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化溪口古镇二次行[图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雪窦山景点图 奉化溪口古镇二次行[图文]

奉化溪口古镇二次行[图文]

2023-08-07 09:1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中广网北京7月8日消息(记者 冯赣勇)也许是同浙江奉化有缘,在首次奉化溪口古镇匆匆行的一个月以后,记者有机会再次来到了这里。为了弥补上次溪口短暂之行的遗憾,记者中午抵达宁波栎社机场后,同前来接机的同志协商:反正来奉化的采访活动第二天上午才进行,能否趁当日下午的空闲时间前往溪口。接待单位的马莹同志表示,只要记者不觉得累不急于先回奉化的酒店休息,她们没有意见。于是,我们的车子从宁波机场径直驶向距此40多公里的溪口古镇。

 

 

雪窦山风景区纪念碑

 

    由于溪口风景区主要由雪窦山、溪口镇、亭下湖等三部分组成,而记者上次来溪口因时间所限只是到蒋母墓道及剡溪之畔看了看,故此次直接前往雪窦山。巧的是司机小汪刚好是溪口本地人,他自告奋勇给我们充当了导游。我们的车子一小时左右就进入了溪口镇。车子从东面穿过古镇向西北而行,经过熟悉的蒋母墓道牌坊前,开始顺着盘山公路行进。

 

 

雪窦山风光

 

    山道弯弯,群山叠翠,车窗外不时掠过一幅幅秀丽的景色。很快车子就来到了雪窦山风景区的大门前。雪窦山风景区为四明山支脉的最高峰,海拔800米,有“四明第一山”之誉。山上有乳峰,乳峰有窦,水从窦出,色白如乳,故泉名乳泉,窦称雪窦,山名亦因此而来。在雪窦山附近有千丈岩、三隐潭瀑布、妙高台、商量岗、林海等景观。

 

 

亭下湖的湖光山色

 

    进入景区后小汪首先带我们来到了妙高台。资料记载:妙高台位于飞雪亭西约5 0 0米,又名妙高峰、天柱峰。海拔3 9 6 米。顶上有坪如台,名妙高台,约3 5 0 平方米。东西南三面均是峭壁,云雾四合,如置仙境。云雾初开,凭栏四眺,爽风迎面,松涛盈耳,近峦远岗,仪态万千;台下亭下湖嵌镶群峰间,波光岚影,别有风情。

 

 

妙高台别墅

 

    宋代楼钥《妙高峰》诗:“一峰高出白云端,俯瞰东南千万山,试向岗头转圆石,不知何日到人间 ”。清初,妙高台北首,建栖云庵。1 7 2 6 年(雍正四年)筑石奇禅师舍利塔。

 

 

妙高台亭子之一

 

    站在妙高台上向山下远眺,亭下湖的优美景致历历在目。亭下湖是一座人工建成的山川湖泊,被誉为“浙东名珠”。湖面5.9平方公里,蓄水量1.53亿立方米,相当于七个杭州西湖,湖岩线长42公里,湖区林茂幽深,湖内有三个岛屿,数个半岛。

 

 

张学良将军在溪口展览室

 

    据说,早在四十年代,蒋介石就有在溪口环潭石壁一带修建人工湖的设想,后因时局动荡、战事纷纭而未果。建国后,浙江省水利厅根据奉化江流域规划,多次现场踏勘,后经多方论证,最终选址剡溪八曲白龙潭,于1978年1月动工,1985年9月竣工。总耗资5千万元建成现在的亭下湖。在妙高台上观亭下湖,碧波涟漪,湖水在阳光的映射下波光溢彩,整个湖在群山环抱之中,犹如一幅秀美绝伦的湖光山色的画卷。

 

 

溪口张学良将军的雕像

 

    妙高台上有一座蒋介石于1930年修建的中西合璧式的别墅。大门内两旁平房各1 间,平顶阳台。天井后3 间2 层楼房,楼上水泥走廊与阳台相连,中门置白底黑字匾额。上书“ 妙高台 ”三字,系蒋介石手书。其后平房3 间,围墙连成一体,总建筑面积4 3 6 平方米。右侧山岩并列亭子2 座,形式各异。1 9 6 8 年曾被毁,1 9 8 7 年国家拨款重建。

