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重温《飘》:纪念玛格丽特·米切尔逝世67年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飘电影里的一句名言 今日重温《飘》:纪念玛格丽特·米切尔逝世67年

今日重温《飘》:纪念玛格丽特·米切尔逝世67年

2024-07-11 12:4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今日重温《飘》:纪念玛格丽特·米切尔逝世67年 国际新闻来源:央视网 2016年08月16日 00:05 A-A+ 二维码扫一扫 手机阅读 我要分享 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QQ微信

原标题:

  央视网消息:上世纪30年代,她的处女作一问世,就打破了当时的多项出版纪录。她一生只出版了这一部作品,却在世界文学史中拥有不可动摇的地位。不论你有没有读过她的小说,你一定听说过她写下的那句名言——“明天将是新的一天”。她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她创作的这部经典佳作叫做《飘》。

  1949年8月16日,玛格丽特·米切尔因车祸逝世。今晚,重温《飘》,然后带着新的力量与希望,一起迎接明天——那个崭新的一天。

《抛诸去日,紧握朝阳》

  她一生只出版了一部作品。它标价3美元,却被炒到了60美元,而当时美国一处不错的旅馆,月租金也不过30美元。

  说起上个世纪里美国的女作家们,便不得不提玛格丽特·米切尔。她一生只出版了一部作品——《飘》,但它所产生的影响力,令人叹为观止。《飘》于1936年6月30日问世,打破了当时的所有出版纪录。前六月它的发行量便高达1000万册,日销售量最高达到5万册。它标价3美元,却被炒到了60美元,而当时美国一处不错的旅馆,月租金也不过30美元。如此叫好又叫座的成绩,使它在1937年荣获了普利策奖和美国出版商协会奖。更不用提小说改编的电影《乱世佳人》所获得的巨大成功,让它更加声名远扬,以至于截至上世纪70年代末期,小说被翻译成27种文字,畅销全球。

  当时,人们争相一睹玛格丽特·米切尔的芳容,她所到之处,迎接她的人群甚至比迎接罗斯福总统的还要多。

△玛格丽特·米切尔

  玛格丽特极善于从眼睛来描写人物特点,常常寥寥数笔便能使人活灵活现。

  玛格丽特·米切尔绝对称得上是美国文学史上一颗最为璀璨的明星。

  她出生在 1900 年那个新世纪的开始,象征着一切消亡与一切诞生的时代。佐治亚州的亚特兰大市是她的故乡。父亲是律师,曾担任亚特兰大市历史学会的主席。作为南北战争中落入北方将领舒尔曼手中的南方要塞,那个燃烧的夜晚成了每个亚特兰大市民们津津乐道的故事。受到父辈们的影响,玛格丽特自小便对那个未知的战争年代充满好奇,这好奇敦促着她探寻一切历史的痕迹。她骑马与老兵出游,听他们讲述战争的故事,再加以肆意想象。这些想象出来的故事,只怕正是日后那个伟大故事的雏形。

  玛格丽特极善于从眼睛来描写人物特点,常常寥寥数笔便能使人活灵活现。她不喜隐喻,不用复杂的形容辞藻,不爱华丽的排比句式,更拒绝朦胧婉转的表述。她只是忠实地、利落地,将自己脑海中浮现的脸庞如实描绘出来。

△玛格丽特·米切尔

  常常觉得,米切尔用于写作的笔必定有着极其锋利的笔尖,才助她写作时如风般迅疾而不拖泥带水,席卷之后,隐隐现出女性的柔美之感。

  小说一开篇便是极锋利的一句:“郝思嘉(又译作斯嘉丽·奥哈拉)长得并不漂亮,但是男人们像塔尔顿家那对孪生兄弟为她的魅力所迷住时,就不会这样想了。”然而犀利过后,她又细细地公正地描述了这位女主角的长相,像是怕人想象不出似的,一眉一眼都实打实地写在纸上。

  最妙处是写眼睛。郝思嘉猫一样狡黠的绿眼睛,白瑞德(又译作瑞德·巴特勒)戏谑而带着暖意的黑眼睛,卫希礼(又译作阿希礼)忧郁的淡灰色瞳孔,玫兰妮母鹿般温顺的棕色瞳孔,处处透着它的灵魂,每每都比人物动作更快地反应出情感。即便是玛格丽特本人有意贬损的人物,她也调皮似的着意从眼睛落笔,像她借郝思嘉之口形容英迪亚的睫毛稀疏如母兔,当真是又形象又刻薄,叫人忍不住也学着白瑞德一样,低低坏笑出几声来。

△1939年美国电影《乱世佳人》 中费雯丽扮演的郝思嘉

  写人写实,写事更加真实,这是玛格丽特明显不同于其他女性作家的一点。

  写人写实,写事更加真实,这是玛格丽特明显不同于其他女性作家的一点,她的文法似乎更像她个性本身,说的再直白些,或许更像她笔下的郝思嘉一样,毫不避讳。

  细观玛格丽特的一生,桩桩件件,似乎都能和她笔下的故事有所牵连。《飘》的故事落脚于真实的历史背景,取材于可信的历史故事,再加上米切尔本人的个人经历,几乎是真实到触手可及的地步。

