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地名来历:是曹操的“无为之地”,还是老子的“无为而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项城是哪个省的城市名称和地名 无为地名来历:是曹操的“无为之地”,还是老子的“无为而治”?

无为地名来历:是曹操的“无为之地”,还是老子的“无为而治”?

2024-07-01 06:2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据《元史 · 地理志》记载:宋始以城口镇置无为军,思与天下安于无事,取 “无为而治”之意而名之。南宋时期另一部重要的历史地理学著作《方舆胜览》亦持此说。《太平寰宇记》、《读史方舆》则认为 “无为”之名,与曹操感慨 “无为之地”有关。

传说东汉末年,曹操率四十万大军南下,与吴国的孙权在皖中濡须水域一带,形成对峙局面。不巧接连几天大雨,濡须遍地的泥泞不堪,这让曹操率领的北方人马尤其不习惯,而不善水战的魏国大军又无法胜过孙权的东吴,于是曹操嗟呀叹息道: “此无为之地也!”最后曹操大军不得不撤走。因此有许多人认为, “无为”地名,正是得之于此。

曹操是不是说过 “无为之地”,今已无从查考。据《三国志 · 吴主传》及裴松之注引《吴历》记载:建安十七年十月,曹操率领大军征讨孙权,次年正月进逼濡须坞。当时孙权的水军屡向曹军挑战,曹操却坚守不出。孙权亲自坐船驶近曹军水寨,察看曹军阵势。

《三国演义》第六十一回这样描写:且说曹操大军至濡须,先差曹洪领三万铁甲马军,哨至江边。回报云: “遥望沿江一带,旗幡无数,不知兵聚何处。”操放心不下,自领兵前进,就濡须口排开军阵。操领百余人上山坡,遥望战船,各分队伍,依次排列。旗分五色,兵器鲜明, “舟船器仗军务整肃”。当中大船上青罗伞下,坐着孙权。左右文武,侍立两边。操以鞭指日: “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若豚犬耳!”

另据三国时期的史书《魏略》记载:此次孙权察看敌情,引得曹军弓弩齐发;孙权让船掉头,使船的另一侧受箭,从而使 “箭均船平”。此事后来被罗贯中 “移花接木”,变成赤壁之战中,诸葛亮 “草船借箭”的典故。

《三国志 · 吴主传》又载:孙权回去后,给曹操写了一封信: “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又写道: “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曹操知雨季快要来临,孙权并无欺骗,于是主动撤兵。由此看来,传说中的曹操关于 “无为”的叹息,是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背景的。

然而,您可能有所不知,在 “无为军”设置之前,先有隋开皇元年设立 “无为镇”,即无城镇;设立 “无为军”之后,北宋熙宁三年又置 “无为县”,下设无为、太平、襄安、南北二乡等,这与三国时期,曹操的感叹,似乎无甚关联。

出土于无为市十里墩乡虹桥社区北宋《胡府君曹夫人墓志铭》记载:夫妻二人 “合葬于无为县无为乡东历里高家之原礼也”,说明在北宋末年, “无为军”、 “无为县”和 “无为乡”,已经同时存在。如果 “无为军”的取名与曹操的叹息无关,那么 “无为”的取名,又出自何处呢?

关于 “无为”的取名,近年来,有不少学者认为,此 “无为”二字出自老子《道德经》的 “无为而治”,是道家崇尚的治国理念。

《道德经》的核心思想是 “道”,故曰: “大道无为”,但 “道”也有着一定的规律,宇宙间万事万物运行,均遵循着某一种规律。引申到治国方面, “无为而治”即是以 “道”中的规律治国,以制度进行约束。

“无为而治”并非什么也不做,而是不过多地干预,以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做到自我实现,走向崇高与辉煌。 “无为”不是 “无所作为”,而是 “不妄作为”,遵循客观规律而为,所以 “无为而无所不为”。

历史上也曾出现过讳用 “无为”的现象。唐朝诗人元结和北宋时期的王安石、司马光、米芾等人的诗文里,都用过“无为”二字;北宋无为籍诗人杨杰自号 “无为子”,诗文集为《无为集》。

南宋初期, “无为”和 “濡须”杂用。南宋后期,文人讳用 “无为”,多用 “濡须”。究其原因,可能是南宋士大夫于苟安江南之地时,心存恢复中原之志,于是以 “无为”讳而避之, “濡须”曾是当年江东孙权大胜曹魏之地,有历史象征意义。三国时期, “无为”绝大部分领域是孙权的势力范围,曹操在这里 “碌碌无为”,正是孙权 “孔武有为”的具体体现!

在“无为”这一片“钟灵毓秀”的土地上,从古至今,人才荟萃:北宋时期,书画家米芾曾任 “无为知军”三载;这里也诞生了 “台湾开山之祖”陈棱、 “父子丞相”王之道和王蔺;明代永乐年间的状元邢宽,官授 “翰林院修撰”,还有哲学家吴廷翰等名仕贤达,近代涌现出抗日民族英雄戴安澜、 “擂鼓诗人”田间等仁人志士,当代有位列 “胡润富豪榜”的比亚迪总裁王传福、楚江投资集团董事长姜纯等商界精英。

在宋代, “无为”曾与临安、扬州、寿春并称 “全国四大名城”;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 “无为”是皖江抗日根据地中心区和 “渡江第一船”始发地。

“无为”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传统的 “鱼米之乡”:长江三鲜、无为板鸭、剔墨纱灯等特产全国闻名,境内有泊山洞、米公祠、黄金塔、新四军七师 司令部旧址等自然人文景观。

如今的无为市,正以崭新的面貌,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展现出了蓬勃向上的生机与活力; “无为”,绝对不是曹操叹息声中的 “无为之地”,而是道家理想中 “无为而治”的最佳体现。

编辑整理:清风剑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