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青花荷花碗图案 馆藏

馆藏

#馆藏 |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共计50件

NO·1

明代  万历 青花四季花卉纹钵

陶工们在钵外壁绘有四季花卉图案,即牡丹(春)、荷花(夏)、菊花(秋)及梅花(冬)。口沿处署有铭文“大明万历拾伍年盂夏月吉日旦陈桐山置用办”(明朝万曆十五年,即西元1587年,夏天第一个月的一个吉祥之日,陈桐山订制)。通过将瓷钵捐献给佛教或道教寺院,陈桐山得到了公众认可的功德。

NO·2

明宣德 青花鸟食罐

饲养宠物在明代是一种流行的消遣。鸟被放在笼中训练对话、唱歌和表演小技巧,用以娱乐。此瓷鸟食罐作为附属器皿置于鸟笼中。或许用来盛放水或大麻籽,后者至今仍被认为可使鸟类歌唱的声音更为甜美。一侧横署青花六字宣德年款。考古学家在景德镇御窑遗址的宣德时期地层中,发现了各种各样带宣德款的鸟食罐,让人印象深刻。

NO·3

明宣德 青花鸟食罐

NO·4

明 永乐 青花鸟栖花枝纹双耳扁壶

这件瓷瓶圆形扁腹,形似月亮,又名抱月瓶,筒形颈部,云形耳。陶工们在严格的宫廷监督下,器物一面绘以冬天开花的梅枝(没有叶子),上立一鸟,另一面绘不同的花枝,旁有竹子。这样的纹饰,也出现在同时期明代早期扇面和册页等紧凑的绘画形式上。

NO·5

明代 永乐 青花鸟栖花枝纹玉壶春瓶

NO·6

明 隆庆 青釉瓷杯

隆庆皇帝在位仅六年(1567-1572年),瓷器数量特别少。风格上隆庆瓷器与嘉靖及万历瓷器联系紧密。此器外壁施青釉,内底绘太极阴阳图,环绕八卦及波浪纹。外底署“隆庆年製”四字年款。

NO·7

明 正德 白釉棱形撇口碗

NO·8

明 宣德  青花牡丹花纹碗

宣德皇帝统治中国仅十年,相对而言这一时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景德镇的艺术实践和试验富有创造力,有许多不同的器形和装饰风格。制作的瓷器餐具和礼仪用器足有数百万。瓷窑产量之大令人震惊,但瓷釉的质量和器形的多样也非同寻常。瓷碗外底双圈内署六字宣德年款。

NO·9

明 永乐 龙泉窑青釉莲花纹碗

此碗内外壁饰莲花纹。这类高品质龙泉青瓷,曾在明永乐(1403-1424年)、宣德(1426-1435年)时期进奉宫廷。景德镇也曾生产过类似纹饰和器形的青花瓷器。

NO·10

明 隆庆 景德镇窑青花诗文碗

碗上的铭文为一首诗,意为:“杜鹃在夜间不停歌唱。唯恐蚕没有足够的桑叶。残月沉入屋前的柳树中。美丽的姑娘歌舞不休,不曾回返。”

NO·11

明 弘治 黄釉碗

这件瓷碗展示了景德镇对单色黄釉的成功使用。黄釉作为皇家用色来装饰宫廷用瓷,有五百多年的历史(1403–1911年)。此碗为二次烧成,首先以烧瓷器所用的约1280 – 1320°C的高温烧,再罩施以铅为助熔剂、铁为著色剂的黄釉,二次入窑以低温烧将黄釉玻化。外底署青花六字弘治年款。

NO·12

明 成化  青花人物图碗

此瓷碗外部绘青花骑马人物图,内部还绘有三人。碗无款。

NO·13

明 天启 青花狮子戏球纹碗

此青花碗绘有狮子戏绣球纹饰。器底署“天禄佳器” (意为天禄的上好器皿)款。

NO·14

明代 嘉靖  红绿彩骑马人物图碗

此碗器底署矾红款识“大明年制”(意为製作于明代)。

NO·15

明 龙泉窑青釉花口碗

此碗呈菱花口,外壁刻山水纹饰,包含树木、山峰,内底印团花纹,内壁饰花卉纹。

NO·16

明 青花蚱蜢纹碗

此碗内部绘青花蚱蜢纹,器底署青花四字款识“博物斋藏”(意为诸多器物的书斋之藏品)

