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古籍里的美食:人类的高质量生活,你根本想象不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非常了得苏苏苏 走进古籍里的美食:人类的高质量生活,你根本想象不到

走进古籍里的美食:人类的高质量生活,你根本想象不到

2023-04-20 09:3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美食得人心。

在现在这个浮躁的当下社会,说到能抚慰人心的一样事物,美食一定首当其冲。

美食总能轻易勾起人们的探索欲和分享欲,有关美食的话题,总能引来无数驻足。

没有什么比细细品尝一道美味,更能体现生活之美的了。

(麻辣小龙虾)

好像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是和美食有关的话题,关注度总是十分的高。

即便是那些平常不爱发言的网友,看到美食话题也会忍不住纷纷前来分享自己的美食经历,诉说自己在忙碌生活中依旧坚持的高质量生活。

红彤彤,香气勾人的小龙虾,几乎是称霸宵夜的存在;

咕嘟咕嘟,冒着红油的火锅,谁又能拒绝;

烤得焦香热辣的烧烤串配上一杯冰镇啤酒,怎一个爽字了得;

还有酸辣粉、螺蛳粉、泡椒田鸡、肉夹馍……

忙碌一天后,分享美食逐渐成为人们展示美好生活的最佳方式。

(没人能抵抗夜晚的烧烤摊)

人们通过美食诉说着对生活的美好期盼与热爱,其实用美食来体现对高品质生活的坚持,自古有之。

所谓:“食色性也。”

在古代,美食也是凸显高端生活的标志之一。甚至说,在吃这方面,我们还是比老祖宗逊色了太多。

苏轼的老饕之路

苏轼也有“美食情节”?

答案是毋庸置疑的,苏轼有美食情结并且非常深。

在政治上失意的苏轼,人生的一大半不是在被贬,就是在即将被贬的路上。

一路宦海沉浮,苏轼在失意的路上将自己的一部分注意力投入到了美食中,在“美食家”这条路上是越走越远。

都说君子远庖厨,但吃货苏轼为了吃上一口自己心仪的菜,能不辞躬身亲为。

于是,换个角度再看苏轼的贬谪之路,那俨然就是一个美食诞生史。

他刚到黄冈之时,发现当地猪肉很便宜,但是吃的人却很少。

于是苏轼便带头烹调猪肉,他将猪肉放入锅中炖煮,没想到一时忘记了时间,猪肉在锅中炖了很久。没想到出锅后的肉,口感酥烂,极其入味。

后来苏轼经过多次试验,改良,一道美味的猪肉便诞生了,苏轼还为其赋诗曰:“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东坡肉)

这引得当地的人们争相照着诗里的方法烹调猪肉,发现果然美味,这道菜便在黄州家家户户中传了下来,当地人还将这道肉取名为“东坡肉”。

如今,千百年过去了,东坡肉又经过了无数次的改良,至今还在人们的餐桌之上。

不仅东坡肉,在黄州期间,苏轼发明创新了许多美食。先有黄州三味:东坡肉、东坡鱼、东坡羹。而后东坡腿、东坡肘子、东坡黄鸡、东坡牛尾狸、东坡鲫鱼、东坡鳜鱼、东坡豆腐等,衍生成了一系列简朴美味的黄州东坡菜系,都是苏轼留下的美食瑰宝。

当然,苏轼的老饕之路,在黄州这一站才刚开始。

后来他又被贬至岭南,在这里苏轼又与一种美食结下不解之缘。

荔枝作为岭南果王,其美味早在唐朝时就名扬天下。因此到了岭南,遇上荔枝的苏轼简直是乐不思蜀了。

(荔枝之美味,贵妃都挡不住)

