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入围《时代》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韩寒是个什么人物 韩寒入围《时代》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

韩寒入围《时代》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

2024-06-15 21:3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对于韩寒的入围,《时代》周刊方面公布的官方理由是“这位27岁的年轻作家在出版以自己的中学辍学经历为背景的第一本小说后一炮而红,成为中国最畅销的作家之一”。

韩寒:我只是一介书生

4月7日,韩寒在其博客中对此做出回应:“我经常非常的惭愧,我只是一介书生,也许我的文章让人解气,但除此以外又有什么呢,那虚无缥缈的影响力?在中国,影响力往往就是权力拥有者,他们才是真正有影响力的人。”“我经常自问自己,我为这个充满着敏感词的社会做出了什么贡献,可能到最后我只贡献了一个以我的名字命名的敏感词而已。”他说,“我非常感叹和惋惜,为什么别人有这样的新闻媒体,当时代周刊弄一个人物榜的评选的时候,能够让全世界其他的国家都起波澜。”

出版人:实至名归

韩寒的出版人路金波认为,韩寒入围是实至名归。路金波表示,韩寒是个仗义执言的年轻人,心系民生,时刻关注现实,他的这样一种情状很难在80后作家中找到,他与任何他人组织无关。

网友:顶上前十!

韩寒登上《时代》“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候选榜单被曝光后,连日来引起网友们的关注。

截至发稿,候选人榜单上领跑的是LadyGaga,韩寒以近2万张票位列第12位。

在百度“韩寒吧”中,许多网友力挺韩寒,号召大家为他投票,其中置顶的帖子还发示意图“指点”不懂英文的网友如何投票。此外,韩寒微博虽然显示“还没有开始微博,请等待”,不过,已有名为“韩寒01”的微博在简介栏里贴出了投票地址。

网友“万之方”称 :在一个虚伪的国度里,韩寒同学够真实!真实的韩寒其实有点痞,痞是对现行游戏规则的反动,对将来看不到希望的“垮掉的一代” 有指导意义。

网友“独记续”说:我不知道韩寒有没有影响时代!但韩寒影响了我……

也有网友针对此事提出质疑。据《京华时报》报道,有网友认为韩寒的影响力至多在中国,若说他是“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则是过于夸张。还有网友认为:“《时代》周刊真能搞笑,韩寒作品和人品能引领当今全球"艺术与娱乐"风潮?就算以粉丝的数量多少来衡量作家和作品,也有缺陷。”也有网友认为,《时代》虽然将韩寒列入榜单,但对他的评价太过时,出书的事情显然早已是多年前的事了。

韩寒的影响力何来?

日前,人民大学政治系教授张鸣在深圳讲演时提出:“现在的中国大学教授加起来对公众的影响力,赶不上一个韩寒。”

截至发稿,韩寒个人博客的累计访问量达到3.46亿,253篇文章平均每篇点击量逾136万,是中国访问量最大的博客。

韩寒的影响力从何而来?

1、公民情怀

村上春树在获得耶路撒冷文学奖时说:“在高大坚硬的墙和鸡蛋之间,我永远站在鸡蛋那方。”而韩寒在涉及公共领域的写作上,在比如交通、拆迁、上访、钓鱼执法等领域,也毫无例外地选择了“鸡蛋”一方。腾讯网分析指出,是韩寒作为公民的这种情怀,造就了他的影响力。

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副教授王晓渔指出,韩寒不是秉持一种正义的批评不正义的道德姿态,他批评的问题是我们自身都有的,于是读者会觉得悲哀。因为这些问题这么多年几乎没有得到改观,“你会觉得自己无能为力。”他说。

2、难得的常识

网上流传一段十年前的视频,那是韩寒当年参加央视《对话》节目,与“专家学者” 以及“品学兼优”的好学生黄思路进行对话。分析指出,从当年那个节目中,不难发现韩寒影响力的真正来源——他早就立足常识。当社会造就大批缺乏常识、心灵扭曲的人们,却又依稀让这些人看到真实世界的时候,在现实中要获得常识,不仅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

3、学院派的失语

《时代周报》评论员李铁指出,90年代中期之后,改革和社会进步的阻力不再是思想和知识的问题,利益成了前进的主要障碍。道理大家都知道,但是出于利益,就是改不动。而高校的体制、糟糕的学术环境和待遇,使很多优秀人才不愿去做学术研究。就这样,启蒙事业对学院派知识分子的需求逐渐降低。公众暂时不再需要学院派来分析深刻的道理。而韩寒的插科打诨,正好挠到这个时代的痒处。不得不说,韩寒的走红,与学院派的失语不无关系。

韩寒会过时吗?

尼尔·波兹曼说:“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奥威尔式的——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当下的中国,似乎对这两种趋势均抵抗力不足,一方面是因言获罪的案例仍然不能消除,另一方面是插科打诨式的集体话语正在吞噬直接的言说。

其实,韩寒的插科打诨,是他经常被诟病的地方。批评他的人说,韩寒只知道一些常识,只是痛打落水狗,他所“针砭”的时弊,都是思维健全的公众早已看清的流弊。韩寒那些大快人心的俏皮话,其实不需要多大的洞察力,既没有提供新知识,也没有提供新视角,难说有多大的启蒙意义。狂欢之后,没剩下什么。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李公明评论到,在宣泄过后我们会发现我们的思考仍然可能是非常肤浅的,对现实的改变仍然是软弱无力的。

《时代周报》评论员彭晓芸指出,如果每个人都兴高采烈地甘当韩寒插科打诨的围观者,看韩寒替自己言说,甚至不惜把韩寒推上神坛,那只能说,这不但暴露了我们的自私和怯懦,而且是另一种意义的“被代表”。如果我们一直作粉丝状学韩寒拆房子,总有一天,房子还是要盖起来的,我们却早已丢了建房子的本事,连墙是如何刷的也遗忘得一干二净。我们整日忙于大笑,却对“一个因为大笑过度而体力衰竭的文化”毫无防备之心,对插科打诨的时代过去之后要谈论什么,缺乏准备。她指出,恶搞的力量,会消解直接对话的力量。别以为权力害怕发笑,权力不怕发笑。

既然如此,“无力”的韩寒会过时吗?

