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被列为和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同样危害的健康杀手之一!膝、髋、脊柱都可能发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髋关节的主要作用 它被列为和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同样危害的健康杀手之一!膝、髋、脊柱都可能发生

它被列为和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同样危害的健康杀手之一!膝、髋、脊柱都可能发生

2023-07-08 07:3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这种关节“老毛病”会致残

骨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损害为主,并累及整个关节软组织的最常见关节病,起病年龄多数在40~60岁之间,可累及一个或多个关节,好发于负重大、活动多的关节,比如脊柱(颈椎和腰椎)、手、髋、膝、足,病情往往伴随年龄增长而加重,好发于中老年人。据统计,在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得骨性关节炎的病的人达到50%以上,它往往也是老年人致病致残的主要原因。

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把骨关节炎列为和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同样危害的健康杀手之一。

骨关节炎到底是

多运动还是需要多静养?

是运动还是静养 ,具体要根据骨关节炎的进展情况和自身的情况来衡量。

最新研究发现,骨关节炎通过适度运动可以维持和改善关节的活动范围,增强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还可以增加关节囊的韧性,提高关节的稳定性,能够有效改善关节的功能,但是我们也不能盲目地去做功能锻炼。

一般而言,在骨关节炎急性期,疼痛比较剧烈、关节肿胀比较明显的时候,就需要注意适度休息,否则就属于又给骨关节造成额外负担,加重骨关节炎的进程。

合适的时期做适合的锻炼,骨性关节炎非急性期,我们可以选择快步走或者游泳锻炼,那么这些运动不但不会增加关节的负担,反而可以改善关节内部的血液循环,另外还可以改善关节周围肌肉和韧带的强度,增加关节的稳定性,这些对于骨性关节炎的患者来说,都能够起到很好的辅助治疗的作用。

骨关节炎的症状

骨关节炎在早期症状比较轻微的时候,容易被忽视。

它有一个典型的特点,在疾病的早期会出现,在受凉、劳累或轻微外伤后关节轻微疼痛,以及出现轻微酸胀感,往往在休息后可以有所缓解,再次活动后又有所加重。特别是在天气变化的时候,比如在寒冷的环境和季节,及潮湿的环境也会有所加重。

一部分患者在早期晨起的时候会出现关节晨僵,骨性关节炎类和风湿关节炎辨别的最直观的点就是,类风湿关节炎晨僵的时间比较长,一般到1~2个小时才能缓解,但骨性关节炎往往就是30分钟之内就可以缓解。

防治骨关节炎有5个关键点

骨关节炎的发病危险中生活方式是最为重要且可控的因素之一,以下习惯有助于减少发病风险,延缓疾病进展。

1. 控制体重

有数据表明,肥胖女性膝骨关节炎发病率是正常体重女性的4倍。减肥超过5%的体重才会对髋 、膝关节炎产生有益影响。

由于骨关节炎会引起运动能力受限,减肥的有效途径就是控制进食量。

2. 避冷、避风

关节部位尽可能避免吹风,不要光膀、露膝。行驶电瓶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会让膝关节着风,尤其对已发病过的关节伤害更大,宜少用或不用。

3. 戒烟和戒酒

研究发现,烟酒对关节的老化起到了一定的催化作用。

4. 适当晒太阳

经常晒太阳可以补钙,对骨关节的老化也有一定的帮助。

5. 适当运动和锻炼

骨关节炎是关节老化退变引起的,所以我们平时适当锻炼有助于肌肉关节的功能维持。

除了骨关节炎急性期、关节肿胀的患者需要限制活动外,骨关节炎患者应适当运动,防止肌肉萎缩、延缓关节退变,重点推荐两种锻炼方法。

① 勾脚抬腿锻炼

抬起下肢勾脚尖,蹬脚后跟,尽量将膝关节绷直(卧位时脚后跟距离床面约10~20厘米即可,坐位时大腿稍离开座椅即可);坚持5~10秒钟,收腿放松。

一般5~20个动作为一组,每天视具体情况可完成5~10组。

② 步行

有助于维持关节软骨细胞的营养供应,锻炼关节肌肉力量和协调性,防止骨质疏松。

除了散步,也可进行骑车、游泳、跳舞等中低强度运动。

注意:在进行体育活动或体育锻炼的过程当中,一定要避免突然加重关节的负担。在进行剧烈运动之前,都要提前做简单的热身运动,给全身各个关节一个适应的过程。

资料:CCTV生活圈

编辑:王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