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静女诗经邶风朗读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2024-07-01 01: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资源简介

“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静女《诗经·邶风》1.自主学习,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等读懂大意,并了解《诗经》“赋、比、兴”表现手法。2.赏析诗歌的细节描写、重章叠句、双关手法,体会诗歌对青年男女纯真爱情的赞美之情。3.反复诵读,把握男女主人公的艺术形象,体味诗歌语言的凝练含蓄之美。1.重点:诵读、赏析诗歌,分析人物形象,掌握表现手法。2.难点:了解古代的爱情观,梳理正确的爱情观。一、导入新课“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德国著名诗人荷尔德林的话形象地说出了人类生活的一种心态、心境:不管身体多么劳累,人类总要诗意地栖居。就像我们的祖先,虽然生活艰辛,却能够诗意地生活,以歌舞为伴,从而创造出了被后人称为“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学生交流自己了解的《诗经》文化常识。教师总结整理:《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中期的305首诗歌,又称“诗三百”,反映了近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风”“雅”“颂”“赋”“比”“兴”是诗六义。“风”“雅”“颂”是《诗经》的内容。“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基本上是贵族们的歌颂祝祷之辞。“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赋”是铺陈,“比”是打比方,“兴”是先言它物以引出所咏之物。二、学习任务一:整体感知(一)学习活动1:阅读全诗,同位交流讨论,理解全诗内容。 静女 其姝, 俟我于城隅。爱 而 不  见,  搔  首  踟   蹰。娴静的女子很漂亮,在城角等待我。你藏在哪里,怎么不出现 急得我用手指挠头,徘徊不进。静 女 其 娈, 贻我  彤 管。彤   管 有炜, 说怿女美。娴静的女子真美好,送我红色的管状物。红色的管状物红润有光泽,喜爱你的美丽。自   牧  归    荑, 洵 美   且   异。  匪女之  为美,从远郊归来将茅草芽送我(作为信物),(茅草芽)确实美好而且与众不同。不是茅草芽长得美,美 人 之  贻。  只因为是美人相赠的。(二)学习活动2:诵读指导,把握情感小组诵读,互相讨论点评,教师点拨。诵读指导: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章内节奏、语气语调,要根据句子的大致意思来确定。例: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第一二句,读出着急的情味;第三四句,读出美好愿景的情味;第五六句读出充满细想,回味无穷的味道。(三)学习活动3:内容小结《静女》以第一人称“我”(男青年)写一次恋人的约会。全诗共三章,一章重在写场景,两章重在写心理。第一章写青年之急;第二章写美人赠管;第三章写美人赠茅。(四)学习活动4:学生分组诵读,教师组织同学相互点评。三、学习任务二:理解人物形象学生讨论,老师相机指导并总结:女主人公:活泼可爱或者文静娴雅、美丽善良、大胆追求纯洁真挚的爱情,是女子当中的佼佼者。男主人公:憨厚、痴情、淳朴,对女主人公有着深切的爱,对爱情专一。四、学习任务三:赏析艺术手法(一)学习活动1: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探讨,小组点评。1.重章叠唱:“其姝,其娈,其美”“俟我城隅,贻我彤管,归我牧荑”等。这是情感的线索,思想的脉络:俟我城隅——约会——搔首踟蹰——急切之情贻我彤管——热恋——说怿女美——狂热之情归我牧荑——痴想——美人之贻——渴慕之情学习活动2:讨论赋比兴艺术手法。“赋比兴”是《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邶风·静女》是如何运用的?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小组讨论,自主探究,代表发言。教师点拨:①“赋”的表现手法。运用心理描写和对比衬托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记叙了一对青年男女,恋爱双方一次“城隅”幽会的一个片段情景。②“比”的表现手法。诗章中以“彤管”、“荑”草之美比“静女”之美。③“兴”的表现手法。诗章中的男主人公是喜欢女主人公的,但他却没有直接说“我喜欢静女”或“我喜欢你”,而是先说我喜欢“有炜”的“彤管”、“洵美且异”的“荑”草,然后才含蓄委婉地说“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因为喜欢静女,才喜欢“有炜”的“彤管”、“洵美且异”的“荑”草。通过对普通荑草的赞美来表现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渴慕之情。