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工业软件“卡脖子”难题,曙光显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飞机设计软件卡脖子 破局工业软件“卡脖子”难题,曙光显现!

破局工业软件“卡脖子”难题,曙光显现!

2024-07-01 00:4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三年来,我们围绕硬件开发、软件开发和芯片开发三条研发生产线,努力打造我们的工具,完成了软件/硬件开发78款工具的替代,保障了研发作业的延续。”

  最近,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的一段视频引发业界热议,因为,从中可以看到,困扰工业软件“卡脖子”的难题,终于要曙光显现了!

  甚至,中国软件业“换道超车”的路径,也渐渐清晰。

  

工业软件的卡脖子难题

  中国在芯片上遭遇的卡脖子难题几乎众所周知,但工业软件的所遇到的类似问题,却并不为很多人所熟知。

  工业软件,被公认为“工业制造的大脑和神经”,是数字经济时代工业领域的“皇冠”。现代制造就是在工业软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如在产品设计领域,就是通过二维、三维设计软件,大大降低了人工作图的工作量。以设计飞机为例,如果用手工绘图方式,一架飞机光设计图纸就有数十万张。

  但是,在中国制造独步天下的同时,我国在工业软件上却非常薄弱。

  以被称为“芯片之母”的EDA工具市场为例,主要由Synopsys、Cadence、西门子三大欧美巨头所垄断。相关数据显示,这三大巨头企业的市场份额占比超过7成。

  

  2020年国内EDA市场格局,数据:赛迪智库,华安证券

  CAD软件市场的境况同样如此。东方证券的数据显示,达索、西门子、PTC以及Autodest在中国市场占有率高达90%,国内中望软件、苏州浩辰、数码大方三家公司的总份额不到10%。

  落后就有可能挨打。事实上,回顾过去几年,中国在工业软件上频频被卡脖子:

  2019年5月,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的华为,无法使用最新的EDA去设计芯片。

  2020年6月,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多个科研机构和公司,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此后两校师生发现无法再通过学校账号登入海外数理分析软件MATLAB。

  2022年3月,美国设计软件公司Figma发布消息,由于大疆在美国制定的实体清单中,Figma无法为大疆提供服务……

  为什么中国工业软件差距如此大?首先是门槛高,工业软件看起来是软件,背后实际上非常复杂,涵盖概念、框架、系统等设计,以及数字物理样机、仿真验证登终端环节,涉及结构、机械、磁声、光、电、热、力、流体、振动等众多领域,是一个规模宏大、多学科深度交叉、技术高度融合的复杂系统。一个数据可以佐证,安装一款CATIA会生成将近17万个文件、4000多个文件夹,整个安装包高达7GB,由此可以想象其难度。

  

  其次是投入大,周期长。例如,著名的工业软件公司Ansys、UGS、Dassault Systemes、Camstar、Synopsys、Cadence分别成立于1970年、1969年、1977年、1984年、1986年和1988年,普遍有超过30年以上的沉淀和积累。

  在投入上,国内外的差距也很大。华为工业软件及工业云CTO丘水平曾用三个“不如人”来形容:投入不如人,中国整体投入不如欧美一家公司五年的投入;人不如人,欧美前十大工业软件企业员工总数将近20万,中国前十大工业软件企业员工总数不足5000;技不如人。

  但是,工业软件这个领域又是绕不过去的。如果没有工业软件这个基础,不仅中国制造失去了根基,关键领域严重受制于人,更无法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正如赛迪智库电子信息研究所副所长陆峰所说,发展工业软件是推进数字化制造的必然选择,也是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建设制造强国的必然要求。

  

“换道超车”的曙光出现

  工业软件这个骨头很硬,但是中国上至政府、下至企业并没有放弃,而是战略上高度重视、战术上持续努力,打响了一场工业软件的破局攻坚战。

  二十大报告指出,“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在关系安全发展的领域加快补齐短板,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

  《“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产业链短板弱项得到有效解决,基础软件、工业软件等关键软件供给能力显著提升,建设2到3个有国际影响力的开源社区。

  令人欣喜的是,中国产业界找到了一条在工业软件领域“换道超车”的路径:云化。以CAD为例,云让在线协同能力大幅提升。华天软件推出的国内首款云化工业软件CrownCAD就可以实现多终端的协同设计,用户在任意地点和终端打开浏览器即可进行产品设计和协同分享,实现“云端设计,协同分享”。

