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郑州·读懂最早中国】“二七精神”: 一座联体双塔的传承与守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静谧安好 【行走郑州·读懂最早中国】“二七精神”: 一座联体双塔的传承与守望

【行走郑州·读懂最早中国】“二七精神”: 一座联体双塔的传承与守望

2023-10-23 06: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暖阳下,一座并联式双塔闪耀着光芒。塔尖擎起红五星,仿古挑角飞檐,配以绿色琉璃瓦覆顶,这里就是二七纪念塔。对于郑州来说,二七纪念塔不仅是城市地标,更是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二七精神”为有形的精神之塔。

时光的年轮刻下了二七大罢工的印迹,也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断注入新的历史内涵。“千里同轨、万众一心的团结精神,坚定信念、追求真理的创新精神,顽强拼搏、勇为前锋的斗争精神,忠诚为民、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在建功立业的新时代,涵盖了“团结、创新、斗争、奉献”这四个方面精髓的“二七精神”,彰来处而知归途。

塔顶的钟楼整点报时演奏起《东方红》乐曲,悠扬的音符在空中飞扬。建于1971年的这座承载着红色基因的纪念塔,栉风沐雨50余载,见证着郑州这座英雄城市的发展与变迁。而其所代表的“二七精神”,也在一代代郑州人中接续传承,他们用言语去讲述,在工作中去践行,向时代发出郑州儿女不忘来处的最强音。

二七纪念塔成为热门打卡地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马健 图

“二七纪念塔钟声的召唤,是我奔赴的远方”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郑州二七纪念馆的讲解员石琳。”伴随着纪念塔准点报时的钟声,石琳以这样的开场白开始一天的讲解工作。27岁的她,已经在二七纪念馆工作了5年,累计讲解2100余场。

二七纪念馆讲解员石琳用心用情传承红色精神 受访者供图

石琳是地道的郑州人,在二七纪念塔旁长大,小时候有过多次听塔、望塔、登塔的经历。“那时候,妈妈经常会讲起这座塔的来历和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过往。”受妈妈的影响和“二七精神”的感召,小时候的石琳对这个地标性建筑有了特殊的情愫。临近大学毕业,当同学们奔向四面八方时,来自家乡熟悉的钟声在她耳畔回响,她毅然选择成为一名二七纪念馆的讲解员。

参加工作5年来,她认真研读“二七大罢工”的历史,不断提升专业素养能力。“我们要学习历史,了解历史,把‘二七精神’转化为指引自己前行的精神动力,赋予其时代内涵、时代特质和时代风采。”她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为弘扬红色根基,讲好“二七”故事,社区的党史专题宣讲、文物知识进校园、原创社教展演活动,都能看到她忙碌奔波的身影。每当她筋疲力尽时,想起当年无数先烈的事迹,总能让她深受鼓舞,继续投入到工作当中。

“那段革命岁月,让我多次湿了眼眶”

1923年2月4日,那声拉响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汽笛,被记得,在回荡;1923年2月7日,那些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英光,被讲述,在守望。石琳是一名讲解员,也是一名文博工作者,在她慷慨激昂的讲述下,那段革命岁月浮现于眼前。

“二七塔采用联体双塔结构,主要是为了纪念汪胜友和司文德两位烈士。”石琳眼含热泪,动容地说。

走进二七纪念塔内,穿过历史的长廊,一幅波澜壮阔的红色画卷徐徐展开。一柄三叉形状的汽笛安静地躺在展柜里,斑驳的表面有了岁月的痕迹,似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待你走近,待你点亮。

二七纪念馆内,不少人前来参观学习。面对不同的观众,这名曾获中宣部“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型展览”筹展办展工作先进个人和河南省博物馆工作先进个人等众多荣誉的讲解员,准备了不同版本的讲稿。“孩子们对这段历史很陌生,我会尽量把历史事件以故事的形式,讲解清楚;遇到年龄大的长辈,我留意到他们对展柜里的物件感兴趣,比如粮票、布票和商品标签等,我会增加和他们的互动交流”。谈起接待对象,石琳认为,讲解员不能只会背稿子,更重要的是拉近和观众间的距离,力求达到共情。

“印象最深刻的是,我被省委宣传部选调到中国国家博物馆‘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型展览’中,为中央领导及全国各地的参观者作讲解。那天,我接待了一对80多岁的老夫妻,他们看完展览后非常激动,以至于和我交谈的声音都有点哽咽,还一再地向我道谢。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几天之后,这位老爷爷又找到我,将他亲手书写的展览观后感交给了我,执意要我保存。”石琳动情地说,这份沉甸甸的礼物是她最好的“奖品”。

