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为人先!70年来,温岭城区的变化原来这么大!!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雁荡山手绘平面图 敢为人先!70年来,温岭城区的变化原来这么大!!

敢为人先!70年来,温岭城区的变化原来这么大!!

2024-05-06 20:0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949年10月,温岭县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讨论剿匪、减租、征粮。

解放70年来,温岭人民敢为人先、奋发有为,成为全国第一家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诞生地,民主恳谈的发祥地,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起源地,民营经济、块状经济、专业市场等先发地。

70年来,温岭人口从50万增长到120多万,中心城区面积从2.6平方公里扩大到60平方公里,国民生产总值从2200多万元增长到1000多亿元……

站在五龙山百丈岩山头,俯瞰城东,多年前,还是一片沃野和零星的厂房,随着温岭城市新区开发推进,这里已是高楼林立,一派繁荣。

温岭城市新区总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是集行政办公、商业金融、居住娱乐、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化都市区,即将取代老城区成为城市中心,并打造台州南翼副中心城市新核心,成为温岭的城市会客厅、展示厅、休闲厅。

从1469年设县,到1994年撤县设市,温岭的城市中心,一直位于老城区区块。城市新区取代老城区成为城市中心,是温岭建县500多年来,城市中心首次发生转移。温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总规划师林海波说,主城区发展的背后,生动展现了温岭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温岭落地生根的过程。

在温岭规划展馆,展出了历年的城市规划,一组组照片,形象展现了温岭城区从清光绪年间到现在,呈扇形快速扩张的过程。

自1982年以来,温岭先后开展了4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2轮市域规划修编,主城区4个演变时期的数据让记者惊叹不已。

1995年温岭城区太平俯视图。(资料图片)

解放初期,温岭县城以原县政府大院为中心,以东南西北四门为界限,只有县前街等五六条道路,人口规模约4万人,建设规模仅2.6平方公里,被人们称为方城时期。

改革开放至温岭撤县设市,温岭城区快速发展,建设规模10.5平方公里。1995年,温岭城区突破北山制约,开始向北发展,并明确定位为小城市,建设规模又扩大了一倍。

撤县设市后,温岭明确了中等城市的定位。根据2001年版的温岭城市总体规划,建设规模44.5平方公里。

2018年,省政府批准《温岭市域总体规划(2015—2035年)》。《规划》提出,中心城区将囊括城东、城北、城西、太平、横峰5个街道以及温峤镇的工业城片区,常住人口规模达到55万人,建设规模60平方公里。

从1982年的“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到1995年的“浙江省东部沿海现代工贸城市”,到2001年的“浙江省富有山水特色的工贸名城”,再到2015年的“浙江省山水优美生态宜居的现代工贸名城”。

东部新区企业的生态化排水系统——“雨水花园”。

林海波说,目前,城乡统筹的大三角组合城市建设全面启动。未来,中心城区将以九龙湖为中心,形成“一带、两轴、多组团”的中心城区体系空间。

从农渔业县到经济强市

“改革开放之初,温岭一直是农渔业大县。”温岭市发改局局长周月忠说,随着农村改革深入和生产力解放,涌现了一大批种植养殖专业户。尤其是温岭作为海洋大市,温岭渔民耕海牧渔,渔业生产获得大丰收。

从1989年开始,温岭先后举办了三届海鲜节,海鲜搭台,经济唱戏,吸引了大量国内外客商前来谈投资。

新世纪以来,温岭始终没有忽视农业的基础地位,以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平台,着力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农业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卓有成效,成为“全国渔业生产先进县”“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和2012年农业部认定的第二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被评为国字号的“果蔗之乡”“高橙之乡”“大棚西瓜之乡”“大棚葡萄之乡”“草鸡之乡”“海虾之乡”“鱼鲞之乡”等。

1983年1月15日,泽国镇牧屿村的4位村民筹资9000元,组建温岭县牧屿牧南工艺美术厂,成为中国第一家股份合作制企业。

一石激起千层浪。随后,一批批“股份合作制”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为温岭经济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动能,并实现了从农渔业县向闻名全国的现代工贸名市的华丽转身。

温峤镇上街工业园区。

据《温岭县志》记载,解放之初,温岭工业几乎空白,只有一些机械、纺织、印刷、碾米等零星小作坊。1949年,工业总产值仅466万元。

“土地少,饭都吃不饱。”今年70多岁的城东街道肖村村民袁卫芳说,那时,一年只有半年粮。

穷则思变。敢闯敢冒、敢为人先的温岭人,踏上改革开放新征程。一时间,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小作坊发展迅猛。从小作坊到块状经济,温岭企业经历了从无序到有序、从分散到集聚、从低效到高效的发展,实现了新飞跃。目前,温岭有182家产值超亿元企业、9家上市企业,连续多年跻身全省17强县市行列。2018年,温岭入选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100强、投资潜力100强,中国最佳县级城市30强。

温岭泵与电机产品销往180多个国家和地区。

“如今的温岭工业,已进入凤凰涅槃的关键时刻。”周月忠说,温岭正在聚焦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通过全域整治升级、小微园区建设、推行标准地优质项目库等途径,全力打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

从保障乏力到全省领跑

这几天,一则新闻刷爆了朋友圈:经省、市专家综合评定,投资约128.9亿元的甬台温高速公路温岭联络线工程,通过初步设计的预审查。

据了解,估算总投资约128.9亿元的温岭联络线工程,预计年内启动建设,将为温岭中心城区提供又一个便捷的通道。

温岭城区山多地少,水网密布,交通一直以来是制约当地发展的短板。

据温岭第一代客运司机回忆,解放初期,温岭城区仅有一个停靠点,只有黄岩到玉环的班车途经于此。

1955年,温岭县汽车站在城区建立,说是车站其实只是一个遮雨的大棚。直到1985年,温岭才有了第一趟出省的班车,开往上海。但此后,发展十分迅速。

据经常往来上海、杭州经商的叶朝阳回忆,以前从温岭到杭州要翻山越岭,车程起码要12小时,坐车到上海就是一天一夜。

温岭市交通局提供的数据表明,1994年2月,温岭撤县设市,但每万人拥有公路里程仅为2.5公里,处于全省倒数第二位。温岭城区只有一条主干道——人民路。

出行难,出城难。1994年10月,温岭召开村村通公路工程建设动员大会,并于1997年在全省率先实现“村村通公路”的目标。同时,随着中心城区规模不断扩大,路网在不断延伸,也在不断升级。

1986年,藤岭隧道通车,开国内股份制建设交通的先河;

1996年,温岭迎来了城市公交车;

2012年,温岭城东高架桥开通……

现在,中华路、万昌路、迎宾大道等成为新的主干道,铁路、轻轨、高速公路、高架快速路四通八达,温岭主城区的交通使当地市民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未来,温岭将呈现“七纵五横”为骨干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实现“138”交通圈。温岭主城区出行,基本上能实现10分钟上高速,30分钟到乡镇以及台州中心城区,80分钟到杭州的目标。

文字丨台州日报记者 张聆听

图片 | 温岭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鹏飞

徐伟杰 庞辉斌 往期温岭发布

审核 | 王妙德 校对 | 程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