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知河》全面分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静夜思歌词创作旋律 《天知河》全面分析

《天知河》全面分析

#《天知河》全面分析|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曲链接:BV17G4y1X7t8

作词:@Vagary

作曲/编曲/混音:@西门振

演唱:@说说Crystal

动画导演/作画:@DDF

摄影:@汐渚之岸

【写在前面】:

(1)除夕听到这首歌时,我被感动到了,当晚写了一个简单的演唱分析给说说看,第二天学会唱并投了稿。苦于《天知河》作为拜年纪的单品被标记,发评论有诸多限制而无法显示,我用笔记的形式把最初的文字写了下来。说说觉得我写的这些东西看的很头疼(1.24直播),所以我本来打算就停笔不写了。但是在初三说说发了《先生》翻唱投稿后,我用了半个下午写了一段演唱分析(结合了一点点词曲)在评论区,恰巧被曲作 @papaw泡泡 老师看见,并得到了赏识。之后词作V大又来到了评论区夸了一番,这让我突然觉得我写的歌曲分析的内容并不是完全没有意义,故心血来潮,决定继续动笔,写一篇包括演唱、作词、作编曲和PV内容的《天知河》完整分析,以表达我对这首歌曲的喜爱,也作为我这一年接触音乐的纪念。

 

(2)《天知河》的结构是A1-A2-Ch1-A3-Ch2-Ch3-END(尾声)。A代表主歌,Ch代表副歌(副歌英文是“Chorus”)。主歌部分为Bb大调,副歌Ch1和Ch2转为F大调,Ch3升为Gb大调,尾声段转为Eb宫调式结束。

 

(3)《天知河》数字简谱(圆括号)&和声进行(中括号):

Intro(1=Bb)

5217 5317【I】4175 4176【IV】(循环3遍6小节)

5217 5317【I】4(b6)1【IVm】2【V】

A1(1=Bb) 瓦上的薄(假)霜 窗前的月光(12153 43215)【I-III-IV-I】

都照(气)亮心底 某个地方(11753 4532)【IV-III-II-I】

有人用思念 酿短促诗行(12153 432123)【I-III-IV-I】

流淌过一千年(弱混) 恋恋难忘(111251 4321)【IV-III-II-V-I】

A2 你有绿树红墙 替我遮风霜(112153 43215)【I-III-IV-I】

也有草场(气)白云白 吹到长城长(1117533 455232)【IV-III-II-I】

甜水出小巷 灶上老火汤(112153 432123)【I-III-IV-I】

再加三分时光(假、颤) 坐(假)在门前慢慢尝(平衡混)(111251 3221221)【IV-III-II-V-IV-II】

Ch1(转1=F)(Bb的II级是F的V级) 人间烟火山河浩荡 清风过大江(55123552 32215)【V-I-V-VI-V】

(民族)水路弯弯连海浪 两岸千里稻花香(平衡混)(1665533 2135532)【IV-III-II-V】

你爱的人啊 记得(平衡混)你最好模样(头)(355565 67171223)【I-V-VI-V-VI】

你是漂泊的终章 是心之所向(头)(23216511 5423211)【IV-III-II-V-I】

 