 

 

千丈岩风光   

    清《雪窦寺志》载,妙高台左有伏虎洞,右有消凡台,前有晏坐台等,均为宋高僧知和禅师遗迹。传其每日五更在晏坐台做功课,伏虎洞两虎听其诵经,野性渐收。1 1 2 5 年(宋宣和七年),故事流传至今。

 

 

前往观赏千丈岩瀑布的石道

 

    从雪窦山下来,我们来到当年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将军曾被软禁的地方--“张学良将军在溪口”展览室。这里是一座平房院落,位于雪窦寺西侧的山坡上。1937年1月至9月,张学良将军被蒋介石幽禁于此。1988年,国家辟为纪念馆对外开放。进入院门后,在花丛中的一座张学良将军戎装的雕像分外醒目。小院里的排房中是展览室,陈列着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图片,游客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到一段难忘的历史。

 

 

千丈岩瀑布景观

 

    从张学良展览室继续下行就到达了雪窦山的另一个著名景点千丈岩瀑布。进入前有“千丈岩”后有“东浙第一瀑”匾额的景区大门后,顺着绿荫中的石道登山而上,就来到了观赏千丈岩瀑布景观的最佳平台上。此处有一座飞雪亭,亭子外是一块狭长的围着石护栏的观景点。护墙外就是悬崖峭壁。站在这里放眼望去,千丈岩瀑布的溪水飞流倾泻而下,蔚为壮观。

 

 

宋代大文豪王安石雕像

 

    千丈岩瀑布据史料也称雪窦飞瀑,其乳泉之水流入锦镜池,穿过关山桥,在千丈岩倾泻而下,自岩顶至深潭,高达186米。半壁有巨石相隔,每逢春夏,大雨滂沱,飞流直下,至半壁为巨石所碰撞,击碎溪岩飞雪,经日光照耀,便会出现一道长虹,蔚为奇观。雪窦瀑布早在北宋就闻名全国。王安石有首观瀑诗,专写她的妙处:“拔地万重嶂立,悬空千丈素流分。共看玉女机丝挂,映日还成五色文。”在飞雪亭的南侧,矗立着一座宋代大文豪王安石的雕像,像旁的岩石上嵌刻着他的不朽传世之作--观瀑诗。

 

 

千丈岩飞雪亭

 

    首次的溪口古镇行没能参观蒋氏故居是个遗憾,而这回终于如愿以偿。小汪熟人熟路从雪窦山上下来就把我们带到了武岭门外。这里是溪口古镇最为集中的繁华地带。从“武岭”门楼进去后就是被称为三里长街的武岭路。

 

 

雪窦寺山门

 

    武岭门位于武山隘口,雄踞出入要道,为镇门户。1 9 2 9 年,蒋介石拆除旧武岭庵,挖低山岭,拓宽道路,其土建仿古城楼,飞檐翘瓴,巍峨壮严。两面楼额各题“武岭”两字,东向系于佑任手笔,西向为蒋介石所书。登上城楼,东望工业新区,西眺街市,风光无限。站在武岭门前,只见这里车水马龙,一辆辆三轮车拉着观光的游客里出外进。

 

 

武岭门外

 

    穿过武岭门来到武岭路,南面是剡溪之畔的乐亭。这里游人如织。听小汪说,近几年来溪口的游客与日俱增,由于这里是蒋介石的故乡,所以有的人就装扮成蒋介石同来此的游客们合影。正说着,一位站在乐亭门口的假蒋介石就进入了记者的视线。本来已是初夏时分,在众多衣着夏装的人中穿一袭黑色长衫已很醒目,再加上他的光头和手上的拐杖,一下就吸引了不少游客们的眼球。虽然他头上沁满汗珠,但还不时地向来往的游客们挥手致意。

 

 

武岭门楼西面的武岭题词为蒋介石手书

 

