分两步走:第一步,借助选项对比,发现选项中断句相异处。第二步,根据句意并借助相关知识,进行理性分析。借助“专有名词、话语称谓、文言虚词”等,发现当断不断处;借助句子结构分析,确认不应断开处。

2、词语解说题——调动积累,依文推断。

解答词语解说题,注意两点:一是要善于调动平时积累的古代职官、礼俗、科举、地理、典籍、服饰、器物、历法、刑法、音乐、作品、作者等文化、文学方面的文化知识。二是要利用上下文的相关信息进行合理的推断、排查。

3、内容概述题——抓住关键,细心对比。

本题题干由“概括分析”改为“内容概述”,选项“因文设题”,文本以人物活动为主的,仍然会考查对人物个性、事件细节、故事时序、地点的概括与分析;对话较多、论述性强的,则侧重于人物观点及发表观点的背景、对事物进程的影响等内容的概括与叙述。

4、文句翻译题——注意踩分点,译对关键词

翻译题综合强,但从得分的角度看,翻译的主要任务有两项:一是准确翻译实词意义,二是将特殊句式转化成现代句式。文言翻译要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翻译时要综合运用添字、转换、保留、补充、调换语序等方法,对 句子进行准确翻译。还要注意采分点,一般每个关键词翻译正确都可得1分。

5、简答题——梳理提炼,分点作答

新高考试卷中的简答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关键内容的深入理解和精准把握。考生要揣摩命题人的意图,在文中找出与题目对应的语句,通过分析、梳理和提炼,最后组织答案,分点作答,语言表达要准确、流畅,关键信息要答出来。

(三)查漏补缺,总结提升

查漏补缺是复习冲刺阶段的重要环节。在此环节学生需要重点反思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会做但没做对,这里就要分析题干是否审清、关键是否抓准、分析是否到位、思路是否厘清等;二是不会的题没做对,也就是知识未掌握、方法不会用。如果是第一种情况,要从答题习惯的规范上着手;第二种情况,就需要从知识记忆和运用上着手。另外,复习过程中学生要始终重视对知识的积累,把训练中出现的错题的整理归纳工作落到实处,重点分析失误的原因,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从而解决一类问题。同时,学生要积极大胆地探索,总结文言知识的规律;学生也可自主出题,互相检查,以强化记忆,加深理解。

综上,在新高考背景下备考文言文,要关注高考文言文阅读题的命题趋势与特点,要始终重视基础,抓牢、抓实教材,将课内文言知识迁移运用到课外文言文阅读,要加强训练,在练中融会贯通,在练中总结巩固提升,从而提高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得分率,提升答题能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