Inter(间奏):【I-IV-V-I】

A3(转1=Bb)(F的I级是Bb的V级) 时代滔滔向前 温柔而勇往(112153 43215)【I-III-IV-I】

留步我(假)梦中的你 花开遍山岗(1117533 455232)【IV-III-II-I】

蹒跚着成(假)长 离开又回望(112153 4321323)【I-III-IV-I】

你是念也(假)是想 是童年第一颗糖(111251 3221221)【IV-III-II-V-IV-II】

Ch2(转1=F) 人间烟火山河浩荡 大雪(弱混)落夕阳(55123552 32215)【V-I-V-VI-V】

(民族)午夜钟声十二响 一滴团圆的泪光(1665533 2135532)【IV-III-II-V】

你爱的人啊 永远(平衡混)放你在心上(355565 67171223)【I-V-VI-V-VI】

就算已白发苍苍 也别来无恙(头)(23216511 5423211)【IV-III-II-V】

Ch3(转1=Gb)(从F的V级直接升到Gb的V级) (民族)人间烟火山河浩荡 你任我去闯(55123552 32215)【V-I-V-VI-V】

隔山隔海回头望 最远最近是家乡(平衡混)(55123552 32215)【IV-III-II-V】

我爱的你啊 美如千年的诗行(355565 67171223)【I-V-VI-V-VI】

挽着小小那个我 踏进明月光(头)(23216511 5423211)【IV-III-II-V-I】

啊(头)(23)【II-III】

END(转1=Eb宫)(F调的III级是Eb宫调的V级) (戏腔)要用尽啊 用一生才懂寻常(15653 1656121)【V-I-V-VI-V】

我与你啊 与当时擦肩相望(1665 1755312)【I-VI-III-II-V】

这一刻忘了奔忙 也忘了沧桑(3235653 123176)【I-V-VI-V】

爱的人还在身旁 落叶又回到 枝头上(1265655 23532 26121)【I-VI-III-II-V-I】

【正文】序

    一首萦牵故乡的诗,一篇延续成长的谣。

    这首歌带给我满满的感动,就像说说讲的一样,词曲演唱pv全都拉满。歌名《天知河》是什么意思呢?简介中说“风最懂得劲草向往的方向,天最知道河流奔向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梦与回忆中,时光之河流淌过的故乡。在初听了数十遍之后,我从词、曲、演唱和PV中体会到其共同的特点:流淌的感觉。故乡的一点一滴在我的心间流淌,千年的诗行在时光中流淌,成长的经历也如河流在脑海中慢慢地淌过。悠悠的曲调,缓缓的节奏,娓娓的诉说,高亢的抒怀,PV中卡车慢慢驶过的河岸、村落、群山……关于故乡的一切都很慢,让人有充裕的时间怀念她的美好。在没看到简介之前,个人理解“天知河”既可以看作故乡的一条河,是故乡的美好事物的代表,也可以看作每个人的人生长河,背井离乡外出闯荡的人们,无论人生坎坷还是顺遂,河流的终点总是故乡,心中总有一块重要的位置留给了永远眷恋之地。

第一部分 演唱

     这是导演的拜年纪预告下的评论内容,“量身定做”这个事情是去年年初的时候我就听到了,然后记了下来(之后应该会做一个考古的切片来证明自己)。我当时也在猜今年会唱什么样的歌,现在来看应该是猜对了。一年下来,我对说说的音色和演唱能力还算是比较了解。说说对中文歌的演唱是全能型的,流行、民族、美声歌曲都能唱好,混声技术、头声、气声都是顶级水准,胸声共鸣也很优秀。音色上真声质感十足,真假声分明且转换如喝水一般,而且说说能转的自然且好听,这是她声音高辨识度的标志之一。因为头声透亮,真声也能撑得住,所以演唱恢弘大气的歌曲对她不在话下,事实上结果就是如此。《天知河》这首歌容易学会,但是不容易唱好,因为说说在其中用的技巧实在太多,也不愧是录了2个月一共5个版本的成品(1.24直播)。

    说说在A段的演唱处理富于变化,想必用了许多的心思,几乎每一句都值得细细品味。第一句“瓦上的薄霜,窗前的月光”唱得轻柔,就像娓娓道来的民谣。“薄霜”经典的真假转换已然成了说说声音高辨识度的标志,十分好听,还有后面A2段的“草场”以及A3段的“我梦中”、“成长”等。下一句“照亮”用一个漂亮的气声处理完成转换,瞬间迷醉于故乡从前的夜景中。相对于“薄霜”,第三句的“思念”用了真声而不是假声,因为思念更为真切。第四句“流淌过一千年”使用弱混声,对歌词意境的把握准确而生动,柔和的声音仿佛将听者带入传诵千年的怀乡诗文之中。在A2段的第二句,“白云白”的节奏很有意思,不是三个半拍而是“3/4(白)+1/4(云)+1/2(白)拍”组成,16分音符的出现在演唱中带来了些许调皮的感觉。后一句“老火汤”也有相似的表达。A2和A3段相较A1段演唱的力度更大,真声比例更高,将情绪慢慢过渡到副歌。最后一句“再加三分时光,坐在门前慢慢尝”和“你是念也是想,是童年第一颗糖”都是弱混转平衡混,“时光”处还唱了一个短促的颤音,或有一种返乡的激动心情。最后一句“慢慢尝”的渐强处理,为副歌的抒情做了铺垫。

    副歌的旋律和情感层层推进,前两句处于中高音区,说说从真声向平衡混声过渡,从流行向民族唱法过渡。Ch1段第一句用真声诠释辽阔的感觉,第二句唱法上已经有民歌的味道,“海浪”的突然从平衡混转假,正好与缓缓的水路向急促的浪花转换相合。旋律从第三句的后半段逐渐上升到超高音区(G5-A5),说说的唱腔也完全转变为民族唱法,腔体共鸣完全调用,头声的强共鸣体现的淋漓尽致,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在最后一个F5头声拖长中达到了高潮。副歌Ch2和Ch3连接处升了一个调,且在这个位置采用分轨录制,将“人间烟火山河浩荡”与“别来无恙”的“恙”演唱重叠,且顺势将“恙”从F5升高半音到Gb5。副歌Ch3完全采用民族唱法,共鸣拉到最大。最高音达到了Bb5,说说在这个音高上带来的震撼感十足,“明月光”的高音穿透力直击内心。爆发的思乡之情在之后的Ab5转Bb5吟唱中由高潮进入了落幕。

