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擦亮佛山陶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陶瓷的工匠精神是什么 “工匠精神”擦亮佛山陶艺

“工匠精神”擦亮佛山陶艺

2024-07-13 18:1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标题:“工匠精神”擦亮佛山陶艺

  优秀青年陶艺家在精心设计作品。 优秀青年陶艺家在精心设计作品。 优秀青年陶艺家在精心设计作品。 作品 《道法自然》

  专家:青年陶艺家要耐得住清贫和寂寞 艺术追求不能与立竿见影的财富画等号

  统筹/刘鹏飞

  文/广州日报记者黄健源、温利、刘鹏飞

  图/广州日报记者陈枫、龙成通

  传统与创新,历来是石湾陶艺创作遵循的两大方向。当千年窑火淬出的传统产业传入中青年陶艺家之手时,他们开始探索陶艺该如何推陈出新。19年前,曹锋明从梅县来佛山学习陶艺。如今,他已经是广东省陶瓷艺术大师,并拥有自己的工作室。然而,记者调查发现,目前一些青年陶艺家致力于转型创新,但其前卫的设计理念并不被市场接受,让创新碰到了瓶颈。对此,广东美协陶艺委员会主任、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左正尧指出,艺术创作属于精神层面的追求,需要一辈子去追求和研究,创作出真正有影响力的作品,不能把艺术创作和立竿见影的财富画等号。

  从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庞文忠的陶艺生涯可以看出,“工匠精神”是其一直秉持之道。按照庞文忠的理解,所谓“工匠精神”就是有毅力去将事情做得尽善尽美,他还认为,陶艺需要工匠精神的同时,还需要的是艺术精神。

  转型样本:

  赋予传统时代感 作品入选公益广告

  当千年窑火淬出的传统产业传入中青年陶艺家之手时,他们开始探索陶艺该如何推陈出新。19年前,曹锋明从梅县来佛山学习陶艺。如今,他已经是广东省陶瓷艺术大师,并拥有自己的工作室。

  继承了客家人敦厚朴实、吃苦耐劳的传统的曹锋明,一开始潜心研究石湾陶艺的传统技法,这一坚持就是15年。“陶艺作品同质化竞争非常激烈,如果一个陶艺者没有自己的风格,一是在陶艺界没有自己的地位,也不能促进陶艺的发展。”曹锋明称。从2012年开始,曹锋明在传统陶塑技艺沉淀15年的基础上,开始大胆创新,寻找自己的转型之路。曹锋明的创新是从题材上入手的。

  “传统石湾公仔题材以达摩、观音为主,但是现代家庭装饰中已经开始讲究现代性,美观实用的摆设受市场欢迎。” 曹锋明寻思着,以“孝道”等系列反映中华民族传统的题材,选取一些生活化的场景,用传统技法入手。于是,在他的作品《融四岁能让梨》中,是通过孙子喂奶奶吃面条来反映孙子尊老和孝顺的品质;作品《好孩子没白疼》展现了孙子为爷爷捶背的温馨画面,工巧细腻的人物造型,流露出的是绵绵爱意。

  《孝道》陶塑系列作品推出后,入选中央文明办举办的“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曹锋明说,这些题材均取自生活中常见、但艺术市场又不曾出现的作品,比较能引起观赏者的共鸣和收藏爱好者的兴趣。

  随后,曹锋明又开始以“常回家看看”“和谐”等为主题进行了一系列的创作。在本报举办的首届云珠奖大赛中,其作品《工匠》也凭借精彩的构思和技法一举夺得三等奖。

  专家点评

  继承传统和融入现代并不对立

  “现在很多人都没有搞清楚传统是什么?”广东美协陶艺委员会主任、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左正尧说,实际上,传统需要传承自秦汉以来历史上的优秀陶塑技艺,像秦朝兵马俑、汉代陶塑人物表情的细腻刻画,唐三彩中的动物如骆驼也拿捏得非常大气,这些都需要今天的陶艺家去继承和学习。但今天来看,陶艺作品中的人物刻画往往流于表面,缺少细腻表现。左正尧认为,陶艺作品感人的地方在于,艺术家在与泥土沟通、对话,产生情感,从而引出作品的活力。

  左正尧表示,在中国,陶艺现代性与传统陶艺实际上也并非对立,在传承优秀的创作技法的基础上,可以融入现代的文化哲学观念,体现当下的时代特征。

  左正尧说,现在很多中国的陶艺家在模仿学习前人的造型符号、表达样式,但并没有进入自己真正的创作。任何艺术都与时代同步,陶艺家应在学识修养上增强对社会的洞察力,在纵向上对历史脉络进行梳理,在横向上对国际艺术家也应有了解,画好今天艺术的学术地图,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艺术创作,才能成为时代的代表人物。

