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项城旧貌述略,项城人都应该了解一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项城市刘金中 老项城旧貌述略,项城人都应该了解一下!

老项城旧貌述略,项城人都应该了解一下!

2023-10-22 16: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此处应为旧时县衙所在地

3

街道

项城老城是个小县城,处于穷乡僻壤之中,仅有东西南北大街,加上背街小巷约二十余条。在西大街基督教堂西,黄胡同北口东面,临街建有鼓楼一座,鼓楼用于撞钟鼓报时,楼下即街道通衢,1915年前后因扩展街道而拆除。城内胡同有朱姚乔黄四条。

城里有祠堂牌坊各二,都是名门大户的。像邓家祠堂,高家祠堂,夏家牌坊和过街牌坊,夏家牌坊是夏四老的继母,夏六太所建表节孝的。

4

公馆祠堂牌坊

旧时一些达官贵人的府宅多叫公馆。像旧军队一个于姓团长的别墅,百姓尊称为于公馆。晚清海军军官刘虎臣在项城所建府第,叫刘公馆。对当地望族则以宅院门楼称呼,如高家花门楼,张五大人城宅,闫官宅等。

位于虹河北岸的张五大人城宅

5

儒学学校和社教团体

1、莲溪书院:原名明德书院,是项城封建王朝县考的地址,始建于何时不详。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知县梁作文扩建后,命名为“莲溪书院”。

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与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又两次重修,增设文场。

同治八年(1869年)知县李慰乔于宅后坑地垫数十丈,修号房数十间,号板易木为石。

光绪三十年(1904年)该院改为高等小学堂。

民国元年(1912年)改称项城县高等小学校。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项城县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由文昌宫迁至此。

1948年4月解放后,项城首届师资学校(即短训班)在此创办。

1949年3月,项城县初级中学建立,(当时叫恢复)校址设在此处。

1969年2月,县在此设立老城高中至今。

莲溪书院

2、黉学:就是项城县学。

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为知县胡琏所创建。后经王景、钮秀、刘渤等知县多次重修,因而历世整存。明清时代县学主管文庙,春秋祭典和教诲生员,它不是教育行政机构,因而也不行使教育行政权力。

民国三十一年(1924年)5月,项城县立第一小学迁至此处,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8月,县在此设立初级中学。

解放后先在此办城关小学,后项城县人民政府设在此处。1954年县政府迁移后,此地成为棉花仓库,至今。

3、文昌宫:又名文昌阁,明嘉靖年问邑廪生张承恩建。民国三十年(1941年)私立抗建中学在此建立。

4、丹碧中学:是以朱丹碧的名字命名的一所私立中学。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创建。朱丹碧系项城县盛营村人,辛亥革命烈士。

5、项城县女子小学:民国九年(1920年)县在此创建炙予初级小学校,首任校长吕探宇(字俊卿)迄1923年(民国12年)并人高等小学校。

6

宗教庙堂

项城旧时城里建有13座庙宇和3个教堂。

三个教堂是西佛堂,东佛堂(松柏堂)和基督教堂(福音堂)。

十三座寺庙如下:城隍庙、祖师庙、大吉寺、天爷庙、小奶奶庙、火神庙、龙王庙、北关人祖阁,其它东西清真寺、关帝庙、灶爷庙、蚂蚱庙等除清真寺外大多成了居民区。

7

菜园

有李家,马家菜园和丁家台菜园,因有几家姓李的、姓马的、姓丁的居住在此种菜而得名。

8

坑井沟渠

葡萄湾:此湾的城墙脚下有一隧道,群众叫“水道”,用于把七十二道沟的水向城外排入城海河,群众叫城海子。

“七十二道沟”:是紧靠匍萄湾的一片大坑,因坑内有许多大大小小的芦苇台,台与台之间形成了纵横交错的小沟,人们把这许许多多的沟,统称为“七十二道沟”。沟内常年水深数尺,盛产黄、黑鳞大鲫鱼。

西关甜水井:解放前老城内的水全是咸水,不能饮用,只有“四关”外的水是淡水,这“四关”外的淡水,以西关外井内的水质最好,故称“甜水”。老城内大部分居民,人担、车拉此井之水煮饭。解放后于1970年,在此井附近建了自来水供应站,如今全城居民都用此水。

书院坑、瓦子坑、张坑是城内有名的几个大坑。解放前有句俗话:“进了项城猛一松,除了菜园净大坑”。这说明旧项城城内菜园,坑塘面积占的相当大。

原文由张世五和肖邦栋撰写,发表于1999年《项城文史资料》·第八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