    最后的END段落又给了我一个惊喜,戏腔的参与让年味变得更足,也让说说演唱的十八般武艺在这首歌中得以彰显,如“寻常”的“常”用了戏腔中常见的慢颤音,“相望”的“望”也进行了一个戏曲味道的转音,且尾音都做了渐弱处理,让之前高音带来的情感冲击得以缓和。总的来说,这首歌是一首全面展现说说演唱技巧的一首歌,也不愧为导演说的给说说的“量身定做”之曲。

第二部分 作词

    关于作词的部分,我参考了Vagary写的创作手记(CV21370746)。从V大的创作流程分享中可以看出,《天知河》的歌词在内容、思想和情感上必然是连贯的,因此对歌词整体性的把握很重要。对于抒情曲的歌词,人称通常是最重要的核心。在《天知河》中,人称代词有“你”和“我”两个,仔细看过全篇就不难发现,“我”代指离乡之人,“你”代指故乡。更进一步讲,“我”代指形形色色的普通人,“你”代指的是家国故土。正如V大在手记中讲到,每一个“我”都是“我”,每一个“你”也都是“你”,我们有着共通的情感。全篇的核心立意是故乡情,但所述又不止是简单的思乡,也隐含着家国情怀。下面主要结合V大的发的内容,进行一些细致的分析。

    在V大发创作手记之前,我在动态评论下发了这样一句话:

    事实上也确实容易看出来,A1段整段都化用了《静夜思》,以“薄霜”和“月光”的意象引出心底被“照亮”的地方——故乡。此外,A1段还给出了两个关键词,一个是第三句的“思念”为主旨,另一个是第四句的“流淌”,就像我在序言中说的那样,“流淌”既是“河”的动态,也是对全词整体意境的把握。

    对于A2段的理解,确实因为知识积累不太够,所以第一句未联想到“故宫”。经简单查阅,出自《让我们荡起双桨》的“绿树红墙”应该指的是北海公园,而故宫毗邻北海公园,因而这样说也无妨。V大对A2段的诠释是,由首都定位祖国,将故土河山绵延至大江南北,不同的土地虽滋养不同的人,但牵挂之心是相通的。“草场”和“长城”泛指北方,“白云白”和“长城长”的小对仗有一种绵绵悠悠的感觉。“甜水”和“老火汤”泛指南方,甜水巷泉水甘甜,老火汤也是家乡的味道,有着满满的生活气息。“三分时光”尝的是老时光,旧回忆,“三分”不多不少,既可以慢慢品尝,也能显得弥足珍贵。

     “人间烟火山河浩荡”一句在所有副歌重复,大小相结合。小至人间烟火,总有人情味儿,毕竟有人的地方才有烟火;大至波澜壮阔的祖国河山,在不同的地域也有着相似的烟火气。副歌Ch1段接着一句“清风过大江”,顿时感觉大气磅礴了起来。前两句描绘出大好河山的图景,我没有想到“水路弯弯”化用《浏阳河》的歌词意象,但“稻花香”出自《我的祖国》里“风吹稻花香两岸”还是很容易看出来。这两首民歌歌词里的经典意象从视野上来看逐渐宽阔,好似心情也逐渐开阔。“你爱的人啊”指的就是“我”,即漂泊在异乡之人,终有一天会顺着河流,流向埋藏在心底的家乡。

    A3段第一句“滔滔向前”,赋予时代以运动感,也让立意开始上升:人们在拼搏中成长,每一个人都是时代里的一朵浪花。说说1.24晚上直播中提到,当时她坐在出差回家的车上,看着车窗外清晨的城市,听着《天知河》伴奏,想到劳动人民认真工作、努力生活,做着平凡却有意义的事情,感动之情油然而生。“温柔”和“勇往”并列,并未明确指代,可认为是时代的“江河”,也可以理解为拼搏的人们。在外打拼的人,时常念想故乡的美景,却只能在梦中重逢。第三句点出“成长”的子题,第四句将故乡比喻为童年第一颗糖,是永远甜蜜的回忆,也是故乡美好事物的缩影。整体来看,A3段更直白地体现了“我”对故乡的想念之情。

    我很喜欢副歌Ch2段 “大雪落夕阳”一句,使用白描手法,(白描就是不写具体形态,更注重神韵的描写),大气磅礴中带有一丝宁静祥和感,大雪是冷的,但在夕阳的映衬下却显得温暖。待到夕阳落幕,年岁将尽,便是一家重聚之时。第二句“午夜钟声十二响,一滴团圆的泪光”直接点明“过年”这一子题,这里的“泪光”是回乡团圆的喜悦之泪。这一句我也很喜欢。V大对这里的解释是点到为止,将年味融入后面的怀念之中。第三句相较Ch1形成递进,从“记得模样”变为“放在心上”,眷恋之情更深。就算白发苍苍,也会回到故乡,向她致以深情的问候。

