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农兴村|山东潍坊青州市何官镇:南小王村的“三级跳”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青州大棚种植哪个乡镇多一些 富农兴村|山东潍坊青州市何官镇:南小王村的“三级跳”

富农兴村|山东潍坊青州市何官镇:南小王村的“三级跳”

2023-06-19 09:1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有的原地走,有的快步跑。

在山东潍坊青州市何官镇,有个南小王村,用十几年时间,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从“万元”到“十万元”再到“百万元”的“三级跳”,带动村民人均年收入从几千元增长到几万元。

“我们村集体收入,2009年是5万元,2017年是69万元,2021年到了105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09年的8000元,增长到2021年的3.5万元。”南小王村党支部书记孙国贞指着村里的宣传栏说,这些数字,都在上面公开。

仲夏时节,万物繁盛,潍坊日报社记者来到这个村“寻宝探秘”!“哪有秘密,我们是农业村,核心还是种菜、卖菜。”孙国贞说,“但我们不断升级,紧跟党的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地方新发展格局,实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打基础利长远,掌握发展话语权

听到这番话时,记者正在南小王现代农业产业园采访,20个智能化钢架结构温室大棚整齐排列,每个大棚里都大量采用当前先进的大棚种植技术。

产业园再向北,是南小王村的新村楼区,6栋带着车库的5层楼房,呈3排排列。楼下鲜花盛开、绿树茂盛,几辆小轿车停放在停车位内,一块写着“永远跟党走”的景观石,立在楼区西侧。

如果不是听介绍,很难想象,南小王村也曾经是当地的穷村。孙国贞说,这是他们始终渴求“先进生产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南小王村的产业,从蔬菜种植起步,并最终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形成了适合自己的路子。2008年,青州市第一家土地股份合作社——南小王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就在该村成立,通过“党支部+合作社”“保底分红+浮动红利”的模式运营,拉开了他们加快发展、加快增收的帷幕。

“我们村一下子出名了。都知道这个村手里有地有大棚,有来租地的、有来租大棚的,再加上村里自建自用的,当年发展蔬菜大棚12个,菜贩子都主动上门来联系。2009年第一次分红,平均每名社员1142元;全村人均年收入增长了2000元,村集体年收入增长了8000元。”村民袁祥亮说。

其后,南小王村人尝到了几年甜头,但不久后发现,发展的速度怎么又慢了?

“随着周边搞大棚蔬菜种植的村庄越来越多,同质化情况严重,我们村优势就不那么明显了。”孙国贞说,发现问题后,他们主动找到镇上寻求帮助,积极参加青州对外合作活动,在2013年与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全省土地流转信托“第一单”。

虽然当时还不能完全说清信托到底是个啥东西,但在孙国贞等人看来,这是个好事,“比如,给村里提供了资金用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行项目运营的土地,每亩地给予村民不低于3000元的收益等。”

让南小王村人更高兴的是:之前搞合作,都是种植企业有土地需求找到村里,种多大面积,选哪块地,都是种植企业说了算。有了信托资金的加入,村里在项目合作上有了更多话语权和选择权。

发展智慧农业,建市场树品牌,实现产销两旺

经过几年的发展,南小王村在当地可谓是风光无限,但孙国贞等村干部却忧心忡忡:他们没想到,在发展大棚蔬菜产业近十年后,到了2016年,村里的自建蔬菜大棚仅剩300余个。

“卖菜渠道单一,主要靠菜贩子来收,一旦出现市场波动,就会丰产不丰收,大家不愿意种了。”孙国贞说,虽然村里还能靠租地挣钱,但他们更担心,因没有了产业失去了发展的动力。