    武岭路是一条融水面、市井、商业、文化于一体,浓缩着溪口清末民初的历史文化,展示古镇风貌的标志性景观。街南紧依剡溪,街北错落分布着10余处蒋氏遗迹,均是白墙黑瓦,前店后坊的民过初期的建筑风格。

 

 

乐亭前装扮的蒋介石(右)

 

    记者从武岭路的东面一直向西首先来到了蒋介石、蒋经国父子的故居“丰镐房”。它位于武岭路西段,坐北朝南,临街而筑。门外白地金字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标志牌十分醒目。

 

 

三里长街武岭路

 

    “丰镐房”为房号,其宅名叫“素居”。共有老式楼户3 幢,前幢、二幢均7 间2 弄,1 9 2 5 - 1 9 2 8 年供禽孝区立小学用,1 9 2 9年改为武岭学校校舍。后幢3 间,中堂是新三房共有堂前,1 9 3 5 年,蒋介石扩建丰镐房,将其换基另建,保留前幢老屋,余悉拆除。

 

 

蒋氏故居丰镐房门首.

    新房建成后,增至 4 9 间,占地 4 8 0 0平方米,建筑面积1 8 5 0 平方米。整体布局,前厅后堂,两厢走廊,楼轩相接,廊房回环。前厅楼房3间。楼上是毛氏诵经处;楼下中间过道,两旁为帐房和接待室。 后堂3间高顶平房,中间“报本堂”为祭祖、拜天处,西厢房,是毛氏用房,东厢房为住所。报本堂以东小楼是佣人住处,西平房供接待亲友用。

 

 

丰镐房内素居门楼

 

    西厢房西面有两间一弄独立小楼,楼上过道与西厢房相连。院内房屋,雕梁画栋,屋顶正中彩塑“三星高照 ”及 “双龙抢珠 ”等。廊壁、柱头浮雕 “文王求贤 ”、“龙凤呈祥 ” 、“精忠报国”等图。

 

 

蒋氏故居丰镐房内报本堂

 

    “报本堂”匾额由吴敬恒所书,两边柱上楹联“报本尊亲是谓至德要道,光前裕后所望孝子贤孙”,系蒋介石手迹。堂前悬红底金字匾额一方,上书“寓理帅气”,系1 9 4 9 年蒋介石为长子经国4 0 岁生日所书。1 9 4 9 年5 月后,丰镐房由人民政府妥善保护,1 9 8 0 年拨款维修。5 0 年代前幢老屋倒塌,其址现辟为花坛。

 

 

丰镐房内原蒋介石侍卫队住所

 

    从丰镐房再往西不远就是蒋氏故居的另一处玉泰盐铺。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农历九月十五日,蒋介石就出生在这里。玉泰盐铺原址位于今武岭路中段簟匠弄口。1 8 7 1 年(清同治十年)蒋玉表开设。3 间店面,后设作坊,楼上家居。初期售盐、酿酒,后兼营大米、菜饼、石灰及杂货等。1 8 8 8 年盐店失火被焚。1 9 1 9年前后,蒋介卿外出谋事歇业。1 9 2 1 年再遭回禄,后重建。1 9 4 8 年白蚁蛀蚀,改建为石库墙门院落。蒋介石书“玉泰盐铺原址”,勒石置西首墙脚。

 

 

丰镐房庭院一角

 

    现在的武岭路北侧除了蒋氏故居等建筑外还建成了许多经营古镇特产的店铺。他们鳞次栉比地坐落于剡溪北岸也构成了一道韵味十足的风景线。奉化溪口古镇的千层饼、水蜜桃、羊尾笋干、芋艿头等都是当地著名的传统特产。尤其是口味松脆、香气透幽、甜咸皆有的千层饼是最受外地游客青睐的食品。而这些店铺主要经营土特产品,故总是顾客盈门。

 

 

玉泰盐铺门首

 

    记者最后来到的是著名的文昌阁。为了给旅游者提供方便,如今溪口古镇旅游管理部门已将文昌阁、小洋房、武岭门楼、溪口博物馆等连成了一条游览线。游客不管从哪里进入都可以顺序地参观游览。如果从武岭门外的溪口博物馆进入景区,游客观赏过博物馆后登上武岭门,穿过门楼后来到小洋房、文昌阁,最后从武岭门内的武山顶下来。而记者则是反其道而行之,首先登上剡溪之畔的武山进入了文昌阁。