NO·17

明 正德-嘉靖 青花缠枝莲纹诸葛碗

NO·18

明 宣德 莲花纹碗

这件瓷碗工艺高超。工匠在内壁用浆料作出微微凸起的暗花缠枝花装饰。然后在外底署青花六字宣德年款,在外壁绘缠枝莲花叶,最后整件瓷盘施透明釉,高温下烧成。

NO·19

明 空白期 青花婴戏图碗

中国人将婴戏图样视作吉祥,寓意期盼多子。

NO·20

明万历 八宝纹碗

瓷碗高足,绘有青花缠枝莲托八吉祥图案。这些佛家八宝图案指的是盘结(盘长)、莲花、宝盖、法螺、宝瓶、法轮、双鱼,以及象征胜利的法幢。碗内双方框内署六字单行万历年款。此碗仿自宣德时期的首创样式。

NO·21

明宣德 青花碗

内部碗心绘云朵花纹,环绕圆形装饰。伴随针对海外市场的中东餐具造型器物的生产,景德镇工匠们受中东器物造型和纹饰的启发,也烧造“异域风情”的器物来满足中国宫廷的需求。此碗器底署青花款。

NO·22

明  慈母教子图碗

此青花碗描绘一妇女坐在柳树边石上,看三个男童嬉戏。外底署青花四字宣德寄托年款。

NO·23

明  嘉靖 青花双凤穿花纹碗

这件青花碗口大足小,形似锥体和斗笠,外部绘以双凤纹,周围环绕缠枝莲花和叶纹。碗内是人物和水牛纹。外底署青花四字宣德寄托年款。

NO·24

明 宣德 青花花果纹碗

尽管之前的永乐时期(1403–1424)有时使用四字年号款,宣德时期才有标准六字年号款的发展,这是宫廷对御窑直接官方监督与控制的结果。横写的年号款从右往左读,分别为朝代、帝王年号以及“年製”。竖写的年号款一般从上向下从右往左读。本件瓷碗绘以花果纹,外底双圈内署六字宣德年款。

NO·25

明 天启 青花婴戏图卧足碗

陶工们在此碗外壁绘婴戏图案。底部署双行款“京兆郡寿房记”(意为首都长寿之屋的标记)。此种碗在民间也俗称“奶子碗 ”。

NO·26

明  宣德 青花岁寒三友图碗

国人将松、竹、梅组成的纹饰图案称为“岁寒三友”(意为冬天的三位朋友)。松树,长青且生长时间长,代表稳定与长寿;竹子,另一种长青植物,象征有修养的儒家,即君子应该像竹节一样,直面逆境弯韧不折;梅花代表纯洁,亦象征领袖风范,是因其为中国新春开放的第一种花卉。口沿下横署青花六字宣德年款。

NO·27

明 隆庆 青花龙纹花式盒

官窑拥有最优质的原料,包括进口钴料。进口钴料比景德镇附近例如乐平和瑞州所产的钴料要好得多。长时研磨后,进口钴料在泛蓝色的透明釉下会烧成几乎深紫色。这件瓷盒的器形非常少见。

NO·28

明 青花 飞鹤纹八方盒

这件八方形深腹瓷盒的器形非常少见。飞鹤是长寿的象征。盒盖上的“万寿”二字为祈愿长寿。

NO·29

明早期  青花莲托八宝纹盖盒

NO·30

明 嘉靖 青花瓷墓志

盖子中心为四字铭文,周围绘以飞马云鹤。内部有纪年1555年的长铭文。文字是和冥界的沟通,包括亡者的生平,墓铭,颂辞,以及重埋记录。亡者名为潘照堂,号宪文。他在1545年亡故,1555年重埋,几个儿子从景德镇订製了这件墓志来记述经过。

NO·31

明 青花山形笔架

这件厚重的笔架造形为有五座山峰的半圆形山脉。一面有一人在惊涛环绕的山岩上,另有两人架舟而来。山峰用未烧成功的釉下铜红勾勒轮廓,其余部分是釉下钴蓝色调。

NO·32

明 正德 青花波斯文笔架

这件笔架胎体厚重,形似中国传统的山脉表现方式,有五峰。笔山两面都有单字铭文,用波斯语中的阿拉伯文草体书写,有变音临界点和短元音符号。一面读作khāmah(笔),另一面读作诶ān(支架)。为宫廷製造的带阿拉伯铭文的正德官窑书房用瓷器,既可能是为当时大权在握的穆斯林政务人员及太监所製,也可能是正德皇帝本人所製,因其谜于外国文字,有谣传他改宗伊斯兰教,尽管明代官方历史中未记此事。

