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怎么计算 2022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022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024-06-29 09:0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稳妥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克难奋进抓发展,实干攻坚保稳定,经济延续恢复向好态势。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2022年,全市经济平稳发展,总量持续扩大。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1209.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9%,分别低于全省、全国0.6和0.1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11位,比上年前进1位。

分产业看,2022年,第一产业增加值61.8亿元,比上年增长3.8%,分别低于全省、全国0.2和0.3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11位;第二产业增加值602.8亿元,增长3.8%,低于全省1.3个百分点、与全国持平,增速居全省第11位;第三产业增加值545.3亿元,增长2%,分别低于全省、全国0.2和0.3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10位。

分结构看,2022年,全市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为5.1%、49.8%和45.1%。与2021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持平,第二产业比重提高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0.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是7.3%、59.8%和32.9%,其中第二产业为拉动GDP增长的主要因素,拉动全市经济增长1.7个百分点。

分县区看,2022年,各县区GDP增长差距较大。义安区、枞阳县、经开区增速高于全市,分别增长4.2%、3.3%和3.3%,铜官区和郊区增速低于全市,分别增长2.8%和1.2%,增速最高和最低的县区相差3个百分点。

二、增长因素分析

(一)增速高于GDP的行业分析

1.农业生产形势较好。2022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3.6亿元,增长3.9%,高于GDP增速1个百分点。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9.7亿元,比上年增长4.2%。

2.工业运行稳中有升2022年,全市工业增加值514.9亿元,增长3.9%,高于GDP增速1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2.2%,拉动全市经济增长1.5个百分点。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9%,规下工业增加值增长2.5%。

3.建筑业增长平稳。2022年,全市建筑业增加值88.2亿元,增长3.1%,高于GDP增速0.2个百分点。注册地总专包建筑业企业总产值和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增速分别为10%和2.3%。

4.批发业和零售业增长相差较大2022年,全市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99.2亿元,增长6.8%,高于GDP增速3.9个百分点。其中,批发业增加值64.6亿元,增长10.7%;零售业增加值34.6亿元,增长0.05%。批发业和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增速分别为16.5%和3.1%。

5.金融业增长较快。2022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57亿元,增长10.3%,高于GDP增速7.4个百分点。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增长15.3%,本外币贷款余额增长10.8%,保费收入增长12.1%。

6.其他营利性服务业稳定增长。2022年,全市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105.2亿元,增长5%,高于GDP增速2.1个百分点。电信业务总量增长21.4%,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5%,四大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工资总额增长12%。

(二)增速低于GDP的行业分析

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略有2022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70.1亿元,增长0.4%,低于GDP增速2.5个百分点。公路运输总周转量下降0.2%。

2.住宿和餐饮业分化明显。2022年,全市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4亿元,下降4.6%,低于GDP增速7.5个百分点。其中,住宿业增加值3.7亿元,增长10%;餐饮业增加值20.3亿元,下降6.9%。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分别增长11.9%和下降5.2%。

3.房地产业持续低迷。2022年,全市房地产业增加值59.9亿元,下降10.7%,低于GDP增速13.6个百分点,其中K门类下降27.9%。商品房销售面积持续回落,下降42.9%。

4.其他非营利性服务业小幅增长。2022年,全市其他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127.8亿元,增长2.4%,低于GDP增速0.5个百分点。

三、几点建议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全市重大项目突破年暨作风建设深化之年,要加快重大制造业项目建设、竣工投产进度,形成经济增量,同时补好三产短板弱项,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为全市经济稳定向好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全力推动工业发展工业是铜陵的立市之本,2022年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经济的42.6%,工业稳则经济稳。要持续推进国家、省助企纾困各项政策落实落细,围绕企业成本上涨、招工困难等问题,综合施策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努力提振企业发展信心。鼓励引导企业科学安排生产,全力做好企业生产经营的能源、用工、物流等要素保障工作。积极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稳固工业“压舱石”作用。

(二)大力提振消费需求。2022年,我市受多重压力影响,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1.8%,低于全省2个百分点。因此,要将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提高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聚焦重要节日消费时点,持续开展系列促消费活动,加大对餐饮、旅游等传统行业的支持力度,发放消费券,激发消费意愿。加强消费与文化融合,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推动文化旅游市场复苏。

       (三)持续扩大有效投入。坚持把项目作为发展的第一抓手,深入开展重大项目突破年活动,聚力省市重大项目推进,强化要素保障、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度,力促重点产业项目尽快达产投产,充分发挥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性作用。强化项目招引,推深做实“链长制”招商,主动出击、持续发力,精准开展平台招商、基金招商、以商引商,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