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回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隆回县高平镇规划图最新 隆回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

隆回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

2024-07-11 17: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隆回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隆回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年) (2016 年修订版)年修订版) 隆回县人民政府 二一七年八月 隆回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隆回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文本年)文本 (2016 年修订版)年修订版) 隆回县人民政府 二一七年八月 目目 录录 前前 言言.3 第一章第一章 总总 则则.3 第一节第一节 规划指导思想规划指导思想.3 第二节第二节 规划原则规划原则.2 第三节第三节 规划期限与范围规划期限与范围.2 第二章第二章 区域概况区域概况.3 第一节第一节 地理区位地理区位.3 第二节第二节 自然环境概况自然环境概况.3 第三节第三

2、节 社会经济概况社会经济概况.3 第三章第三章 土地利用现状与潜力土地利用现状与潜力.4 第一节第一节 土地利用现状特征土地利用现状特征.4 第二节第二节 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4 第三节第三节 土地利用潜力土地利用潜力.5 第四章第四章 土地利用战略土地利用战略.6 第一节第一节 土地利用战略背景土地利用战略背景.6 第二节第二节 土地利用战略目标土地利用战略目标.7 第三节第三节 土地利用战略重点土地利用战略重点.7 第五章第五章 土地利用主要调控目标土地利用主要调控目标.9 第一节第一节 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9 第二节第二节 耕地与基本农田保

3、护目标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目标.9 第三节第三节 建设用地控制目标建设用地控制目标.9 第四节第四节 新增建设用地控制目标新增建设用地控制目标.9 第五节第五节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目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目标.9 第六节第六节 土地生态保护目标土地生态保护目标.9 第七节第七节 土地利用效率目标土地利用效率目标.9 第六章第六章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土地利用结构调整.10 第一节第一节 总体结构调整总体结构调整.10 第二节第二节 农用地结构调整农用地结构调整.10 第三节第三节 建设用地结构调整建设用地结构调整.10 第四节第四节 其他土地结构调整其他土地结构调整.11 第七章第七章 土地利用布局优化土

4、地利用布局优化.12 第一节第一节 农用地布局优化农用地布局优化.12 第二节第二节 建设用地布局优化建设用地布局优化.12 第三节第三节 生态用地布局优化生态用地布局优化.13 第八章第八章 土地用途分区与管制规则土地用途分区与管制规则.15 第一节第一节 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15 第二节第二节 一般农地区一般农地区.15 第三节第三节 林业用地区林业用地区.15 第四节第四节 城镇建设用地区城镇建设用地区.15 第五节第五节 村镇建设用地区村镇建设用地区.16 第六节第六节 独立工矿用地区独立工矿用地区.16 第七节第七节 风景旅游用地区风景旅游用地区.16 第八节第八节 自然和

5、文化遗产保护区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区.16 第九章第九章 耕地保护与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耕地保护与土地整理复垦开发.17 第一节第一节 耕地数量与质量保护耕地数量与质量保护.17 第二节第二节 基本农田调整与保护基本农田调整与保护.17 第三节第三节 土地综合整治土地综合整治.18 第十章第十章 建设用地空间管制与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空间管制与节约集约利用.19 第一节第一节 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与布局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与布局.19 第二节第二节 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建设用地空间管制.19 第三节第三节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调控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调控.20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

6、设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22 第一节第一节 合理保护和利用基础性生态用地合理保护和利用基础性生态用地.22 第二节第二节 分区治理土地生态环境分区治理土地生态环境.22 第三节第三节 探索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探索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23 第四节第四节 中心城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心城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23 第五节第五节 中心城区压覆矿产资源查询与评估中心城区压覆矿产资源查询与评估.24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乡(镇)级土地利用调控乡(镇)级土地利用调控.25 第一节第一节 乡(镇)土地利用指标分解乡(镇)土地利用指标分解.25 第二节第二节 乡(镇)土地利用调控重点乡(镇)土地利用

7、调控重点.25 第三节第三节 乡(镇)级土地利用规划目标调控要求乡(镇)级土地利用规划目标调控要求.27 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规划实施保障措施.28 第一节第一节 完善规划实施体系完善规划实施体系.28 第二节第二节 完善行政保障体系完善行政保障体系.28 第三节第三节 完善法律保障体系完善法律保障体系.28 第四节第四节 完善经济保障体系完善经济保障体系.28 第五节第五节 完善技术保障体系完善技术保障体系.28 第六节第六节 扩大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扩大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29 附表附表.30 文本图件文本图件 隆回县土地利用现状图(隆回县土地利用现状图(2

8、013 年)年) 隆回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隆回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2016 年修订版)年修订版) 隆回县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图(隆回县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图(2016 年修订版)年修订版) 隆回县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隆回县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2016 年修订版)年修订版) 隆回县土地整治规划图(隆回县土地整治规划图(2016 年修订版)年修订版) 隆回县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布局图(隆回县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布局图(2016 年修订版)年修订版) 隆回县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图(隆回县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图(2013 年)年) 隆回县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图(隆回县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图(2016 年修订版)年

