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都知道的马陆葡萄,是怎么出道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马陆是怎么繁殖的 上海人都知道的马陆葡萄,是怎么出道的

上海人都知道的马陆葡萄,是怎么出道的

2024-03-25 14:2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021年的奇葩新闻

好不容易找到一片葡萄种植大棚,偷摘了七八串后迅速逃走。

应该是葡萄太好吃了,半路上就被几个人吃光。于是他们回去再偷,第二次作案,胆儿肥了,一下子偷了20多斤。

第二天派出所接到报案,根据线索抓住了这个盗窃“团伙”。

当时很多外地网友看了新闻哈哈大笑的功夫,还在留言中提出了两个集中的问题:

1,马陆葡萄到底是怎么样的存在?

2,偷的葡萄够油钱吗?

本文就来好好解答这两个问题。

02

上海人应该都知道,“马陆”不是葡萄的品种,而是地名。

但相信很多上海人和“贼”有一样的疑惑。

马陆葡萄都晓得的,但马陆到底在哪里?

马陆在上海西北方向,隶属嘉定

单传伦第一次到马陆,花了大半天时间。

他要先从寄宿的一个村子花40分钟走到上海南汇芦潮港的车站,坐70分钟公交车到惠南镇的东门汽车站,再坐公交车到东昌路,摆渡到十六铺,坐车到徐家汇,转到北站,再坐北嘉线到马陆。

那是1980年。

即使是在轨道交通如此方便的今天,要从上海东南面的芦潮港(临近滴水湖)横穿整个上海,到达地处上海西北郊,隶属嘉定区的马陆镇,也要花上3个小时左右的时间。

得分别在漫长绵延的16号线和11号线上坐到天荒地老。

漫长的行程

单传伦舟车劳顿来到马陆,是一次偷偷的“转会”。

这位来自山东的果树技术员,在1976年被南汇畜牧水产局作为人才引进,让他在芦潮港为苹果种植提供技术和经验。

是的,你没看错,上海曾经想种苹果。

带着这样的目标而来,可想而知,单传伦经历了什么。

经过四年的打击,再大的信心也被浇灭了, 恰逢马陆需要人才。

马陆需要人才是个天时,1980年,在上海和大阪建成友好城市之时,马陆人民公社被命名为上海大阪友好人民公社。

上海大阪友好人民公社命名仪式

/新华社记者 杨溥涛摄

应大阪方面的建议,马陆建起了一个园艺场。

一开始对园艺场的设想是种蔬菜、花卉和果树。

但当时还是计划经济时代。种蔬菜?嘉定只有江桥、黄渡的市场有人收,一般不会到马陆来收。种花卉?还没到市民随随便便买花的程度。

最终决定种果树。

单传伦在果树种植技术圈有点小名声,相识的嘉定同行就来挖人,询问他有没有兴趣到马陆。

天平的一头虽然是不确定的未来,但另一头是在上海种苹果。

单传伦的选择一点都不纠结。

03

铺垫了这么久,主角终于要出场了。

马陆一开始的设想是做百果园,梨桃为主,还有石榴枇杷梅子苹果山楂……

但单传伦的想法是不能广而杂,而需专而精。

1980年代的上海水果摊上,很难买到葡萄。

现在马陆几乎家家都有葡萄园

长期以来,上海的葡萄种植一直是小规模的。生长周期长,病虫害多,品质不佳,在一般人的印象中,上海葡萄都是小小的个,甜中带着点酸涩。

80后胡君妮(化名)记得小时候家里种了一棵葡萄树,要等到酷热的七月才能吃上。那时其实还没有整串成熟,但心急的她会站在凳子上仔细观察,看到透明的颗粒小心摘下,她知道这是“美味”的标志。

“葡萄是酸甜的,带一点奶油味,所以我把它叫成奶油葡萄。”在胡君妮童年的认知里,那已是葡萄最好的味道。

葡萄成熟时

受气候和土壤条件的限制,过去有“葡萄不下江南”的说法。但单传伦想种葡萄,这个念头在他还在芦潮港种苹果的时候就有了。因为他看到成功种植经验了。

在之前的参观考察中,他曾看到嘉定唐行果园路边种了两行葡萄,是日本的巨峰。

硕大紫色的成熟果实挂在枝头,说明引种成功,“巨峰这个品种适应性广,我觉得可以铺开来种。”单传伦说了当时的想法。

但他当时只是一个外来的技术员,人微言轻,很难实现自己的想法。

这个时候不得不提一下另一个人物——原马陆人民公社党委书记张彪,他给予了单传伦最大的支持,让他可以理想照进现实。

1981年3月,单传伦带领员工在马陆园艺场种下2.2亩巨峰葡萄。第二年7月,果然如单传伦所预想的一样,适应性很广的巨峰栽种成功。

1983年秋单传伦(中)与同事一起为葡萄秋施基肥

当然,历史总需要有一点波动曲折。

单传伦记得7月中下旬的一天,他出去开会,早上7点出门,下午4点回来,打开葡萄园的瞬间就像七仙女站在蟠桃园门口一样震惊,果子怎么都没了?

