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20371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食品安全标准简写英文 GB 20371

GB 20371

2024-06-29 04:3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以植物为原料,去除或部分去除植物原料中的非蛋白成分(如水分、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蛋白质含量不低于40%的产品。其主要产品有豆类(如大豆、豌豆、蚕豆)蛋白、谷类(如小麦、玉米、大米、燕麦)蛋白、坚果及籽类(如花生)蛋白、薯类(如马铃薯)蛋白及其他植物类蛋白。

2.2 粗提蛋白

通过初级提取,部分去除植物原料中的非蛋白成分(如水分、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而制得的产品。

2.3 浓缩蛋白

通过提取、浓缩、分离等工艺,去除或部分去除植物原料中的非蛋白成分(如水分、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而制得的产品。包括通过提取、加热凝固等工艺制得的马铃薯凝固蛋白。

2.4 分离蛋白

通过提取、浓缩、分离、精制等工艺,去除或部分去除植物原料中的非蛋白成分(如水分、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而制得的产品。

2.5 植物水解蛋白

植物蛋白经酶适度水解制得的以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产品。

2.6 组织蛋白

以植物蛋白为原料,经挤压或纺丝工艺加工制成的、具有特定组织结构的产品。

3 技术要求

3.1 原料要求

原料应符合相应的产品标准和有关规定。

3.2 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具有产品应有的色泽 取适量试样置于洁净的白色盘(瓷盘或同类容器)中,在自然光下观察色泽和状态。闻其气味,用温开水漱口,品其滋味

滋味、气味 具有产品应有的滋味和气味,无异味

状态 具有产品应有的状态,无正常视力可见外来异物

3.3 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理化指标

a 氮换算为蛋白质的系数均以6.25计。

b 适用于上述五种以外的植物蛋白;也适用于各种植物蛋白中的植物水解蛋白和组织蛋白。

c 不适用于组织蛋白和浆状大豆蛋白。

d 仅适用于大豆蛋白。

e 仅适用于需加热灭酶处理后方可食用的产品。

f 定性检测法,浆状液态产品取样量应根据干物质含量进行折算。

g 定量检测法,阴性产品尿素酶活性指数应≤0.02 U/g。

3.4 污染物限量和真菌毒素限量

3.4.1 污染物限量应符合GB 2762中相应类别产品的规定。其中大豆蛋白应符合GB 2762中豆类制品的规定,花生蛋白应符合GB 2762中花生的规定,小麦蛋白应符合GB 2762中面筋的规定,玉米蛋白、燕麦蛋白应符合GB 2762中谷物制品的规定,马铃薯蛋白、豌豆蛋白、蚕豆蛋白应符合GB 2762中蔬菜制品的规定,大米蛋白应符合GB 2762中大米的规定。

3.4.2 真菌毒素限量应符合GB 2761中相应类别产品的规定。其中花生蛋白应符合GB 2761中花生的规定,玉米蛋白应符合GB 2761中谷物制品的规定,大米蛋白应符合GB 2761中大米的规定。

3.5 微生物限量

3.5.1 致病菌限量应符合GB 29921中粮食制品类的规定。

3.5.2 微生物限量还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微生物限量

项目 采样方案a及限量 检验方法

a 样品的采样及处理按GB 4789.1执行。

3.6 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GB 2760的规定。

4 其他

4.1 产品名称应标注具体植物来源,如:大豆蛋白、小麦蛋白、玉米蛋白、豌豆蛋白、马铃薯蛋白等。

4.2 产品名称可标注具体的分类,以大豆、花生为例,如大豆粗提蛋白、大豆浓缩蛋白、大豆分离蛋白、大豆组织蛋白、花生粗提蛋白、花生浓缩蛋白、花生分离蛋白、花生组织蛋白等。