苏轼有多爱荔枝,“日啖荔枝三百颗”是写实而非夸张。作为著名的词人,诗人,苏轼自然一边品尝美味,一边不忘创作。

当然为了吃荔枝,苏轼没少遭罪,但为了美食苏轼连“河豚”都能拼死一吃,何况区区荔枝。

在苏轼被贬谪的期间,几乎所有人都在等着看他狼狈、潦倒、失意的样子。

但苏轼总是令他们失望,他不曾亏待自己的生活,哪怕是身处荒凉的地方,他总能给生活开辟出一处乐园。

于是,在帝都翘首以盼的人们,接到的都是,苏轼在那里又创新了一道吃的消息。在失望过后,抵不住诱惑,而后又纷纷效仿。

皇帝或许是不满苏轼的贬谪之路总是被美食环绕,于是索性将他贬到了天涯海角的地方——海南。

可万万没想到的是,在海南苏轼遇到了他的又一心头爱:生蚝。

(苏轼吃生蚝总是停不下来)

苏轼到海南后自己研究出了好些生蚝的煮法:

方法一,用酒煮,与浆入水,与酒并煮,食之甚美,未之有也。

方法二,烧烤,取其大者,炙熟。这是不是现在烤生蚝的前身。

苏轼在海南吃生蚝吃得极开心,给儿子写信大赞生蚝好吃,还特意叮嘱儿子千万别把生蚝好吃这件事告诉别人,免得其他官员都争着来海南和他抢生蚝吃。

美食可以说是苏轼充满磨难的人生中一道难得的暖阳,也是他在贬谪之后对生活依旧热情的表情,是时时刻刻,不论身处何处都不忘的高品质生活。

“吃口好吃的,安慰下自己受伤的心灵”不是现代的发明创造,古人早就领悟到了美食的魅力了。

“人间烟火气,最是抚人心。”距离我们914年的苏轼通过诗词与经历告诉现在的人们,不论身处何种境遇,都得好好吃饭,好好生活。

美食大V袁枚的吃货生涯

不过,说起古代美食家,可以说每个朝代都是一抓一大把,而其中最具代表当属袁枚了。

袁枚,字才子,世称随园先生。

37岁时,袁枚辞官归隐,开启了自己的美食人生,成为了清代第一美食大V,他的《随园食单》更是堪称最强吃货指南。

袁枚的吃货生涯,当现在的人们透过古籍去了解时也会大吃一惊。

那是你难以想象的高质量生活和美食的狂欢。

如果说苏轼是个“已有的一定要吃,没有的创造条件也要吃”的老饕,那么袁枚就是个“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极致美食家。

《随园食单》虽只有薄薄一卷,却是集美食之大成,它是袁枚通过四十余年时间的积累而成。

(这真的是美食宝典)

袁枚有一乐趣,就是喜欢带着自家厨师去“蹭饭”,遇到好吃的就让厨师现学。

要是遇上不让学的,他则“执以弟子之礼”求着学,总之得把它学到。按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为口吃的,脸都不要了。

所以他的《随园食单》里共记录了中国大江南北共计326道菜式,味兼南北,无所不包,就是这么来的。

而《随园食单》自问世起就被美食爱好者奉为宝典,每每翻开,总会想流口水。

里面菜肴涵盖之广也侧面印证着袁枚的爱吃程度。

袁枚爱吃笋,在书中记录了一道“问政笋丝”的做法:淡笋干,只好泡烂切丝,用鸡肉汤煨用。

就是将泡好的笋干配上鸡汤炖煮,笋的鲜加上鸡肉的鲜,想想都觉得应当十分可口。

作为美食家,袁枚对食材的搭配也是极为讲究的。

他说:“凡一物烹成,必须辅佐。要使清者配清,浓者配浓,柔者配柔,刚者配刚,方有和合之妙。”

所以,关于吃燕窝,袁枚是这样说的:“(燕窝)此物至清,不可以油腻杂之。”因此得用嫩鸡汤、好火腿汤、新蘑菇三样汤滚之,看燕窝变成玉色为度。

袁枚谈吃蟹:“蟹宜独食,不宜搭配他物。最好以淡盐汤煮熟,自剥自食为妙。蒸者味虽全,而食之太淡。”