周边农民从没见到过如此又大又漂亮的葡萄,看着葡萄园里没人,就把它们都摘光了。

“难过啊,葡萄其实还没熟,是酸的。”单传伦痛心疾首,没办法,只能从头再来。

1983年,他利用当年春天扦插、梅雨季带土移栽的“绿苗种植”方法,将葡萄扩种至25亩,第二年,葡萄丰产,取得了亩产1750—2000公斤的好收成。

那一年,葡萄收购价一元一斤,单传伦和他的同事们当年每人拿了500元奖金。“当时银行一次最多领500元,出纳只能天天跑银行(真是甜蜜的烦恼)。”

马陆园艺场的丰产模式吸引农户前来参观学习

1984年对上海到底是什么神奇的年份,它给上海带来了8424的种子,也在这一年,让马陆葡萄一战成名。

即使当时交通不便,没有网络,但上海人赚钱的嗅觉还是很敏锐的。个体户排着队来拿葡萄,一元收进,在水果摊上卖1.2—1.5元,非常好销。

别说什么市场有看不见的手,这手也太明显了。

种三亩地就能成万元户,这是能让葡萄种植在马陆全面铺开的最强针。

1985年,嘉定全县推广葡萄种植,村民们开始种葡萄。到1987年,全县已有2万多亩葡萄,那个时候整个上海市郊只有4万亩,马陆葡萄之乡的名声就这样传了出来。

04

1985年的葡萄能卖到1块多一斤,相对当时118元的平均工资来说,和现在的晴王差不多水平了,是个奢侈水果。

胡君妮记得第一次吃到巨峰的时候惊为天人,葡萄怎么能像小乒乓球这么大,水分多,几乎没有了“葡萄天然就该酸”的认知。那时的巨峰是亲戚上门做客时送的,平时妈妈还舍不得买。

这种“奢侈”感维持到1980年代末。

1987年就有了兆头,《新民晚报》上发表了《巨峰葡萄为啥酸起来了》的文章。

1989年,市场出现了才卖几毛钱一斤的葡萄。

原来随着葡萄大面积种植,市场一下子进入饱和状态,而由于农户没有进行优产优育,葡萄量虽大,但质量不佳,果粒小、颜色差、穗形不整齐的葡萄跌到了2毛钱都无人问津。

“那个时候出现了很奇怪的现象,5毛钱一斤的葡萄卖不掉,5块钱一斤的葡萄买不到。”单传伦意识到,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马陆葡萄会毁掉。

套袋是葡萄种植的“硬核技术”

1992年,马陆葡萄研究所成立。名字这么硬核,就是为了用科技破解瓶颈,研究所成立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控制产量,提高品质,对葡萄实行“计划生育”。

重视质量之后,马陆葡萄再次成为上海人民的心头好,甚至有住在杨浦的盲人坐着北嘉线过来,点名要买鸽子蛋大小的葡萄,妥妥的吃货了。

网友留言

在醉贼偷马陆葡萄的新闻中,有一些留言是:这点葡萄油钱都不够吧,开车去的汽油费估计100元了,买25斤葡萄差不多价格了吧。

而底下有留言对话道:“那个说4元一斤的,我确定你没买到过马陆葡萄,十年前就是10元到15元一斤。”

市民来马陆葡萄公园游玩

大家都知道马陆葡萄

确实,在马陆葡萄度过了品质危机后,它的价格年年攀升。

2003年7月,马陆葡萄研究所的葡萄在上海南京西路展览中心举办的“郊区夏季农产品大展销”上卖出了25元一斤的高价,相当于当时5斤大排的价格。

能卖到高价的葡萄,在单传伦口中就是精品——“优质优价,精品高价”。

现在,在马陆上市的葡萄有的卖到了50元、60元一斤,算是“水果刺客”了,但愿意为之掏腰包买单的人还是不少。

“一早上装多少卖多少。”在马陆葡萄公园售卖葡萄的工作人员小房在朋友圈里晒图发了动态。

作为科研人员的她在葡萄成熟季节,和所有同事一样,担任销售职务。

她是山西人,“我们老家的葡萄都是酸的,价格也很便宜,所以我会买马陆的葡萄给家人寄去,他们都没想到葡萄可以这么甜。”

05

马陆葡萄早就名声在外,但却是在2002年才申请注册了“马陆”牌葡萄商标,算是在法律层面上给它安了户口。

马陆葡萄和8424西瓜不一样,它是以地理位置做了品牌限定,而品种可以百花齐放。

马陆葡萄有几十个品种,巨玫瑰、阳光玫瑰、京蜜、妮娜皇后……看得人眼花缭乱。

马陆葡萄的品种让人看了眼花缭乱

2015年2月,农业部正式批准对“马陆葡萄”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保护范围为嘉定区所辖7个镇1个工业区1个新区。

从理论上来讲,只有登记证书持有人授权的葡萄园所产的葡萄才能叫“正宗马陆葡萄”。

单传伦也总是被问哪个才是正宗马陆葡萄的问题。

“我觉得只要好吃的就是正宗的。”他笑了笑说,种了40年葡萄的他始终认定品质是第一位的。

现在这个时节开车到马陆,路边都是招手让你去葡萄园采摘或是购买葡萄的人,这里是不折不扣的葡萄之乡。

进入马陆,路边都是葡萄园

不过这个以地域出名的品牌是非马陆不可吗?

“一开始引种的巨峰适应性广,其实很多地方都可以种。”

所以要不是那一个个的机缘巧合,可以是嘉定葡萄、金山葡萄、奉贤葡萄,更有可能的,会是单传伦当时所在的地方——芦潮港葡萄。

历史充满了偶然性和必然性,有名的水果也是如此。

参考资料:

1, 沈月明,《山东来的“葡萄状元”》,《新民晚报》2000.7.17

2, 《马陆葡萄四十年》,上海马陆葡萄研究所编

- END -

···

写稿子:顾筝/

编稿子:小泥巴/

画图片:二 黑/

写毛笔: 杨 卓/

请给我们留言,获取内容授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