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记忆丨民国时期上海豪宅特辑,感受一下什么是壕无人性!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陈家老宅在哪 民国记忆丨民国时期上海豪宅特辑,感受一下什么是壕无人性!

民国记忆丨民国时期上海豪宅特辑,感受一下什么是壕无人性!

2023-10-28 08:0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上海市中心的巨鹿路675号,坐落着一幢别墅,它有着4000㎡的占地面积,还有着一个简单浪漫的名字——爱神花园。

正如其名中的爱神,这套豪宅有关爱情。它是当时著名的民族资本家,有着“煤炭大王”、“火柴大王”和“水泥大王”刘氏兄弟中的弟弟刘吉生与其夫人陈定贞的爱情美好象征。

这是刘吉生送给陈定贞的四十岁礼物,在娶妻纳妾流行的民国,刘吉生却坚持只娶了陈定贞一位妻子,他们是两小无猜的发小,也一起相濡以沫白头偕老。

别墅建造初始,刘吉生只对设计师提出一个要求:“这栋别墅,要展现出这个让她自豪的家庭——丈夫生意成功,夫妻恩爱,儿女成群。也有种向大家宣布“我是这个家的女主人,地位不可动摇”的意味。”

建筑师是当时上海著名的“网红建筑师”邬达克,他以这个要求为起点,融入自己从英国画家莱顿1890年的名画《普绪赫洗浴》中汲取的灵感,打造出一幢充满爱意的别墅。

别墅整体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风格,奢华宫殿的样式,爱奥尼柱子,雕着镂空花式的铸铁栏杆,曲线状的梁托,装饰酒罐,(注:装饰酒罐是神话里酒神的化身,寓意住在这里的人们过着愉快富足的生活。)走进去立刻穿越到古希腊。

大花园是豪宅的标配,花园区的蝴蝶型喷水池中,伫立着一座一人高的希腊公主普绪赫雕像。

她的脚下有4个小天使,是爱神丘比特的形象,整座雕塑都充斥着古典艺术的美感。

别墅主楼一共四层,地上三层,地下一层,共1700㎡,暖色系的装潢色调,选择不死板又不突兀的嫩黄色,温暖的色系正如家的温馨。

豪宅必备的旋转楼梯,爱神花园当然也不例外,奢华至极贯穿三层的椭圆形楼梯已经让人羡慕不已,楼梯上的细节设计上还被塞了一把狗粮。

建个楼梯都是爱你的形状,楼梯从下往上看是半个爱心的模样,配上宝塔形状的吊灯,很像丘比特将箭矢射到了红心上。

楼梯旁边窗户上的玻璃雕着玫瑰的图案,玫瑰一直是爱情的象征,而在这幢别墅里还有另一个含义,是别墅女主人陈定贞“权力”的象征,她的英文名就是Rose。

楼梯上的雕花也是有寓意的,KSL可不是仅仅是普通的三个字母,还是别墅主人刘吉生名字(Kyih-Sung Lieu)的缩写,两个人互相把对方设计到家中的物品上,爱神花园可谓是名副其实的爱情象征。

为什么设置在楼梯边也是有讲究的,要知道不论是古希腊时代还是民国时期,大厅除了吃饭还会用来举办宴会,楼梯是通往隐秘居室的地方,也是客人会留意到的地方,这可不就是暗戳戳的撒狗粮嘛,不过值得一提的两个相处几十年的人还处处想着对方,保留着对彼此的爱意,就还挺浪漫的。

大的和会议室一样阔气十足的餐厅,据说当年家里人避免外出被绑架的风险,很少到外面用餐,但是又讲究生活质量,餐饮方面也十分讲究,就在家中同时雇佣了四个中餐厨师,两个西餐厨师,上上下下还有40个佣人打理着,联想一下和大概就是唐顿庄园那样。

餐桌上方有华丽用来照明的水晶吊灯,墙壁上还勾勒着带有吉祥之意的对称壁画,镏金缠枝纹、卷草纹浮雕,象征吉祥如意、生生不息。

楼上房间有超大的落地窗,外加朝南的大阳台,平时可以坐在椅子上,喝着茶,惬意的感受和煦的阳光,位置绝佳,从上往下看,就能一览花园美丽景色。

别墅于1926年开工,1931年完工,当时上海人的人均月开销只有5个银元,而爱神花园则上上下下花费了20万银元。

1947年,由于和国民党高官戴笠来往密切,刘吉生夫妇离开上海去香港避难,此后就一直在香港居住,与此同时刘吉生哥哥刘鸿生回到了上海,并于1952年捐出这栋别墅,再后来这里变成了上海作家协会的办公地,沿用至今。

安徒生童话城堡——马勒别墅

马勒别墅,又称“马勒住宅”,“安徒生童话城堡”,位于陕西南路,建于1927年,由著名的华盖建筑事务所设计建造,历时9年,于1936年竣工,别墅占地5000多平方米,花园面积约2000平方米。

典型的欧式建筑,尖顶高耸,屋檐陡翘,主建筑为三层斯堪的那维亚式挪威风格,整体看过去像一座华丽的城堡,和迪士尼城堡也有些相似,童话般的建筑,而据传该建筑的建造原因也源于一个童话般的梦。

