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教师视角下:国内外备课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评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集体备课是什么 一线教师视角下:国内外备课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评析

一线教师视角下:国内外备课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评析

2024-03-01 04:0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摘要】备课是指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能够有效地学习。为了上好一节优质课,充分备好课是前提和保障。在国内外,学者们对备课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关键词】备课方法,研究成果,备课模式,教学效果

专栏介绍:学科网百万级别新媒体加持,期待您的分享!(🔥投稿方式请见文末)

温馨提示:全文共3570个字 阅读需约9分钟。投稿文章为老师原创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

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的学习。”要上好一节优质课,前提和保障是充分备好课。针对备课,国内外学者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都在进行不断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从中国知网搜索可知,关于备课从1951年开始就陆续有研究成果发表,截至目前已有大量成果,梳理总结我国学者对备课研究的方向和内容,可以归结为以下两个方面:

1、国内备课研究现状

(1)备课方式:国内目前关于备课方式的研究方向有独立备课和集体备课,但主要集中在集体备课上,对其优点和缺点、备课组织程序、如何激发汇集每个教师的学科优势、集体备课的方式方法等展开详细的研究。

(2)备课方法:备课方法主要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中小学课程备课方法,第二,高校不同学科备课方法。

(3)备课系统:首先,对系统备课方法创立的理论基础警醒论证;其次,把各种可利用因素融入系统备课方法之中。

(4)主要探讨备课过程中应注意各种因素:例如对教材的处理、对网络的运用、应该注意的各个事项及环节、应注意过程艺术和应具有的文化自觉等问题。同时,也有个别学者对备课策略、备课平台等问题开展讨论。

2、国内备课研究发展趋势

(1)备课平台网络化:结合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备课平台作为一种新型的备课介质和载体已成为现代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有快速发展的趋势。

(2)备课方式协作化:紧跟政策步伐,协同备课也成为一种发展新趋势。同类学科间、不同学科间、同一个学校、不同地区学校之间都可以通过网络和视频进行协同备课。

(3)备课更新常态化:教材改革频率较高、内容更新较快的课程,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加上学生信息获取渠道及信息量大增等因素,迫使老师不断地改变原有的备课目标、备课方法、备课系统及备课频率。

(4)备课模式示范化:教学名师教学备课方法的宣传及推广,让许多年轻教师在教学备课等环节受益颇多。

国外备课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20世纪中叶,国外对备课理论的研究就已展开,时至今日经历过三个阶段:“目标-手段”模型研究阶段(1950—1970年)、教师思维研究阶段(1970—1990年)、多元化研究阶段(1990年至今),研究问题在不断转换,研究方法在不断更新。

1、国外备课研究现状

(1)备课模型研究:

第一,“目标-手段”模型。以泰勒(Tyler,R,W)为代表的外国学者,在20世纪70年代借鉴计划经济模型提出整个课程计划的“目标-手段”模型,即每一课程都应该首先确立教学目标,然后对学习活动进行有目的性地选择,接着采用合适的方式方法完成学习活动,最后通过多重途径进行教学效果评估。对于这种所谓理性的模型,艾斯纳和麦克唐纳对计划的先后顺序提出质疑,扎霍日克更是否定这种理论的成立。

第二,“过程”模型。英格认识课程教学是有目的性地解决问题,认为课程教学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此三步骤进行授课并对效果进行合理评价,对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并形成惯例化模式。

第三,“议事日程形成”模型。莱因哈特认为,备课是对一份议事日程进行决策、执行和更新的过程。即对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顺序等进行决策和执行过程。

综上所述,“目标-手段”模型更倾向于传统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过程”模型倾向于研究性教学模式,“仪事日常形成”模型注重于时间性、目标性、全局性非常强的类似培训性质的教学模式。

(2)备课要素研究

1997年Winnie Wing-miu So绕开备课各要素的先后次序问题,对备课七大要素进行归纳和总结,它们包括目标、内容、活动、学生、教学方法、评价和理论信念。

(3)其他研究方向

英格和布朗按备课时间长短对备课层次和分类展开研究,Sardo Brown、McCutcheon,G和Milner则对影响备课的各种因素进行总结和分析,徐碧美也从新教师与专家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的差异进行了探索等等,国外学者在教师备课领域的研究始终如一,为教学备课领域的研究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前提。