  华为在EDA上的突破也是类似,华为改变了传统板级EDA工具的架构,通过板级EDA工具云化SaaS化,打造出基于云计算的创新的板级EDA云服务,该云服务不仅完全替换了国外工具,还创造性地研发出更多的功能特性。例如,以前设计模式是"独立设计--合图--反复修改与合图--迭代出图" 的串行模式,现在则可以实现"并行设计--实时修改--实时出图"的并行模式,加上其他功能优化,性能相比国外工具提升10倍以上。

  

  云化所带来的价值不止于此,更是开辟出“云平台+SaaS生态”的新模式。华为云推出的工业数据模型驱动引擎(Data Model Engine,DME)就是这样,其作为打通制造企业内部数据孤岛的“数据根技术”,支撑起工业SaaS生态的枝繁叶茂。因为更多的企业不必重复造轮子,可以将更多精力和研发预算投入到应用构建上,打造出更多有竞争力的工业SaaS软件。

  能科科技,基于华为云DME,快速构建新一代乐造MPM应用,拥有先进的云原生及微服务技术路线,具有灵活的组件化APP设计,以及高效的工艺制作数据可视化、透明的设计-工艺-仿真-制造闭环管控、多态的制造运营数据共享协同、智能的基于流程和知识驱动的工艺设计等诸多优势,可以更好地赋能客户提升数字化产品研发能力。

  

  蜂巢互联,同样基于华为云DME,优化升级了“蜂巢制造云”&“蜂巢美云”数字化工厂SaaS系统,不仅让系统可以像搭积木一样按需灵活配置,而且有高度的扩展性,加上多种部署、开箱即用,以及多层防护、安全可靠等特点,可以助力企业从研发到制造全流程高质量提升、数字化转型。

  

  望友在将Vayo-DFX设计执行系统和Vayo-Stencil Designer钢网数字化设计软件搬上华为云商店后,也在探索进一步的云上蜕变。据了解,望友和华为云在进行深入的技术架构合作,基于华为云DME构建SaaS化CAM产品——望友互联电子系统设计及制造全流程CAM,目标是打造出能力强大、简单好用、数据联接容易的工业SaaS软件。

  

  所以,可以看到“云平台+SaaS生态”的模式,类似于“OS+APP”,OS(云平台)就像是强大的根系,解决了底层的根技术难题,如华为DME从底层屏蔽了不同工业软件系统的复杂性,解了数据之困,可以让APP(SaaS)们聚焦在细分场景的突破,最终实现“万紫千红花满园”。

  这样的突破,不再是类似国外工业软件巨头的单兵作战,而是并肩战斗,中国产业界汇聚众智,形成合力,集中力量办大事,进而有望实现换道超车。

  

后记:中国软件业的蜕变之路

  中国在工业软件上的这场攻坚战,意义重大。

  不仅是因为中国在EDA、CAD等工业软件领域实现了自主创新的重大突破,更在于“云上突破、生态突围”的路径值得整个中国软件业借鉴。

  例如,徐直军透露,华为的软件开发工具团队自2018年开始布局,努力打造软件从编码、编译、测试、安全、构建、发布到部署等全套工具链,不仅解决了工具连续性的问题,有力支持了华为十多万软件工程师的软件开发,而且还基于华为云对外提供服务。

  从去年底以来,华为云陆续发布了CodeArts Req、CodeArts Artifact、CodeArts Repo、CodeArts Check等CodeArts系列服务,即是如此。这些服务,浓缩了华为30年积累的软件开发经验,让更多的中国软件开发商可以站在华为这个巨人肩上,更快速、更高质量地进行软件开发。

  

  例如,借助华为云CodeArts Check,中国经济信息社就可以快速获得华为在代码高效检查上的能力和经验积淀,提升代码质量,最终研发交付质量提升了50%。

  同样,借助华为云CodeArts TesPlan,长安汽车站在华为30年高质量的测试工程方法和实践之上,搭建了统一的测试质量平台,增强了管控能力,拦截了70%的接口问题,早于用户发现了30%的潜在问题。

  重点企业聚焦攻克根技术,然后以云服务的方式对外赋能,更多的企业可以降低门槛、快速开发相关云应用,实现越来越多细分场景的软件体验提升,这就是云的魅力,这就是生态的力量。

  由此,中国软件业有望开启一场“云上蜕变”,在生态的加持下,实现整体突破。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