据说1926年马勒的小女儿迪朵·马勒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拥有一座安徒生童话般的城堡,于是伊利克·马勒大手一挥……

别墅有两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动物,一是狮子,二是马,因为马勒是在中国靠着赌马场发家。

在别墅门口,你会看到别墅的看门神兽——一对中国石狮,石狮源于唐代,工匠们雕刻出的镇门之物,在很多中国建筑中都可以看到,在马勒别墅中出现也能看出马勒家族对于中国文化还是有所研究。

别墅内部立着一尊青铜马雕塑,表示对“财神爷”马的敬意,对于给予自己帮助的事物抱着敬畏之心。

别墅占地2411平方米,由6栋建筑组成,大小房间共106个,每间款式各不相同,采用彩色瓷砖铺设,中式琉璃瓦压顶,欧洲教堂式的彩色玻璃,经过阳光照射会发出五彩斑斓的色彩。

马勒赌马发家之后,改为从事代理航运业务,创办了造船厂,因此在别墅内可以看到不少和船有关的装饰物,船舷形的窗户、地板上拼出的海草、海带图案等,像是走进了一间船舱。

后来二战爆发,为躲避战乱,马勒一家离开了中国,马勒别墅就留在这里,它曾被日军侵占,也曾是国民党的一处特务机关,后又成为共青团上海市委办公场所,现在则是改建成小型精品酒店。

100年都不会过时的建筑——绿房子

铜仁路和北京西路转角处,现在的铜仁路333号,绿房子就坐落在这里。

建筑面积达到1732平方,仍是出于建筑大师邬达克之手,四层楼,在当时被誉为“远东第一豪宅”。

“我可以保证,即使再过50年,这幢房子的现代感仍是超前的,哪怕再过100年,我相信她仍不会过时。” 邬达克说。

绿房子走的不再是古典欧洲风,而是现代主义风格,干净的线条,立体的轮廓,多采用直线和曲线,建筑师按照当时国际上的住宅流行趋势,运用了很现代主义的手法来设计而成,装饰简单,清爽自然,倒是很符合当下的审美,丝毫看不出这是八十多年以前的房子。

房子的主人是不到30岁就年轻有为的颜料商人吴同文。1927年,他娶了同行业生意比他做更大的颜料大亨贝润生的小女儿,同时兼顾房地产生意老丈人对很满意这门亲事,更满意这个女婿,就送了一块地。

当时哈同路和爱文义路(如今铜仁路和北京西路)的转角处,路名里含有吴同文的同、文两字,这块地皮有3亩3厘3分大,吴同文向工部局申请了哈同路333号这个门牌,一直沿用成现在的铜仁路333号。

房子别名绿房子,来源和名字一样简单,因为房子通体是绿色的,使用了大量的绿色釉面砖。

之所以使用绿色倒有个故事,吴同文颜料事业在战争时期达到了巅峰,当时军绿色颜料供不应求,理所当然绿色就成了他最爱的颜色,房子也让设计师照他的喜好设计,专门定制了高质量的绿色釉面砖,颜色也没有迷彩那么深,而是看上去清新舒适的嫩绿。

绿房子是当时罕见的地上四层楼的豪宅,每间房间内都采用大大的落地玻璃窗,每层的主卧里有带有一个阳光房,每一层都带有一个超大的露台,阳光充足。

从老照片中可以看出,一二层是公共空间,一层有酒吧游戏室,有拜佛的佛堂,二层有餐厅、起居室和书房,三层和四层就是相对私密的卧室空间,每一区域都有自己的职责。

四楼的顶层,用了12块淡绿色的进口压花玻璃,有效削弱紫外线的功效,既能愉悦的享受阳光,又不怕被晒黑,简直不要太享受。

现代化建筑自然不能少了现代化设施,绿房子是上海第一栋电梯豪宅。使用了老牌奥的斯电梯公司的荷叶型造型电梯,如今还在运行。

不过听说当时设计电梯是因为吴同文和他的姨太太住在四楼,大太太住在三楼,是心疼四太太爬楼累,又或是为了减少两房太太在楼梯相遇,就不得而知了。

豪宅就要有豪宅的亚子!绿房子就屋体立行,300平米的厨房,专门的传菜台,气派的大理石餐桌,专去英国采购而来的屋内配件,天花板和地面都采用当时先进的具有保温效果两指厚的软木层,就连厕所都有12个!

是的,你没看错是厕所,“绿房子”共有黑、黄、绿、紫等12个颜色不同的厕所,风格也不同,材料全是使用美国进口来的科勒洁具,有钱人的想法永远也揣摩不到,大概是根据心情换厕所吧。

铜仁路333号绿房子原为“市规划院老办公楼”, 2014年6月15日,时值世界“非遗纪念日”,“绿房子”公开开放过一次,游客众多,现在由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管辖和使用。

不论民国时期的豪宅,还是民国时期的其它建筑,因为带着历史文化的浸染,早已不是简单冰冷的建筑,它们笑看历史变迁,有着岿然不动的稳重,有时间有机会不妨去看看民国老建筑,简简单单的,抚摸一块砖,走过一块板,做一件和那时候的人相似的事,感受老上海民国建筑的风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