(大闸蟹)

吃鱼袁枚则这样烹调:“将鱼白水煮十滚,去大骨肉切小方块,取明骨切小方块;鸡汤去沫,先煨明骨八分熟,下酒、秋油,再下鱼肉,恨二分烂起锅,加葱、椒、韭,重用姜汁一大杯。”

总之在干饭这件事上,袁枚经验老到。

文人谈美食,不仅谈味,更谈食趣。所以,如果有人现在有人去复刻《随园食单》,与其说是复刻美食,不如说是在复刻袁枚的趣味人生。

除了菜肴,袁枚还记录了许多点心。有上口而化,甘而不腻,松而不滞的花边月饼。

有滑腻异常,用松仁、核桃、猪油、糖做馅,或用嫩肉去筋捶烂,加葱末、秋油做馅的水粉汤圆。

蒸糯饭捣烂,用芝麻屑加糖为馅,打成一饼,再切方块的雪花糕。

自然有了好菜,好点心,自然少不了好酒,好茶。就像如今我们吃顿大餐,饮料少不了,吃点心总爱配奶茶一样。

作为顶级美食家的袁枚,也不会让美食孤单。

在《随园食单.杏酥》一篇记录一款杏仁茶:“捶杏仁作浆,去渣,拌米粉,加糖熬之。”这种做法也沿袭至今,成为不少吃货的心头爱。

不仅如此,袁枚干饭还讲究菜品的荤素搭配,营养均衡,享受菜和特色小吃分功能有层次地呈现。

如此之精细,所以每每翻看《随园食单》,自认为吃货的我们在袁枚面前都自叹不如。

袁枚的生活其实很平凡,只是美食让他平凡的生活变得不平淡。他的高质量生活就是体现在这样的一食一饮之中,没有轰轰烈烈却很有滋味。

一个爱美食的人,怎么会不爱生活呢?

随着《随园食单》的广而传之,随着现代交流平台的发展。袁枚透过自己留下的一字一句,跟现在忙碌的人们说:其实高质量生活并不困难,唯心之乐罢了。

而今也越来越多的人去追随古人那简单质朴的乐趣,还生活以本真,并通过平台传播把这份快乐带给更多的人。我想这应该就是古代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的最好方式了。

现代博主的复刻之路

随着短视频平台的盛行,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探寻和复刻传扬古代美食的行列中,其中我最佩服的便是以下这位美食博主:南翔不爱吃饭。

作为一个美食博主,南翔不爱吃饭最为粉丝所乐道的就是复刻的一系列精美复杂的古代古籍中的美食。

如果说苏轼的诗词和袁枚的《随园食单》是向我们描述了古代美食的轮廓,给人们留下无限的想象。

那么南翔等人就是更加直观地让那些存在于想象当中的美食,重现在大家眼前。

说起古代,最高质量的生活条件在哪里?当然是在宫廷里,南翔就钟爱复刻宫廷美食。

自2020年10月起,南翔不爱吃饭就在复刻古代美食这条艰辛的路上越走越远了。

从“牡丹鱼片”“蟹橙酿”,到复刻往豆芽菜里塞肉的“镶银芽”,往大米里塞肉的“金镶玉”。

南翔查遍古籍,誓要将那些难能一见的古代菜肴,献给观众。

(牡丹虾片)

这是时间给予我们的馈赠,是古籍给予我们的福利,更是现代科技给予我们的便利。

宫廷名菜进入寻常百姓家,皇家的高质量生活,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也能体会一二。

《北宋厨神》中记载了“无相神汤”。这道菜需要在猪肚里炖鸡汤,在鸡肚里炖鱼汤,在鱼肚里炖鸽子汤,三层套三层,难度极大。

南翔不爱吃饭在经历无数次的失败后,只能另辟他法,他借鉴了叫花鸡的做法,把最外层用红土包住,再低温慢烤,虽然最终内层的鱼汤有些散掉,但还是极大程度地还原了这道“包罗万象”的万象汤。

而网友们在看到如此复杂的工序后,也只能感慨:古人为了吃,真拼啊!