9、修订版) 隆回县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管制与基本农田保护图(隆回县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管制与基本农田保护图(2016 年修订版)年修订版) 前前 言言 隆回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实施以来,在引导土地利用 以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从用地总量、用地布局、 用地方向和用地时序等方面对土地利用进行控制,为土地用途管制提供了科学依 据,特别是强化了对耕地和基本农田的保护,为促进粮食安全和农产品的有效供 应奠定了资源基础。其次,通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了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为县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用地保障。第三,通过实施生态退耕政策,优 化了土地生态环境,增进了

10、土地生态安全。近几年来,随着湘西地区开发战略的 实施、武陵山区扶贫攻坚战略的推进、邵阳市东部城市群建设、以及县域社会经 济发展的转型,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土地利用布局、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等方 面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隆回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迫切需要进行修改完 善。 本次规划修改依据国家有关土地利用的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以科学发展观 和建设“两型社会”为指导,全面贯彻土地三大基本国策,基于隆回县经济社会发 展与土地利用的形势及背景,从严格保护耕地、合理引导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 用土地的要求出发,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并提出保障规 划实施的有效措施,从而更好的促进隆回县社会及

11、经济的发展和土地资源的可持 续利用。 第一章第一章 总总 则则 第一节第一节 规划指导思想规划指导思想 以“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土地基本国策为指导,全面 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和建设“两型社会”为统领,以“节约与集约 利用土地”为核心,在维护粮食安全和生态平衡的前提下,立足湘西地区开发、武 陵山区扶贫攻坚与邵阳市东部城市群建设等区域发展形势与背景,结合本县土地 资源特色,统筹区域土地利用,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强化土地利用空间管制, 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促进隆回县经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第二节 规划原则规划原则 一、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促

12、进土地生态安全的原则 以保障粮食安全为目标,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由重数量保护向数量、 质量和生态全面管护转变;加强土地生态安全建设,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 的协调发展。 二、因地制宜,空间管制的原则 从隆回县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本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和趋势,基于整体 发展定位及区域差异,提出土地利用分区方案,全面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三、突出重点,统筹安排的原则 强调突出重点与全面兼顾,保护和利用有机结合,一方面解决土地利用的主 要矛盾,优先保障重点产业用地,另一方面寻求“占”与“保”的均衡点,统筹安排各 类用地,协调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之间的比例关系,优化各类用地的 空间布局

13、。 四、注重实施,高效利用的原则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要具体落实到地块,图、数应相符,管制规则要具体 且有针对性,要方便实施管理。要严格保护土地资源,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保护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非农建设用地效益,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五、规划协调,公众参与的原则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应与邵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邵阳市城镇体系规划、 隆回县县城总体规划、隆回县城镇体系规划、隆回县村庄布局规划、隆回县十三 五规划及各部门用地规划等行业发展规划相衔接,要广泛听取社会公众的意见。 第三节第三节 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与范围与范围 一、规划期限 规划基期年:2005 年; 规划期限:2006-2020 年;

14、 规划修改年:2016 年; 规划目标年:2020 年。 二、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隆回县所辖的全部行政区域,土地总面积 286767.36 公顷,下辖 24 个乡镇,包括桃洪镇、金石桥镇、滩头镇、司门前镇、六都寨镇、荷香桥镇、 西洋江镇、横板桥镇、周旺镇、小沙江镇、高平镇、鸭田镇、岩口镇、北山镇、 三阁司镇、羊古坳镇、罗洪镇、南岳庙镇、七江镇 19 个建制镇以及大水田乡、荷 田乡、虎形山瑶族乡、麻塘山乡、山界回族乡 5 个乡。 第二章第二章 区域概况区域概况 第一节第一节 地理地理区位区位 隆回县地处湘西南地区,邵阳市中部,位于北纬 2700 2740、东经 110 38 11135之间,东西

15、长 61.4 公里,南北宽 74.6 公里,东邻新邵县,西连洞口 县,南接邵阳县、武冈市,北毗溆浦县、新化县。隆回具有良好的交通区位条件, 与外界联系方便。东距邵阳市区约 50 公里,西至怀化市区约 200 公里,是湘中、 湘西南通往黔、桂、滇的门户,是城步、武冈、绥宁、洞口进入邵阳市区的必经 之地。S320 绕城线在县域南部横贯东西, 219 省道由县城向西南直达武冈市, 312 省道横贯县域北部,上瑞高速公路在县域南部穿过,怀邵衡铁路经过县城北部。 第二节第二节 自然环境概况自然环境概况 全县土地总面积 286767.36 公顷,占邵阳市土地总面积的 13.78%,占湖南省 土地总面积的

16、1.36%。人均土地面积 0.24 公顷,人均耕地面积 0.06 公顷。县境地 处衡邵盆地向雪峰山地过渡地带,以山地、丘陵为主,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 40.30%和 25.30%,南部多丘岗,北部多山地。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在 1117之间,多年平均降水量 1427.50 毫米。县境地处资水上游,境内河流分 属资水和沅水,水系总长度 2673.50 公里,年径流总量 22.47 亿立方米,大小溪河 纵横交错,遍布城乡,自然条件优越,适合稻谷、茶叶、药材、柑桔、烤烟等多 种农作物生长。土壤肥力分布不平衡,土壤母质以花岗岩母质、石灰岩母质为主, 东北部土壤中富含硒。境内有木本植物 6

