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平行时空”事件:潘博文同学,只有我记得他,其他人都不承认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飞轮海掉河事件是真的吗知乎文章 知乎“平行时空”事件:潘博文同学,只有我记得他,其他人都不承认

知乎“平行时空”事件:潘博文同学,只有我记得他,其他人都不承认

2024-07-12 05:4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平行世界、穿越时空等题材,不仅常常被用来拍摄成电影或戏剧,近期也有越来越多人,开始质疑这个世界,是否真如我们想象的单一。

  在2019年底于中国网络平台知乎发布的一篇关于“潘博文”的文章,在今年(2021)通过一些网络创作者的二次改编,瞬间登上知乎、微博的热搜,掀起一阵关于“潘博文是否存在”、“世界是否有平行时空”的热烈讨论。

  

  为了捡羽毛球跑进地下室,落单的那位同学,却从此消失

  一名使用网络账号“衡谨卧石”的网友,2019年发文,讲述了他在六年前发生的诡异故事。

  当年他是高三生,在天津塘沽念书,他们的体育课是跑班制,也就是说不同班级的同学,可以依自己的兴趣去选喜欢的球类。

  由于大考在即,体育老师仅是将他们聚集起来说了点话就原地解散,这时有些人回教室念书,作者则和同班同学小温打起羽毛球。

  他们打着打着,由于太阳太晒了,便转移阵地到宿舍楼的阴凉处打球,也在这时,他们遇见了同在打羽毛球的十班同学L与潘博文。

  作者与L并不认识,和潘博文却是交情颇深;在升上高中前,他们是中学同班同学,时常一起玩耍,作者甚至见过潘博文的父母,两人可以说是小时候的玩伴。

  这四人很快就两两一对,打了起羽毛球,但潘博文不小心将球打得太远,掉进了荒废宿舍地下室的气窗。

  

  由于那颗球是日本YONEX的专业用球,要价高昂,潘博文便提出要去捡球,作者与L答应了,小温则在原地顾球拍。

  就这样进去了之后,潘博文突然说自己钥匙掉了,便决定独自一人回头去找。

  作者与L这时则继续走,直到越走越深,他们心里发毛,作者突然一阵热血上涌,看着地下室唯一的亮处,叫L一起跟着光跑,于是两人便没命的往前狂奔。

  总算逃出来后,作者与L发现,自己跑到了学校后门的小学附近,刚好小学中午放学,他们便顺着人潮,走回自己的高中。

  

  图片说明:作者画的地图,可见到高中与国小相临,打球的地方是指一开始打球处,后来移至树阴下打球,因而打进废弃宿舍。(图/取自网络)

  回到班上,小温说等不到他们就自己回教室了,作者看着桌上的三支拍子,问道:“潘博文的呢?”

  没想到小温却回答:“谁是潘博文?”

  这让作者瞬间头皮发麻,他到十班去找潘博文,却迎面遇上L,L激动地大喊:“他们不记得潘博文了!”

  从此,潘博文便彻底的从这世界上消失,彷佛他根本没有存在过一样。

  作者跑到他们刚跑出的宿舍楼,发现大门深锁,根本不像刚刚一样可以轻易进去,他和L查看了班级的名册,发现潘博文以后的学号,都往前挪动了一号,体育课的出勤表,也没有潘博文的名字,就连作者回家翻看中学时的毕业纪念册,无论是照片、签名档,都找不到潘博文这个人。

  作者试图回想潘博文的住处,却因为记忆太模糊了而没能找到,他前往潘博文父母工作的地方,也没看到他们的身影;他才发现,不只是潘博文,所有关于他的一切都消失了,只剩下作者与L记得他。

  

  图片说明:作者印象中潘博文住处附近。

  最令人毛骨悚然之处:只有你记得他的存在

  后来作者和L因为高考的关系,虽然极度恐慌,却不得不停止对潘博文的找寻,面对他们的异常,大家则认为是考前压力太大出现错乱。

  最后,和事情有牵扯的作者、小温与L都考坏了,L更是远赴澳大利亚念书。

  在文中,作者说:“我记得他的生日——1996年8月18日,甚至他家的住处,新港街道的某个老社区,他约好高考之后跟我玩的游戏《伊苏四:塞尔塞塔的树海》,他喜欢徐良的歌,是泰达队的球迷,但我就是证明不了他存在。”

