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电脑阅卷流程!仔细读完这篇文章!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陕西省中考阅卷一般什么时候开始 中考电脑阅卷流程!仔细读完这篇文章!

中考电脑阅卷流程!仔细读完这篇文章!

2023-12-28 21:2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作图未使用规定铅笔,或下笔太轻,会造成扫描看不清楚,请慎重。

语言表述需简明扼要,勿超出答题区域。

老师如何阅卷?

一、主观题和客观题

一般客观题为选择题,由电脑自动阅卷完成;主观题为填空题、解答题,划分区域后,由人工网上阅卷完成。改卷中存在争议的部分,往往都是主观题部分。

二、正评和仲裁

中考中,一般每道题由两位老师独立评分,即为正评。评卷前会在系统内设定一个允许误差,比如1分,若两位老师评分不超过允许误差,则得分按均值计算;若评分超过允许误差,则试卷提交到第3位老师进行仲裁,作为最终结果。考试按不同题型分类,允许误差为0分或1分。

评卷误差是如何产生的?

老师们在网上阅卷中发现了很多不规范的答题情况。答题超出指定区域、字迹潦草、涂抹严重、选考题题号填涂与作答不符、答案不分层次……类似的丢分实在不应该,也得不偿失。

评卷误差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解题过程的规范性,二是书写的规范性。由于解题过程的不规范,其实是方法掌握的不够全面,各题迥异不具代表性,这里主要展示一些书写规范性的问题。

1.危险的字迹,无法辨认,或容易引起歧义。

2.解答题未化简到最终结果可能会扣多分;填空题以下三种情况未化简则全扣。

3.千万别和阅卷老师开玩笑,情节严重者,本题即使有部分正确也可能0分处理。

高分试卷长啥样?

郑州某高中二模测试英语第一名的英语满分作文,简直是印刷体有木有?

你说这样的字体,哪个阅卷老师看了不高兴?一高兴,印象分不就上来了?

前段时间有一位资深的老师说,考试前他都交代孩子考试的时候字体一定要工整,几万份试卷,一天就批阅完,如果字体不好会极大的影响你的成绩,可见字体的重要性。有时候在字体上失掉几分,就能让你跟理想学校失之交臂。

警惕!十大答题“雷区”

对在历年中考考试中最容易出现的错误,中考阅卷的各科老师,整理出了以下十大答题“雷区”以及防范策略,供考生参考。

同学们在平常训练时一定要注意答题技巧,养成良好的考试习惯。记住喽!知道了这十条答题“雷区”,千万别再踩了!否则后悔莫及哦!

一、错字层出

在中考试卷中,令改卷老师最感到头疼的就是因错别字被扣分的情况。比如默写题,不少同学其实是把文字全部默写出来了,但却被打0分。为什么?因为按规定,错一个字,整个句子的分数就全没了。

错一个字,整个句子的分数就全没了

其实不止是语文,其他科目也对错别字决不留情。

不过,据改卷老师说,错字特别多的卷子会影响老师的心理分,可能本来该得50多分的作文,因为老师印象不好,最后只打40多分,一丢可能就是5分甚至更多,那才是最令人遗憾的。

二、答卷马虎

中考答卷马虎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字迹潦草,让改卷老师如看天书。

这种卷子,改卷老师因为看不懂,常常就不给分,或者给很少的分数。

二是卷面脏乱、改动不统一。

有的地方画横线,有的地方画个圈,有的地方又涂成黑块,让老师视觉无比疲劳。

其实,考生万一答错只需要在错误答案上划条斜线即可,并在指定位置写上正确答案。切勿因此答错而影响后面的发挥。

字体粗大,没有间距,简直是要伤害阅卷老师的眼睛啊

三是不按解题格式答题。

考生解题格式一定要按课本要求,否则会因不规范答题失分。老师建议考生在答题时一定要学会用学科术语答题,按照平时答题参考答案的标准答案进行作答。不能随心所欲地用口语作答。

四是答题卡涂写不规范。

按照要求,答题卡只能用2B铅笔涂写,考生答题时,有些考生不按照答题卡要求涂写,字迹不清晰或者涂选择题的时候涂得太轻,都容易造成答案扫描后不清楚,影响老师判卷。在填涂答题卡时,最好轻重大小都能一致。

五是错位答题。

考生答的是第一题,但是答题卡上却做在第二题的位置上,由于中考实行网上分题阅卷,阅卷老师只能看到他所评试题区域内的答案,所以答错位的题评卷老师无法正常阅评,建议考生在选择题全部做完以后再将答题卡涂完,答题之前一定要对准答题卡的位置。

六是忘写作文题目。

有的考生有先写作文、最后总结作文题目的习惯,中考时由于紧张,容易忘了题目,但是在中考评卷时,如果没题目直接扣3分,建议考生写完语文和英语作文时一定要重点检查题目,以免无谓失分。

三、心理不稳

考场上,如果发现有的科目比较难,不少考生心情大受影响,变得手忙脚乱,连其他平常轻轻松松就能完成的题目此时也没了思路,做不出来了。一些心理素质较差的考生更是被困在这道难题中出不来,结果后面的题目都没有时间做。

有时候,放下难题,把简单的题目先完成,再回头来做难题,难题也就不再难了,两头都兼顾。但如果一味困在难题中,就可能难题没做出来,连简单题也没了思路,那才是难也丢分易也丢分,太可惜了。