命运的抉择,又一次摆在南小王村面前。该村下好了两步关键棋,重新打开了局面。

首先引进了专门从事蔬菜销售的天禄农业,在村里建起蔬菜配送市场,畅通销售渠道,保障种菜效益。其次是发展智慧农业,提高生产效率,提升蔬菜品质,打响蔬菜品牌。

记者来到天禄农业蔬菜配送市场,看到工作人员忙着把辣椒、黄瓜等分拣装箱,准备发运。天禄农业相关负责人孟繁军告诉记者,他们从2017年来到南小王村,目前平均日发货在200吨左右,一年共计7.3万吨左右,采购范围辐射到了周边乡镇。

销售有了保障,南小王村村民们的种菜积极性恢复了。今年56岁的村民项中国,曾因为菜不好卖,选择外出打工。去年,他重新回村种大棚。“现有两个大棚,主要种辣椒、苦瓜,一年收入18万元左右。”项中国说,现在种菜都智能化了。

仔细观察项中国的大棚,记者发现里面配备了智能水肥一体机、温控器、补光灯等现代化设备。墙上还挂着一个传感器,能实时将空气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数值传输到村里的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

“这个平台,分为物联网系统、臭氧水秸秆还田系统、病虫害智能识别系统等六大模块。”孙国贞说,可通过手机端实时监控大棚内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各项指标,并进行远端操作,实现了线下生活、线上生产“两不误”,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

据孙国贞介绍,有了智慧农业平台,他们的种植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劳动强度大幅降低,之前每个大棚需要2人种植,现在1个人可种植两三个大棚。蔬菜品质稳定提升,把蔬菜生长特点和种植环境要求等数值输入智慧农业平台,作为参照标准,再结合病虫害识别防治系统,保障了蔬菜品质和产量。

说起病虫害识别防治系统,项中国赞叹不已:“只要给有病虫害的蔬菜拍照上传平台,就能显示出这是什么病虫害,用什么药物治疗,怎么预防等,省时省力。”

如今,该村的辣椒、黄瓜、茄子、韭菜等多种蔬菜均已通过绿色蔬菜品牌认证,打造了深受市场认可的“南小王”蔬菜品牌。

上马预制菜,打造全产业链,加快迈向中高端

蔬菜产业的稳定发展,给南小王村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但这个村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而是把目光看得更远,实现从蔬菜种植到预制菜的跨越,打造了从“菜篮子”到“菜盘子”的全产业链。

记者来到位于南小王村的泽远食品有限公司供销大厨房项目生产车间时,工作人员正把已经削皮的土豆放入生产线,经过机器清洗后,加工成土豆块、片、丝等各种形状,再称重和真空包装,然后装箱。

“我们已开发了40多种预制菜产品,直接供应饭店、食堂、超市等。”泽远食品总经理袁朴凯一边介绍,一边给记者介绍了其中的“肉炒豆角”的食用方法,“这个真空包装里,有豆角段、肉丝、葱姜片、油、调料包等,拆开后,按照说明书上的顺序依次下锅,或者扫描盒外的二维码观看教学小视频,免洗、免切、免搭配。”

“供销大厨房项目是我们与泽远食品联合建设的,主要是围绕提高蔬菜附加值。”孙国贞说,因为看好预制菜发展前景,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推动下,该公司还新上了麻辣副食品加工项目,加工制作麻辣藕片、豆腐干、鸭肠等12种风味即食食品。

“拿豆角来说,最近的行情是一斤2元左右,做成净菜能卖3元多,做成预制菜,价格比净菜还多一倍,效益更高。”袁朴凯说道,供销大厨房项目总投资1.3亿元,现有2条预制菜生产线,年加工蔬菜能力在1万吨左右。

“随着种菜积极性的提高,村里蔬菜大棚发展到1000多个,年产各类蔬菜3万吨,一上市就销售一空。”孙国贞说,而且,村合作社在供销大厨房项目占有20%的股份,项目发展越好,合作社的收入越高,村民的分红也会越多。

据工作人员介绍,南小王村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还带动周边8个村庄一起发展蔬菜产业。当地政府也以南小王村为核心,全力打造集果蔬种植、冷链配送、预制菜深加工、线上销售于一体的产业融合示范区,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稿件原载于2022年7月5日《潍坊日报》1版)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