17、33 种,野生动物 88 种,森林覆盖率 55.34%,具有潜在开发价值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共 110 多个,其中省级自然保护区 1 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1 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 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4 处, 较具特色的有花瑶山寨民俗文化、高州温泉、魏源湖森林公园等,滩头年画和花 瑶山寨民俗文化均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三节第三节 社会经济概况社会经济概况 2013 年全县总人口 121.90 万,其中城镇人口 29.29 万人,城镇化水平 24.03%。地区生产总值 112.17 亿元,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9201 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 118.50 亿元,地方

18、财政收入 80036 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 16727.47 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5637.05 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 24.8:30.1:45.1。 第三章第三章 土地利用现状与潜力土地利用现状与潜力 第一节第一节 土地利用现状特征土地利用现状特征 一、土地利用类型多样,以农用地为主 2013 年,全县土地总面积 286767.36 公顷,其中农用地总面积 258428.12 公顷, 建设用地总面积 19160.11 公顷,其他土地总面积 9179.13 公顷,分别占土地总面 积的 90.12%、6.68%、3.20%。农用地中,林地和耕地比重较大,分别占土地总面 积的 55

19、.34%和 25.73%。建设用地中,以农村居民点用地比重较大,占土地总面积 的 4.79%,城镇工矿用地比重较小,占土地总面积的 0.87%。 二、土地利用结构存在地域差别 隆回县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呈三级阶梯抬升,相应形成南部丘岗区北部山 地区西北山原区 3 个地貌区。受地形地势影响,全县气候条件呈现出明显的 南北差异,这些自然条件的变化造成土地利用结构的地域差异也十分明显。林地 主要分布在北部的山地区域,耕地集中分布在中、南部的丘岗地和河谷盆地中, 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区。 三、土地利用效益不断提高 2013 年,隆回县土地利用率为 96.80%,土地垦殖率为 25.73%,高于邵阳市

20、的平均水平。土地经济密度由 2005 年的 125.28 万元/平方公里增长到 2013 年的 391.15 万元/平方公里;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产值由 2005 年的 1511.52 万元/平方 公里增长到 2013 年的 4402.47 万元/平方公里;单位农用地产值由 2005 年的 49.91 万元/平方公里增长到 2013 年的 107.64 万元/平方公里。 四、土地利用与区域经济增长相关性较强 全县土地利用与区域经济增长在数量和空间分布上均呈现出较强的相关性。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城镇工矿建设用地呈上升趋势。从空间上来看,中心城 区以及 G320、S219 沿线地区人口集聚、经

21、济增长较快,工矿用地比重较大,建设 用地动态变化度也相对较高。 第二节第二节 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均耕地面积呈减少趋势 2013 年,全县耕地面积 73775.79 公顷,人均耕地面积 0.91 亩,比 2005 年的 0.99 亩下降了 0.08 亩。农用地保护与建设用地开发矛盾日益尖锐,耕地保护工作 量大。 二、农村居民点规模较小,布局分散 全县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较小,布局比较分散,空间形态以点状为主,成规 模的线状、面状居民点斑块不多,不利于基础设施的共享共建以及土地的集约节 约利用。全县在 0.30 公顷以下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斑块数占斑块总数的 64.61

22、%,在 0.50 公顷以下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斑块数占斑块总数的 78.77%,面积大于 1 公顷的 斑块数占斑块总数的 10.68%,面积大于 2 公顷的斑块数仅占斑块总数的 3.61%。 三、人均土地资源少,土地利用效益较低 2013 年,全县总人口 121.90 万人,人均土地面积 0.24 公顷;土地经济密度 391.15 万元/平方公里、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产值 4402.47 万元/平方公里、单位 农用地产值 107.64 万元/平方公里。 四、山地优势未能充分发挥 2013 年,林地面积 158700.64 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 55.34%,人均林地 0.13 公顷。其中,有林

23、地 151590.85 公顷,占林地总面积的 95.52%,疏林地和灌 木林地 2666.17 公顷,占林地总面积的 1.68%,部分宜林地未充分利用,加之可利 用资源较少,林业产值仅占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的 4.10%。 第三节第三节 土地利用潜力土地利用潜力 一、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新增耕地潜力 全县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可补充耕地 6543.28 公顷。其中,待整治农用地规模为 74185.59 公顷,农用地整理新增耕地潜力 1083.78 公顷;农村居民点整理新增耕地 潜力 1305.86 公顷;土地复垦新增耕地潜力 2300.40 公顷,;土地开发新增耕地潜 力 1853.24 公顷。 二、