  譬如她从小生活的菲茨塔拉德庄园便成了文中野餐烤肉的重要场景,卫希礼的原型便是玛格丽特年少时初恋的那位早亡的英俊军官,而郝思嘉的几段遭遇更赫然就是米切尔自己生活中不幸的投影。母亲的病逝为玛格丽特的人生投下了巨大的阴影,她从不得不成为父亲与兄弟的支柱,到失去生的活力而选择逃避,这和文中的郝思嘉是多么异曲同工!唉,若不是生活中有着真真切切的痛苦,人们如何从她的文字里读得出那么多无可奈何的叹息呢。

△1939年美国电影《乱世佳人》剧照

  作品中处处流露出的温厚的女性主义光辉,也是玛格丽特所独有的。

  事实上,作品中处处流露出的温厚的女性主义光辉,也是玛格丽特所独有的。她的外祖母曾是亚特兰大最为激进的妇女组织的主席,常常站在公众场合的凳子上,用传教士布道式的口吻高声谴责着社会对女性的不公。玛格丽特想必受其影响颇深,然而却未如此激进。她用一种缓缓的,却坚定的方式诉说着女性的独特力量。

  玛格丽特不曾大肆批驳老旧的陈词滥调,只用一个个坚韧独立的女性剪影,描画出一个个战争中还能挺起胸膛的南方淑女。当读到郝思嘉站在十二橡树庄园的废墟中,对着残阳发狠念出的誓言时,不知多少姑娘颤抖着蓄满了双眼的热泪,手掌也忍不住紧紧捏住一个小小的拳头,心里默默念着:明天将是新的一天,明天将是新的一天。

△1939年美国电影《乱世佳人》剧照

  人们无法避开生活带来的痛苦,却可拍一拍身上的土,起身紧一紧拳头,笑着说一句:“明天将是新的一天。”

  《飘》的成功也不能不归功于约翰·马什,这个白天做广告人辛苦赚钱,晚上为妻子玛格丽特充当编辑的慧眼伯乐。马什的出现当真拯救了当时陷入屈辱和痛苦的玛格丽特,他赏识她的天赋,鼓励她阅读创作,为她“舍弃一切去拥抱这种天赋”。总觉得马什对于玛格丽特而言,正是郝思嘉身旁的白瑞德,是良师益友而又含情脉脉的存在。

  或许我们也不该抱怨那些不能抓住的爱情,不必痛苦流连于难以完整的欲望。实在是不错过错的,便不能遇到对的。玛格丽特的初恋若不夭折,世上便必然少了这样一部伟大的作品。郝思嘉若不曾失去卫希礼,又如何体会到白瑞德的可贵与美好呢?只盼世人多有玛格丽特一半的幸运,而少一分郝思嘉的懵懵懂懂,浑然不知吧。

  《飘》为玛格丽特·米切尔带来了空前的名声与财富,却也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她曾希冀的宁和生活,从此一去不复返。实则玛格丽特已在作品中抒发了这样的无奈,人们无法避开生活带来的痛苦,却可拍一拍身上的土,起身紧一紧拳头,笑着说一句:“明天将是新的一天。”

《飘》(节选)

  “思嘉,我从来不是那样的人,不能耐心地拾起一片碎片,把它们凑合在一起,然后对自己说这个修补好了的东西跟新的完全一样。一样东西破碎了就是破碎了——我宁愿记住它最好时的模样,而不想把它修补好。然后终生看着那些碎了的地方。也许,假如我还年轻一点——”他叹了一口气,“可是我已经这么大年纪了,不能相信那种纯属感情的说法,说是一切可以从头开始。我这么大年纪了,不能终生背着谎言的重负在貌似体面的幻灭中过日子。我不能跟你生活在一起同时又对你撒谎,而且我决不能欺骗自己。就是现在,我也不能对你说假话啊!我是很想关心你今后的情况的,可是我不能那样做。”

  他暗暗吸了一口气,然后轻松而温柔地说:“亲爱的,我一切都不管了。”

  她默默地望着他上楼,感到嗓子里痛得厉害,仿佛要窒息了。随着楼上穿堂里他的脚步声渐渐消失,她觉得这世界上对她关系重大的最后一个人也不复存在了。她此时才明白,任何情感或理智上的力量都已无法使那个冷酷的头脑改变它的判决。她此时才明白,他的每一句话都是认真的,尽管有的说得那么轻松。她明白这些,是因为她感觉到了他身上那种坚强不屈、毫不妥协的品质——所有这些品质她都从艾希礼身上寻找过,可是从没找到。

  她对她所爱过的两个男人哪一个都不了解,因此到头来两个都失掉了。现在她才恍惚认识到,假如她当初了解艾希礼,她是决不会爱他的;而假如她了解了瑞德,她就无论如何不会失掉他了。于是她陷入了绝望的迷惘之中,不知这世界上究竟有没有一个人是她真正了解的。