  

  图片说明:多年后作者与L的对话,一个“咱”字引发网友揣测,认为L也记得此事,只是不愿再提起。(图/取自网络)

  接着,作者一一列出诸多自己明明记得,事实上却没有发生过的事,譬如一款小米没有推出的手机、一部不存在的动画《星游记2》、错误的地铁站顺序、根本还没拍出来的电影,甚至当初煞费苦心学了困难的数学解题方式,考后才发现那根本不在考试范围内⋯⋯。

  种种迹象都导向一个推论:在跑出地下室的时候,作者与L穿越到了一个没有潘博文的时空,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时空,而潘博文留在原来的时空,只剩下他记得作者与L。

  这篇文章,不但让人看了头皮发麻,之所以会引起全网热议,是因为网络创作者“UNCLE想象家”,在2021年初把这件事,发布到了抖音平台上,让更多人接触到,导致事隔两年潘博文事件再度翻红;

  然而更关键的因素就是,这篇文章将细节描述得特别细致,让不少人开始回忆起只有自己记得、但却不是真实的事情,也因此对潘博文事件,感同身受。

  譬如有人在下面留言:“我明明记得今年春节是2月14号、和情人节同一天,现在看变成了2月12号”,引起另一个人共鸣;

  也有人表示,小时候曾和另一个小孩是玩伴,结果长大后,父母都不记得有这个人;

  除此之外,也有不少人说自己明明记得某部电影的上映日期、某个人的出生或死亡,查证后却发现和自己的记忆不一样。

  在这个时候,也开始引发了关于“曼德拉效应”的讨论,使得潘博文事件不再只是单一事件。

  (编按:曼德拉效应指称集体记忆与事实不符的状况,有一派支持者认为这是因为我们穿越到了平行的时空,另一派则认为这只是错误记忆。)

  当潘博文已经成为网络热点,真相还重要吗?

  在书写出潘博文事件并引起热议后,作者先是澄清自己没必要幻想出这篇文章,进而一一解释网民指出的漏洞;

  然而在话题越演越烈之后,他在一月初承认自己患上双向情感障碍(俗称躁郁症)、潘博文只是他想像出来的人物,更陆续请大家别再纠结这件事,并向自己的母校道歉。

  最终,他表示一切只是他的创作,愿意授权给影视作品改编,对于网络上通过二度诠释而获利的创作者,则保留收取稿费的权益。

  

  事已至此,连作者都承认一切只是虚构,却还是有不少网友深信不疑,甚至怀疑起作者是否被威胁、或是迫于舆论压力而妥协。

  这时,网络上的现象使人意识到,潘博文事件不再只是作者一个人的事了,通过将自己带入故事线,每个网民都已经成为作者,也让事件从个人故事上升到了集体共同遭遇;

  于是,潘博文事件的真假不再重要,当网民期望这是真的,以验证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不合理事件,或者纯粹想通过这件事证明自己的幻想,无论作者如何认罪、网民如何指出漏洞,都会有无限的理由可以解读;

  况且这件事拥有“永远不可能被证实”的特性,所以在每个人的想像中都能有属于自己的版本,它不必去迎合任何人的期待,它已经成为所有人的期待。

  所以与其问说是什么让这些人深信不疑,不如说正是因为他们先相信了,所以所有事情都会变得合理。

  故事讲到这里,不晓得你的看法如何?你也相信潘博文的存在吗,你也有过类似的经验吗?

  如果文章引起大家共鸣,请大家点赞转发,谢谢。

  附:一位女性朋友坐在对面,房间里放着轻柔的音乐,对着比利时精酿啤酒和法国玫瑰酒,西班牙小吃和意大利火腿片,我们聊聊欧洲。

  网红经济是一种诞生于互联网时代下的经济现象,作为互联网时代下的产物,中国的网红经济在发展中迎来了爆发点,实际上,欧洲各国的大小网红们,也将目光投向了神秘的东方大国。

  德国学者说:“中国是全球网红经济的发动机,也是世界第一网红经济国。

  在网红经济迅猛发展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强大活力和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