2、国外备课研究发展趋势

随着网络全球化的普及,教育的国际化也势在必行,求学者学习指导不受地域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进入全世界各个国家的网络课堂,在线倾听大师授课。因此,现在备课尤其是通识课更应具备国际化视野,求同存异,以扩大知识的受众群体。

(1)纵向备课研究受到关注

前期多数研究都集中在备课本身和各个环节与备课相关联的众多因素,是从横向就备课问题展开研究,现在有学者开始关注教师在成长过程中对备课问题的认识、备课方式方法、评估等环节的变化,这就可能成为未来一个重要的问题。

(2)工作方式与专业成长的关系也引起关注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使得教师获取知识的范围和对事物的实践认知存在局限性,对其专业成长造成障碍。因此如何保证教师采用适当的工作方式来丰富和完善其成长,将会成为现在研究的重要关注点。

自20世纪30年代初期起,西方学者就已经开始了确认和描述有效教师特征的尝试性研究。1931年卡特尔就通过访谈的方式研究好教师的品质,60年代瑞安和他的同事们通过教师课堂教学的观察,研究教师的品质,70年代强调教学行为,80年代关注教学活动,90年代则更多的强调教与学的相互作用,从有效教学的研究开始向综合化的方向研究。

国外的有效教学思想较为系统,表现为重视教学效率和寻求有效教学方法(模式)与途径。古希腊苏格拉底的以对话法为主要特征的“讽刺——定义——助产”,是西方教育史上最早的教学模式。为现代有效教学模式奠基的,无疑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他总结确立班级授课制的集体教学形式,改变了自古以来手工业方式的个别教学法,大大提高了教学工作的效率。

之后,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直接以“普通教育学”提出有效教学的追求,设计了“普遍有效”的教学模式“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凯洛夫提出了“五环节教学”模式,即“组织教学——检查作业及复习旧课——揭示新课题及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

至此,由夸美纽斯引领,经过赫尔巴特的充分发挥,加上凯洛夫教育学的加工改造,这种以追求“教学规模”的有效教学传统基本发展成熟。后来,人们将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概括为“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这“三中心”的教学模式是否能促进有效教学产生了质疑。基于此,以杜威为代表的“进步教育派”应运而生,提出了以“学生”“经验”、“活动”为中心的“指导——发现”教学模式。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逐步改变过去传统的“二维对立”——非好即坏的思维方式,开始重新审视教育史上对立的两派教育主张,在看到它们观点对立的一面的同时,更多地研究和发现它们相通、交融的一面。

所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的教改理论和实践,都是摒弃极端,博采众长。反映在有效教学的研究上,表现为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出现了多样化、综合化的发展态势。现在影响较大的有效教学模式主要有: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模式,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实验模式,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模式,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模式,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模式,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模式、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阿莫纳什维利的“合作教学”模式等。

进入近现代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工作者在借鉴国外教学模式和总结自己经验的基础上,对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索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吸取外国教学模式之所长又具有我国特色的教学模式,可谓雨后春笋。

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效教学模式有:“指导——自学”教学模式、“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目标——导控”教学模式、“情境——陶冶”教学模式等。此时的有效教学开始朝着建构多元化、情境化、个性化教学模式的方向发展,人们更加关注教学实践的丰富性和教学模式的灵活应用。

文末小贴士

01

作者介绍

陈磊,社旗县第二高级中学,中学一级职称,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历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从教10年一直以来,致力于个人教学管理理论和实践能力研究,先后获聘河南省教师研修库专家、南阳师范学院兼职教师、曾获河南省科研先进个人河南省教厅“百系列”之“百名优秀德育教师”、“南阳市紧缺适用高层次人才”、南阳市优秀教师、南阳优秀教育工作者、南阳市师德标兵、教育部骨干教师班“优秀学员”等多个荣誉称号。

一直以来,怀揣“立德树人、率性而育”的育人理念,主持省教厅立项课题六个,其中五个分别在省的科研成果评比中获二、三等奖。始终站在教学一线,长期担任高中历史学科教学,对学科教材熟悉和有较深入见解。从2020年至今连续三届被聘为河南省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和2020起担任南阳市社旗县工作室主持人期间,超过100人次进入工作室跟岗。近年,教育教学经验在《中国教育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等媒体报道,在《人民教育》《中国德育》等各级教育刊物发表论文30多篇。

02

投稿通道

教师频道面向一线教师,全面招募原创稿件,稿件一经采用将有电子证书及实物礼品奖励。投稿请扫描二维码加入群聊,与全国各地教师共同交流。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