课堂小结:本诗通过描写青年男女相约、相恋、相思的全过程,综合运用赋比兴、对比、衬托等手法,集中反映古代劳动人民对幸福爱情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五、布置作业《静女》名句默写。⑴诗的第一章是即时的场景:有一位娴雅而又美丽的姑娘,与小伙子约好在城墙角楼会面,其诗句是:“ , 。”⑵描写男子赞美女子送的第一个礼物的句子是: “ , 。”⑶写女子送给男子第二个礼物的句子是:“ , 。”(参考答案:⑴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⑵彤管有炜,说怿女美。⑶自牧归荑,洵美且异。)附:板书设计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1.反复诵读,把握节奏,寻找诗眼,获得对全诗的整体认识,体悟诗歌情感。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体味诗境,把握诗歌抒情主人公形象,培养诗歌鉴赏能力。3.体会诗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游子思乡、爱人离居的愁情别绪,积淀人文素养。1.重点:反复诵读,分析意象,体悟诗歌情感。2.难点:学习本诗中“对写”的表现手法,培养诗歌鉴赏能力。一、导入新课有一组诗作,南朝刘勰称其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说它“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明胡应麟叹其“兴象玲珑,意致深婉,真可以泣鬼神,动天地”。这组诗,就是南朝萧统收录在《昭明文选》中的《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东汉朝堂,宦官外戚交替专权,官僚集团垄断仕途。在这样的形势和风气下,中下层士子为了谋求前程,只得奔走交游。他们背井离乡,辞别父母,留下妻儿,然而往往一事无成,因此诗中“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二、学习任务一:诵读指导,理解内容,体悟感情。⑴初步朗诵,读准字音,把握节奏,体悟情感。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⑵指名朗诵,师生评议。⑶反复诵读,理解内容,寻找诗眼,体悟情感。明确。内容:诗歌写的是抒情主人公在采芙蓉的时候,不知道将所采芙蓉送给谁,他所思念的人在远方,抒情主人公不由自主的回头望家乡,可是他看到的是无法计算的迢迢路程和浩渺烟云的山阻水长,抒情主人公从眼前想到将来,不免忧伤不已。诗眼:忧伤。情感:表达了游子的离别相思之情。三、学习任务二:通过品读意象、赏读诗句、想象联想解读诗歌。活动1:“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选择了哪些意象 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示例:①“芙蓉”“兰泽”“芳草”“江”等意象。描述了涉江采摘芙蓉(荷花)的美丽迷人的情景,②营造了轻松欢快的氛围。③“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侧面烘托诗人情怀的高雅,感情的纯洁、美好。活动2:主人公表达情感的方式是什么 想象主人公情绪发生怎样的变化 有何作用?示例: ①“摘花想送给谁?自己思念的人在远方。” 用了设问的表达方式。由作者自问自答可看出他的情绪由欢欣转为失落,为后文的黯然神伤作铺垫。②闭上眼睛想象“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两句诗,这两句中既有人物动作描写,也有心理刻画,其中“还顾”“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明确:“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可以清晰地表现了主人公孤独、忧愁、怅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浩”一词是写主人公与环顾所见“旧乡”的距离,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但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采用“对写法”,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活动3:诗歌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你还能体会到什么?明确: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想爱却不能相守,黯然的心情令人消魂,这种分离是不同与秦观的《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一个是永久的分离,一个是让人产生距离产生美。四、学习任务三: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本诗的表现手法。此诗主要表达游子思念爱人、家乡的思想感情,为了表现这种情感本诗主要采取了什么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1.乐景衬哀情:用美好热闹欢快的场景来衬托诗人的凄清心境。