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流感》,令人心酸(流感)影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韩剧中智秀是哪个电影 看完《流感》,令人心酸(流感)影评

看完《流感》,令人心酸(流感)影评

2024-07-14 17: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新冠疫情以来,一直偏小众的病毒题材类影视作品重新活跃在大众视野内。 一篇篇公众号盘点推送出或10佳,或20大的经典病毒影视剧,令人眼花缭乱。 而其中真正既保持了高水准的娱乐性, 又能和现实联系紧密,可以引发观众思考的影视剧里, 首推韩国电影《流感》

1.过目难忘的奇观

作为一部面向市场的商业电影,《流感》拍的清楚明白,引人入胜。

一群偷渡到韩国的东南亚人中有人生病,他们在封闭的集装箱里生活了9天。

到达韩国盆塘后,负责接“货”的蛇头兄弟打开集装箱后发现偷渡者全都莫名死去,

只有一个叫孟瑟的东南亚男子幸存。

兄弟俩带着孟瑟离开,途中孟瑟趁二人不备逃走,

而兄弟之一突然患上类似流感的疾病。

在药店购买药物时不自知的将病毒传播开来。

作为一部2013年的电影,

开头情节一下就会让人想起2019年英国卡车里发现39具尸体那条新闻。

最终调查结果是偷渡过去的越南人。

这种相似让人脊背发凉。

说到底,病毒的诞生是人类自身罪恶的咎由自取。

在病毒传播的同时。

男女主的相识源自于一场惊险的救援

虽然营救时男主对女主一见钟情,但丝毫没有甜甜的恋爱情节。

这场救援戏紧张不失幽默,场面处理险象环生。与整部影片的节奏保持一致。

男主智久是一名消防员,充满了正义感和对工作的责任心。

女主仁海是一名医务工作者,更多是以单亲妈妈的思维模式下行事。

一边是无私的人设,一边是“自私”的人设,本应该充满矛盾。

剧本巧妙的点在于,利用女主的女儿美日不断需要被保护的设定,

让两者目标统一,也让观众心理对于女主做出选择的评判摇摆不定。

得知兄弟因感染病毒死亡以后,蛇头哥情绪失控,

医闹时甚至把弟弟的尸体拖拽到了地上。

蛇头兄弟在影片中属于工具性角色。

存活下来的蛇头哥会在后续情节关键点经常出现。

与拽下床后死去的兄弟四目相对的画面十分有冲击力,

他把过错全都怨在了逃走的孟瑟身上,复仇的念头牢牢的印在了脑海里。

为对孟瑟穷追不舍的杀机埋下了扎实的伏笔。

类似的工具性角色影片中普遍都会有动机铺陈,配上飞快的节奏,

第一次看的时候会让观众忽略剧情上过多的巧合。

传播快,死亡率高,病毒感染事态不断升级。

政府最终不得不封锁盆塘,建立隔离区。

影片通过穿插在主线剧情间的病毒传播混剪,描绘出逐渐失控的城市。

最后用一种近乎末世的画面来展现封城前混乱程度的最高点。

隔离区里流传着直接将被感染者杀死而不是治疗的流言。

智久为了寻找美日闯到感染者区,见到惨不忍睹的景象。

观众心理会在这里得到第一次震撼,但这还只是铺垫。

随后影片出现了令人过目不忘的奇观景象

智久最后来到了尸体处理区,一个大体育场内不计其数的尸体在被焚烧处理,

有的裹尸袋甚至还在动。

这一幕是影片最出彩的段落,

男主在不断地寻找,不断地失望,

而之前在隔离区的戏全都是在相对狭小的空间完成。

镜头突然带出一个开阔却充满尸体的大全景,震撼感不言而喻。

这种震撼不仅是奇观的搭建,更是来自于死亡本身的震慑。

2. 锦上添花的政治表达

如果只限于奇观的展现,不足以称为好看的商业电影。

深层次的表达和与之对应的不乏味的情节才至关重要。

自从隔离区出现后,“上层”政客的决策和“下层”主角的行动

环环相扣,相互影响,并且最终将悬念保持到了结尾。

政治的介入,让影片的深度和观赏性均更上一层楼。

这些年说到黑政府,韩国如果认第二,怕是没人敢称第一。

感染在盆塘扩散不久,政客就开始出场了。

打断医生开会的议员一进屋先差点儿绊倒。

议员坐下来第一句台词就东问西问,啥都不懂。

无知者无畏,不屑一顾,对于封城的措施坚决抵制。

这能力是不是可以无缝衔接的联想到现实中某市领导疫情期间的管理水平。

发现事态不对,乘直升机撤离时比谁都着急。

转移到安全地点后,开会时提出封锁措施格外的积极。

这个议员依然是个工具性角色,镜头很少,

可影片寥寥几笔就把这一类自私自利,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政客嘴脸刻画的十分精准。

