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中医针刺治疗面瘫经验荟萃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面瘫中医原因 名中医针刺治疗面瘫经验荟萃

名中医针刺治疗面瘫经验荟萃

2024-06-22 10:0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2 其他类 彭勋超治疗面瘫分期、分经相结合,取穴少而精,对面瘫后遗症擅用颈椎和面部闭合性针刀治疗,辅以正脊及中药,效果显著。田维柱认为针刺治疗面瘫越早越好,并擅长在急性期配合眼针治疗,取双侧眼穴肺区、上焦区眶外横刺,以补肺卫、散表邪。黎凯对进入恢复期的面瘫患者善用体针结合梅花针共奏奇效,体针局部取穴配合远端取穴,治疗结束后再在面部进行梅花针叩刺,每穴叩刺20次左右,以皮肤局部潮红,微微出血为度。王照浩名老中医除针刺治疗面瘫外,以配合耳穴疗法见长,以眼、肝、口、面颊、大肠为主穴随症加减,同时注重起居调摄及面部护理,效果优良。朱丹针对治疗2个月未愈的恢复中后期及后遗症期面瘫患者,采取“面神经干弹拨疗法”进行治疗,认为该法可直接强刺激病变面神经颅外分支,使之产生一定的神经动作电位,改善神经传导功能障碍。根据病情取面神经干操作部位,先用7号一次性空针快速刺破操作点皮肤,轻轻摇大针孔退出,再用针尖已磨成钝圆状的5号金属针刺入,轻缓地探寻弹拨神经干。每次进针点应弹拨1~2 min,间歇 2~3 min,总治疗时间 15~20 min。李丽霞独创“辨证施治埋线法”治疗面瘫后遗症,在判断患者体质辨证选取体穴后,根据穴位特点及病位所在选择普通埋线法或透刺埋线法进行操作,2~6周行1次埋线治疗。杨介宾针刺面瘫根据病因病机分期施治,早期用泻法,后期用补法,对于陈旧性顽固性面瘫擅用透刺针法及刺络泻血。

2 特色针刺手法

韦立富采用缓慢捻进法进针并结合艾灸治疗面瘫,认为该针法能通过对患者局部皮肤的刺激,在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产生较好的良性反应,患者容易得气,针感好,且持续时间长。高玉瑃取穴重阳明,推崇巨刺针法并分虚实,泻健侧,补患侧,意损其有余而补其不足,倡导针刺面部要轻浅徐缓,留针时间亦根据虚实补泻而不同。虚证用补法,留针时间短,10~15 min,实证用泻法,留针30 min。何天有针对病程超过3个月的顽固性面瘫擅用透刺,并创立补泻兼施的针刺手法—“拔河对刺法”,选邻近的两个腧穴互相对刺,双手施提插手法数度后,一手施捻转泻法,一手施捻转补法。另创“牵拉闪罐法”,将火罐吸附后逆着面部松弛下垂肌肉的方向向上提拉、牵后再起罐。宋南昌对于不同分期的面瘫针刺刺激轻重有别,尤其注重远端取穴,继承发扬名老中医宗瑞麟的徐捻轻压进针法,治疗面瘫提倡多种疗法并用,并长于疗法互补,同时重视治疗过程中的心理疏导和生活调摄。杨甲三采用无痛进针法以减少患者的痛苦,该法在针刺前先对针刺部位循、扪、按、压,再快速进针以达到少痛、无痛的目的,临床效果满意。陈全新治疗面瘫从整体出发分型、分期、辨证论治,施术时采用快速旋转进针及分级补泻手法,注重行针导气以提高疗效。赵立新认为提升正气是治疗面瘫的关键,故尤注重调理患者体质。在面瘫病的各个时期均提倡浅轻刺,认为轻柔手法既可祛表浅之邪又可补益正气,在急性期以轻去实,在恢复期和后遗症期扶正祛邪、慢病轻治。在不同时期补泻分明,常用徐疾补泻法、捻转补泻之凤凰展翅泻法等。

