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韩军演马上开始,朝军今年第四次发射导弹,韩国雷达如临大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韩国萨姆导弹 美韩军演马上开始,朝军今年第四次发射导弹,韩国雷达如临大敌

美韩军演马上开始,朝军今年第四次发射导弹,韩国雷达如临大敌

2023-03-14 12:0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最近,朝鲜半岛的局势全面升温。超级大国的军事力量介入朝鲜半岛局势,半岛随时有可能会爆发战争吗?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朝鲜和美国之间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看看朝军是如何反击美军挑衅的。

第一个事情,美国轰炸机飞过半岛,展开了大规模联合军事演习。

美国和韩国要在3月13日到3月23日举行联合军事演习,这个演习的目的是构建美韩两国的共同防御态势。韩国方面表示,这个演习在文在寅时期被叫停了,但现在又重新启动了,这次演习被朝鲜方面定义为所谓的“侵略性演习”。

这次演习的发生让整个半岛的局势再度升温,朝鲜方面自然要有所回应。让朝鲜感觉到非常生气的是,美国空军要出动B52轰炸机飞越半岛,而B52轰炸机的到来只有在局势极其紧张的时候才会到来。美军出动B52似乎要表明,美国正在有意升高朝鲜半岛的军事对峙形势,这是美国方面乐于看到的事情,也是朝鲜方面不希望发生的事情。美国只有不断地在半岛军演,才能牵制朝鲜和俄罗斯,并牢牢把握美国在东北亚的主动权。

第二个事情,朝鲜发射导弹和火炮反击美国挑衅,捍卫朝鲜半岛的安全。

这边就是韩国媒体的报道了,韩国媒体表示,朝鲜在半岛西部地区发射了弹道导弹。这是朝鲜人民军在2月下旬用600毫米火箭炮发射火箭弹后,朝军的陆军导弹部队发射弹道导弹的演习任务。朝鲜原先对外表示,自己在2月23日发射了4枚巡航导弹,但韩国军方没有证明此事。

朝鲜发射巡航导弹,韩国没有当回事。

朝鲜发射短程弹道导弹,韩国当回事了,还出动雷达予以全过程的跟踪,这个到底该如何解释呢?

如何解释——朝鲜的陆军导弹部队和火箭军是朝鲜人民军当中战备程度最高级的部队之一,一旦半岛南北两国爆发战争或美国动用航母打击半岛境内的军事目标,朝鲜最先有作战反应的就是火箭军和陆军导弹部队。

那么换个角度看,相较于朝鲜总兵力超过90万人,3500辆坦克的庞大陆军机械化部队,陆军导弹部队和火箭军就属于朝鲜的战备值班部队或者说叫快速反应部队。

什么是快速反应部队?

各个军事强国都有属于的快速反应部队。一旦这个国家遭遇到外敌可能性很大地入侵或者是其他的军事威胁,快速反应部队会迅速行动,对敌军展开大规模的军演或者是试探性的军事行动,来显示本国军事力量的强大,进而遏制战争爆发。即便真的爆发战争,快速反应部队一般为本国军队中战备程度最高,训练最专业,官兵满员率最高的部队,是按照战时标准活动的队伍。国家内部的群众还都在过和平生活,国内其他部队需要动员后才能进入战争状态,但作战值班部队不需要提前动员就已经按照战争标准做准备,随时随地对敌军打响反击的第一枪。

那么按照这个标准,美国有航母战斗群和空军的战略轰炸机为快速反应部队。

俄罗斯有洲际弹道导弹、战略轰炸机和陆军的近卫第一坦克军为快速反应部队。

朝鲜的火箭军、陆军弹道导弹部队和火箭炮兵部队为快速反应部队。

朝鲜的火箭军全部按照应对美军的战争标准展开训练,以最高级别的实战化战备随时进入作战状态。比如,2023年2月,朝鲜人民军洲际导弹部队就以实战化标准发射了洲际导弹。按照朝鲜的国防动员体系,朝鲜一旦进入战争状态就会动员100多万人的正规军和500多万人的民兵力量参战,但朝鲜又不能轻易卷入战端。对于朝鲜来说,全国总动员打仗是下策,如果有强大的战备值班部队起到威慑敌人的效果,从而阻止战争爆发才是上策。那么在朝鲜国内其他的部队都还处于平时战备的时候,朝军的火箭军、陆军导弹部队和火箭炮兵部队就已经处于战时准备的状态。随时能投入对敌军的打击,从而达到遏制战争的效果。

那么,我们就看到了——

朝鲜最近在今年已经发射了4次导弹。

朝军的“火星炮兵部队”在近期发射导弹或者火箭弹。

这一系列的举动就能说明,朝鲜的导弹部队,不管是火箭军的导弹部队还是陆军的短程弹道导弹部队都处于高度战备的状态。火星17洲际导弹所在的火箭军某洲际导弹部队更是朝军最高层直接指挥的部队。一旦高层下达开战命令,短程导弹能直接打击韩国境内的各个军事目标,洲际导弹就能直接打击美国本土的各个目标。

所以,美国真的敢对朝鲜发动战争吗?

且问问朝鲜的导弹部队是否答应。

如果美国真的想让本土安宁,就别在朝鲜半岛舞蹈弄棒。朝鲜没有侵占美国的一寸土地,没有去要国外的一兵一卒,而美国在半岛长期驻军,疯狂地施压朝鲜。朝鲜发展洲际导弹乃至先发制人使用核武器,完全是被美国逼出来的。这是必须清楚地事情。美国要想缓和局势,就必须主动和朝鲜当局对话。在这一点上,2018年美国总统川普会见朝鲜领导人,朝鲜当年国庆阅兵没有让洲际导弹登场不就是证明吗?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