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怦然心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韩寒影评怦然心动 《怦然心动》

《怦然心动》

2024-07-14 21:2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电影的多重视角叙事自黑泽明导演的《罗生门》诞生后在越来越多的电影里出现,如《最后的决斗》、《消失的爱人》、《初恋这件小事》。《怦然心动》以双视角的方式叙述了男主角和女主角双方在同一事件发生时的不同心理感受,让观众处于双方各自的角度看待整个过程,给予事件更全面的诠释,同时也让观众更加直观地理解男女主的心理。

影片的开始通过双视角可知是女主角朱丽对男主角布莱斯的一厢情愿。她此时的爱意属于一见钟情,而勾起她爱意的主要因素,便是布莱斯的眼睛,正如影片所说:“那双明亮逼人的眼睛里有东西”。需要强调的是,一见钟情和见色起意是不一样的,因为前者远不止是身体上的吸引或性欲这么简单。这也是为何电影中要做出“有东西”这一强调。“一见钟情”是指对方满足了你对爱情的大部分想象和需求而“见色起意”是你看到漂亮脸蛋、身材,蠢蠢欲动。朱丽对布莱斯长期的坚持可见朱丽爱意的纯真:如帮助布莱克搬家,邀请一起在树上看风景等等。

而于布莱克的视角中,我们显而易见地可以看见他对朱丽的防备。此时的防备是因为突如其来的朱丽异常的热情导致,而并非厌恶。布莱克处于一段感情中被动的一方,他的一举一动都是为了远离朱丽,他对朱丽绝无任何爱意。所以他开始采取行动,如:找雪莉当女朋友来气朱丽。从开头可以看出,朱丽的心理成熟程度较高,而布莱克则是典型的小男孩心理,也正是两人心理成熟程度的不对等导致了后续矛盾的激化。

枫树的倒下和布莱克姥爷的到来使影片的主角的心理开始成长,同时开始激化矛盾。

首先是朱丽的父亲以画为例,对朱丽说明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朱丽一开始并未领会此意,直到爬到枫树顶端,看见如画的风景,其是花,草,风,夕阳的融合,是一个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整体,是朱丽心中美的事物。之所以朱丽会痴迷于此,不是简单的对美景的陶醉,而是因为朱丽本身对美好事物的渴望,正如她对布莱克的爱一般,纯粹,无暇。

枫树本身的形态是丑的,不惹人喜爱的。作为小男孩的布莱克,自然是厌恶。他不理解为何朱丽喜欢爬到树上,不理解朱丽报告校车位置的行为。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布莱克本身的想法易受环境事物的影响,如朋友对朱丽的恶意,使得他选择不加思考地“站队”,从而寻求安全感。与之相反,朱丽不顾他人的眼光,专注于自己的喜爱。朱丽拥有着不属于她年龄段的成熟,无论是从爱情,还是对事物的感知上,都体现了年少时不该有的成熟。

随后枫树的倒下,使得朱丽心中美好的事物消失,即便她选择用生命来捍卫自己认为好的事物,但是迫于现实,她只能接受风景的消失,她开始伤心,伤心自己发现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事物的消失,伤心为何自己心爱的布莱克不理解丑陋的枫树上仍有美丽的风景,伤心布莱克不与她共同捍卫枫树。自此她开始重新审视对布莱克的爱情。

影片发展于到此时,布莱克的心理一直是较幼稚的一方,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在双视角的加持下,我们首先是以布莱克的视角看待朱丽的行为,每次在他的视角下,朱丽的行为都显得不正常,难以理解。而随后朱丽的视角却又巧妙地解释了她的原因,同时使观众不自觉地站在了朱丽的想法上看待整个事件,并将错误归结于布莱克。但在朱丽送鸡蛋之前,两人之间谈不上对错,只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而已。

朱丽给布莱克送鸡蛋这件事,从朱丽的角度是对布莱克的接近,并无它意。但对布莱克来说,仿佛是朱丽在炫耀自己鸡蛋的得奖。所以布莱克选择不吃朱丽的鸡蛋,来捍卫自己的尊严。随后布莱克观察了朱丽饲养鸡的过程,正如他对蛇吞蛋的现象的理解,他再次止于表面,肮脏,丑,恶心,是他得到的结论。随后朱丽发现他扔鸡蛋,使得矛盾更加激化。