    随着Ch3段升调的进行,汹涌的情感彻底爆发。永远温润内心的家乡(和家乡的人),是“我”在外闯荡的依靠。下一句“隔山隔海回头望,最远最近是家乡”可以说是本篇的名句,用最质朴的语言激发出最朴素,也是最真挚的情怀。既有“隔山隔海”惆怅和不舍,也有“最远最近”的眷恋和期盼。这句话隐约地将思乡之情上升到了家国情怀,相隔的未必只是山海路途,家乡也未必只是某一个地方。新年已至,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回家,总有一些人需要在岗位上坚守,他们的“家”即是“国”。“我爱的你啊”相较“你爱的人啊”转换角度,使抒情更直白。而这“千年的诗行”即是A1段的《静夜思》,形成呼应,明确了思乡的主旨,再次挑明了这跨越千年、亘古不变的乡愁是中国人民共通的情感,我们也终将会踏进家乡的“明月光”。

    END段的最后四句是情感的收束,将彻底爆发的思乡之情珍藏于心,使其归于淡淡的回味之中。这里用了纳兰性德的“当时只道是寻常”,如V大所说,故乡的许多事如今已成追忆,往昔却只是“寻常”,这份寻常却要用一生来缅怀。当回乡的那一刻,如瀑布逆流,落叶归枝,似乎时光倒转,“我”能够忘记当下的一切,扑向了永远眷恋的故乡怀抱中。

    最后重新摘录一下我尤为喜欢的几个句子(基本上都是副歌第二句):

水路弯弯连海浪,两岸千里稻花香

大雪落夕阳

午夜钟声十二响,一滴团圆的泪光

隔山隔海回头望,最远最近是家乡

第三部分 作编曲(1)旋律

    《天知河》是4/4拍,歌曲旋律从头到尾都比较有记忆点,而且速度很慢(BPM=68),所以容易很快学会唱。整体旋律很正派很大气,每一句结束字的旋律都落在【1235】四个音之一,比较稳定(个人理解就是135是主三和弦,是大调音阶的稳定音级,2又是V级属和弦的属音,一般在乐句间出现,不太稳定但比7要稳定一些,有回归主音的作用),因此听起来确实非常“主旋律”。

    主歌的旋律如下:

【12153 43215】

【11753 4532】

【12153 432123】

【111251 3221211】

    主歌以两句歌词为一个乐句,A段有两个乐句,在节奏上几乎由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交替行进构成,这样唱起来会朗朗上口,并且也不会显得呆板。说说在1.24号晚上的直播中讲到,她第一版唱的比较随性,加了很多附点节奏,因而少了端庄感和正统感。在多次与词曲作者交流磨合后,降低了演唱的自由度,踩正拍子,以保证歌曲的经典性和传唱度。A段的第一个动机是【12153 4321(5 or 23)】,低起低落,缓缓悠悠地进入情绪,乐句1尾音下行,乐句2尾音上行,形成变化。第二个动机是两个主音构成的八度音程【11】为起始,引出后面的发展旋律。八度音程通常会将旋律大幅抬高,构成一个情感的小爆发。这里乐句1落在re上(【4532】),乐句2回到do(【4321】),形成完整的乐段。主歌A2和A3段在字数结构上完全一样,相比A1段多的字,在旋律上把四分音符拆成两个音高相同的八分音符。在演唱部分也提到过,A2段的“白云白”和A3段的“梦中的你”出现了附点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给旋律增添了一丝活泼的感觉。A2和A3段的乐句2整体比乐句1更高,形成情绪的缓缓推进。且为了进入副歌铺垫情感,最后落在高八度的主音上。

    与主歌不同,副歌Ch段一句歌词为一个乐句,四个乐句构成一整个乐段,在结构上形成经典的“起承转合”:

【55123552 32215】

【1665533 2135532】

【355565 6717123】

【23216511 5423 211】

    前两句旋律上升又回落,整体向上推进,且只用了【12356】五个音,有一股很正的民族风味,且胸怀开阔,大气磅礴。节奏上出现了一些附点和十六分音符进行丰富。第三句从低八度的mi起小音程行进,落在高八度的mi上,达到了最高点。第四句在高位置上下进行,最终收束在高音do处。此外,第二句和第四句分别出现了两个大六度音程【16】和【42】,听感上很开阔,分别是情感推进和爆发的标志。这样张弛有度的主副歌,使得整个旋律变得十分好听且耐听。

    这里想提到的一点是在第二句的后半句【2135532】里,我自己学唱这首歌的时候发现【213】的旋律唱起来有一点困难,说说在1.24晚上直播的时候也清唱了一段,之后我拿去测了一下音准,发现她也没有把mi唱准(其他所有音都是准的)。但我又对比了一下,发现虽然换成【212】的话会好唱很多,因为这个位置的和声也是在II级,但是相比【213】就显得呆板,没有那么生动,表现力和听感上还是【213】更好一些,因为与后面的sol形成主三和弦的旋律【2135】,听起来大气恢弘。西门老师在写旋律的时候应该也是仔细考量了的。