NO·33

明 万历 斗彩灵芝纹杯

此小杯外壁绘四个团灵芝图案,以青花勾勒轮廓,填以釉上彩。成化时期的作品与此杯相比,釉彩更为浅淡且施彩更为精细。此例烧造于十六世纪而非十五世纪。器底红彩双方框内署六字万历年款,部分遮盖了相似青花方框内的成化六字年款。

NO·34

明 正德  黄地青花栀子花纹盘

本件瓷器的图案为十五世纪早期首创,在景德镇持续使用了一百年,后来在清代(1644–1911年)又复烧。瓷盘中心装饰栀子花,内壁为折枝石榴、柿子、葡萄藤及莲花。遵循一种有名的传统表现手法,枝条末端都参差不齐,显示它们是从树上折下的。瓷盘外部是缠枝栀子花,外底署六字正德年款。

NO·35

明 宣德 青花缠枝花纹大餐盘

这一时期景德镇陶工们烧青花所使用的钴青料从中东或中亚进口。由于部分钴青料会穿过透明釉扩散进去,经烧造并冷却后,钴料烧透瓷釉处会呈现黑色,钴料稀薄处为灰蓝色。此种类型的餐盘曾外销至东南亚、印度及中东。这类盘子更适用于外国饮食方式而非中国餐饮,中餐需要多种小碗及容器。

NO·36

明 洪武 缠枝莲纹执壶

用于釉下红色装饰(釉里红)的铜氧化物彩料,在烧成瓷器所需的高温下极难成功烧製。和烧造釉下蓝彩(青花)的钴氧化物相比,铜红彩料化学性能更不稳定,更难有效烧造。如果烧製成功,如本件瓷器的缠枝莲纹,铜氧化物会烧成鲜亮的红色,但是如果不成功,会是类似肝的淡红色、灰色或甚至黑色。明代洪武时期(1368–1398年)的陶工们制作的单色红釉瓷器以及釉里红装饰瓷器,比元代(1279–1368年)时要多得多。元代瓷器使用铜红仅是试验性的,明代早期的生产规模则要大很多,不过仍然相对少见。这件执壶原本应有拱形瓷盖,顶端为莲苞式纽,另有小环和执壶把手上的圆环相配,便于系绳。把手上纵向的微细凸棱,以及把手尾端的三个小钉等细节,显示这件瓷器是仿原型为金属的器物。考古学家1994年在景德镇珠山东门头曾出土类似的执壶,为青花装饰。

NO·37

明 仙人月宫形酒壶

此瓷器酒壶造形为月宫,其下云雾缭绕,一侧为流。月宫一面为嫦娥,有捣草药作长生不老药的月宫玉兔相伴。另一面为游月宫的两位男子。有人认为他们是唐代皇帝明皇(713–756在位)和罗公远。

NO·38

明 隆庆 青花五彩鱼藻大缸

隆庆皇帝在位仅六年,其御窑一直由当地历任行政主管管辖,且无官员长期任职。景德镇隆庆时期遭遇了严重的洪水,在1571年窑厂也被火灾所破坏。此大缸二次烧成,首先以青花绘製部分图案并烧制,而后以釉上红、黄、茄皮紫及绿彩完成图案绘製后,再次烧制而成。隆庆皇帝使用这样的大缸养鱼或种植水生植物。缸身一面绘鸳鸯游于河面或池塘中,另一面绘苍鹭正在整理自己的羽毛,间绘莲花及其他水草植物。

NO·39

明 宣德 青花葫芦形扁壶

此葫芦形扁壶署青花宣德年款。扁壶的圆形器身装饰花卉纹,形成类似万花筒般的装饰图案。宣德扁壶的青花呈色通常来说较永乐扁壶暗淡许多。十四世纪,叙利亚工匠製作这种器形的金属扁壶。宣德皇帝对这种外来金属器皿的兴趣,也反映了其在位期间,中国与中东国家如叙利亚等之间友好的外交与经济交流。