导演对大多数政客的印象通过这个人物可见一斑。

经典的电车困境再次出现

一群政客三言两语拍拍桌子就决定让盆塘所有健康和不健康的人放在一起隔离,

好像这种情况有正确答案一样。

影片对于政客的讽刺也在逐步加强,

之前是才能问题,现在上升到人性的冷漠。

与之成为鲜明对比的是

男女主也处于一个电车困境内

仁海在已知女儿被感染的情况下依旧隐瞒实情,将女儿带入非感染区。

智久虽然表示反对最终还是默许。

同样的问题,政客和代表小人物的主角们展现出截然不同的选择。

孰对孰错观众自己思考,没有标答。

暴力,高压的隔离管理措施得到的结果只有人民的反抗。

最后酿成了对人民开枪的惨剧。

虽然是由于一场场意外才引发了最终的惨案。

但根本原因还是高层的政客们对人民的需求置若罔闻。

影片在这里映射韩国的哪个事件不言而喻。

导演深知这种悲剧只有经常被表达出来,才能警醒后世。

最有意思和最惊险的点是韩国结合自身地缘政治的军队指挥权争夺

由于历史遗留问题,韩国军队的指挥权在战争时期在美国手里

美国为了防止病毒扩散到世界,根本不会考虑韩国人的性命

影片借此好好黑了一把美国,也自己意淫了一把。

韩国总统在最关键的时刻和美国指挥官针锋相对,直至美方退让。

但电影终究不是现实,影片上映之后的几年里,

不管是萨德问题还是战时指挥权移交问题

现实中认怂的一直是韩国政府。

3.好莱坞的课代表

相信如果看过1995经典的同类型好莱坞电影《极度恐慌》

是不会对韩国能拍出这种纯熟的商业电影感到意外的。

在《流感》第13分钟

作为集装箱里唯一的幸存者。

孟瑟摆脱了蛇头的控制开始漫无目的逃跑。

孟瑟落荒而逃和爬过山坡的姿势十分类似猴子

镜头慢慢后拉升高

预示着一场灾难即将降临在盆塘市。

而在影片《极度恐慌》里,有一个极为相似的场景

做为重要感染源的猴子被放归深林时。

同样的镜头处理,给人一种大事件即将来临和对病毒传染源不可控性的心理感觉。

《感冒》里把病毒通过飞沫传播具象化表达成在空中四处漂浮可见的小白点。

和1995年的《极度恐慌》里用了一模一样的处理方式。

《流感》中美日和孟瑟偶遇,相互成为朋友。

《极度恐慌》中也有相似的设定,只不过这部影片里,女孩是个边缘的角色。

除了相似的镜头调度和场景设定,

还有整个病毒扩散,事态升级的脉络,与政治结合的构想。

我不相信《流感》没有大量借鉴《极度恐慌》。

但前者结合了时代的潮流和自身的特点,

舍去了后者极度个人英雄主义的老套设定,

加快了剧情节奏,丰满了剧情,

同时配合了大量现代流行的手持摄影等镜头手法和更先进的特效,

从而打造出一部娱乐性极佳的商业电影。

这当然不是说《流感》是一部完成度很高的电影。

第一次观看的时,

影片快速的节奏和强烈的戏剧冲突会让人目不暇接到忽略很多问题。

再看的话会感觉一是巧合过多,

二是这么庞大的一个架构剧情推进起来还是有些简单。

2013年《流感》在韩国本土电影的票房是第13位,311万观影人次。

同年前十的韩国本土影片还有:

《七号房的礼物》(1281万)

《雪国列车》(933万)

《观相》(849万)

《柏林》(717万)

《隐秘而伟大》(695万)

《捉迷藏》(560万)

《恐怖直播》(557万)

《监视者们》(550万)等等

其中都许多是中国影迷甚至普通观众耳熟能详的作品。

每一部的完成度和娱乐性都不输《流感》。

这还只是7年前韩国电影的数据和水平。

时逢《寄生虫》在奥斯卡载入影史级别的大放异彩。

中国影人影迷们看在眼里酸在心里。

如果说电影工业化是一门课程,

好莱坞是授课老师,那韩国电影无疑已经坐上了课代表的位置。

我们则是抄了好多年课代表的作业,结果还考不好。

但就像国足踢得烂中国球迷也会呐喊加油一样。

假以时日,希望中国电影的整体质量也配得上其自身的票房体量。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