24、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 全县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 23.61 公顷,独立工矿及特殊用地集约利用潜 力 283.30 公顷,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潜力较大,全县 2013 年现状人均农村居民点 用地为 142.22m2/人,且村庄布局分散,通过规范农村建设用地管理、推行村庄整 理、实施“空心村”整治与移民建镇,适当降低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面积,可提供 村庄整理潜力约 3552.92 公顷,村庄整理潜力在全县各乡镇均有分布。合计建设用 地集约利用潜力 3859.83 公顷。 第四章第四章 土地利用战略土地利用战略 第一节第一节 土地利用战略背景土地利用战略背景 一、湘西地区开发战略的实施 隆回县是武陵

25、山区扶贫攻坚工作重点县,是湘西地区开发项目县,为湘中和 湘西南通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的门户,具有较大的经济发展潜力。根据湘 西地区城镇体系规划(2005-2020 年),隆回县为湘西南地区以发展农土特产品 加工、商贸业、旅游服务等为主的重要基地,受湘西开发的政策与资金倾斜,近 年来隆回县城市化和工业化高速发展,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武陵山区扶贫攻坚 规划的进一步推进,规划期间将有更多的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投入建设。在面临 发展机遇的同时,隆回县各项建设用地,尤其是城镇工矿用地的供给将面临前所 未有的压力,亟需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以缓解土地需求不断上升的矛盾。 二、 “湘中生态民俗旅游走廊”的

26、建设 隆回县是湖南省旅游开发重点县,隆回花瑶古寨、魏源故居等已成为全国知 名的旅游文化品牌。根据湖南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和湖南省旅游业 发展总体规划,湖南旅游业发展将形成大长沙、大湘西、大湘南三大旅游板块 和四条黄金走廊。隆回县位于“贵州一新晃一芷江一洪江一隆回一娄底一湘潭一长 沙”湘中生态民俗旅游走廊上,随着滩头年画和花瑶民俗的申遗成功,同时受周边 张家界、桂林、怀化凤凰城、崀山四个世界级著名旅游区的影响和辐射,隆回县 旅游业必将迅速发展。 三、 “邵阳市卫星城、生态宜居城市”的城市功能定位 隆回县县城东临邵阳市区,相距不超过 50 公里,是城步、武冈、绥宁、洞口 等邻近各县进入邵阳的

27、必经之地。隆回县县城定位为邵阳市的卫星城、生态宜居 城市,是为邵阳市医药工业提供原料的医药种植基地和为邵阳市生活提供服务的 蔬菜等农副产品基地,重点发展中药材、农副产品加工和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 并通过设施和用地的对接加强与邵阳市区的联系。近年来随着邵阳市东部“1+3”城 市群建设等区域性城镇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隆回县社会经济发展和用地结构、 布局都面临着新的变化。 四、隆回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调整 为实现隆回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以发展为主题,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 为动力,以壮大支柱产业为主线,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做大做强造纸、建 材、林竹和特色农产品品牌。重点发展以金银花为龙头的

28、中药材产业,以花瑶风 情为龙头的旅游产业,以高档卷烟纸为龙头的造纸产业,以干法水泥为龙头的建 材产业,以富硒产品为龙头的农产品加工产业,以烟叶种植为主的烤烟产业。经 济战略的转型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导致有限的土地资源在不同区域、不同行业 之间的重新分配和组合,进而对建设用地的拓展方向、重点行业的用地安排以及 生态用地的保护提出新的要求。 五、隆回县县城发展战略的调整 隆回县县城定位为:山水新城,西南门户,张桂节点,邵阳东部“桥头堡”, 游客休闲新城,商贸物流重镇,工业经济强镇。为适应隆回县县城经济社会发展 的需要,2011 年起,隆回县城建设部门对县城总体规划进行了修改,对县城规模 和发展方向

29、进行了调整,形成了县城总体规划修改方案,县城发展方向调整为“东 进西展南提北扩”,主要建设火车站站前新区,拓展城东工业组团、建设城西教育 组团,到 2020 年县城总人口达到 30 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达到 28 平方公里, 形成“五轴四区四园两带”的城市总体布局空间结构。为充分保障县城建设的用地 需求,实现县城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协调一致,亟需对现行中心城区土地 利用规划进行修改。 六、隆回县省级工业集中区的影响 2012 年 10 月隆回县工业经济开发区获批准成为“省级工业集中区”,为经开区 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随着工业集中区的快速发展,其用地布局和规模亟需进 行调整,而现行规划受

30、规划编制时预见性不足的限制,仅安排了部分工业集中区 发展用地,许多建设项目都面临着无地可用的局面,现行规划已不能满足用地需 求,亟需进行规划布局和规模的调整,以适应工业集中区发展的需要。 七、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实施 为全面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 主义新农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必须有利于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必须 满足农村居民点集聚布局、非农产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建设用地的合理 需求。 第二节第二节 土地利用战略目标土地利用战略目标 以实施科学发展观和建设“两型社会”为统领,以精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为指导,坚持保护与利用并重的原则,以保护耕地和