    结尾END段旋律如下:

【1653 16561121】

【1665 1755312】

【2125653 123176】

【12165655 23532 26121】

    最后结尾的戏腔段落是一个惊喜,在旋律上也用了完全不同的手法,作为全曲的收束,让情感归于平静和回味之中。因此前两大句的每一小句都是以高八度的宫音(do)起,旋律慢慢向下落,至第二句结束的商音(re)上。三、四句整体上又回到了经典的低起、高转、低落的模式,在最后一次达到高八度的商音(re)之后,最终回到了低八度的宫音上,全曲结束。

 

(2)和声与转调

    《天知河》以Bb大调开始,总共有5次转调。前奏的旋律为【5217 5317(I) 4175 4176(IV)】,和声进行为I级(Bb)和IV级(Eb)交替,在过渡到主歌A1段时为I-IVm-V-I,进行了离调,使用了IV级小三和弦第一转位(Gb为根音,Gb-Bb-Eb),进行到属七和弦(F-A-C-Eb),可能是营造一种紧张和期盼的氛围感。主歌的和声进行为I-III-IV-I-IV-III-II-V-I(134143251),在转到副歌时用Bb调的II级过渡到F调。副歌的和声进行为I-V-VI-V-IV-III-II-V-I(156543251)。间奏和声是1451的古典进行。由于F调和Bb调是近关系调,F的I级就是Bb的V级,因此可以在结束时直接转调到主歌A3段。在Ch2和Ch3两段副歌的连接处,旋律直接升高一个调,和声从F调的V级直接升为Gb调的V级。在Ch3段结束的地方有一个旋律为【23】的头声吟唱,和声也是从II级到III级。由于Gb调的III级是Bb,调内七和弦为小七和弦,顺势将三音Db升高半音,构成Eb调的属七和弦Bb-D-F-Ab,转为Eb宫调式。结尾段落的和声进行为I-V-VI-V-I-IV-III-II-V-I(1565143251),与副歌相似。

    转调的意义:歌曲的转调通常是为了情感进一步表达(旋律相同的升调)或者发生情感的变化(旋律不同的转调),也有可能是歌曲内风格发生变化。转调一般发生在段落连接处。在《天知河》中,主副歌进行了近关系调转调,在情感上发生的变化主要是从含蓄变为直白,从小“家”变为大“家”。第三段副歌的直接升调是为了情感的进一步爆发,用说说本人在1.24晚上直播的话来讲,就是将这份“爱意”喷涌而出,给想象中的所爱之人看。副歌到结尾段落的转调是情感的收束,也是歌曲风格的改变和内容的丰富,转为五声音阶调式,并且配器也换成了民乐,唱法转变为戏腔,是整首歌的惊喜之处。

(3)编曲

    在写这一部分的时候,我也是想通过听这首歌,向西门老师学习一下编曲的技法。因为我本人从小就是在应试教育中长大,从前对音乐(包括唱歌)没有太大兴趣,不会任何一门乐器。到现在也没有很熟悉各种乐器的音色,有些乐器需要去搜索一下进行确认,边学边写,所以在判断的时候可能会有错漏,还请读者多多担待。

    通常编曲会进行低中高声部的搭配,加上鼓的节奏。钢琴和竖琴可以演奏所有声部,其他很多乐器也能进行跨声部演奏。低声部一般有贝斯、低音提琴、吉他,中声部有吉他、大(中)提琴,高声部一般有小提琴、长笛等,铜管在前奏、间奏中有时会用到。

    《天知河》前奏Intro部分以大号持续演奏低音主音Bb进入节奏,且每小节开头用沉闷的大鼓铺底,竖琴琶音演奏柱式和弦。钢琴旋律2小节重复一次,前4小节高音声部加入了木琴音色点缀,伴有较弱的和声吟唱,渲染气氛。在晶片音效中进入后4小节,长笛旋律进入,伴有竖琴轻轻的弹拨,进一步调动情绪。最后一小节用提琴和镲完成转场,进入主歌。A1段编曲体量小但变化丰富:1-2节只用钢琴弹奏和声伴奏,3-4节长笛再次进入,5-6节换成了摇铃声(没有弄清楚含义),第6节末进入提琴旋律持续到段尾。在A1和A2段之间有1小节过渡,加入了贝斯和鼓,以及和声吟唱(不清楚是合成音色还是真人唱的)。A2段在过渡小节的基础上加入了吉他和声和低声部的提琴(大提或者低音提琴),体量相较A1段开始加大。A2段和副歌Ch1段之间用细碎的鼓声过渡,全声部的提琴组开始演奏。