还有就是,自己能亲眼得见这道菜,也是真的幸运。

于是为了见到更多古籍里的美食,网友们常常催更。

南翔不爱吃饭也是不负众望,翻遍古籍,将他们一一重现。

在《食珍录》中有道酿鲮鱼,需要把一条鱼的鱼鳞、鱼皮、鱼刺、鱼骨、鱼肉拆开,单独烹饪,再重新组装回去。最后把炸好的鱼鳞碾碎,撒在鱼皮上。

看到这,只想说好家伙,古人真会玩。

《膳食实录》中记载的冰心瓜子,则要把瓜子剥壳,再把瓜子仁放到薄荷油中浸泡6个小时,用面粉再一颗颗制作瓜子皮。为复原这道菜,南翔足足花了一个下午才捏出了100颗瓜子。

每颗瓜子必须和真瓜子一模一样,难辨真假,这功夫也不是一般人能耗得起。

(和真瓜子没两样了)

《红楼梦》《食珍记》《醒园录》……一本本的古籍被他打开,进行复刻。

“凤凰蛋”“子龙脱袍”“怀抱鲤鱼”“玉质龙筋”一道道的菜从书中被搬出来。

与南翔不同的是网络上还有许多博主热衷于复刻田园美食,有糕点、小菜、零食、酒水。

你会发现将他们汇集在一起,古人的饮食,就已经完完全全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了,很有趣,也很有意义。

(这菜没见过吧)

当我想起苏轼时,我可以煮上一锅生蚝,看着苏轼的诗词,很奇妙。

当我看着红楼梦中,刘姥姥吃茄鲞时,自己也夹起一口复刻的红楼名菜茄鲞,会不会也像刘姥姥一般惊叹于它的味道。

复刻是传承,更是体验,是让越来越多的人见识到了中华传统美食文化的美,同时它营造出来的那种古今时空交错的感觉,更是令人激动。

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就藏在这一本本的古籍中。

古人的生活之美只要我们翻开古籍,便能探寻一二,只是我没少有机会。

所以我们很幸运生活在这样一个科技发达的时代,让我们能有机会触摸到古人的真实生活,感知到古代美食的温度。

同时古籍也很幸运自己遇到了这样一个时代。

这些传统的,沉寂多时的文化也因为有像南翔、李子柒等这样一帮追求传承的人而得到重生。

我们在探寻古人高质量品质生活,享受古人留下的遗泽之时,古人遗留下来的文化思想也需要靠现代的文明去获得生命力。

因此,当古代文化遇上现代文明,它们碰撞出来的火花,异常耀眼。

历史传承至今,我们现在入口的许多美食,都是经历过不知多少代的接力。

当美食入口,化在嘴里的是美味,更是时光。

它们从诞生到逐渐完善,是先人们不断努力的结果。

传承和创新造就了今天更多的趣味与多样选择。

我们总会想千年前、百年前的人们,过得到底是什么样的生活,他们吃什么。

(传统糕点)

然而我们只要我们细心观察,会发现古人的生活离我们不远。

当我们打开古籍,古人的高质量生活就藏在其中。

《红楼梦》中的饕餮盛宴;《韩熙载夜宴图》中的觥筹交错;是古人留给我们探寻他们脚步的钥匙。

古籍连接着过去与未来。

在科技发达与文化传承的今天,我们幸运的拥有各式各样的平台。,让我们有机会去感知古人的生活美学。

(古人的高质量生活)

高质量的生活离我们远吗?

其实不远,他在我们触手可及的书籍里,在日常的文化传承之中。

我们有幸能打破时空的壁垒,走近他们,也让他们重见天日,共同铸就全新的美好生活体验。

这或许就是古代高质量生活与现代社会最有趣,也最有意义的碰撞了。

作者:安之

编辑:桢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