“新”铁路人的红色火炬传承路

光阴流转,岁月变迁。郑州机务段有着百年历史,更有一份传承和弘扬“二七精神”的使命和自觉。

在郑州机务段南院入口处,映入眼帘的是二七铁路工人大罢工组雕。始建于1985年,组雕高5.5米、宽6米。1997年,又建成长36米、高1.8米,分为12个专题的浮雕,这里是铁路人的“精神富矿”。这组浮雕见证了太多的历史,它所定格的每一个历史瞬间,都化作了铁路人不可磨灭的永久记忆。

火车司机孙亚辉的另一个身份是二七大罢工组雕讲解员 受访者供图

出生于1997年的孙亚辉,是一名“新”铁路人。入职两年来,他担任郑州至武昌段的火车副司机,和其他人不同,他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是二七大罢工组雕的讲解员,也是传承铁路战线红色火炬的接棒人。

“我从小对历史和演讲比较感兴趣,刚进单位时,有老师讲述二七大罢工的经过,先烈们团结战斗、英勇牺牲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所以我主动报名。”谈及成为讲解员的初衷,孙亚辉目光坚定地说。

由于对“二七精神”有着浓厚兴趣,工作之余,孙亚辉常常主动学习了解这段历史。“这既是工作的一部分,也是爱好的一部分。写讲解词是在每天下班后,通过在网上查找资料,写了改,改了写,在这一过程中有了更深的体悟。”孙亚辉表示,“二七精神”给予他精神上的滋养,繁忙的工作没有让他感到疲惫,反而感到充实。

“二七大罢工是在中国工运史、中国革命史、中国现代革命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讲好这段历史是责任,更是担当。”孙亚辉稍作停顿,动情地说。

“火车司机的荣光,与‘二七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与火车司机的结缘,是一场意外,也是一种缘分。“小时候,跟着爸爸妈妈乘坐火车卧铺外出旅游,那是和火车的初次照面。还记得当时的自己欢呼雀跃,对火车司机的好奇和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谈及想要成为一名火车司机的缘由,孙亚辉兴奋地说。“真正踏入这一行业,这种好奇感转变为强烈的责任感,要对身后的乘客负责,对国家的铁路运输负责。在工作中,要做到一丝不苟,容不下一丝差错。”他流露出崇敬的神情,坚定地说。

“我们这个区段晚上跑车比较多,给我带来最大的挑战是熬夜,会比较累,比较辛苦。我身边有很多优秀的师傅,他们坚持不懈,不怕苦不怕累。从他们身上,‘二七精神’得以生动诠释。” 孙亚辉表示,他深知铁路人肩上的重担,对待工作,他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用实际行动践行青年铁路人的热血担当。火车司机是一个肩负光荣使命的职业,谈及此,孙亚辉深有感触。

“有一次,我和师傅赵云龙一起出车,从郑州开到武昌后,我们下车。转身后看到车厢里有一群小孩子趴在窗户边看我们,眼神里充满了好奇和敬佩,恍若20年前的自己。我的师傅对他们招了招手,还敬了个礼,对面的孩子们特别高兴,一直在鼓掌。那一刻,我深受震撼,深受鼓舞。我突然间觉得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孙亚辉眼角湿润了,激动地说,这份职业普通但不平凡。

如今的孙亚辉仍奔波于考试和训练之间,成为一名合格称职的火车司机是他孜孜以求的目标。同时,他也是一名二七纪念浮雕讲解员,身体力行地奔走于宣讲“二七精神”的一线。“我们要牢记‘二七精神’,团结奋进,勇往直前,面对困难不言弃,学习前辈们敢打敢拼的优秀品质。传承红色基因,发出把个人融入国家、融入时代的青年之声。”孙亚辉告诉记者,残酷的斗争岁月不应随着时间流逝而远去,我们要沿着革命前辈们的足迹,在精业笃行中开拓创新,在踔厉奋发中赓续前行。

历史风云变幻,斗转星移,“二七”英烈的名字和精神,镌于史册,更根植于每一个郑州儿女的心中。回望历史,穿越抗争的血雨腥风,先辈们英光永红;展望未来,眺望远方的奋进路,我辈青年信念如磐。

夜幕降临,华灯闪烁,二七纪念塔在灯光的映衬下,静谧安好。矗立在广场上的二七纪念塔宛如一位老人,他欣慰地守望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孩子们。他懂得,“二七精神”的红色基因已然融入到他们的血脉中,融入到奔涌浩荡的时代洪流中!

原标题:《【行走郑州·读懂最早中国】“二七精神”: 一座联体双塔的传承与守望》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