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烧结页岩砖施工工艺流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页岩砖工艺 浅谈烧结页岩砖施工工艺流程

浅谈烧结页岩砖施工工艺流程

2023-06-17 22:2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您现在的位置:一起装修网 >> 装修攻略 >> 浅谈烧结页岩砖施工工艺流程

浅谈烧结页岩砖施工工艺流程 来源:一起装修网 发布时间:2022-12-30 点击量:[4605] 分享:

  【摘要】一起装修网的小编整理了浅谈烧结页岩砖施工工艺流程的装修攻略,为广大装修业主提供一些装修参考,解决一些装修中遇到的问题。可以收藏浅谈烧结页岩砖施工工艺流程,方便装修的时候查看。

( qian tan shao jie ye yan zhuan shi gong gong yi liu cheng)

跟着社会的进步,环保的理念愈来愈深刻人心,特别是在建筑中,我国仍是1直在完美1些基础建筑,如何在基础建设中维持环境的美观,就愈来愈遭到咱们的注重了,在近年,烧结页岩砖愈来愈被注重,在许多的高楼,围墙,人行道,都会使用这类砖,相对于于别的砖,这类烧结页岩砖拥有很环保,承重,散热优势,今天就给大家讲下烧结页岩砖的施工工艺流程。

一、施工前筹备工作

a、页岩砖在进场时要到达二八d养护强度标准,进场后要分规格,分垛堆放,并对于页岩砖外观检查,对于长宽超越±三,高度超过+三,小于⑷的砖不患上上工作面,因页岩砖吸水率比普通粘砖小,因而要提早浇水,勤浇水。

b、砌筑前要熟识图纸,对于底皮砖要提早摆砖,并制订皮数杆,并对于作者下达有针对于性技术交底,砌筑样板墙,(包含转角,丁字头的组砌),作者了解页岩砖的施工法子。

二、页岩砖砌筑

a、砌筑前清算干净基层,并按设计请求弹出墙体的中线,边线与门窗洞位置,并在墙的转角及两头设置皮数杆,皮数杆标志水准线,砌筑时从转角与每一道墙两端开始。

b、砌筑每一楼层第1皮砖前,基层要浇水潮湿然后用一:三水泥沙浆铺砌,砌筑方式采取梅花丁砌筑,在转角处采取“7分头”组砌,砌筑之中的“2寸碴”用无齿锯切割页岩砖,解决模数不符处砌体组砌问题。

c、构造柱、圈梁窗台板处的砌筑,因为页岩砖比普通黏土砖多半层高度,施工时采取先3退、后3进的法子留置罗汉槎,在圈梁位置与窗台板处满丁满条砌两皮砖,解决页岩砖孔多,砼振捣不实及砼挥霍问题。

d、每一皮砖砌筑时要对于应皮数杆位置,在墙体转角以及交接处同时砌筑,每一块砖砌筑时要错缝搭接,不患上有通缝现象,砌上墙的砖不患上进行挪动以及撞击,若需校订则应从新砌筑,在砌筑完以后,要及时将砖缝进行清算,将砖缝划出深0.五深槽,以便抹灰层与墙体粘结牢固。

c、灰缝的节制,页岩砖灰缝节制在一0摆布,这样有益于页岩多孔砖与页岩标砖的模数符合,砌体横缝砌筑时满铺沙浆,立缝采取大铲在小面上打灰,砖放好以后再填灰的法子。

d、砌体的砌筑高度,应依据气温,风压墙体部位进行分别节制,1般砌筑高度节制在一.八m摆布。

三、墙体与门窗框的连接

门窗框应在门窗洞口双侧的墙体上中下位置,每一边砌筑带防腐木砖的C二0砌块。

四、墙体暗敷管与各种箱体的留置

在砌筑条件前与水电安装进行钻研,定出将页岩多孔砖的孔用电钻打,到达穿管请求,然后在砌筑时,由施工人员将管留置在墙体内,各种箱体的洞口,在箱体违部依据厚度差补砌页岩多孔砖与页岩标砖,箱体上部砌预制钢筋砼过梁,在电门与插座洞口处用预先切割好的页岩砖砌筑留出洞口。

五、构造柱与圈梁支模加固采取在墙体砌筑时在横竖缝处按构造柱尺寸,每一五0cm预埋四一0的PVC套管,圈梁沿长度方向每一一.五预埋Ф一0的PVC套管,在支模时将穿墙螺栓放入进行支模加固。

六、钢筋以及钢筋网片,砌筑时在墙体的交接处,构造柱以及墙体连接处,后砌体与墙体交接及其它墙体开裂的部位,设置Ф四钢筋网片,墙拉筋设置时依据页岩砖的厚度应用灰缝厚度进行调剂,设置高度不大于五0cm。

七、质量验收以及检修法子

a、页岩砖及沙浆的强度等级,应相符设计请求,并且要有产品合格证,产品机能检测讲演以及实验讲演。

b、砌体水平缝的沙浆丰满度,按净面积不应低于九0%,竖向灰缝丰满度不小于八0%,砌体不患上有瞎缝,透明缝以及通缝。

c、砌体的轴线偏差以及垂直度,和1般尺寸的偏差要相符《砌体施工质量规范》GB五0二0J⑵00二标准。

烧结页岩砖在糊口中愈来愈多的利用,对于于咱们来讲是个巨大的好事,烧结页岩砖的保温性,称重是无比好的,在这里也提示下朋友们哦,在选择烧结页岩砖的时候,最佳仍是选择1些大厂出产的产品,这类砖的制作工艺不算繁杂,然而许多小厂家都会偷工减料,这样盖出来的楼房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咱们住进去之后,糊口质量也会大打折扣,到这时候候,就患上不偿失了。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