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还有人不知道软件测试报告模板怎么写吧?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颜色测试报告怎么写的 不会还有人不知道软件测试报告模板怎么写吧?

不会还有人不知道软件测试报告模板怎么写吧?

2024-06-28 18:1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先自我介绍一下,小编浙江大学毕业,去过华为、字节跳动等大厂,目前阿里P7

深知大多数程序员,想要提升技能,往往是自己摸索成长,但自己不成体系的自学效果低效又漫长,而且极易碰到天花板技术停滞不前!

因此收集整理了一份《2024年最新软件测试全套学习资料》,初衷也很简单,就是希望能够帮助到想自学提升又不知道该从何学起的朋友。 img img img img img

既有适合小白学习的零基础资料,也有适合3年以上经验的小伙伴深入学习提升的进阶课程,涵盖了95%以上软件测试知识点,真正体系化!

由于文件比较多,这里只是将部分目录截图出来,全套包含大厂面经、学习笔记、源码讲义、实战项目、大纲路线、讲解视频,并且后续会持续更新

如果你需要这些资料,可以添加V获取:vip1024b (备注软件测试) img

正文

一、测试报告写给谁看? 测试报告怎么写?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先思考一下:测试报告是给谁看的?

有过工作测试工作经验的同学们应该都了解,测试报告的观看对象主要有以下几种:

测试组内同事及自己直属领导 研发工程师及其领导 产品经理 项目相关的其他人员 上面我们罗列了报告的接受对象,如果他们收到了报告却没有看到看到自己所关心的内容,那么这就不是一份合格的报告。

二、测试报告的基本骨架 通过上面“测试报告给谁看”的提示,合格的测试报告应该包含哪些内容,是不是心中开始有数了?

现在我们来展开下:

站在产品经理角度,他们关心报告中的需求背景等内容是否正确。 站在研发工程师角度,他们关心测试结论及bug情况。 站在直属上级角度,他们关心是否有测试风险。 站在组内同事其它相关人员角度,他们要能够通过报告大概了解我们所做项目的大致情况。 因此,一份合格的报告需要包含以下基本内容(我们按照提测“通过”和“不通过”,进行分别展开)。

1、提测通过的测试报告:

1)测试范围:需求内容 2)测试计划开始和结束时间 3)测试实际开始和结束时间 4)测试环境、测试人员 5)测试用例执行情况:总共执行多少用例,通过多少条,不通过多少条,不执行多少条 6)缺陷发现的严重等级分布:总共发现多少缺陷,缺陷严重等级数量分布 7)缺陷的状态分布:new、open等状态缺陷分布情况 8)遗留缺陷High和urgent的bug列表,缺陷状态、责任人 9)测试情况说明 10)测试结论:测试的结果,不通过的原因需要写,对本次的测试结果的评价 11)测试建议: 12)问题&风险: 13)必要时,可黏贴一些缺陷图表:如缺陷优先级分布情况或者reopen数较多的情况

2、提测不通过的测试报告:

测试范围:需求测试计划开始和结束时间测试实际开始和结束时间测试环境、测试人员提测用例测试执行情况和开发自测情况的对比缺陷发现的严重等级分布:总共发现多少缺陷,各个严重等级缺陷数量分布遗留缺陷列表:缺陷描述、缺陷状态、责任人测试结论测试建议问题&风险 3、总结测试报告基本骨架

总结“提测通过”和“提测不通过”这两种情况的测试报告,总结基本模块划分大致如下:

测试报告基本模块

以上是一份报告的基本骨架,缺了任何一部分都不能算是合格的报告。

三、测试报告如何才能达到优秀? 报告的基本骨架已经知道了,是不是就可以开始整活儿了?

别急,上一步只是有了骨架,最多能拿60分。

那么如何拿90分甚至100分?答案马上揭晓。

1、内容要清晰完整 骨架有了,还要让它饱满起来。

每个模块的内容不用很详细说明细节,但是 一定要表述清楚。

比如风险说明:风险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可能造成的后果是什么?相关责任人都有谁?这些问题都要交代清楚。

你可能会说:我没经验,如何判断是否交待完整了?

这里有一个办法:

找一个同事帮忙看一遍。

如果他看完后对你的项目情况有了大致了解,就说明可以,如果看完之后对你的项目情况一头雾水,那就还需要修改。

2、排版要注意

网上学习资料一大堆,但如果学到的知识不成体系,遇到问题时只是浅尝辄止,不再深入研究,那么很难做到真正的技术提升。

需要这份系统化的资料的朋友,可以添加V获取:vip1024b (备注软件测试) img

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的更远!不论你是正从事IT行业的老鸟或是对IT行业感兴趣的新人,都欢迎加入我们的的圈子(技术交流、学习资源、职场吐槽、大厂内推、面试辅导),让我们一起学习成长! 024b (备注软件测试)** [外链图片转存中…(img-q8RCRIgp-1713186056840)]

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的更远!不论你是正从事IT行业的老鸟或是对IT行业感兴趣的新人,都欢迎加入我们的的圈子(技术交流、学习资源、职场吐槽、大厂内推、面试辅导),让我们一起学习成长!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