好处:王夫之:“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2.对写法:抒情主人公思乡怀人,往往不直抒胸臆,而是通过想象,写对方思念自己之情。委婉含蓄地表达心中的思念之情。 好处:扩大了诗歌意境,丰富了情感内涵。使抒情更加婉曲蕴藉,富有含蓄之美。五、学习任务四:探究诗中这份深沉,厚重的忧伤到底谁在承受。活动1:抒情主人公到底是男子还是女子呢?或者你还有什么其他的想法。明确:抒情主人公可能是男子也有可能是女子,还有可能是男子和女子。活动2:根据自己确定的抒情主人公,结合诗歌进行分镜头阐释。示例:主人公是女子。镜头一:女子采莲。镜头二:女子手持莲花思念男子。镜头三:女子想象男子回望故乡的方向。镜头四:女子想象男子和自己一起默默感叹。五、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涉江采芙蓉》2.如果用《鹊桥仙》中所传达的爱情观去劝慰《涉江采芙蓉》中的男女,你认为他们会转悲为喜吗?(参考答案:①《涉江采芙蓉》中的男女正处于虽然相爱但两地分离、天各一方的处境,“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的相思之苦让他们感到悲伤难过。《鹊桥仙》中的爱情观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和“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②也许会转悲为喜,内心稍微得到宽慰。他们能遇到,便胜过人间万千,因为世上有多少人一辈子都遇不到自己的知心爱人,能遇到就是幸运,就是拥有。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只要曾经拥有,何必在意天长地久。来日方长,终会有相见的那一天。)附:板书设计虞美人1.诵读词作,赏析重点词句,把握艺术技巧,在复吟咏中感受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和动人的音乐美。2.吟咏诗韵,在诵读、品味中寻找意象,感悟意境,培养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3.理解、把握作品中蕴含的亡国之痛与故国之思,培养爱国情操。1.重点:在复吟咏中感受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和动人的音乐美。2.难点:鉴赏词人抒发愁情的艺术表现手法。一、导入新课这是一个帝王的故事。一个失败的帝王,却有许许多多的人在怀念、在赞美,“落花流水春归去,一种销魂是李郎”;曾有“梦里不知身是客”的片刻欢悦,有“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别恨,更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小楼昨夜又东风”的故国感念;他跌宕起伏的薄命人生,蜕变而成一首首人间绝唱,后世称其为“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这个人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虞美人》的作者——李煜。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李煜,教师补充。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975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押解到汴京,辱封“违命侯”,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过着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978年七夕之夜,李煜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宋太宗知道后大怒,赐酒将李煜毒死。可以说《虞美人》是他的绝命词。古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李煜词前期:多写宫廷逸乐生活,风格绮丽,轻靡婉转。代表作有《浣溪》《玉楼春》《更漏子》《菩萨蛮》等。 后期:追忆往事,伤怀故国,词风沉郁苍凉。二、学习任务一:诵读,整体把握。1.指名诵读。同学从字音、语速、语调等方面进行点评2.老师指导朗诵:入情入境地读,诵读时一定要把握感情基调和节奏。正所谓“因声求气,吟咏诗韵”。(1)把握节奏:根据情感的需要来进行节奏的把握。(2)找出韵脚:了、少、风、中、在、改、愁、流;押韵特点:两句一换韵。(3)读出感情:感情基调:低沉、凄哀。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4.学生自由诵读,要求读出情感和节奏。三、学习任务二:品读,分析鉴赏1.学生再次齐读全词,用词中的一个字概括诗歌的情感,词中哪个字最能概括产生这种情感原因?学生讨论并回答:愁(词眼);改。2.分组合作探究:产生愁情的原因是“改”字,什么 “改”呢?“愁”的具体内涵又是什么呢?引导学生从意象、关键词句、艺术手法入手,把握愁情的写法。