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了!湖南养殖户重金购入140斤大青鱼,结果“渡劫失败”死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青鱼与草鱼有何区别 可惜了!湖南养殖户重金购入140斤大青鱼,结果“渡劫失败”死了

可惜了!湖南养殖户重金购入140斤大青鱼,结果“渡劫失败”死了

2023-05-13 09:2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青鱼,又名青混或者黑鲩鱼,是我国淡水鱼类中体型最大的一种。它可以长到接近两米,但是我们日常见到的青鱼体型通常只有20斤左右,更大一些的70-80斤青鱼就比较罕见了。要达到100斤以上,那简直是千里马、难得一见。青鱼它喜欢栖息在水流湍急的江河湖泊底部,以捕食螺、蚓等底栖动物为食。由于青鱼的嘴型较宽大而扁平,特别适合从河床底部把这些食物啃食摄取。

正因为青鱼的食性使得它长期在河床与石头摩擦,所以体表很坚硬,鱼鳞也较粗糙。青鱼生长迅速,3-4年可以达到20-30斤,但随后生长速度会放慢。要达到70-80斤需要至少20年左右,要长到100斤以上,可能需要30-40年的时间。这也使得大体型的青鱼在自然环境下成为“长生不老”的代名词,实属难得。青鱼寿命一般在30-50年,个别大青鱼可以活60年以上。

老麻雀是一位湖南本地的水产养殖专业户,他承包了一座较大的水库以及周边的许多鱼塘,专门养殖青鱼等大型淡水鱼类。在老麻雀的养殖基地里,70-80斤的青鱼有上百条,其中最大的3条体重都在120斤以上。一天,老麻雀的一个朋友告诉他,有一位钓友在水库里钓到一条140斤的野生大青鱼,并想出售这个“大家伙”。

老麻雀听说后,连夜驾车赶往水库准备收购这条青鱼。当老麻雀第一眼见到这条大青鱼时,不禁为之震撼。这是他有生以来见过的体型最大的野生青鱼,实属难得一见。不过遗憾的是,这条大青鱼表面有着明显的伤痕,精神状态也不是很好,看上去像是受过较重的伤。尽管大青鱼受伤不轻,但是以老麻雀多年来养殖青鱼的经验,他还是决定将它收购回去为它“疗伤”。

他自信的认为,如果这条大青鱼没有受伤,那么活体价值至少在8-10万元。现在虽然受伤,但是体型这样巨大,也还是价值5万元左右。所以老麻雀付了对方5万多块钱,将这“巨无霸”运回自己的养殖基地,准备全力抢救。老麻雀心里清楚,要救活这样一条大青鱼难度不小。但是既然已经收购,他也只能孤注一掷、全力以赴。老麻雀为这条受伤的大青鱼建造了一个专门的池塘,并动用了所有的设备资源进行抢救。然而,命运终究是命运,这条140斤的野生大青鱼还是没有活过数日,死在了老麻雀准备的鱼池里。

一条普普通通的青鱼,怎么会价值连城,高达10万元?这显然超出了许多人的理解。其实,大青鱼之所以如此珍贵,主要还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大青鱼属于稀有品种。140斤这样的大青鱼,天然野生的几乎难以找到。要达到这样的硕大的个头,至少需要生长45年以上,在它生存期间还要躲避种种威胁,实属千里马。大青鱼之所以值钱,主要还是因为稀有。第二,正常的青鱼市场价格每斤在25元左右。按市场价计算,140斤的青鱼价格也只有3400元,远远不及10万元。

大青鱼之所以能卖到这样的天价,完全是因为体型巨大与稀有所致,已超出正常的价格体系。第三,大青鱼经常被用作黑坑钓鱼的活饵或标鱼。黑坑老板喜欢用体型越大的青鱼,因为大青鱼警惕性高,不易上钩。50-70斤的大青鱼作为标鱼,价格都在万元以上,100斤以上的价格起步就在7万元。第四,大青鱼还可以在家中用作观赏鱼或镇宅之用。

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财富与吉祥,大青鱼更是富贵之象征,被许多有钱人选作院中观赏鱼。第五,大青鱼还可以作为种鱼食用。体型越大的青鱼,每次产卵量也越高,一条大母鱼一次可以产下上百万颗鱼苗,其中优良基因也更丰富,可以大批量繁育出优质的鱼苗。这也是为何水产养殖户如此看重大型种鱼的原因。

综上,大青鱼之所以如此珍贵,主要还是因为它太过稀有,以至于已超出正常常识的理解,成为富人与收藏家狂欲的对象。但是,它的其他利用价值,如黑坑标鱼、观赏鱼、种鱼等,也同样成为大青鱼天价的原因所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