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焦点访谈》点赞,徐州香包在传承创新中绽放光彩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香囊创意造型 央视《焦点访谈》点赞,徐州香包在传承创新中绽放光彩

央视《焦点访谈》点赞,徐州香包在传承创新中绽放光彩

2023-12-19 15:0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央视《焦点访谈》点赞,徐州香包在传承创新中绽放光彩

2022年06月07日 09:42:09 | 来源:中国徐州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里赛龙舟、包粽子、戴香包,这些民俗活动都是要保护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6月3日端午节晚上7时40分,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端午节特别节目《非遗:传承瑰宝 延续文脉》,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徐州香包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王秀英手工制作的一只粽子香包拉开序幕,报道了徐州市以贾汪区马庄村为代表的香包产业,在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中所取得的成就。

  徐州香包保护传承实践曾作为2021年江苏省文旅厅遴选的20个优秀案例之一,向全省推广。小小香包从徐州众多非遗项目中脱颖而出,留香四方,其在保护传承和文化产业化道路上的多方探索,具有不容忽视的示范意义。

王秀英在央视焦点访谈中

  徐州香包在传承中拥抱创新

  2008年,“徐州香包”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项目现有省级代表性传承人3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15人。在各级政府扶持和文化部门高度重视下,徐州香包传习所、艺人工作室(工坊)已有700多家,年产值达1800余万元。”徐州市文广旅局非遗处负责人介绍。

  作为传统手工艺,徐州香包内容多以喜庆吉祥题材为主,寄托着人们祈求祥瑞、辟邪纳福、丰衣足食的美好愿望。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徐州香包手艺人又加入了自己的创作,出现了以戏曲人物脸谱、两汉文化、卡通娃娃等为题材的作品。

  作为一种民间美术形式,徐州香包广泛分布于徐州各县(市、区)。目前,徐州参与香包制作工艺的从业者近万人,传统香包制作艺人中影响较大的有王秀英、井秋红、王振霞、郝秀玲等。

  徐州市非遗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周光雷介绍,徐州香包非遗传承人的作品各有特色,王秀英的香包以“淳朴乡土”见长,井秋红的“曹氏香包”大气雍容,王振霞的香包有“立体软雕塑”之称,郝秀玲的香包“雅致可人”。

  徐州香包省级传承人王秀英制作的香包形状敦实淳朴,色彩对比强烈,造型立体,栩栩如生,配置20多种精心选择的中药材,香味独特持久,题材上都是喜庆吉祥,寄托了人们祈求祥瑞辟邪驱瘟的美好愿望。

  近年来,王秀英先后参加苏韵汉风·徐州民间手工艺(非遗)展、首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第十四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等,让马庄香包“香”出国门。

  虎年春节前,徐州香包省级传承人井秋红原创的三只虎香包——“虎头虎脑幸运虎”“锦衣玉带生财虎”“骁勇善战平安虎”登上了“水韵江苏 非遗陪你过大年”2022年“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网络宣传页的主图。

  作为第一家入驻创意68园区的香包企业业主,井秋红带领她的团队坚守了14年,在做强品牌的同时,也将手工艺中的传统文化进行持续创新:“虎的题材是我们传统手艺人的必学款。我将印在脑中的那些老虎图案进行了新思路的创作,应用中国国粹京剧的脸谱,设计了幸运虎、生财虎、平安虎,三只虎的寓意代表了我们大家的基本愿望。”

香包文创产品

  香包产业发展中的徐州实践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离不开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了更好地贯彻国家提出的中华文化复兴,徐州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从全市战略层面积极推动香包的保护传承和产业化进程。

  近年来,徐州市非遗保护中心共收集整理徐州香包文字资料近30万字,图片近万张,出版了《徐州非遗要览—徐州香包篇》《徐州香包代表性传承人》专著等,同时开设了徐州文化馆网站、徐州公共文化云、徐州非遗微信公众号,积极宣传徐州香包文化。

  作为徐州香包项目保护单位,徐州文化馆每年定期开设20个“徐州香包”培训班次,邀请徐州香包代表性传承人授课,培训学员近2000人次。各县(市)区文化馆也利用寒暑假举办“七彩夏日”“缤纷冬日”徐州香包小传承人培训班,每年培养少儿学员千余人。

  为了让传统工艺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喜好和生活需求,我市文化部门多次组织徐州香包代表性传承人及专家学者学术研讨会,围绕徐州香包技艺传承、制作工艺改良、制作材料研发、造型创新设计、香包文化内涵传播、香包国内外市场拓展等内容,开展教育实践、创新创业、展示交流和传承推广活动,为提升徐州香包整体制作水平和扩大徐州香包影响力发挥积极作用。

  据徐州市非遗保护中心统计,目前,全市各县(市)区共设立徐州香包展示馆和传习所(工坊)700多个,培训了30000余名香包爱好者,带动了2000多人就业,助力100余户贫困户脱贫。

  泉山区成立的徐州曹氏香包有限公司有职工120余人,带动残疾智障、家庭困难人员40余人就业;鼓楼区建立的王振霞针插造型工艺工作室,为全市下岗工人无业残疾人传授技艺,培训1000余人;贾汪区马庄村成立的以展示和传承王秀英香包技艺为主的香包文化大院、香包传习所、香包博物馆等,带动各镇相继设立了香包工作室。

  如今,徐州香包产品畅销国内20多个省市及美国、法国、日本、意大利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记者在2019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2021年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非遗展等采访中看到,在众多参展的非遗项目中,徐州香包展位最引人关注,流行款“真棒”香包带着“中国真棒”“徐州真棒”的美好印象,被国内外人士购买收藏。

  2021年9月,王秀英在苏州举办的大运河博览会上

  续写香包产业的徐州传奇

  徐州香包的保护传承实践,注重引导非遗传承人与技术创新、现代生活的结合。在文旅融合的大潮下,“非遗+旅游”模式使徐州香包产业在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并带动了地方文旅业的繁荣发展。

  广泛搭建平台,扩大项目的影响力,提高了徐州香包的知名度。放大品牌效应,拓宽市场经营渠道,推动了徐州香包成为国内传统工艺美术行业的知名品牌;加强政策扶持,建立长效保护机制,全市各县(市)区对香包产业的种种资助,让香包持久飘香。

  传承有序、队伍壮大的徐州香包非遗项目经过多年的努力,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徐州香包还需要不断地适应、融入到当代下生活中,整合资源,扩大市场,形成规模化、集团化,在前进道路上续写香包产业的徐州传奇。

           (来源:中国徐州网)

新浪微博 微信朋友圈 微信好友 QQ空间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