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彩虹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工合唱团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雨后彩虹的英文 雨后彩虹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工合唱团

雨后彩虹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工合唱团

2023-08-31 11: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类型:领唱+混声+钢伴

作曲:陆在易

作词:于之

曲谱:简谱

录音:广州交响乐团合唱团-雨后彩虹

背景

《雨后彩虹》是陆在易为上海电视台国庆电视晚会所写的混声合唱曲。首演于1982年10月1日国庆之夜,舞台首演于1984年第11届“上海之春”(指挥司徒汉)。作品以极其丰富的和声色彩和抒情优美的旋律线条,表现和抒发浪漫和清新的雨后景象,通过对“雨后彩虹”的音乐描绘,写出作曲家心中的理想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而这种情感的最终归宿点就是改革开放初期欣欣向荣的祖国。这部合唱艺术作品渗透出作曲家创作的基本艺术特征,即善于营造意境、强调和声色彩以及优美的旋律线条,给人一种真挚、热情、生动、浪漫的感觉。此曲演唱处理上应突出作品所表现的意境和色彩。

分析

该曲为变化的复三部曲式结构。

前奏 a(1—3)b(4—7)C-(8—9)

A al(10一20)b(2l一30)

间奏(3l一34)

B d(35—58)e(59—80)

间奏(80—97)

A1 (98一111)

结尾(112—117)

全曲分为ABA1三个部分,各部分之间用钢琴间奏或人声和声伴唱连接。以主导动机贯穿全曲。

前奏(第1—9小节):具有描绘性。分为三个阶段:

a(第1—3小节):以含增三和弦的主导动机描绘彩虹,并在其后不断重复或变化重复这一主导动机。

b(第4—7小节):主题在左手部分予以展现,并运用了同主音大、小调交替。

c(第8—9小节):描绘闪光的彩虹与变化的属功能为歌声作准备。

A段(第9—30小节):女高音独唱构成了A段的主干部分。分为两个乐段:

a1乐段(第10—20小节):在人声合唱的背景陪衬下出现优美抒情的女高音领唱,两者之间形成对比复调式的织体。第16—20小节为第二乐句,合唱本身已改为主调式织体,为领唱作对比式烘托及呼应,并在和声及调式上运用色彩性变化,如第16小节的降Ⅲ级和弦,第19小节的降Ⅵ级和弦及同主音交替。

b乐段(第21—28小节):此段速度已开始流动,领唱的旋律已从a段的流畅、悠扬、抒展的性格改为动机式的不断变化,产生一种逐步向前推进的内在动力,此时的合唱部分也是先从男声开始逐步上移。第24小节进入混声合唱时配合领唱进入高潮后再徐缓地转向柔和。第29—30小节则为此段的补充。此段和声上采用了自然副三和弦及附加音和弦,功能清晰而流畅。整个A段既具有抒情性气质,又有内在的情感起伏。

间奏(第31—34小节):活泼则轻快,甚至有些舞蹈性。

B段(第35—80小节):此段也分为两个乐段。

d乐段(第35—58小节):用起承转合四句式写成,第一遍(第35—42小节)用主调织体由女声二部合唱演唱,第二遍(第31—54小节)用同样的问奏再由男声合唱演唱,此时女声本身用和声式的写法与男声形成对比式结合,最后叉形成和声式的结合,音色布局极富逻辑性。第55—58小节为间插句,用模仿手法将音乐推向下一乐段。

e乐段(第59—80小节):第59—70小节在bB大调上采用旋律变奏手法演唱第三段歌词。此段的音响力度较强,丰满而热情。值得注意的是第63—70小节的男高音助唱声部非常具有特色,运用了主导动机的扩展,抒发了对祖国热情赞美的感情。接着从第71—80小节又运用男、女声模仿的手法构成极有特色的连接部,通过调性对照及大、小三和弦的对比形成此段的高潮。

间奏(第80—97小节):此处间奏节拍转为三拍子,极富动态与描绘性,尤其是大量运用增三和弦更给人以色彩斑斓之感。

A1段(第98—111小节):此段宽广并富有激情,是A段的减缩和动力性再现。在A段的基础上,和声更为丰满。此段已由合唱代替了领唱部分,在浑厚饱满的音响中逐渐减弱,并对A段的领唱及前奏中各种素材予以呼应。

结尾(第112—117小节):以秀丽的合唱色彩结束全曲。

提示

1.A段开始时,男、女声部“啊”唱得稍弱一点,突出领唱声部;具有抒情的意境。第16、17小节领唱的长音,要求力度处理为“p→f→p”并形成领Ⅱ昌与声部之间的呼应关系。“苏醒的田野……”,此处力度稍强一些,使之音乐流动性更强。处理两次“彩虹”情景时,第二次在力度上要做渐强处理,整体给人以从弱至强的感觉。

2.B段前的间奏为活泼的节奏型,为B段音乐做准备。演唱时要区别于A段,速度相对稍快些,音乐流动性更强一些,有一种不断向前涌动的感觉。从第54小节最后一拍开始进人过渡段,“彩虹”在各声部交替出现,要注意音乐进入的连贯性。从第59小节开始,调性由开始的G大调转向电大调,经过副属和弦回到G大调。从第7l小节开始,再次进入过渡段,B段的结尾是10小节的连接部,采用模仿手法写成,和声手法同A段——同主音大小调的融合。其中最后一个和弦长达4小节多,第76小节的大三和弦,给人以明亮的感觉。要注意各声部间音响的融合、统一。后面长达18小节的间奏,是较为出彩的钢琴演奏部分,其拍子由二拍子转换到三拍子,调性由b小调转到bB大调,再回到G大调。

3.A1再现段不同于A段的是,A段中女声领唱让位于强力度的四声部混声合唱,更富激情,指挥在力度的把握上要有别于A段。同时要注意织体层次的布局。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