(1)品读意象意象:春花、秋月、往事、小楼、东风、故国、明月、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2)品读关键词句学生探讨“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手法,教师适当点拨:古代以水、以丝、以雨、以柳、以山、以风等喻愁,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铸就了中国文学史上的“愁”情飞扬,可见“愁”是可知可感、可触可摸、千姿百态的。③拓展延伸 “愁”的名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踏莎行》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横塘路》(3)品读手法①反问(设问)。②对比。宇宙永恒有常——人生短暂无常,昔日九五至尊——今日阶下囚。③设问、比喻、夸张。④虚实结合、情景交融。实写: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明月 ——自然永恒——景虚写:往事、故国、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 ——人生无常——情通过抓意象、把握关键词句和艺术手法,我们感受到作者的满腔愁绪:往事之叹、亡国之痛、故国之思。一个亡国之君对他曾经的美好生活念念不忘,自然会惹来忌恨,招来杀身之祸,《虞美人》自然就成了李煜的绝命词。四、学习任务三:再读,读出感情1.朗读指导:整体感情基调:悲哀、感伤、低沉。诵读时要把物是人非的深沉的感慨表现出来。如 “朱颜改”三个字,应放慢语速,加强吐字力度,但音量不要过大。2.诵读时要把这无尽的哀愁表现出来。如形容愁之深之多的词语“几多”和“一江”要重读,“愁”和“春水”要轻读,“向东流”是指愁绪的绵长无尽,声音要延长。3.自由诵读,指名朗读,师生点评。。五、课堂小结词人围绕一个“愁”字,在时间和空间上,将故国的衰亡与天地的变化、人事的无常与天地的运行联系在一起,运用比喻、设问、对比等多种修辞手法,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抒发了对故国的思念、对俘囚生活的幽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绵绵无尽的愁绪。六、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春 归唐庚东风定何物 所至辄苍然。小市花间合,孤城①柳外圆。禽声犯寒食②,江色带新年。无计驱愁得,还推到酒边。[注]①孤城:指诗人被贬之地惠州城,是当时的商业繁盛之地。②寒食:每年四月初,清明节前一二天。本诗尾联关于愁绪的写法与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写法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本诗:运用比拟手法把愁和人交手相搏的过程写得形象神奇。“驱”“推”写出人与“愁”交手相搏的过程:人非但无计驱得“愁”去,反被“愁”推跌到酒杯之前,“借酒浇愁”的套语经此点拨变化,化腐朽为神奇。李词:①运用设问,发人深思,然后用奔流的江水作答,让人感慨万千。②运用比喻,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附:板书设计鹊桥仙1.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在诵读品味中体会秦观言情词婉约清丽的风格,提高审美情趣。2.合作探究,以短暂与永恒为欣赏要点,体会古人对爱情的态度,培养诗词欣赏能力。1.重点:反复诵读,在诵读品味中体会秦观言情词婉约清丽的风格,提高审美情趣。2.难点:以短暂与永恒为欣赏要点,体会古人对爱情的态度,培养诗词欣赏能力。一、导入新课“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与小姑道别时这样叮嘱。“初七”是指农历七月初七,也称为“七夕”“乞巧节”或“女儿节”,七夕节是世界上最早的爱情节日。“七夕”这个美好而又充满着神话色彩的节日,说的是中国的则有四大爱情传说(白蛇传、孟姜女、梁祝、牛郎织女)中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最早以此为题材的诗歌应该是《古诗十九首》里边的《迢迢牵牛星》,但是流传最为广泛、经久不衰的当推北宋秦观的《鹊桥仙》。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牛郎织女故事,老师总结整理:相传牛郎织女相恋而结合,触怒天帝,先是牛郎被逐下凡尘,后夫妻分居在银河两侧。每年七月初七晚上是他们一年一度相会的日子。这天晚上会有无数喜鹊飞来,为他们搭成一座长桥,便于他们相会,人称“鹊桥相会”。传说织女精于纺织,能将天上的云织成锦缎,是织造云锦的巧手,所以,这天夜晚天空的云彩特别好看。旧时风俗,少女们要于此夜陈设瓜果,朝天礼拜,向织女“乞巧”。二、学习任务一:反复诵读,领会思想内涵,品味音韵美。指名朗读,同学互评,教师进行朗读技巧点拨。然后全班齐读。明确:词的上片写这对情侣奔赴鹊桥相会时急迫而欣慰的心情,下片写他们将别时以长久相爱的誓言互勉。两片的结构相似:前三句是宾,要读得轻些;后两句是主,可稍稍重读。最后一小层即“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两句,是这首词的主旨句,读此句须放慢速度,声音要柔和些,且有余韵——这虽是誓言,却当视为两位主人公的内心独白,读成山盟海誓的语气,就没有余味可寻了。三、学习任务二:赏析上阙活动1:上阙是怎么描写牛郎织女相逢情景的?明确:“纤云弄巧,飞星传恨”这两句描写织女会牛郎时的情景。