    副歌Ch1段编曲上以全火力演奏的提琴组为主,配上让人印象深刻的大鼓节奏,这也是让听众感到这首歌“大气恢弘”的一个关键。大鼓的节奏型为“1-3-3-3-1”,2小节8拍一个循环,且在每小节的1、3拍都是重拍,极大增加了副歌的厚重感。十六分音符和三连音的加入让提琴更有旋律感,单听提琴旋律也是比较优美的。吉他弹奏的柱式和弦每2拍进行一次,辅助充当节奏点。此外,木琴持续演奏十六分音符的分解和弦,丰富和声且增加编曲的厚度。在过渡到间奏的4个小节时,鼓声停止,提琴的力度稍弱,体量减小,并加入了人声和声和钢琴的快速琶音。在间奏第3小节中间加入了铜管音色持续到第4小节渐弱结束,在镲声中过渡到主歌A3段。

    A3段除了钢琴、吉他的和声与贝斯、鼓的节奏外,人声和声也由弱渐强,并且在4到5小节连接处使用了镲,在过渡到副歌Ch2段时更是加入了三声镲声作为提示。除此之外,相较A2段,鼓的力度更大,音色和节奏型变为经典4/4拍的“动次打次”(稍有点区别)。进入Ch2段,节奏型相似,鼓音色不变(与Ch1的大鼓不同),但鼓的力度变大。小提琴的旋律总体与Ch1变化不大,但少了些许十六分音符与三连音,从而更突出其和声性质。较弱的人声和声在Ch2段中间歇插入。Ch2段体量总体比Ch1段大一些。

    进入到Ch3段,在完成了直接升调之后,所有乐器的力度都增大了一些,而人声吟唱的音量和共鸣拉到了最大,音高也达到最高,给人一种空灵感,情绪也被调动到了顶点。加入类似于喷气机的合成音效让Ch3段的音响体量达到了全曲的最高峰,相对应的歌词、旋律、演唱都让情感达到了完全爆发的状态。最后两小节即说说的头声吟唱部分作为结尾段落的过渡,编曲上快速密集的鼓点让思乡情感维持在了高潮,并在与结尾段落的重叠和渐弱中突然回落。

    到了最终的END段落,从大调式转为中国五声音阶调式,在配器上换成了民乐为主,唱法上也变成了戏腔。以细碎的快板作为节奏,有一种春节逛庙会看戏的味道。在旋律上,高声部穿插使用了竹笛,中声部用古筝和说说的人声演唱呈现,低音的和声仍然使用了吉他。在体量上END段落小了许多,让听众既能感受到国风的味道,家乡的韵律,又能将心情平复下来,归于回味之中,全曲结束。

    

    在作编曲分析中,我结合了音频的频谱进行了思考。而我个人的天赋甚微,无法完全通过耳朵听出来这么多内容,故在这里说明一下。

第四部分 PV分析

    《天知河》的PV以一个故事线为主线,同时穿插了许多不同地域、不同人的所经历的不同故事,但这些故事或者画面又有一定的联系。PV所呈现的结构大致上与歌曲本身的结构相同,因此我还是按照歌曲的段落结构来进行个人的理解,在关键的画面上会标注时间点。

    需要提前说明的一点是,PV里的画面会与歌词内容有一定程度的相符,也会与演唱及曲子的进行相贴近,但不完全是严格按照歌词的内容进行。PV老师总是会有自己想表达的内容在内,这些内容或与歌曲表达的主旨相同,或有明显的升华立意的作用。

    主线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穿着红卫衣,戴着半框眼镜的短发齐刘海女孩,推测身份是在外地上学的大学生。开头画面中(0:00),女孩坐在回家的列车上小憩,列车通过幽暗的隧道后突然出现在了群山之中,这样从暗到亮的表现手法有一种逐渐明朗的感觉。接着画面切到第三人称视角,女孩醒了过来,看向窗外,也有许多人坐在同一辆列车回家。画面切到第一人称,女孩出站后(0:18)打开手机翻看小时候的合照,说明她在想念或是回忆,之后又切回出站的人群中,“长沙”站点明了故乡的地点。女孩在车站找到了来接她的父亲,通过和照片中年轻时候对比,父亲也苍老了许多,身旁的老式卡车隐约说明了家在乡下。女孩与父亲见面后,在车外聊到兴起(0:26),以至于双眼泛光,给了一个镜片发光的效果。下一个画面是乡村的风光(0:28),女孩侧头看向河流一侧,碧水蓝天,青山连绵,对岸村落的房屋依傍在山水之间,好一幅乡村风光!随后前奏结束,进入了A1段。