31、基本农田为核心,以节约与 集约用地为重点,以建设好“四个基地”(粮食生产基地、医药种植基地、农土特 产品加工基地、生态民俗旅游基地)为优先目标,以优化结构、整合空间、分区 引导为手段,构建集约高效、环境友好的土地利用新模式,为建设经济繁荣、社 会和谐、生态宜居的新隆回提供用地保障。 第三节第三节 土地利用战略重点土地利用战略重点 一、加强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促进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以保障粮食安全为目标,坚持以保护农用地特别是耕地为重点,进一步强化 对基本农田的保护,推进耕地保护由重数量保护向数量、质量和生态全面管护的 转变,确保耕地数量的占补平衡及质量不下降。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耕地

32、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二、统筹区域土地利用,引导资源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 按照区域发展战略的要求,正确处理地区之间的土地利用关系,推动区域协 调发展。划分土地利用用途区,制定土地利用分区调控政策,优化国土开发格局, 形成集聚力强、联系紧密、功能组织协调的城镇体系结构。运用市场机制促进土 地合理配置,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三、统筹城乡土地利用,推行城乡用地挂钩 优化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与布局,优先保障交通、能源、水利等重点项目用地, 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确保交通、防灾减灾及水利水电等设施用地供应;加强 重点城镇、重点集镇的建设,按照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中小城镇协

33、调发展;有序推进农村居民点的整理,实现城镇建设用地扩张与农村居民点缩减 相挂钩,促进城乡居民点体系的协调与完善。 四、统筹行业用地规划,合理整合工业集中区用地 适应经济结构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统筹行业用地规划,综合平衡各 业用地需求;合理引导产业用地开发时序,优先保障能源、新材料、农产品加工、 生态旅游等重点行业用地;合理引导产业用地空间布局,加强对工业集中区用地 的整合,引导工业企业逐步向工业集中区集中。 五、统筹增量与存量土地,转变土地利用方式 坚持各业用地走内涵与外延相结合、以内涵为主的发展道路,盘活存量建设 用地,加强土地整理,促进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

34、效益。 六、保护土地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按照保护优先、兼顾治理的要求,协调土地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促进土 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从环境功能区域协调性原则出发,实现土地生态环境质量分 区管制,划定生态敏感区,并制定分区管制规则,对土地开发利用行为进行环境 约束;提高森林覆盖率、城镇绿化率,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 增强区域防洪能力;强调土地规划中生态环境的高标准设计和建设,注重土地生 态基础设施和生态景观建设,改善土地生态环境,促进县域生态文明建设。 第五章第五章 土地利用主要调控土地利用主要调控目标目标 第一节第一节 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目

35、标 2005 年,全县总人口 111.69 万人,城镇人口 21.78 万人,城镇化率 19.50%, 地区生产总值为 35.97 亿元。 2013 年,全县总人口 121.90 万人,城镇人口 29.29 万人,城镇化率 24.03%, 地区生产总值为 112.17 亿元。 到 2020 年,全县总人口 129.40 万人,城镇人口 43.83 万人,城镇化率 33.87%,地区生产总值为 215.11 亿元。 第二节第二节 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目标 至 2020 年全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 70310.00 公顷。规划期内新增建设占用耕地 控制在 1859.99 公顷以内,

36、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新增耕地不少于 1076.00 公顷。严格 保护基本农田,确保规划期内全县基本农田面积不低于 54320.00 公顷。 第三节第三节 建设用地控制目标建设用地控制目标 到 2020 年,建设用地总规模不突破 17064.06 公顷。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不突破 14726.08 公顷,其中,城镇工矿用地规模 4085.57 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 10640.51 公顷;交通水利用地为 1661.44 公顷,其他建设用地 676.54 公顷。 第四节第四节 新增建设用地控制目标新增建设用地控制目标 2006-2020 年新增建设用地总量 3463.08 公顷,其中,农用地转用 3405

37、.82 公 顷,建设占用耕地 1859.99 公顷。 第五节第五节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目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目标 2006-2020 年共补充耕地 1076.00 公顷,其中,土地整理补充耕地 218.00 公顷, 土地复垦补充耕地 74.00 公顷,土地开发补充耕地 784.00 公顷。 第六节第六节 土地生态保护土地生态保护目标目标 规划期内要积极治理水土流失,加强对土地开发利用行为的环境约束,促进 土地生态安全建设,重点保护森林公园、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 胜区等各类基础性生态保护功能区,做好屏风界候鸟自然保护区和魏源湖森林公 园的规划。到规划期末,确保林地占土地总面积比重达到

38、55.13%。 第七节第七节 土地利用效率土地利用效率目标目标 到 2020 年,全县土地利用率为 96.87%,人均城镇工矿用地面积为 93.21 平方 米/人,单位土地地区生产总值为 750.12 万元/平方公里。 第六章第六章 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调整 第一节第一节 总体结构调整总体结构调整 规划到 2020 年农用地 260713.25 公顷,建设用地 17064.06 公顷,其他土地 8990.05 公顷,三大地类比例结构由 2013 年的 90.12%、6.68%、3.20%调整到 2020 年的 90.91%、5.95%、3.13%。 第二节第二节 农用地农用地结构调整结

