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期【教学实录】《雷雨》课堂实录和评课记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高中课文雷雨的故事情节概括 第572期【教学实录】《雷雨》课堂实录和评课记录

第572期【教学实录】《雷雨》课堂实录和评课记录

2023-06-02 10:1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雷雨》课堂实录

执教者:杨元林

班级:高二(7)班

1

一、导入

文学中除了戏剧,还有什么?(诗歌、散文)

文学的戏剧和表演的戏剧有什么区别?

戏剧主要用什么说话?(戏剧冲突)

理解一篇戏剧要做哪些事情?(品味语言、把握冲突、把握人物形象)

2

二、回归旧知

(屏显:周朴园与侍萍 三十年生死恩怨)

3

三、分析课文

师问:鲁侍萍想不想让周认出自己?

生:旧衬衣

师问:最终有没有让周知道自己就是当年的侍萍?

师问:可不可以这样改?“你贵姓?”“我姓梅,是老爷以前的下人。”

生:跟人物的性格相关。来来回回的犹疑。

师问:什么性格?

生:矛盾。

生:剧本有三个特点,要让剧本拥有矛盾冲突。

师:追求一种戏剧性,增加戏剧性。

生:周朴园虚伪、复杂。对侍萍有一定的感情,而侍萍是想试探周朴园的情感。

师:(屏显:

剧情设计:给冲突一些延宕

冲突跌宕:在尖锐的冲突和紧张的剧情进展中,作者设法使冲突和剧情暂时收到抑制。

跌宕的效果:一、拉长戏剧的冲突过程,增添戏剧性;二、形成剧情的张弛变化,提高审美性;三、扩大戏剧的情节容量,使内容更丰富多样;四、增加人物的表现机会,使形象生动饱满。)

师:什么叫美?(美的本质就是惊奇,是思维空间和心灵空间的拓展。新鲜的产生就成为美。文学作品要带给人美,就必须制造惊奇。在短篇小说中“欧亨利”。)学习作者艺术追求和匠心。当然,意外一定要在情理之中。(板书:戏剧性、美、惊奇)

师:品味小说就是要品味语言、把握冲突、把握人物形象,请同学们在书中找到依据。(屏显:请用一句话评说周朴园,并简述依据和理由。周朴园是一个的人。)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生1:冷血、阴险。(板书:冷血、阴险)比如:把梅侍萍赶出家门;与鲁大海起争执。

生2:懦弱(板书:懦弱)比如:30年不敢面对侍萍。想用钱打发走侍萍。

生3:老道、现实、深谙世事(板书:现实、手段老道)比如:淹死小工、娶门当户对的小姐、用钱解决问题。

生4:好颜面(板书:好面子)比如:30年前的事再提显得丢脸,想维护自己的面子,想马上解决掉这个事情。

生5:比如:找过,以为侍萍死了。用钱是一种补偿,对于商人而言很正常。(板书:只能这么干)

师:(屏显:冉忆桥先生为《》)周朴园没有挣扎过?今天同学为他翻案。你们觉得他是个好人还是坏人?

生:文学作品中的人不能简单地概括成好人还是坏人。

生:在当时的社会中,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值得商榷。现在看来,仿佛不对。

师:他身上有善吗?

生:复杂,留下的家具是真诚的怀念。

生:想修一修坟墓,重感情。

生:为了让自己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给自己一个空虚的交代。爱的是30年前已经死掉的人,不是现在的侍萍。

生:像极了“叶公好龙”,是内心的愧疚不是善心。

4

四、课堂小结

师:(屏显:周朴园的总总表现及曹禺对周朴园的看法,《序》片段展示“写《雷雨》是一种迫切的情感需要,我念起人类是怎样的可怜的动物……也用一种悲悯的眼来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

(屏显:《序》片段展示“我请了看戏的宾客升到上帝的座……愈深沉地陷落在死亡的泥淖里。)

这就是一个真理:(屏显:文学的眼里只有悲悯!)