矛盾的发生,使得朱丽对布莱克的感情已经发生了改变,布莱克却因为朱丽的改变而感到不自在。布莱克对朱丽的看法,在此之前一直是不正式的,他并没有平等地对待朱丽,而是带有偏见地看待她。这种偏见来源于朱丽一开始地过分主动,和她后来不讨人喜欢的举动。这次对朱丽正面的伤害无疑是布莱克的懦弱和偏见导致,他必须直面自己对朱丽的伤害,直面自己曾经的错误。

外公的话:“斯人如彩虹,遇上方知有。”朱丽描述树上的感觉:“高高在空中被清风吹拂。”这些事情让布莱克改变了对朱丽的看法,他开始理解到朱丽的想法,他看到了朱丽真性情,看到了朱丽对自己热爱的坚持。而他自己却于之相反,他在朋友面前不敢表现真实的自己,在父亲的强势下也只在饭桌上唯唯诺诺。他开始迷恋朱丽,对于布莱克而言,这不仅是对朱丽的爱意,也是对自己的救赎。

如若此时视角不发生变化,那么将会是布莱克自己的赎罪,最后两人重归于好,看似大快人心,然而镜头转向朱丽。与之相反,朱丽对其做法感到愤怒,她重新审视自己的爱情,此时的她已经开始放弃布莱克,她不再对布莱克抱有希望,也对自己爱错人而伤心。这样的转化,使得观众不拘泥于其中一人,不陷入到其中一方角色中,而忽略另一方此时的感受,使得观众站在双方的视角看待问题。在其他影片中如《恋恋笔记本》、《爱的三部曲》,则是用上帝视角记录两人的爱情,镜头着重于两人在一起的时光,这样的设计确实可以让观众站在第三方感受到爱情的火花。而《怦然心动》则着眼于两人各自的内心活动,对其成长有着独特的描写,同时双视角的对比使得观众更加深刻的感受到双方成长环境的差异导致的性格差异。影片就此开始聚焦于双方的成长环境和性格差异。

首先是家境贫困的朱丽,她的爸爸长期照顾着有精神疾病的叔叔,并且居住在租的房子里。她小时候就不得不面对这一现实,她甚至无法说服父亲修建院子。这样的经历使得她有着其他小孩子没有的成熟。但仅仅是家境的贫困,无法使得朱丽拥有如此美好的心灵。她的父亲为她画出倒下的大树,并让她记住当时的感受。由此可见其父亲对朱丽成长的帮助,他为朱丽树立了“体验型人生”的榜样,同时朱丽选择和爸爸一起去看叔叔,也让朱丽拥有了对待亲人的责任感。同时,朱丽天性喜欢思考,她的独白大多以陈述和思考为主,并且她善于改变自己已有的想法,比如她会去思考同学们是否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去思考布莱克是否值得自己内心的喜欢,是否值得自己的原谅。

布莱克的成长环境则较为平常,一个温柔的妈妈和一个处处埋怨的爸爸。他的爸爸处于家庭中的绝对强势地位,以至于布莱克不得不服从爸爸的言论和思想。同时他有很多朋友,在本就屈就父亲的条件下,他也会不自觉地顺应朋友们的想法。布莱克的性格腼腆,并且是被动型人格,他会屈服于强势的一方,去向所谓的群体靠近。他的独白中常常是问句,对朱丽行为的疑惑,对外公的话的疑惑。但这往往是小孩子该有的疑惑。

这个时候不得不提布莱克的外公在两人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了。他作为布莱克的亲人,同时与朱丽共同修剪草坪,让两个人的联系更加紧密。他会提醒布莱克的错误:“一个人的性格是在年少时养成的。”,敢于与布莱克的爸爸争论,为布莱克树立了正确的榜样。他与朱丽共同修剪草坪,与朱丽分享快乐,这也源自于他内心的善良和对自己已故妻子的思念。他在两人的关系中起到了润滑剂的作用。

影片此后便是布莱克对朱丽的道歉,和追求。晚餐时的道歉,本来有所作用,然而却再次在图书馆时的懦弱,让关系更加恶化,他渴望变成朱丽的午餐男孩,而朱丽却选择了他人,情急之下他选择去亲朱丽,此时的朱丽仍然坚持自己的原则,忿然离去。不同于傻白甜,她有着捍卫自己尊严的勇气。

最后,重新种下的枫树,让朱丽原谅了布莱克。影片就此结束,而种下的树,是布莱克对朱丽追求美好的赞同,是他们价值观的统一。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