39、构调整 2020 年各类农用地 260713.25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 90.91%,比 2013 年增加 2285.13 公顷。 一、耕地 2013 年,耕地面积 73775.79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25.73%。2020 年,耕地 面积调整为 76617.69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26.72%,较 2013 年增加 2841.90 公顷。 二、园地 2013 年,园地面积 8748.90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 3.05%。2020 年,园地面积 调整为 8665.49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 3.02%,比 2013 年减少 83.41 公顷。 三、林地 2013 年,林地面积 15870

40、0.64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 55.34%。2020 年,林地面 积调整为 158095.86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 55.13%,比 2013 年减少 604.78 公顷。 四、其他农用地 2013 年,其他农用地面积 17202.79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 6.00%。2020 年,其 他农用地面积调整为 17334.21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 6.04%,比 2013 年增加 131.42 公顷。 第三节第三节 建设用地建设用地结构调整结构调整 2020 年,各类建设用地 17064.06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 5.95%,比 2013 年减少 2096.05 公顷。 一、城乡建设用地 2013

41、 年,城乡建设用地面积 16231.71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 5.66%。2020 年, 城乡建设用地面积调整为 14726.08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 5.14%,比 2013 年减少 1505.63 公顷。 (一)城镇工矿用地(一)城镇工矿用地 2013 年,城镇工矿用地面积 2491.69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 0.87%。2020 年, 城镇工矿用地面积调整为 4085.57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 1.42%,比 2013 年增加 1593.88 公顷。 (二)农村居民点用地(二)农村居民点用地 2013 年,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 13740.02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 4.79%。2020 年

42、, 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调整为 10640.51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 3.71%,比 2013 年减少 3099.51 公顷。 二、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 2013 年,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面积 2928.40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 1.02%。2020 年,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面积调整为 2337.98 公顷,占土地总面 积 0.82%,比 2013 年减少 590.42 公顷。 (一)交通水利用地(一)交通水利用地 2013 年,交通用地面积 2299.52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 0.80%。2020 年,交通 用地面积调整为 1661.44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 0.58%,比 2013 年

43、减少 638.08 公顷。 (二)其他建设用地(二)其他建设用地 2013 年,其他建设用地面积 628.88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 0.22%。2020 年,其 他建设用地面积调整为 676.54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 0.24%,比 2013 年增加 47.66 公顷。 第四节第四节 其他土地其他土地结构调整结构调整 2013 年,其他土地面积 9179.13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 3.20%。2020 年,其他 土地面积调整为 8990.05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 3.13%,比 2013 年减少 189.08 公顷。 第七章第七章 土地利用布局优化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第一节第一节 农用地布局优化

44、农用地布局优化 充分考虑各乡(镇)受水文、土壤等自然因素影响的土地适应性,结合各乡 (镇)发展定位、农业类型转变等经济社会因素,在有效保护现有耕地、确保粮 食综合生产能力不降低的前提下优化农用地布局,提高农用地产出效率,形成“两 区三带一百六十八片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农用地空间格局。 一、划定 168 个基本农田保护区 严格按照基本农田划定的有关规定和标准,根据土壤质量、坡度级别、斑块 零星度、连片度以及交通水利条件等因素,划定 168 个基本农田保护区,总面积 为 54417.60 公顷。 二、构建“两区、三带”的农用地布局 “两区”高海拔地区以小沙江镇为中心的农业用地区,重点发展金银花、 尾

45、参等中药材及反季节蔬菜;中低海拔农业用地区,重点发展优质稻、百合、“三 辣”、烤烟等特色农业。 “三带”沿 320 国道、周温公路、花金公路构建的农业用地带,重点发展 畜、烟、菜、竹木、生态观光农业等。 第二节第二节 建设用地布局优化建设用地布局优化 基于县域城镇体系空间发展战略,结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保障重点地区、 重要项目用地,体现各类用地功能组织的合理性与区域的协调性,依托交通网络 体系,形成“点-轴-面”的城乡建设用地空间格局。 一、城镇建设用地布局优化 构建“一心、三核、一轴”的城镇建设用地空间布局,优先保障重点城镇、重 点轴带的用地需求。“一心”指中心城区(涉及桃洪镇、三阁司镇、北

46、山镇),“三 核”指三个县域次中心镇(即六都寨镇、滩头镇及金石桥镇),“一轴”指 S219 沿 线城镇发展轴。中心城区是县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重点保障中心城区的城镇 建设用地需求,与隆回县县城总体规划(2006-2020 年)相协调,按照“东进 西展南提北扩”的发展战略进行用地规模和布局优化,促进城东工业组团和城南新 区的发展,为火车站站前新区和城东工业组团的建设提供用地保障。初步形成“五 轴四区四园两带”的中心城区总体布局空间结构。同时充分保障六都寨镇、滩头镇、 金石桥镇等重点建制镇的用地需求。 二、工业用地布局优化 按照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业向园区集中的原则,结合隆回县产业发展特点 及相

47、关产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在县域北部发展以金银花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在 南部发展以卷烟纸为主的造纸产业和以干法水泥为主的建材产业,推动隆回县工 业集中区“一区三园”空间格局的形成。 三、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优化 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隆回县村镇体系规划与村庄布点规划,加大村庄 整治与零星农村居民点撤并力度,统筹安排新农村建设用地,引导农村居民点适 度集聚。根据集中布局原则,优先整治快速城市化地区以及主要交通干道干线地 区的农村居民点。同时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步伐,逐步提高农村人 居环境质量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对麻塘山乡、虎形山瑶族乡等乡镇范围内地质 灾害危险区,有序组织生态移民,避免农村