第二部分:

曹禺的《雷雨》,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戏剧”。大凡经典,人物复杂,主题多元,意蕴丰厚,难以读透。我教《雷雨》,就有这种感觉,什么都想讲,好像什么也没有讲透彻,讲精彩。而今听了杨老师这堂课,顿时醍醐灌顶。

1

一个“改”字:攻破难点,搭桥引路

人们通常评论剧本“有戏”或“没戏”,指的是作品是否通过戏剧性的矛盾冲突,曲折起伏的情节,集中表现出鲜明、独特的人物性格。教学戏剧,就得抓住这个特点。

《雷雨》教学的其中一个难点是它的情节安排,也就是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当代剧作家胡可曾说:“戏剧的语言对我们是个绝对重要的问题,这是不需多说的,但是多么考究的台词也弥补不了情节的平淡和结构的松散所带来的损失。相反地,不寻常的境遇,尖锐的人物关系,有趣的纠葛,却可以激发出有力的行动,引出动人的语言,从而有助于人物性格的深刻揭示。”

一部好的戏,总是依靠人物的独特命运,使人物性格鲜明起来的;总是依靠事物发展的偶然机会,使性格与性格间的冲突激发起来。古人称戏剧为“传奇”,这“奇”字,就意味着生活中某种独特的不寻常的性格和事件。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杨老师教学《雷雨》,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将《雷雨》那独特的不寻常的性格和矛盾冲突,通过是否可以“改一改、删一删”的方式,使学生很快进入戏剧情境,通过玩味、品鉴、讨论、交流,自然的得出结论,而不是“结论先行”。处理得“老奸巨猾”,让学生自己掉进老师偷偷布置好的口袋而不自知。

2

一个“扣”字:紧扣文本,探幽发微。

杨老师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周朴园形象,但一定要在文章中找到依据,哪怕是其他人物说的一句话。于是学生找到了原句、原故事情节,从文本的解读中慢慢组合成一个真实的周朴园。也很好地为后文“周朴园是个好人还是坏人”这个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找到了路径和方法。课堂教学不是为了拓展、拔高而完全脱离文本、舍本逐末。在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紧紧扣住文本进行深入探究,每一个结论都在文中找到相证之处,掀起了课堂的高潮。

12 March

同时杨老师特别“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样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思考:周朴园对侍萍究竟有没有感情呢?学生有不同的回答,当然他们的回答难免会有点片面性,偏激,杨老师就适时介入,适当引导如何全面地看待一个人。如对周朴园的性格分析时,有的同学并不把他当作是一个反面人物,而是觉得他很可怜,可悲,对于他们的看法,言之有理的可以给予肯定和鼓励,并不把人物性格的分析看法标准化。当学生处在“心求通而未得之意;口欲言而未能之貌”时,正需要老师的“牵一发而动千钧”之力。不精心设计何来“一发”之力。学生辩论周朴园的怀念是真情还是虚情假意,放手让学生去评,同学们各抒己见,争议不已,有的地方抠得很细,令人惊奇,有的地方又放的很开,令人惊讶。如果不精心设计、去构思,恐怕不会带来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

一段时间来,人们往往把戏剧文学归到记叙文里教学,其结果造成学生不知其何以为戏剧艺术。我觉得,戏剧文学的教学要从戏剧文学的特点出发,创设情境,点燃学生学习戏剧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引火线。这样的课才是“真而正”语文课。

(杨元林《雷雨》课堂实录和评课记录来自杨文玉老师的记录分享)

End

注:微信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编辑团队

策 划:李华平

主 编:正道语文微信编辑部

本期责编:龚丽蓉

终 审:张贤洪 唐锐 马琴

正道语文

欢迎您

正道语文

正道语文群是全国最大、最活跃的教育研究航母群,拥有7个区共13500多个成员,丰富多彩的研讨活动团结、凝聚了全国300多名特级教师、语文名师、教研员、大学教授,他们和广大一线中小学语文教师一道“探索语文正道,坚守正道语文”。

目前,第一、第二、第三区、第四区、第五区、第六区已满员,欢迎您和您的朋友加入第七区559481947。

亲,我们已错过了前世的牵手,也错过了今生的拥有,千万不能再错过做正道语文群友!

扫一扫,您就进了正道!转一转,您的群商就得到了提高!

如何关注:

1.点击标题下方“正道语文”快速关注;

2.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3.微信搜索“zhengdaoyuwen”或“正道语文”。

正道语文:

语文人,可以寂寞的耕耘,

但不可孤独的行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