NO·40

明 青花几何纹绶带耳“朝圣”扁壶

这件扁壶的器形与装饰均非常独特。青花纹饰以同心圆的样式呈放射状从中心的六 角形开光向外层层铺排,开光内是一朵莲花。这种繁密的装饰,使人联想到中东的金属镶嵌器。景德镇工匠们在按照中东餐具的造型为海外市场生产器物的同时,也烧造受中东器形和装饰启发的器物,来满足中国宫廷对“异域风情”的需求。后来的陶工曾为清雍正皇帝(1723 ~ 1735年在位)仿烧这类扁壶,北京故宫博物院有藏类似。

NO·41

明 万历 青花线描青花水仙盆

陶工用山水鸟纹风景装饰这件球茎花盆(水仙盆)。这种用类似简略写生的纤细蓝色线绘画的风格,称为“线描风格”(淡描青花),和用粗毛画笔多蘸青花料分水渲染的风格不同。外底署青花万历年款。

NO·42

明 永乐 青花花卉纹罐

景德镇在江西东北部。明清时期,大量的江西人供职在朝廷,这或许有助景德镇保持为宫廷用陶瓷的主要供应地。这件小罐无款。

NO·43

明 青花 青花山石摆件

NO·44

明 宣德 青花惊涛纹渣斗

渣斗(侈口球腹形罐)用作唾具或收纳食物残渣的器皿。宣德皇帝派遣官员去景德镇御窑,直接监督烧造宫廷派烧的瓷器。景德镇工匠们对当地瓷土彻底加工以去除任何杂质,这使得十五世纪早期的瓷器胎料高度淘洗,比明代任何其他时期都纯白精细。外底双圈内署六字宣德年款。

NO·45

明 天启 青花海兽纹高足杯

此青花高足杯内心署青花六字宣德寄託年款。装饰风格也呈现明中期的特徵。关于海中异兽的描述可见于《山海经》,此书由汉代刘向父子整理,东晋郭璞修订并注释。此书记录了国家官员们的调查,题材涉及天文、医学、科技、动植物、药学及考古,于明代再度流行。海兽图案与藏传佛教似乎存在一定的关联。这件高足杯可能用于某种佛教仪式。宣德时期的此类瓷器通常一起装饰所有九种海中异兽,但排列顺序并不相同,异兽间还会填绘波涛浪峰、岩石悬崖(海水江崖)及云纹。其后的仿品仅是有选择的绘製部分海兽,正如此杯。

NO·46

明 天启 青花釉里红斗鸡图茶碗

此茶碗以青花和釉里红绘两只公鸡。器底署青花四字永乐寄托年款。随著宫廷对瓷器需求的下降,景德镇的陶工们既热切接受来自中国民间阶层消费者的订单,也出口产品至中东、欧洲及日本。这种造型的茶碗在日本非常流行。

NO·47

明 青花 缠枝纹六棱瓶

NO·48

明 崇祯 白釉仿青铜器形铭文瓶

1600年至1911年间的德化器物以器皿和各类塑像为特色,其胎体洁白,质如极细沙,釉色闪青或呈奶油白色。铁元素的显著降低使得器物呈色更为白淨,事实上胎土的氧化铁含量仅有0.5%。此器胎釉完美地熔融结合在一起,器身写有褐彩铭文 “崇祯已卯十二年十二月三日”,1639年,器底铭文 “长寿富贵”。

NO·49

明 嘉靖 黄釉葫芦瓶

嘉靖皇帝(1522-1566年在位)痴迷于修仙及长生不朽。陶工们使用了象徵长寿或其他吉祥主题的纹饰装饰了许多宫廷瓷器。葫芦瓶的装饰与众不同,直接在还没有干透的胎体上以铁褐彩绘製纹饰。黄釉最后施。外底署青花六字嘉靖年款。

NO·50

明 永乐  青花中东金属器形文具盒

这件文具盒内部分爲三个挡格,可能分别用来放置笔、水或墨汁,以及吸墨线。盒盖里绘青花岁寒三友图。有一件器形相同但纹饰有异的盖盒,曾在1984年出土自景德镇御窑遗址的永乐地层。永乐皇帝曾大力资助过当时明王朝对外的贸易与探险活动。船队主帅郑和(1371~1433年)就是奉永乐皇帝之命航海,前往东南亚、中东及非洲诸国。中外交流将中东的器物造形和装饰主题带到了明朝宫廷,形成了喜好中东“异域风物”的风尚。本件文具盒的造型与繁密的装饰,受较早期中东製作的金属镶嵌器啓发而来,例如埃及或叙利亚曾生産一种黄铜文具盒,有些还带嵌银工艺。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