    A1段是女孩对过去的温暖回忆。小时候夏天爷爷牵着女孩去钓鱼(0:35),等了好久鱼没上钩,自己打起了瞌睡。女孩偷偷地笑,把小花花放在爷爷的草帽上,惊醒了爷爷,才恍觉拉上了鱼钩收线,女孩捧腹大笑。画面进入屋内厨房(0:49),大人正在准备晚饭,小孩掀开餐桌上的保温盖想偷吃。等到开饭时,一家人齐聚,女人在哄小孩,男人在劝酒,而女孩和爷爷奶奶拿着草帽,似乎在聊刚刚钓鱼发生的开心事。一家人热热闹闹坐在餐桌上,接着画面聚焦到燃烧的蚊香,蚊香逐渐变短,灰尘掉落在盘中,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女孩也逐渐长大。

    A2段的画面一转,连续的几个画面都与歌词内容贴合,共同描述了大江南北各地人们的生活。1:07的“绿树红墙”下,傍晚的人们下棋、围观、乘凉,刚放学的小朋友也能在未开饭的短暂时间里聚在一起玩耍。1:14转到草原牧羊的画面,以及山岭上绵延的长城。1:21的画面描绘了(南方)家里的生活,小朋友在桌上写暑假作业,大人边做头发边看着古装剧,灶上熬着“老火汤”,墙上的挂历时间是8月8日。根据家庭里的装潢和摆件(老旧电视机、收音机),可以推测是00年前后的场景。也就是说,这些描绘大江南北的画面都是不同人过去的回忆,是人们过去的生活。A2段最后一句的画面回到了主人公身上,女孩坐在门前端着碗(1:28),用勺子慢慢舀着小汤圆品尝,看着夕阳下的安宁祥和巷景,也在回忆着自己的过去(即A1段里的内容)。主线叙事告一段落。

    副歌Ch1段以大雁南飞的空中视角起(1:37),从壮阔的云天转到开阔的田野。1:42“水路弯弯”,1:45大江边放学的孩子奔跑着与轮船上的人挥手,显得动感而活泼。1:48一行人在宽阔的稻田旁的小路上,背着竹篓骑着自行车收作物。这些场景从大的方面,共同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1:52-1:58的五个场景从小的方面刻画人们的生活百态:幼儿园接送、油菜田里的小女孩与大白猫(狗)拥抱的背影、雪天男生撑伞接女友并拥抱、秋天枫叶小道上夸张地走路有着情侣之间的乐趣、厨房里夫妻一起包着饺子。这几个画面的共同特点是“两个人”的关系,两人之间才会有拥抱,有烟火,有故事。接着是“多个人”团聚的情景(2:00),用了四桌不同地域的饭菜进行呈现。说说如果后面要做美食分享回的话可以看看这些都是什么菜,能不能判断是哪里的风味,我也挺好奇的。副歌Ch1最后用一桌人干杯的画面结束(2:07)。

    间奏的画面主要起过渡作用,也是对不同人生活的各个角度的补充。前两个画面描绘的是“撑船人”(2:09),从江南水乡到高山峻岭。2:14房顶晒谷子和干辣椒,2:18满载行李的汽车在林间路上行驶。进入了A3段。

    A3段的主题是“梦与回忆”,用四个不同的场景进行现在和过去的对比,从对比中引出感慨。场景1(2:21)是一个男孩在工作中睡着,在梦中回到了学生时代。场景2(2:28)是一个女孩独自过自己的29岁生日,吃着蛋糕看着1999年5月6日晚上父母给6岁的自己过生日的录像,回忆着当时的喜悦,与当下的孤单形成对比。场景3(2:35)是两个男孩长大后回到小卖部,回忆起以前一起在门前打游戏机的快乐时光,小卖部换了店主,售卖的商品也换了模样。场景4(2:42)是一位成年男人推着年迈的母亲走过家门口,回忆起数十年以前母亲在楼上喊自己回家吃饭的情景。说起来,“你妈喊你回家吃饭”这句话我也是多年没听到了,还挺怀念的。A3段的画面是回忆与生活气息的交织,每个人看到都会有时过境迁的感慨吧。

    进入副歌Ch2段,第一个画面给到了大雪下夜晚的车站铁轨旁,工作人员举起指示列车运行的情景(2:52)。这一幕明示了这是过年回家的列车,车上的乘客要与返乡家人团圆。列车头上的“东风1787”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查阅了一下(CV6805319),东风1787绿皮列车是内燃机车,生产于1990年,机车原配是柳州(广西)机务段,2013年捐赠给中国柳州工业博物馆。因此这个画面也是过去的返乡画面(可能是2000年前后)。在“大雪落夕阳”一句(2:56),给到了候车厅的人们和背后巨大窗户外夕阳下鹅毛大雪的画面,与词曲演唱配合,意境拉满,且有“回家”这一意图。接着到了大年三十晚上团圆的时光(3:00),电视里放的是1990年春晚陈佩斯朱时茂表演的经典小品《主角与配角》,时钟指向8点45分。分析到这里的时候,我特意回去把《主角与配角》再看了一遍。这里还是刻画过去一家人吃着年夜饭,一起看春晚的时光,小品令人一家人笑得前仰后合。之后3:07-3:10的四个画面也都是不同的人们赶过年回家的情景,有不远万里乘飞机回家的人、有城市里开车的人、有夕阳下的骑着摩托车驮着包袱的人、有在楼梯口开心奔跑拥抱的人。最后一句贴合歌词(3:14),是一对夫妻“白发苍苍”后,翻着相册追忆过去的事。

