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园音乐律动教学对幼儿节奏感的培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音乐律动特点 论幼儿园音乐律动教学对幼儿节奏感的培养

论幼儿园音乐律动教学对幼儿节奏感的培养

2023-06-29 01:0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杨阳  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城南幼儿园 【摘要】节奏是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节奏能提高音乐的活力,赋予音乐灵魂。节奏对音乐最终的展现形式有很大的影响,幼儿只有把握好音乐的节奏感,才能基于音乐完成歌唱、舞蹈等表演。幼儿时期是幼儿掌握音乐节奏感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在对幼儿的启蒙教育中,增加对音乐节奏感的教学,开发幼儿的音乐潜能。教师要结合音乐律动对幼儿的节奏感进行培养,实现多感官教学工作。本文阐述音乐律动教学的重要性,分析音乐律动在节奏感培养中的优势,给出音乐律动对幼儿节奏感的培养方式。 【关键词】幼儿;音乐律动;节奏感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0)07-192-01

        音乐教育是对幼儿进行启蒙教学的关键部分,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和人格的塑造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幼儿器官的训练关键期是幼儿出生后到四五岁的时期,在这个期间,教师要对幼儿的感官进行训练,以此满足幼儿的正常生长需求。音乐节奏感对幼儿今后开展文艺活动、鉴赏音乐能产生很大的帮助,教师要意识到音乐节奏感对幼儿的重要程度,在幼儿关键期就提升幼儿的音乐技能,这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音乐律动教学的重要性         教师加强音乐律动教学,能加强幼儿的情绪表达,幼儿能根据音乐对身体进行律动,协调各器官的运动,教师要带领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进行自然的身体律动,整个过程能让学生体会运动的乐趣,也能让学生养成跟随音乐律动的习惯,也能帮助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利用肢体语言宣泄自己的情感。幼儿在接受系统的音乐训练后,能掌握音乐的基本要素,并对音乐的组成要素进行感知,幼儿能很快的分辨出音乐节奏的快慢、音乐音调的高低等,这些能为教师后期对幼儿进行系统的音乐教学提供基础。音乐律动还能提高学生的听力,让学生在听觉训练时更加专注,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反应力。音乐律动能提高幼儿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程度,帮助幼儿依靠音乐感知世界,培养幼儿观察生活的好习惯。         二、音乐律动在节奏感培养中的优势         节奏感是组成音乐的必要元素之一,节奏感能赋予音乐活力和美感,丰富音乐的情感表达。幼儿时期是培养学生节奏感的最佳时期,教师通过音乐律动能诱发幼儿的节奏本能,激发幼儿的音乐潜能。在教师对幼儿进行音乐教学时,教师可以将运动与音乐相结合,让幼儿学会用运动表现出音乐节奏感,教师也要让幼儿感受音乐的音色、力度等,便于幼儿透彻的体会音乐情感。教师能根据学生的音乐律动情况判断学生对节奏的感知情况,提高节奏感教学的针对性。         三、音乐律动对幼儿节奏感的培养方式         (一)激发幼儿对音乐节奏感的兴趣         (1)注重音乐材料的选择。教师在对幼儿的音乐节奏感进行教学时,要尽量选择节奏感较强的音乐,可以给幼儿的听觉造成较大的冲击,让幼儿在接触音乐后不自觉的展开身体律动,这为教师对音乐中的节奏提供便利。         (2) 为幼儿创造展示的机会。教师在对幼儿的音乐节奏感进行教学时,也要激发幼儿对音乐这种文化艺术的兴趣,在课堂上增强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尤其是给幼儿提供很多的展现机会。幼儿能在自我展示的过程中,体会音乐这种艺术的魅力,也能增强幼儿音乐表演的自信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因为幼儿普遍存在活泼好动的特点,在课堂上幼儿很难集中注意力。教师要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实现对幼儿的多感官教学,这样能提升幼儿对音乐节奏感的感知程度,让幼儿体会到音乐的乐趣。比如组织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展示音乐节奏,可以提升学生的表演兴趣,引导学生展现自己。         (二)加强幼儿对音乐节奏的判断         教师要给幼儿讲解组成音乐节奏的要素,能帮助幼儿更好的掌握音乐节奏。组成音乐节奏的要素有节奏的类型和节拍,教师要细致地对这两个组成要素进行教学,通过变化某一种要素,让幼儿体会音乐的差异,比如教师可以控制节拍的快慢,用同一种乐器演奏出两段不同的音乐,让幼儿体会音乐节奏的差异,这样能增强幼儿对音乐节奏的好奇心,激发幼儿主动探讨音乐节奏的热情。         (三)加强幼儿对音乐节奏的感知         (1)组织游戏。教师可以让幼儿在游戏中体会音乐的节奏,比如教师组织拍皮球的游戏,让幼儿根据音乐节奏的快慢改变拍皮球的频率。在游戏过程中,幼儿能体会音乐的节奏感,也能用行为展现出音乐的节奏感变化,锻炼幼儿对音乐节奏感的感知能力,这个游戏还能培养幼儿的反应能力,提升幼儿的肢体协调感。         (2)舞蹈教学。教师在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时,可以教幼儿完成一些节奏感比较强的舞蹈,让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进行跳舞,既能提高幼儿对音乐节奏的感受力,也能提高幼儿对身体的感官协调程度。         (3)乐器教学。教师在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时,可以教幼儿使用一些奥尔夫打击乐器,既能使音乐课堂的气氛更加活跃,也能提高幼儿的音乐演奏技能。教师可以先指导幼儿使用乐器对原来音乐中的节奏进行模仿,再指导学生改变节拍,可以带给幼儿不同的音乐感染效果。在幼儿使用打击乐器的过程中,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也能培养幼儿对乐器学习的兴趣。         (四)重视对幼儿节奏感的训练         教师在最初对幼儿的音乐节奏感进行训练时,可以让幼儿以唱儿歌的方式初步了解音乐的节奏感,这样既能锻炼幼儿说唱能力,也能加深幼儿对音乐节奏的认知。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先以拍手的形式拍出儿歌的节奏,这能让幼儿掌握一种表达音乐节奏感的方式。儿歌这种音乐形式也能降低幼儿分析音乐节奏感的难度,有利于巩固幼儿对音乐节奏感的感知技能。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意识到培养幼儿节奏感的重要性,在启蒙教育中通过音乐律动教学,激发幼儿感知音乐节奏感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是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幼儿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耐心的指导,帮助幼儿克服困难,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乐感。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对教育的策略进行创新,选择最适合幼儿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师将音乐律动教学与音乐节奏感教学相结合,能提升幼儿对肢体、感官的应用,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薛丽.论幼儿园音乐律动教学对幼儿节奏感的培养[J].学周刊,2020(04):185. [2]徐晓兰.奥尔夫教学法在幼儿节奏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9(32):234-235. [3]杨嫚.农村幼儿教学中音乐律动对节奏感的培养[J].广东蚕业,2019,53(07):123-124.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