这两句不仅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初秋夜空图,也暗示织女精巧绝伦的手艺。“弄”和“传”两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仿佛漫天瑰丽的云霞和闪耀的流星也颇通人性,一个为他们的相会感到高兴,另一个为他们传递着离愁别恨。“银汉迢迢暗度”中的“迢迢”不仅形容银河之辽阔,牛郎织女相距之遥,相见之难,也表明他们的相思如银河水绵绵无边。“暗度”点明渡河的时间、情景,与题意“七夕”相对,他们踽踽(jǔ)宵行(孤零的样子|夜间出行),千里迢迢来相会。活动2:“纤云弄巧,飞星传恨”中为什么是“恨”而不是“爱”?明确:恨是离愁别恨。牛郎织女之间隔着银河,近在咫尺,能相视,却不能相守,用一个“恨”字,更能突出牛郎织女的相思之苦。而“爱”的情感传达没有“恨”那么深刻、那么有力量。活动3:“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一句有哪些意象?有什么好处?明确:“金风玉露”是秋日的特定景物。金风玉露暗示节候,风字前加一金字,露字前加一玉字,显示景物的优美。同时,词人把这次相会,映衬于金风玉露、冰清玉洁的背景之下,显示出这种爱情的高尚纯洁和超凡脱俗。活动4:怎样理解“一”与“无数”的对比?明确:“一”是这对久别的情侣于金风玉露之夜,碧落银河之畔相会了,这是多么美好的一刻。这个“一”又表明牛郎织女的爱情是圣洁至极的灵魂之爱。“无数”是指人间千遍万遍的相会,是朝欢暮乐的凡俗之爱。虽然一年只有一次的相逢,却抵得过尘世间千万遍的相逢。四、学习任务三:赏析下阕。活动1:“柔情似水,佳期如梦”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明确:比喻。“柔情似水”,形容牛郎织女缠绵此情,犹如天河中的悠悠流水,爱情的真挚深厚。“佳期如梦”,既点出了欢会的短暂,又真实地揭示了他们久别重逢后那种如梦似幻的心境,即将分离的不舍。活动2:“忍顾鹊桥归路”中的“忍顾”一词好在哪里?明确:“忍顾”实乃不忍回顾之意,因为相逢太短暂,不舍分离,但又不得不分离。这也是“恨”之所在。一个“忍”字,含有无限惜别之情,含有无限辛酸之泪,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久别重逢的恋人又要被迫分别时的深深不舍。活动3:如何理解“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明确:这是词的结句,写两位主人公的心愿。意思是,尽管相会的时间极其短暂,但只要双方真挚地相爱,坚定不移,则年年必有此会,这是无尽期的爱,永恒的爱;而人间夫妻即使朝朝暮暮形影不离,也终有生离死别之日,以此永恒的爱与人间有尽期的爱相比,岂非“胜却无数”的吗?这就是短暂与永恒的辩证法。至此,词的主旨已升华到了一个哲理的高度。“多情自古伤离别”是人之常情,而秦观这两句词却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四、诵读全诗,课堂小结1.朗读指导:全词共10句,上、下阕各5句,属于咏七夕的节序词;作者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神话故事,讴歌了真挚、细腻、纯洁、坚贞的爱情。这首词上、下阕平仄格律相同,每阕第一、二句要求对仗,两阕共押四仄韵。这首词上阕以“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抒发感慨,下阕词人将意思推进一层,道出了“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爱情真谛。诵读时,要把这首词表达的真挚情感流露出来。2.总结:《鹊桥仙》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神话故事,讴歌了真挚、细腻、纯洁、坚贞的爱情。上片写牛郎织女相会,下片写他们离别。表达了词人对牛郎织女的热情歌颂(而不是同情),也表达了自己超越常人的追求的心灵上的最充分最彻底的契合的爱情观,——何必感伤别离的愁绪,何必在乎非得朝共暮处的长相厮守?只要两情心心相印,天长地久,也同样是美满幸福的。全词哀乐交织,熔抒情与议论于一炉,融天上人间为一体,优美的形象与深沉的感情相结合,起伏跌宕地歌咏了美好的爱情。五、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全诗。2.比较《迢迢牵牛星》与《鹊桥仙》两首诗词的异同点。(同:都根据传说,通过联想和想象,表达作者对爱情的看法,曲折的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手法上都做到了情景交融,以情动人。异:①《迢迢牵牛星》诗写双星别离,表现的是离愁别恨;《鹊桥仙》词却写鹊桥相会,是对纯洁、高尚、忠贞不渝爱情的赞颂。②《迢迢牵牛星》全诗以叠音词入诗,以描写为主,情景交融,声情并茂。《鹊桥仙》则将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写得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籍,余味耀永。③《迢迢牵牛星》出自《古诗十九首》虽属于文人五言诗,但仍带有浓厚的民歌风味。故语言兼有民歌和文人诗的特点,既显得平实质朴、清新自然,又含蓄深沉。《鹊桥仙》出自婉约派名家秦观之手,体现了他一贯的语言风格,婉约清丽,饶有情趣。)附: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