4.3 产品名称中可包含描述产品成型后物理形态的词语,如:颗粒、碎片、粉等。

4.4 植物水解蛋白名称应依据具体植物来源进行标注,如:大豆水解蛋白、小麦水解蛋白、玉米水解蛋白、豌豆水解蛋白、马铃薯水解蛋白等。

4.5 大豆蛋白产品应按照下列方式标识脲酶活性和安全性文字说明:

脲酶活性为阴性;

脲酶活性为非阴性(需加热灭酶处理后方可食用的产品)。

附录A

大豆蛋白中脲酶(尿素酶)活性的检验方法

A.1 仪器设备

A.1.1 粉碎机:粉碎时应不生强热。

A.1.2 样品筛:孔径200μm。

A.1.3 分析天平:感量0.1mg。

A.1.4 恒温水浴:可控温30 ℃±0.5 ℃。

A.1.5 计时器。

A.1.6 酸度计:精度0.02,附有磁力搅拌器和滴定装置。

A.1.7 实验室常用玻璃仪器。

A.2 试剂和溶液

试剂为分析纯,水应符合GB/T 6682的规定。

A.2.1 尿素缓冲溶液(pH7.0±0.1)

称取8.95g磷酸氢二钠(Na2HPO4·12H2O)、3.40g磷酸二氢钾(KH2PO4)溶于水并稀释至1 000mL,再将30g尿素溶在此缓冲溶液中,有效期1个月。

A.2.2 盐酸溶液[c(HCl)=0.1 mol/L]

移取8.3mL盐酸,用水稀释至1 000mL。

A.2.3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c(NaOH)=0.1 mol/L]

称取4g氢氧化钠溶于水并稀释至1 000mL,按GB/T 601规定的方法配制和标定。

A.2.4 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乙醇溶液

称取0.1g甲基红,溶于95%乙醇并稀释至100mL,再称取0.5g溴甲酚绿,溶于95%乙醇并稀释至100mL,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储存于棕色瓶中。

A.3 试样的制备

用粉碎机(A.1.1)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粉碎,使之全部通过样品筛(A.1.2)。对特殊样品(水分或挥发物含量较高而无法粉碎的样品)应先在实验室温度下进行预干燥,再进行粉碎,当计算结果时应将干燥失重计算在内。

A.4 测定步骤

称取约0.2g制备好的试样(A.3)(精确至0.1mg)于玻璃试管中(如活性很高可称0.05g试样),加入10mL尿素缓冲溶液(A.2.1),立即盖好试管盖剧烈振摇后,将试管马上置于30 ℃±0.5 ℃恒温水浴(A.1.4)中,计时保持30min±10s。要求每个试样加入尿素缓冲液的时间间隔保持一致。停止反应时再以相同的时间间隔加入10mL盐酸溶液(A.2.2),振摇后迅速冷却到20 ℃。将试管内容物全部转入小烧杯中,用20mL水冲洗试管数次,以氢氧化钠标准溶液(A.2.3)用酸度计(A.1.6)滴定至pH4.70。如果选择用指示剂,则将试管内容物全部转入250mL锥形瓶中,加入8滴~10滴混合指示剂(A.2.4),以氢氧化钠标准溶液(A.2.3)滴定至溶液呈蓝绿色。

另取试管做空白试验,称取约0.2g制备好的试样(A.3)(精确至0.1mg)于玻璃试管中(如活性很高可称0.05g试样),加入10mL盐酸溶液(A.2.2),振摇后加入10mL尿素缓冲溶液(A.2.1),立即盖好试管盖剧烈振摇,将试管马上置于30 ℃±0.5 ℃恒温水浴(A.1.4)中,计时保持30min±10s。停止反应时将试管迅速冷却到20 ℃。将试管内容物全部转入小烧杯中,用20mL水冲洗试管数次,以氢氧化钠标准溶液(A.2.3)用酸度计(A.1.6)滴定至pH4.70。如果选择用指示剂,则将试管内容物全部转入250mL锥形瓶中,加入8滴~10滴混合指示剂(A.2.4),以氢氧化钠标准溶液(A.2.3)滴定至溶液呈蓝绿色。

A.5 结果的计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