  转型之惑:

  个性化作品难获认可 青年陶艺家生存艰难

  在云珠奖赛场上,对自己作品信心满满的戴连和最终抱憾而归。当天,戴连和创作的是一个充满现代机械感的兵俑,并在兵俑的口部植入自己的个性符号——一个张嘴的笑脸。对于自己的作品,戴连和认为是“采用了传统的拉胚手法,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加以当代造型的创新”。

  在随后的获奖作品名单揭晓中,这个充满个性、新锐的作品并没有获得评委的认可通过。戴连和认为,获奖与否无关紧要,个性化的创作需要市场慢慢接受的过程。

  戴连和是广州涉外经济职业学校设计与艺术学院的一名老师,既教设计也教陶艺。对陶艺充满热爱的他看来,他是用当教师的薪水养着自己的爱好。

  “早年,我做一些陶笛放在公仔街卖,一个月可以赚一千多元,20元一只的陶笛很受游客欢迎。” 戴连和称,但是现在的作品,有时一两个月都难得卖出去一个。“其实这也是青年陶艺家转型的一个问题,想做自己的创新和个性化作品,但收入上却很难去支撑,导致很多创意没法实现。” 戴连和称。

  专家点评

  艺术追求不能与立竿见影的财富画等号

  目前,一些青年陶艺家致力于转型创新,但其前卫的设计理念并不被市场接受,让创新碰到了瓶颈。对此,左正尧指出,从事艺术创作的人应该明白,这个行业应该有奉献精神。艺术创作属于精神层面的追求,需要一辈子去追求和研究,创作出真正有影响力的作品,“没有这个高度,就不要贸然从事这个行业”。

  左正尧表示,陶艺创新不被市场接受,不能做过于简单的思考,将陶艺做成迎合市场的产业,可以换取收入,但那是工业化和商业化的行为,反而让艺术创作平庸化,难以对时代产生影响,与真正的艺术追求相去甚远。

  “如果以市场为导向,谁的好卖谁就是大师,这样陶艺就没有了精神层面的追求。”左正尧说。

  大师榜样:

  呼唤工匠精神

  更需艺术精神

  当下,社会正大力提倡“工匠精神”,佛山陶艺也不例外。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庞文忠从1977年从雕塑专业毕业后来到石湾,在陶艺的沉浸上至少达到了39年。庞文忠以瓦脊公仔等建筑装饰类的陶艺创作成名,在他的刻苦钻研下,由清代中叶发展而来的瓦脊公仔在技法上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挖、搓、挑、捺、印、勾等手法进一步完善。从庞文忠的陶艺生涯可以看出,工匠精神却是其一直秉持之道。

  按照庞文忠的理解,所谓“工匠精神”就是有毅力去将事情做得尽善尽美。这需要有耐力,沉得住气,否则只能是半途而废;同时还需要有责任感,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庞文忠说,其实不同性格的人在陶艺创作上也有不同的风格,性格外向的,作品往往比较豪放,性格沉实的,作品会比较细腻。按照他的理解,所谓“工艺”,就是“工夫”和“艺术”的结合。由此可见,陶艺需要工匠精神的同时,还需要的是艺术精神。

  左正尧也表示,工匠精神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高度后出现的一种崇尚做事认真、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他同时认为,从事陶艺仅有工匠精神还不够,还要有艺术精神和学术精神,需要三方面同步推进。“艺术精神是特别需要的,因为艺术是人类精神寄托的符号,艺术应该是陶艺的归宿。”左正尧说。

  专家点评

  期待“精神领袖”

  引领佛山陶艺发展

  “如果要说佛山的陶艺大师,佛山可以列出很多个,但如果要问最伟大的大师是哪一位?佛山没有一个人回答。”左正尧认为,今天的石湾陶艺界有不少的“大师”,但还没有一个精神领袖,可以让每一位大师都能心悦诚服,引领大家往更高层次发展,但这正是目前佛山所需要的。

  “石湾公仔需要一名有视野、有胸怀的大师成长为精神领袖。”在左正尧看来,石湾陶艺界的精神领袖会在本土的大师中产生,可以让其他大师心悦诚服,大家共同向精神领袖学习。左正尧认为,精神领袖应该有真正过人的教养、能力、为人、声誉,具备大师和领袖级别的水平和高度,对作品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和草率。

  不过,左正尧也表示,对于精神领袖的产生只能等待,让其自然而然地发展出来。同时,精神领袖的产生也需要相关部门、协会的引导。“打造佛山石湾公仔的高度,需要请真正的专家来把脉,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左正尧说。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