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20年以画册为静物 体现艺术家对文化的迷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陈丹青素描作品欣赏图片 陈丹青20年以画册为静物 体现艺术家对文化的迷恋

陈丹青20年以画册为静物 体现艺术家对文化的迷恋

2024-04-20 23:2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陈丹青20年以画册为静物 体现艺术家对文化的迷恋 时间: 2016-03-26 22:53:56 | 来源: 艺术中国

首页> 资讯> 艺讯

展览讲座现场

2016年3月26日,春光正好,适合看一场随心的展览。“画册作为静物”陈丹青写生展在中国油画陈列馆展出,没有开幕式,只有几位朋友一起坐坐,还有聚集在像教堂一样的尖顶建筑里一群群年轻的聆听者。

20年前因无聊而画书 20年后因画书而办展

一提到陈丹青,首先进入脑海的大概就是他的西藏组歌了。作品太出名就像是标签一样甩脱不掉,有时候艺术家也会为这样的标签所困而无法在作品中取得突破。显然陈丹青并不是。他说画册这一系列作品的绘画初衷就是因为无聊而产生的。那时候觉得自己的西藏画画的越来越差,在20年前就是1997年的时候不知道要画什么,但又不想放弃油画的具象写实,直到有一天把书摊在地上,画了一张画册的写生画,一画就是20年。

其实在陈丹青不知道要画什么的时候,这体现了一种策展人之一韦羲所说的现代绘画的世纪性焦虑,这是一种对绘画处境的焦虑。当陈丹青“看见”并决定写生画册,他成功“捕获”了自己的题材,但不“强求”。画册写生给予他大幅度回向传统、回向古代的准许,但这一准许不是美学的,而是私人的:陈丹青无意复古,而是假借画册,为绘画营造一种可被继续尊敬的理由,一个暧昧而体面的栖息之所。陈丹青绝不是“古典”画家,也不介入“当代艺术”。在古典与当代之间,在西方与中国之间,他为自己找到了一个绝对孤立,但又貌似中立的位置,而这一位置似乎有权使绘画成为一种中介,藉此而超越非此即彼的处境。

观众欣赏作品

展出临摹的毕加索画册作品

画册作为静物体现艺术家对文化的迷恋

“这里没有一件我的作品,但每块画布签着我的名字。”本次展览中展出的大部分作品名为《作为作者?》,都是陈丹青2014和2015年的新作,但也有一些作品是他早年在纽约时画的。这些翻开的册页堆满了他的画作,他认为自己只是在画印刷品而不是大师的作品,在画,历史文化传播的媒介,也画出了文化在变动中的流动之感。

中国油画院院长杨飞云认为陈丹青是一个对文化有很深迷恋的人。他把文化理念用写实具象油画的语言挖掘出来,有一种纯粹之感。“他画书能画20年,在其中找了很多的变化,让我想到莫兰迪画的那些罐子。他的画册画朴实、真诚、单纯,画出了对文化的热爱,体现了一种纯正的文化。他在观看的时候还原到本体,将画的魅力全部展示出来。我觉得越画越觉得艺术修养品味越重要,中国文化里看艺术最重要的是孔子在《论语述而》中所说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有画框的作品为陈丹青在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临摹的委拉斯贵兹真迹

观众在展厅中画册及法式座椅前驻足观看

布展中留白体现无意义 多种活动体现文化共鸣

一般展览总是类似于回顾展,恨不得把艺术家的一生全塞满整个展馆。而在本次展览中,很难得的是,策展人很注重在展览中的留白,并没有将展厅布置得满满当当,而是恰到好处,不多不少。除了陈丹青的绘画作品之外,展览中还随处布置了一些从艺术家工作室内搬来的桌椅、画册、画框、调色板等物品。

舞蹈家候莹很喜欢这样简单的布展方式,她说道:“这次展览东西很少,作品空间布置就像一个陈列馆,使得物体和空间互动,肢体和空间互动。场馆不是随便放东西,多一分少一分都不合适。充分表达出了陈丹青作品中的一种无意义之感,无需表达,而把更多自由给了观众。”杨飞云也认为无意义的无用的,其实是无功利性的,能够满足人生的无聊,更有意义。陈丹青则自己解释说:“无意义就是一点意思都没有,是一种艺术家的隐退,也是木心说的让观众去主动找寻艺术家的一种游戏。”

观众观看陈丹青将中国书法与洋画画面并置

地上放置的为陈丹青收藏的画册

在本次展览中,还会借用陈丹青的展延伸出其他几位艺术家的作品,从而去产生文化的共鸣。用陈丹青的话来说就是“可以在画展中填入别的东西,完全没有当代的意思,当代是一个被滥用的概念。大家想让静态传统的展览空间再做点别的事情有别的可能。”4月7日有莫西子诗的诗歌朗诵《山有空,我没空》,4月17日侯莹舞蹈剧场的现代舞《往 - 如何?》,4月30日张志鹏带领的北京文艺复兴小型合唱组表演无伴奏合唱《摹习 - 来自罗马的文艺复兴音乐》,王鹏导演的微电影放映《知》,马晓春摄影作品展示《画中画中画》。策展人邰武旗认为这些并不是举办展览用其它东西来暖场,而是将不同的独立艺术形式相互交流,来尝试看看能产生什么样的效果。

据悉,展览将持续到5月7日。

陈丹青收集的画框

陈丹青用过的调色盘

陈丹青的画册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讲座现场

讲座现场

打印文章 收 藏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