或许,当学院派知识分子不再失语,当“常识”不再是稀缺品,当“鸡蛋”和“墙”的对话不必总是通过恶搞间接争取,当中国社会度过了这个煎熬的瓶颈期,当社会问题不再像秃子头上的虱子继续摆在那里的时候,那个自称“2000年后就不怎么看书”的韩寒,就必须重新拿起书本,搞点更有技术含量的东西才能避免过时了。

附:韩寒语录

我只是一介书生,在这个又痛又痒的世界里写了一些不痛不痒的文章而已,百无一用,既不能改变社会的残酷,也不能稀释傻x的浓度。

你要是把这样好的人民给饿死了病死了穷死了逼死了毒死了吃死了气死了冤死了喝水喝死了,你去哪里找比他们更老实的人民呢。

和吃喝玩乐有关的,不用考虑预算,和群众安全有关的,考虑不用预算。

你可以经常看见其他国家地区的领导因为屁大的事情就引咎辞职,但我国的领导哪怕出了天大的事情都还巍然不动,最多就道歉一下完事,原因其实很简单,你忍心法办经常和你一张桌子上吃饭的朋友吗?所以,解决问题的根本中的根本就是,严禁公务员在一张桌子上吃饭。

假的传千里,真的没人理。

我们不能借着管理的名义欺负压榨一些穷苦百姓,也不能借着无法管理的名义放纵一些贪官贵人。如果像城管抓小商贩一样抓中国的大小腐败,那社会肯定更加和谐。国家肯定更加强大。

世界上逻辑分两种,一种是逻辑,一种是中国逻辑。

明明下流的人,凑一起就叫上流社会?

周庄的大门口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公车,可见我国政府对提高官员的艺术修养是十分注重的。

占着茅坑不拉屎是可恶的,其实,最可恨的却是拉完了屎还要占着等坑。

这年头,杀了爹或者被爹杀了都不算新闻。

电瓶车是这个城市里倒数第二弱势的人群使用的交通工具,他们往往是疲于奔命的人,你不能让他们以70码的速度去送命,你也不能让他们以15码的速度去奔命。无论如何,我认为相关部门不能再多收他们一分钱了。有些人可以吃鲍鱼,但不能因为看见吃咸菜的人吃太多咸菜而制定一个标准,说你每天必须吃规定量的咸菜,否则太咸了有害身体健康,但解决的办法又不是给人家肉吃,而是将人家已经多吃的或者即将多吃的咸菜按照肉来收费。你以为人家那么乐意吃咸菜吗,你吃一个试试。当然,可能你偶然吃咸菜还觉得挺好吃,就像xx省省长偶然在机动车道里骑自行车上班一次感觉很不错一样。牛x你就天天吃。

思想品德不及格,总比没思想好。

“专家”的特点:答非所问;没有一个问题能在二十句话内解决;不论什么东西最后都要引到自己研究的领域中去,哪怕嫖娼之类的问题也是;喜欢打断别人话,不喜欢别人打断他的话;对无论什么东西都要分成几个方面去说,哪怕说的是一个道理;在否定一样东西前一定要肯定一下;在他们回答问题回答到一半的时候问他们记不记得刚才的问题是什么他们八成不记得了;偏胖;说话的时候手一定要挥舞;被逼到没辙的时候总拿自己经历过文化大革命作为比别人强的本钱,但不能解释像他这样的学术权威为什么没有被打倒;被打倒的一定要让人知道自己曾经被打倒;总结性的话都能在死掉的人写的书里找到。

一个十八岁以上的成年人,居然还不知道自己以后的理想是什么,自己喜欢的是什么,那真是教育的失败。

有一年学校在交学费的时候强行多收取100元,理由是向家长的贷款,以用于教育建设,至于还款,不仅无期,而且无息。到最后反正被借钱的人谁都不知道这钱究竟建设了一个什么。

如果现在这个时代能出全才,那便是应试教育的幸运和这个时代的不幸。如果有,他便是人中之王,可惜没有,所以我们只好把“全”字人下的“王”给拿掉。时代需要的只是人才。

文章这个东西,在语句通顺,错别字不多到影响阅读的情况下,好坏完全没有评判的标准。我随便拿一篇朱自清的文章交上去,没有一个老师会觉得自己的学生写作文好到有名家的水平了,并且照样会作出很多修改意见。

中国文学没有起色的很大原因是有这些做事说话极其不负责任但又装出一副很诲人不倦的样子的人长期占据文学评论的权威位置。他们的最大理想估计是文坛能变成一个敬老院。

总会有光明的东西的,在未来。

附:韩寒简介

韩寒,1982年9月23日出生于上海金山。作家,赛车手。1998年“新概念”作文大赛以《杯中窥人》 获一等奖,其文笔老练,语言犀利。1999年三月韩寒开始写作小说《三重门》,至今销售量已逾190万多册。后退学。 现为上海大众333车队职业赛车手,成绩优异。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