  此刻她心里是一片恍恍惚惚的麻木,她依据期的经验懂得,这种麻木会很快变为剧痛,就像肌肉被外科医生的手术刀突然切开时,最初一刹那是没有感觉的,接着才开始剧痛起来。

  “我现在不去想它。”她暗自思忖,准备使用那个老法宝。

  “我要是现在来想失掉他的事,那就会痛苦得发疯呢。还是明天再想吧。”“可是,她的心在喊叫,丢掉那个法宝,开始痛起来了,“我不能让他走!一定会有办法的!”“我现在不想它,”她又说,说得很响,试着把痛苦推往脑后,或找个什么东西把它挡祝”我要——怎么,我要回塔拉去,明天就走,”这样,她的精神又稍稍振作起来了。

  她曾经怀着惊恐和沮丧的心情回到塔拉去过,后来在它的庇护下恢复了,又坚强地武装起来,重新投入战斗。凡是她以前做过的,无论怎样——请上帝保佑,她能够再来一次!

  至于怎么做,她还不清楚。她现在不打算考虑这些。她唯一需要的是有个歇息的空间来熬受痛苦,有个宁静的地方来舔她的伤口,有个避难所来计划下一个战役。她一想到塔拉就似乎有一只温柔而冷静的手在悄悄抚摩她的心似的。

  她看得见那幢雪白发亮的房子在秋天转红的树叶掩映中向她招手欢迎,她感觉得到乡下黄昏时的宁静气氛像祝祷时的幸福感一样笼罩在她周围,感觉得到落在广袤的绿白相映的棉花田里的露水,看得见跌宕起伏的丘陵上那些赤裸的红土地和郁郁葱葱的松树。

  她从这幅图景中受到了鼓舞,内心了隐隐地感到宽慰,因此心头的痛苦和悔恨也减轻了一些。她站了一会,回忆着一些细小的东西,如通向塔拉的那条翠松夹道的林荫道,那一排排与白粉墙相映衬的茉莉花丛,以及在窗口气拂着的帘幔嬷嬷一定在那里。她突然迫切地想见嬷嬷了,就像她小时候需要她那样,需要她那宽阔的胸膛,让她好把自己的头伏在上面,需要她那粗糙的大手来抚摩她的头发。嬷嬷,这个与旧时代相连的最后一个环节啊!

  她具有她的家族那种不承认失败的精神,即使失败就摆在眼前。如今就凭这种精神,她把下巴高高翘起。她能够让瑞德回来。她知道她能够。世界上没有哪个男人她无法得到,只要她下定决心就是了。

  “我明天回塔拉再去想吧。那时我就经受得住一切了。明天,我会想出一个办法把他弄回来。毕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呢!”

  插图自1939年美国电影《乱世佳人》

他们,

与玛格丽特·米切尔一样,

倾其一生写就一部名作,

却流芳百世。

  《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刻画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通过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机。

  马赛尔·普鲁斯特,法国小说家,意识流文学的先驱与大师。普鲁斯特1909年起开始创作本书,历经17年完成全部作品。在生命的最后3年中,他几乎足不出户地写作,终于完成了这部巨制。如今,这部《追忆似水年华》被公认为20世纪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

  这是一部有独特风格的长篇小说,共7卷15册。全书以叙述者“我”为主体,将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合一体。整部作品没有中心人物,没有完整的故事,没有波澜起伏贯穿始终的情节线索。它大体以叙述者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活动为轴心,穿插描写了大量的人物事件。犹如一棵枝丫交错的大树,可以说是在一部主要小说上派生着许多独立成篇的其他小说。

  艾米莉·勃朗特,19世纪英国作家与诗人,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之一。这部作品是她一生中唯一的一部小说,但却奠定了她在英国文学史以及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小说描写吉卜赛弃儿希斯克利夫被山庄老主人收养后,因受辱和恋爱不遂,外出致富。回来后对与其女友凯瑟琳结婚的地主林顿及其子女进行报复的故事。全篇充满强烈的反压迫、争幸福的斗争精神,又始终笼罩着离奇、紧张的浪漫气氛。

  杰罗姆·大卫·塞林格,美国作家。塞林格是西方文坛一怪,成名后就过着隐居的生活,本书是他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本书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该书在全球以各种版本发行了六千万册。

  作者将故事的起止局限于16岁的中学生霍尔顿·考尔菲德,从离开学校到纽约游荡的三天时间内,并借鉴了意识流天马行空的写作方法,充分探索了一个十几岁少年的内心世界。愤怒与焦虑是此书的两大主题,主人公的经历和思想在青少年中引起强烈共鸣,受到读者,特别是广大中学生的热烈欢迎。

  帕斯捷尔纳克,全名鲍利斯·列奥尼多维奇·帕斯捷尔纳克,苏联作家。1958年凭借唯一一部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获诺贝尔文学奖。

  本书描述了俄国医生尤利·安得列耶维奇·日瓦戈与妻子冬妮娅,以及美丽的女护士拉拉之间的三角爱情故事,被认为是一部带有自传体裁的作品。全书也可以说是作家在战后岁月里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对20世纪前期俄国历史所作的一种回望,并涵盖着他对这一历史过程的反思。

  本文自《生活文艺周刊》、《文史参考》、光明网等,图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