 

 

玉泰盐铺内蒋介石出生的房间

 

    文昌阁位于武山南端潭墩山顶。四周古木垂阴,临溪碧潭如镜。 1773 年(清雍正九年)始建,规模很小,是文昌会、文武会、锦溪书齐诸会文人学士聚会、拜祭文昌帝君之处。1924年,蒋介石从广东回乡扫墓,见其楹栋欲斜,请蒋介卿负责重建,次年建成。

 

 

溪口古镇文昌阁

 

    文昌阁曾于1939 年被侵华日军飞机炸毁。1986 年国家拨款近30万元,由东阳县木雕营造厂承建,次年1月完工 ,重现原貌。登阁凭窗四眺,远看青山,俯睇烟市,景色迷人。近有钓鱼台、憩水桥、武岭潭,“碧潭观鱼”为清代溪口十景之一,清人蒋廷秀诗:“碧潭潭水水光浏,养得金麟盈我眸。何必西岐有灵沼,依蒲依藻待人游。”

 

 

从文昌阁上眺望剡溪风光

 

    文昌阁建筑楼房500 平方米。块石垒台,青砖砌墙,飞檐翘角,梁架雕人物花鸟。廊饰花窗,阁顶悬红木宫灯,落成之日,蒋介石取名“乐亭”,撰写《乐亭记》,以述其胜,回乡时常居此。但溪口人仍习称为文昌阁,而称东北侧的两层方亭为乐亭。

 

 

从小洋楼看郁郁葱葱中的乐亭

 

    从文昌阁顺数十级的台阶下来就是被称为剡溪小筑的小洋房。它原名“涵齐”,俗称小洋房,1 9 3 0 年建成。位于文昌阁东侧,北山面水,西式三开间平顶楼房,房顶阳台,四周水泥栏杆,可乘凉赏月。出西侧门,有露天走廓通文昌阁。

 

 

武山脚下

 

    小洋房住过不少国民党要员。西安事变后,陈布雷居此捉笔撰写《西安半月记》。 次年 4 月,蒋经国由苏联回乡后,与蒋方良及长子爱伦(孝文)在此同住,课读中文,“修身养心”。此后,蒋经国回溪口常住此处。1 9 3 9 年1 2 月蒋经国痛悼生母毛福梅遇难,手书“以血洗血”,刻石碑一方,原立罹难处,现移存楼下。

 

 

溪口博物馆

 

    从小洋楼登上武岭门,穿过门楼就来到了溪口博物馆。溪口博物馆位于武山南麓,原为蒋、张、任、宋、单等姓宗庙。因接武山之胜,故名武山庙。始建年代已无从考证,1 7 9 0 年(清乾隆五十五年)集资修葺。1 9 8 6 年 3 月, 国家拨款 1 9 万元重修,次年 1 0 月竣工。庙屋结构完整,分前后两进,东西两厢廊房,中间天井设戏台,后进前廊增设盘龙石柱,保留清中叶前江南庙宇建筑风格。1 9 8 8 年 2 月 1 7 日(农历正月初一)改现名。正式对外开放。 

 

 

溪口博物馆内大戏台

 

    博物馆分三室陈列,一室展出土文物,有新石器时代石犁、石斧、石刀、石矛、西周印纹硬陶、东汉青瓷罐等;二室展民间工艺品,有迎神赛会指挥乐队用的船鼓,新娘乘坐的花轿及千工床等;三室列现代手工艺品翻簧竹雕、嵌镶家具、竹根雕和竹编品等。

 

 

武岭路上的土特产品商铺

    奉化溪口古镇的二次行令记者基本上游遍了溪口的主要风景区。虽说没有直接到亭下湖景区一观,但在雪窦山妙高台上已饱览了亭下湖的风光美景。所以说此行没有留下什么遗憾,有的只是美好的经历永远留在了记忆的深处。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