四、问牛答马

据改卷老师透露,中考普遍存在几种审题不清造成丢分的失误。

一是审题马虎,不是不会做,是审题不认真,问牛答马,或漏答题目。

这种情况在中考中是非常忌讳的,得分非常低。还有很多考生审题非常不认真,结果考生在看到自己熟悉的题目时容易疏忽,如语文名著中有个题:“流浪汉为什么攻打圣母院?结局如何?”问了两个大点,但很多考生要么只答为什么,要么只回答结局如何。或者数学考试中要求写概念和运算,而考生只写了结果而不写简要的过程。

二是基础知识不扎实、训练不够造成的审题不清。

比如同一个内容的题目,问法不同,许多考生一看到相同的内容,就急急忙忙下笔,把平常做的原文抄下,却没看到,人家问的是另一个方向的问题。

改卷老师认为,其实,粗心大意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是能力不够,训练不够,如果平常训练时多出一些类似的题目,强化训练,多角度训练,就不会出现这种低级错误。

五、投机取巧

在语文试卷中出现了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不少考生写作文时,将试卷中一道阅读题全文照抄下来,结果被打成零分卷。据分析主要还是考生存在投机取巧心理。虽然,由于改卷时是一人一题,改作文的老师不见得看过试卷的其他内容,有可能一时被蒙混过关,但一旦被发现,代价是非常惨重的。

因此,改卷老师提醒,中考时千万不要投机取巧,就算水平再差,随便写一点也可以拿点分,作文只要不离题,拿个40多分是很容易的事,与0分差距还是相当大的。

六、乱做记号

据说,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出现这种情况,轻则被扣分重则被打0分,甚至被取消成绩。

七、实话实说

虽然诚实是一种美德,但是,在中考中,“实话实说”有时是会吃亏的。在中考试卷中,改卷老师们发现不少考生的试卷不经意间透露出了一些真实姓名或信息。如:我的同桌叫×××;我家住在省实验旁边;学校中考前组织我们到方特减压……

据说,试卷中出现这类文字,一不小心就会被当成无效卷的。而就算没有被打0分,也还是会吃亏的。要知道,各地区之间本来就明里暗里互相竞争,这种卷子一看就知道是不是自己的学生,是哪个地区的学生。如果碰到其他地区的老师,如果这个老师一念之差把你的分数拉下来,那才真是吃了哑巴亏呢。

八、运算太差

明明思路步骤都对,偏偏答案第一步就错了,结果整道题一分也没得到。在中考试卷中,这样的情况真不少,特别是数学卷,情况比较突出。往年阅卷,只要步骤、思路正确,就算是运算错误,一般也能得一半分。

不过,如今的中考阅卷已经不允许这种将错就错的做法了。也就是说,在运算题中,如果第一步的答案算错了,下面就算步骤、思路完全正确也不能得分。比如一道数学题,如果你第一步的运算出了错,那么,就算思路完全正确,甚至很有创意,这道题也照样被打0分。

九、时间失控

每年中考,都有不少考生做不完试卷,平常都会做的题,到了考试,总是做不出来,究其原因,主要是平常做事没效率,没有强化限时做题的训练。比如有的考生,平常做题时就磨磨蹭蹭,但因平常没有时间限制,所以都能很好地完成,也没发现隐藏的问题。但一旦到了考试,问题就出来了———紧赶慢赶,最后还是来不及做完,最可惜的是,明明是些懂得做能拿分的题,却因没时间做了失了分,等于平常读的都白读了。

十、主题不明

不少考生答题思路不明确,结构混乱,啰啰嗦嗦写了一大堆,结果把主题都掩埋掉了。要知道,评卷是一项任务重又辛苦的工作,除了要保证评卷质量,还要保证评卷速度。评卷老师往往只能抓关键词,有则得分,无则失分。所以不要下笔千言不切主题,更不要啰里啰嗦。否则,改卷老师一旦找不到关键词,这一题的分数可能就无端丢了。

当然,在主题先明确的情况下,考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多答,尽可能地全面,因为若只从一个角度或只回答一个方面,再完整也只有一个得分点。

中考评卷时,解答题是根据考生的答题要点“踩点给分”。题目再难,每个题目中的条件总是可以推导出结论,实在不行,写出题中应该用到的公式,也可能有得分点。尤其是数学和物理考试中,很多大题是按照步骤给分,而且大题的前一、两个问题都比较容易,看到不擅长的内容就放弃,这样不合理。一些数学运算题,只写答案,没有写步骤,这种情况一般只能得答案分。有的考生虽有写步骤,但步骤不明确,也会被扣分。

政治的论述题或者物理、化学的大题都是按照得分点给分,建议考生在答题时最好是分点作答,层次清晰地表明各点内容,不要整体一大段地回答一个面,因为阅卷规则是“不写不得分,多写不扣分”,所以三分的题目最好能回答四点,这样避免出现“踩分点”不全。一定要记得根据问题填空或者问题的方面进行针对性的分点答题。

写在最后:

为此,经历过近两三年阅卷的老师提醒考生:

平常训练时要注意答题技巧,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才能在未来的考场中以不变应万变。

※来源:初中生世界,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