3 特色经验取穴

何天有对治疗病程超过3个月的顽固性面瘫有独到见解,注重对患者焦虑心理的疏导,提倡针药并用,身心兼治。根据面神经分布的解剖结构独创经验效穴,“额起”和“目合”,其中“额起”穴位于阳白与本神连线之中点,“目合”穴位于目外眦上下各0.5寸处,两穴分别位于颞支所支配的额肌和眼轮匝肌处,可针对性地加大薄弱点的刺激量,提高神经肌肉的兴奋性。魏清琳发现病程在2个月以上的顽固性面瘫患者,其颈阔肌投影区多有压痛或条索状物,颈阔肌的作用是拉口角向下,故每次取2~4处,压痛点直刺8~15 mm,条索状处沿条索状物平刺15~25 mm,用以治疗口角下垂和歪斜症状。并重用背俞穴和夹脊穴,通过这些贯注气血、联络脏腑的特定穴调整脏腑机能以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常选用膈俞、肝俞、脾俞、胃俞、肾俞等背俞穴以及相应的夹脊穴施治。李忠仁针刺治疗面瘫的同时,十分重视守神、治神、调神在发挥针刺调节作用中的重要性,故除常规治疗穴位外,必取百会及智三针以达醒脑镇神之效,并在进针前后通过语言暗示、押手按压、反复行针等方法使患者精神内守,避免神之过松或过紧。金伯华兼顾内因及外因,针刺取翳风穴为主穴分期施治,根据触诊翳风穴的压痛及阳性反应物以判断疾病轻重及预后。李丽霞基于《灵枢·百病始生篇》对面瘫急性期的选穴有一套独到的看法,擅长肺经、大肠经井穴及小肠经郄穴的联合运用,并在针刺得气留针30 min后循患侧地仓—颧髎—鱼腰—头临泣行走罐治疗,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周玉艳治面瘫讲究治调并济,倡导先补气血,再行疏通之职,尤其重视脾胃功能的调理,远端取穴重用双侧足三里治疗和预防后遗症的发生,针刺时要求手法缓和,针尖方向朝上针2寸,针感向腹部传导,使气至病所。

面瘫虽作为临床常见疾病,在我国患病率高达258/10万,但其病因尚不明确,根据其发病程度及患者自身体质的不同,预后也各有不同,10%~30%的患者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和后遗症,如联带运动、面肌痉挛、鳄鱼泪等。针灸治疗面瘫历史悠久,因操作简便、效果显著广泛运用于临床。针刺面瘫除常规操作外,不同的医者基于临床会有不同的经验体会,如在传统针刺治疗基础上,或针对疾病不同分期采用不同针刺方法,或独创刺法,或以经筋理论、内经刺法为指导进行针刺治疗,或针刀并用,或结合放血疗法,或针罐并用,或配合耳穴,或埋线治疗,或采用基于临床形成自己的经验穴治疗该病等。本文根据近5年来20余位名中医论治面瘫的经验,总结出一些有个人特色的疗法、手法及特殊取穴,以期对同道有所裨益。虽然对于面瘫各家治疗各有特色,但所有名中医均提倡用综合手段治疗面瘫,而非局限于单一治疗手段。

对于面瘫的病因病机,《诸病源候论·偏风口候》指出:“体虚受风,风入于颊口之筋也。足阳明之筋上夹于口,其筋偏虚,而风因乘之,使其经筋偏急不调,故令口僻也。”责其诱因归结于风邪袭络,本文中20余位名中医们基本认同这个观点,认为面瘫是正气虚弱,外感风邪,邪侵面颊经筋所致。但在此共识的基础上,各医家对该病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有医家认为面瘫的发生还与痰、瘀等“不内外因”相关。也有医家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发现劳累是面瘫重要诱因,因此提出先扶正后驱邪的观点。亦有名中医观察到不良情绪可诱发或加重面瘫病,故把调摄情志放在首要高度。

在治疗方面,各家均提倡分阶段辨证施治。对于有一定争议的急性期治疗,名中医们的观点不尽相同。有的医家认为应抢占先机,局部治疗越早干预,效果越好;有的医家不主张在急性期刺激患侧面部,认为刺激过度反而容易引邪入内,持该种观点的名中医们在急性期治疗上有的认为以刺激健侧面部为宜,有的偏向远道取穴。而对恢复期及后遗症期的治疗,各医家观点基本一致,在针刺治疗为主的基础上,或结合多种治疗方法,或运用自己独特的经验取穴,或针刺方法,对该病进行以针刺为主的综合治疗。

对于针刺强度,多数名中医倾向随着时间推移,手法由轻到重再到轻,即急性期浅轻刺,恢复期重刺透刺,后遗症期轻刺。少数医家提倡全程轻刺。

由于面瘫不仅引起机体障碍,因该病导致的容貌改变使患者受到身体痛苦及精神压力的双重困扰。因此,多名医家提到治疗面瘫应“体病”和“心病”双管齐下,在治疗疾病本身的基础上不能忽视患者心理的疏导,注重医患互动,给予患者心理干预,指导患者个人调护,纠正生活习惯,重拾自信等。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针刺治疗面瘫的方法越来越规范,经验也越来越丰富,希望本文对这些名中医在治疗该病上的经验总结对临床有一定借鉴意义。

本文摘自《河南医学研究》 2018年第18期,作者袁燕、洁梁艳、曹莲瑛,转载请注明出处。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