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天寒,如何防疫,饮食提升免疫力是关键,谨记“3步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预防坏血病的维生素c可以随便吃吗 冬奥天寒,如何防疫,饮食提升免疫力是关键,谨记“3步走”

冬奥天寒,如何防疫,饮食提升免疫力是关键,谨记“3步走”

2023-06-26 16:3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冬奥会在如火如荼的进行,随着谷爱凌1620度的优美旋转,把祖国推向了金牌榜第一名,冬奥会极大的推动着中国冰雪运动的发展,虽然天寒地冻,疫情当下但人们的运动热情丝毫不减,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如何科学防疫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是必要手段,但防疫的关键除了积极接种疫苗,在寒冷的冬日,提升自身免疫力同样重要。

人们都知道免疫力是抵抗外面细菌病毒的基础,人体容易感染疾病,往往是病毒细菌们突破了人体免疫力的第一道防线,进入人体后到处攻击身体器官部位。既然人们想要生活更轻松,更幸福,那需要找“免疫力”来帮忙。

一旦免疫力增强,才能轻易把外来细菌和病毒消灭,进而身体享健康。可是在生活中,人们虽然听说过“免疫力”,但关于如何判断自己免疫力好坏,以及如何提升免疫力可能不甚清楚,“免疫力”的好与坏,到底该如何判断呢?“三招”教你快速判断:

1、动不动就感冒

有些人在生活中,真是很轻易就感冒,他们容易打喷嚏,动不动就感冒。这是因为免疫力过低,从而导致身体总是容易受一些细菌、病毒的影响。正是因为身体防御的底线门槛太低,随便一些有害菌,就会导致感冒。而感冒之后人体会进入虚弱期,这时候稍微不注意感染风寒,或吃上火食物,容易让人虚脱难受。甚至有些人感冒吃药好,对药依赖性也大,下一次感冒也越发频繁,这是免疫力非常差的一种情况。

2、很容易疲惫

生活中,会有这样一些人,哪怕没有干粗活重活可还是容易感觉到疲惫,还老是打哈欠。刚开始人们以为这样的现象,是自己熬夜或者过度劳累造成的结果,可长期不劳累也没法解决这样的现象,那可能就是免疫力低。之所以出现频繁打哈欠,是身体免疫力过低,让他们的精力没法得到充足恢复。

3、容易出血,伤口不容易愈合

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是很容易受伤的,但伤口不容易愈合。如果出现磕碰流血的情况,需要很久才可以愈合,甚至长期出血这会导致伤口容易感染。这也是免疫力低下的表现,主要是血液中血小板的凝血因子太少,所以让伤口无法快速愈合,这时候对于人们来说,需要多补血同时增强免疫力。

提升免疫力,是提升人体整体抵抗细菌病毒机能以及机体的恢复能力,一方面要加强体育锻炼,其次,从正确饮食中也可以得到很好改善。饮食提升免疫力,谨记“3步走”。

第一步:多吃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

为什么提升免疫力要求多吃蛋白质食物呢?这是因为蛋白质是人体免疫力的基础,日常可以通过多吃蛋白质食物改善,比如红肉,奶制品,蛋类、鱼类和虾等食物,这些肉质食品包含丰富蛋白质,如果可以坚持早睡喝豆浆也很不错。

第二步:补充多种维生素

维生素是人体七大营养素之一,属于传统营养素,缺乏维生素会导致人体整个免疫机能变差,所以要多补充维生素,可以让身体免疫力增强,尤其是维生素C。维生素C除了帮助增强免疫力,还能抑制致癌物质的产生,如亚硝胺这些致癌物。补充维生素,可以多吃黄瓜、草莓、胡萝卜等果蔬,包含维生素C很多,多吃身体免疫力非常棒。当然其他维生素也要多补充,例如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E等。

第三步:适当食用动物内脏

生活中有些人嫌弃动物内脏脏,不喜欢吃猪肝,牛杂等,其实猪肝,牛杂也有一定好处,尤其是帮助提高免疫力。猪肝牛杂含有的叶酸,硒、锌和维生素B6以及B12等微量的营养元素比较高,帮助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值得注意,是适量吃,里面含有胆固醇偏高,对于一些慢性病的人少吃会更好。

提升免疫力中,最为基础、最主要的一步还有喝水。喝水加快身体新陈代谢,很多人渴了才喝水是不对的,需要自觉喝水,大约1500毫升到2000毫升的水,能保证血液的流通,加快新陈代谢,让有害物质及时排出,同时还能帮助鼻腔分泌粘液阻止呼吸道感染有害物质。##冰雪2022##健康冬奥记##健康过大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