48、居民点用地布局在自然灾害高发区段。 四、交通设施用地布局优化 1、公路:以省道改造、县道新建和扩建、通乡油路为重点,构筑“一环三横 一纵”公路交通用地布局。“一环”是指金石桥镇鸭田镇罗洪镇高平镇岩口 镇滩头镇周旺镇北山镇山界回族乡三阁司镇南岳庙镇横板桥镇 西洋江镇麻塘山乡小沙江镇金石桥镇;“三横”是指 320 国道、S312 线、县 道 066;“一纵”是指 S 219,贯穿 9 个乡镇;规划期间将新建南旺县道、岩高县道、 紫霞园大桥;规划改、扩建 S317(常隆线)、S312(湘怀线)、S219(六金线)、 沙托县道(小沙江镇至大托村)、芒旺县道(芒花坪村至旺溪村)、岩西县道 (岩口镇至西洋

49、江镇)。同时,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实施农村“通达工 程”和“通畅工程”,加快乡村公路改造步伐,完善农村交通,并要根据城市规划和 村庄规划,及时做好农村路网与城市整体路网的对接工作。 2、铁路:规划期间重点抓好沪昆铁路、怀邵衡铁路、张桂铁路隆回段建设。 五、水利设施用地布局 坚持“防洪抗旱并举、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的方针,提高防洪减灾 能力,保护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保护,实现水资源的 可持续利用。规划期内,隆回县将重点完成隆回县内河流水系防洪堤建设、木瓜 山水库和六都寨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及灌溉区配套工程,改善全县水利设施,提高 抗旱防涝保收能力;加快农村人畜饮

50、水安全工程建设,确保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 加快木瓜山水库作为邵阳市第二水源工程建设。 六、风景旅游设施用地布局优化 重点保障隆回县 “一品、一心、一轴、两翼”的六大旅游区旅游设施用地需求。 “一品”为虎形山花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一心”为县城商务会议休闲观光旅游 区;“一轴”(中轴线)是指魏源湖文化水上乐园生态旅游区和金石桥疗养度假 古迹观光旅游区;“两翼”是指滩头九龙山民俗探险生态旅游区和西洋江木 瓜山休闲度假生态旅游区。 第三节第三节 生态用地布局优化生态用地布局优化 维护和改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形成基本的国土生态屏障。根据隆回县地貌 特色,基于景观生态学“基质斑块廊道”结构模式,分析生态

51、敏感性,充分发 挥耕地、林地、园地以及水域生态功能,构建全县生态安全网络。 一、保护重要生态节点 重点保护虎形山花瑶风景名胜区、魏源湖森林公园、旺溪峡谷景区、狐狸岛 旅游区等山地、水体及其周边生态环境,同时,加强城镇规划区内公共绿地系统 建设。 二、构筑“一水、四轴”生态廊道 在资水及其支流沿岸建立河道防护带,在 S219、S312、G320、上瑞高速等交 通干道沿线设立绿色隔离带,形成生态廊道,提高县域整体生态景观的连通性, 减少并消除人为干扰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三、形成山田镶嵌的生态斑块布局 统筹规划,合理保护屏风界候鸟自然保护区、白马山林场、木瓜山林场、九 龙山林场、六都寨水库和木瓜山水

52、库等生态区,积极保护环绕中心城区的基本农 田生态绿化系统,以及分布在六都寨镇、荷香桥镇、滩头镇、小沙江镇、岩口镇 等乡镇的基本农田保护区。 第八章第八章 土地用途分区土地用途分区与管制规则与管制规则 根据土地利用主导用途、限制条件,结合土地用途管制要求,将隆回县土地 划分为 8 个土地用途区: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般农地区、林业用地区、城镇建设 用地区、村镇建设用地区、独立工矿用地区、风景旅游用地区、自然和文化遗产 保护区。 第一节第一节 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 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指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和管理而划定的土地用途区, 总面积为 54417.60 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 18.9

53、8%,主要分布在滩头镇、高平 镇、金石桥镇、岩口镇、三阁司镇、桃洪镇、司门前镇、北山镇、七江镇等乡镇。 主要管制规则:(1)区内土地主要用作基本农田和直接为基本农田服务的农 田道路、水利、农田防护林及其他农业设施;区内的一般耕地,应参照基本农田 管制政策进行管护;(2)区内现有非农建设用地和其他零星农用地应当整理、复 垦或调整为基本农田,规划期间确实不能整理、复垦或调整的,可保留现状用途, 但不得扩大面积;(3)禁止占用区内土地进行非农建设,禁止在基本农田保护区 内建房、建窑、建坟、挖砂、采矿、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或者进行其他破坏基 本农田的活动;(4)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