    最后一段副歌Ch3画面又一转,将时间跳转到了古代寒窗苦读的书生(3:20),母亲一针一线地缝纫衣物,书生告别母亲离乡求学,这与《游子吟》的情景很相似。这一幕将时间跨度拉大,表明从古至今家乡和家人都是我们外出闯荡的依靠。3:28的这个画面是宇航员在太空舱中望向地球上中国的位置,与对应的歌词“隔山隔海回头望,最远最近是家乡”一起把“家”上升到了“国”,把整首歌的立意抬到更高的层面,彻底激发观众共通的情感。3:34的几个画面回到了人间百态,刻画普通人的工作和生活:建筑工人、收麦穗的农民、卖菜小贩、吹笛子的环卫工人(制作人DDF讲的)、讲台上的教师。每个人都过着自己平凡而有意义的生活,也是这份简朴纯实的生活气息,才能打动万千观众。最终,热闹团聚的一家人簇拥在门外(3:42),父母抱起孩子按下回家的门铃,踏入了家门。待到第二天天亮(3:54),新一年的生活开始了。

    结尾END段融入了满满的年味以契合传统五声音乐:3:57贴对联、4:02舞狮、4:05兔年玉兔形象、4:06戏台唱戏。然后画面转换到了高原地区(4:07),一个厚绒服女孩面向湖泊和雪山,站在草地上,风吹起背后的经幡,也吹动了头发。说说去年11月份去云南旅游时提到了这种称为“经幡”或者“风马旗”的五彩斑斓的旗子,它的作用是向神灵祈福,为了来年能够平安顺遂。不同颜色的旗子所代表的含义不同。4:10画面重新拉回了主线,时间拉到了现在,红卫衣女孩与一群小朋友在地上写下了李白的《静夜思》(4:13),拄着拐杖的爷爷在旁边呵呵大笑。《静夜思》在歌词中首尾呼应,在PV中也得以体现,点出了思乡的主题。我看到弹幕里有人说他们用头画了一个“人”字,意在歌颂人民群众。实际上没有那么复杂,画的应该是“乡”字的最后一撇,也就是把《静夜思》这首诗写完了的意思。4:17一大家人向爷爷招手示意他过来合影,而爷爷已经年迈腿脚不便,只能由女孩搀扶着走了过去(4:22)。和歌词里的《静夜思》一样,这一幕与开头同样形成了呼应:以前是爷爷牵着女孩,而现在只能由女孩扶着爷爷了。时光流转,虽然只有感慨和回忆,但回到故乡的那一刻,时间仿佛发生了逆流,就像落叶归枝般不可思议。最终,画面定格在了新开的梅花枝头上(4:27)。

【写在后面】

    如果有读者愿意看到最后,那是我莫大的荣幸。希望你能不介意我接下来的胡言乱语。写到这里,本篇共有接近12000字,持续了5天的时间,虽然春节走亲戚繁忙,每天也就只能写几个小时,但这几个小时用其他事情消磨掉感觉也没什么意义。就像说说在1.24里直播里讲的,没有一个作曲人会像我这样写这些东西,好多人也在说我写的东西看不懂,或者是“不明觉厉”“太长不看”之类的。我承认自己很啰嗦,同样的事情我需要用更长的话才能讲清楚。而且我的效率不高,写的也比较慢。但我还是愿意把这些内容掰开揉碎,一点一点呈现给人看。我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对这方面也只是一腔热情,且未必用对了地方,毕竟我的本业还是一个搞科研、做实验的。我知道热情终有消磨殆尽的时候,但也想着在热情还没有磨光之前,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即使未必能得到认可。因为之前过于激进,我犯了许多错误,我感到很抱歉。这或许是我完成的唯一一篇长篇分析,因为受感动,也因为有闲的时间,以后再也不会有了。这段时间我的思想发生了一些变化,开始想要放下一些东西,活的更自在一点,逐渐能分清什么在我的心中更重要了。希望读者也能找到自己最珍重的事物,并能永远因ta的存在而感到开心。

【致谢】

    在我写本篇内容时,向 @papaw泡泡 老师请教了一下在节奏方面的疑惑。也感谢《天知河》的创作团队,谢谢你们贡献了如此优秀的作品。

【参考内容】

[1]. Vagary. 《天知河》歌词+创作手记.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21370746.

[2]. “比的原理”在线测音高网站. https://bideyuanli.com/pp.

[3]. 中国的塔. 中国柳州工业博物馆东风4B型1787号内燃机车.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6805319.

[4]. 各个创作者在《天知河》视频下的评论.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