54、第二节第二节 一般农地区一般农地区 除基本农田保护区、林业用地区以外,为农业生产发展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 区,总面积为 44918.57 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 15.66%。 主要管制规则:(1)区内土地主要为耕地、园地、畜禽水产养殖地和直接为 农业生产服务的农村道路、农田水利、农田防护林及其他农业设施用地;(2)区 内现有非农业建设用地和其他零星农用地应当优先整理、复垦或调整为耕地,规 划期间确实不能整理、复垦或调整的,可保留现状用途,但不得扩大面积;(3) 禁止占用区内土地进行非农业建设,不得破坏、污染和荒芜区内土地。 第三节第三节 林业用地区林业用地区 指除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区之外的林

55、地集中区,总面积为 158832.15 公顷,占 全县土地总面积的 55.39%。 主要管制规则:(1)区内土地主要用于林业生产,以及直接为林业生产和生 态建设服务的营林设施;(2)区内现有非农业建设用地,应当按其适宜性调整为 林地或其他类型的营林设施用地,规划期间确实不能调整的,可保留现状用途, 但不得扩大面积;(3)区内零星耕地因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需要可转为林地; (4)未经批准,禁止占用区内土地进行非农业建设,禁止占用区内土地进行毁林 开垦、采石、挖沙、取土等活动。 第四节第四节 城镇建设用地区城镇建设用地区 该区主要包括隆回中心城区和建制镇建设用地,是城镇空间集中拓展的区域, 总面积

56、4090.45 公顷,占全县土地面积的 1.43%。 主要管制规则:(1)区内土地主要用于城镇、农村居民点建设,须符合经批 准的城市、建制镇、村庄和集镇规划;(2)区内城镇村建设应优先利用现有低效 建设用地、闲置地和废弃地;(3)区内农用地在批准改变用途之前,应当按现用 途使用,不得荒芜。 第五节第五节 村镇建设用地区村镇建设用地区 村镇建设用地区包括除建制镇外的集镇、中心村和农村居民聚居点及公共设 施用地等,总面积 10825.90 公顷,占全县土地面积的 3.78%。 主要管制规则:(1)区内土地主要用于村镇居民住宅、乡(村)企业、乡 (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等建设;(2)区内土地使用应符

57、合村庄和集镇规划; 居民建房必须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用地标准之内,并引导居民集中居住;结合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村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镇居住环境,防止水土污 染;(3)区内建设应优先利用现有建设用地、闲置地和废弃地,强化拆迁管理, 严禁一户多宅;严禁非法占用农用地特别是耕地修建农民住宅;(4)禁止破坏和 荒芜土地,废弃撂荒土地,能耕种的必须及时恢复耕种;对腾出来的建设用地要 及时整理成农用地,补充耕地面积。 第六节第六节 独立工矿用地区独立工矿用地区 独立工矿用地区是指为独立于城镇、村镇建设用地之外的采矿地以及其他独 立建设用地发展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总面积为 321.58 公顷,占全

58、县土地总面 积的 0.11%。 主要管制规则:(1)区内土地主要用于采矿业以及不宜在居民点内配置的工 业用地;(2)区内土地使用应符合经批准的工矿建设规划;(3)严格执行工 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防止工业用地低效扩张,鼓励工矿用地内部挖潜, 合理布局,充分利用闲置地;(4)区内因生产建设挖损、塌陷、压占的土地应及 时复垦;(5)加强环境保护,防止环境污染及水土流失,凡是可能对环境造成污 染的建设项目必须坚持先评价后建设原则,采取必要的环保防治措施,确保污染 物达标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第七节第七节 风景旅游用地区风景旅游用地区 本区是用于保护旅游景观而划定的土地区域,总面积为 177.34

59、公顷,占全县 土地总面积的 0.06%,主要包括旺溪峡谷景区、狐狸岛旅游区、梅山文化园、高州 温泉等。 主要管制规则:(1)区内土地主要用于旅游、休憩及相关文化活动;(2) 区内土地使用应当符合风景旅游区规划;(3)区内影响景观保护和游览的土地, 应在规划期间调整为适宜的用途;(4)在不破坏景观资源的前提下,允许区内土 地进行农业生产活动和适度的旅游设施建设;(5)严禁占用区内土地进行破坏景 观、污染环境的生产建设活动。 第八节第八节 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区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区 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区是指对自然、人文景观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划定的土 地用途区,总面积为 986.22 公顷,占全县土地

60、总面积的 0.34%,包括虎形山花 瑶风景名胜区、屏风界候鸟保护区、魏源湖森林公园、魏源故居、魏午庄故居、 谭人凤故居。 主要管制规则:(1)区内土地主要用于保护具有特殊价值的自然和文化遗产; (2)区内土地使用应符合经批准的保护区规划;(3)区内影响景观保护的土地, 应在规划期间调整为适宜的用途;(4)不得占用保护区核心区的土地进行新的生 产建设活动,原有的各种生产、开发活动应逐步退出。(5)严禁占用区内土地进 行破坏景观、污染环境的开发建设活动。 第九章第九章 耕地保护与土地整理复垦耕地保护与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开发 第一节第一节 耕地数量与质量耕地数量与质量保护保护 一、切实保障耕地数量 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